童年人物评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6913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童年人物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年人物评价.docx

《童年人物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人物评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童年人物评价.docx

童年人物评价

童年人物评价

  价苔丝人物评价苔丝人物评价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勤劳善良、美丽纯朴的农家姑娘,同时在她身上又有着可贵的坚强、自尊和大胆反抗厄运的品格。

  为了摆脱穷困,她的母亲打发她去有钱的本家埃里克家做工,结果遭到埃里克的蹂躏,失去了清白。

  此时的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贫困,还要抵御道德的压力。

  她来到牛奶场当女工,和来自城里的具有自由思想的安吉尔•克莱尔真心相爱了。

  新婚之夜,苔丝为了忠实自己的丈夫,向安吉尔讲述了自己以往的过失。

  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勇气。

  当丈夫不能谅解,幸福已经破灭时,她又忍住痛苦,咬紧牙关,毅然地独立谋生。

  在对待埃里克的态度上,苔丝也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埃里克百般引诱,她不为之所动,并明确表示厌恶。

  最后,她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死这个毁了她一生的仇人。

  作者也真实地写到了苔丝身上的弱点。

  苔丝明显受到旧道德和宿命论思想的影响。

  她对克莱尔的态度和他对自己命运的悲叹(我的命为什么这样苦?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样的描写,从一定的意义上讲,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当然,作家本身的命运观也加深了小说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气氛。

  苔丝的悲剧是在工业资本日益占领农村,个体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沦为雇佣劳动者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哈代对苔丝的不幸满怀同情。

  在小说中,他大声疾呼:

哪儿是保护苔丝的天使呢?

哪儿是她一心信仰的上帝呢?

苔丝是哈代塑造得最为出色的艺术形象。

  析苔丝悲剧  关键词:

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

  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

  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描写法,这种方法具有种种不同的具体形式。

  他的对比是多种层次和范围的:

人和社会环境、人和大自然,人的粗暴的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

  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

  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中,它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

  《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一、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

  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

  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

  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

  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

  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

  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

  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

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

  牧师劝告他:

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

  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

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

  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

  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

  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

  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

  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

  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

安吉尔远走他乡。

  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

  当了她的情妇。

  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

  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

  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

  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

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

  ○1二、社会悲剧照哈代所说,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

  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

  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

  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

  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

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

  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

  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

  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

  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

  三、性格悲剧哈代曾说:

悲剧。

  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

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

  ○2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

  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

  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

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

  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

  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

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

  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

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

  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

  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

  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

  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

  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

  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

  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

  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

  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

  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

  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

  四、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

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她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

  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她的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她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更能反映时代的现实,获得了我们的共鸣。

  哈代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真实感情和多舛的命运,她是在同命运、环境、社会的斗争中失败后倒下来的。

  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我们对那个时代都应有更深的思索。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

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

  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

  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女主人公苔丝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现代女性。

  在哈代的理想世界中,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优秀的方面:

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仁爱和容忍。

  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和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愿望。

  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对人的爱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体。

  她有美丽的女人气质,坚强的意志和热烈的感情,同时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实和自然纯朴。

  她没有借助婚姻来实现追求虚荣的愿望,而是立足于自尊去追求自由。

  在她到冒牌本家亚雷那么,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是命运悲剧?

还是性格悲剧?

抑或是三种之外的什么?

我下面作以简要剖析与阐释:

毫无疑问,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

  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

  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着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

  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

  《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

  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

  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

  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

  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

  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

  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因此,苔丝的悲剧是时代、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

  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

  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

  她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

  第一次去德伯家认亲,是她极不愿意的,可家里唯一帮助父亲维持生计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又时常汹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从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终于去德伯家作帮工。

  亚雷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

  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

  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

  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

  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作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

  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

象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人开心作乐的,只顾自己乐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占了去了。

  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亚雷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

  此后,亚雷又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他骂她是傻老婆,欺骗苔丝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

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

  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

  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并接受他的帮助。

  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亚雷的帮助,作了他的情妇。

  从此,彻底断送了她终生的幸福。

  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

  亚雷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

  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

  苔丝一生都必得逆来顺受,忍受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型‟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

  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

  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仁道和虚伪。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果说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法律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

  苔丝受到亚雷的玷污、凌辱后,内心的自尊使她不愿屈居亚雷身边,作他的情妇,成为他享乐的工具。

  毅然决然离开亚雷,回到父母身边。

  然而世俗的舆论、传统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样向她射来。

  为了躲避舆论,也为了躲避人类,她不出家门,只有等天黑以后,她才跑到树林里面,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她才好象最不孤独,才能体验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

  苔丝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受了一个不贞洁女人的地位,为了她的忍气吞声地活着。

  孩子死后,为了躲避舆论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时,她体内没有消耗的青春,寻找快乐的本能,对未来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离开故乡,受雇于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厂,当了挤奶工。

  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克莱,度过了她一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克莱是与亚雷完全不同的人。

  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象他的两个哥哥那么庸俗。

  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克莱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

  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

  这些都表明克莱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

  在对待女性和恋爱问题上,他和亚雷也大相径庭。

  他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任。

  这也显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

  正是由于克莱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

  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因素。

  克莱爱苔丝,不象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栽了多少跟头,都要一样地爱。

  他爱的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

  因此,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象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

  然而,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

  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

  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

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

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

  这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他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的幸福。

  当然,这只是造成克莱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他们的爱情悲剧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莱心理深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

  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级的印记;他卑视出身,瞧不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

  他说:

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个天然美丽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纯洁的女人了……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

  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

  如果说是亚雷·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玑·克莱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打击。

  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情人的遗弃,爱情的挫折,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克莱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丝的不幸。

  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

  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

  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对自己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

  她用自己的行为,不仅向自己所爱的人——克莱证明,而且也是对自己证明无罪。

  在这里,尽管恶人遭到报应,但主人公的悲剧并未能转化为喜剧。

  苔丝复了仇,只是杀了一个亚雷,造成社会悲剧的因素依然猖獗。

  何况,等待着苔丝的是绞架。

  苔丝的死是社会悲剧的集中和浓缩。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

  黑格尔在分析戏剧性冲突时,指出有三种冲突:

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

  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

  人同自然界的冲突,是浅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深了一层,它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那是激动人心的,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就总体而言);人同自己的冲突是更深层的,它就是人性格内部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

  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悲剧。

  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