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6971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docx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0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这表明当时

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

2.先秦时期,卿多指爵位;及至秦汉,卿在保留爵位内涵的同时又渐向官职靠拢,逐渐形成了包括九卿制度在内的三公九卿制。

这一变化体现出

A.政治模式的演进B.等级体制的强化

C.爵位制度的成熟D.贵族政治的发展

3.宋以前的政治文化中,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玺被视为正统王朝的象征;宋以后对传国玺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君人者在德不在宝”。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天命观被统治者摈弃B.政治文化发生根本变革

C.德治思想进一步发展D.理学重塑传统政治伦理

4.下表为《明实录》中“通商”“抑末”出现频次统计表。

这反映出明朝

A.商业政策发生倾斜B.重农抑商政策终结

C.对外贸易受到重视D.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5.下图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杂志刊登的名为《文明的肥皂》的漫画,漫画将甲午战争比喻为代表文明世界的日本给中国人洗澡的过程。

该漫画

A.说明甲午战争有利于中国走向文明开化B.揭示了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反映日本利用国际主流话语来美化战争D.客观体现了中日两国的现实差距

6.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统计表(单位:

百万美元)。

据此可知

A.西方对华商品输出不断增加B.列强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C.英国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领先D.民族工业发展缺乏有利环境

7.陈登原在其主编的《陈氏高中本国史》(1933年出版)中,一改当时流行的政治史为主的风格,而将文化史作为叙述的重点,并首次将“四大发明”写入教科书。

这一做法

A.有利于提升历史教育的水平B.回应了民族危机加深的现实

C.变了当时历史研究的弊端D.旨在宣传中国古代发明成就

8.1954年春节,根据中宣部的要求,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共组织工人代表团436个,近4万工人参加。

同时,组织近2万农民到工厂参观,而参与联欢的群众更达到了1445100人(次)。

这一举措意在

A.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工业化建设B.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D.落实“双百方针”的要求

9.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

这说明

A.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B.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D.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10.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出: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11.从1927年到1932年,苏联居民的税捐和公债总额几乎增加了3.3倍,其中1931年比1930年增加了1倍多,1932年的居民税捐和公债占到了当年国家预算收人的18.1%。

这表明苏联

A.依赖税捐和公债发展经济B.致力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问题

C.人民收入水平在逐步提高D.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12.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涌现出反全球化倾向明显的民粹主义,甚至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了极右翼政党获得可观选票的现象。

这反映出

A.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损失严重B.民粹主义已成为西方社会主流价值

C.经济全球化加剧群体利益分配失衡D.欧洲国家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体育的重要性,把学习射、御、舞当作人自身修养的必须内容看待,是推行“礼”的具体工具。

这种思想教诲人们不要执着地向外开拓,而要潜身于所谓的自省。

人们往往表现为知足常乐,不为人先,影响了中国古代体育注重和谐的整体化伦理。

汉武帝之后,大一统思想强调自然界整体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体育观念影响很大。

宋明理学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社会成员的服从意识,俯首贴耳、顺者为孝成为青年人品格的理想要求。

对于以“动“为基本特征的体育娱乐活动的发展形成了无形的屏阻,这为重文轻武观念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清代更是忠实地借鉴了宋明理学的做法,在统治者对儒学的极力推崇中,进一步完善了传统体育观念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的转变。

——摘编自王京龙《儒学发展对传统体有观念的影响》等

材料二近代社会,身体改造成了救亡图存的希望所在。

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在军国民主义倡导者的眼中,体育应该直接服务于国家。

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前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传入中国,其“个性自由发展”的主张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戎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近代形式的运动会陆续在中国出现。

——摘编自王勃然等《近代国人体育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体育观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14.材料在经略西域的过程中,汉军多次因缺粮而败归。

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式帝以赖开为较尉,在轮台设置军屯,轮台与渠犁等地实现了连接。

太初元年(首104年),汉武帝又派数百人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

屯田之后,军粮问题得以缓解,汉地百姓田赋也由什税一变成三十税一。

在屯田的同时,汉政府还迁徙大量贫民进行戍边。

为进一步消除匈奴对西域的影响。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利讨伐大宛,迫其降汉,对匈奴产生了巨大威慑。

由此,西汉在边塞要地设置的军事堡垒自令居始,经酒泉、敦煌、玉门,到达了盐泽(今罗布泊地区)。

——摘编自张安福《汉武帝经略西城的策略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域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经略西域的影响。

15.材料1914年8月7日,英国正式要求日本出动海军协助搜索并击毁正在中国海面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军脱。

日本外相加藤高明认为,可以趁此机会肃清德国的根据地,在国际上进一步提高地位。

8日凌展,日本内阁作出了参战的决定,但日本不同意英国提出的将战争行动只限于中国领海等范围内的要求,而是要全面参战。

10日,英国外相葛雷照会日本政府,希望日本“暂勿参战”。

11日,日本对英国恐吓说,如果英国的确撤销业已要求日本参战的意图,那将会给日英同盟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英国被迫于12日同意日本参战,但仍要求日本声明“不攻击德占区以外的中国地区,不在南中国海及太平洋采取战斗行动”。

15日,日本以“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为由,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碟。

正式加入了一战,并最终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和德属太平洋诸岛屿。

——摘编自黄尊严《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动因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国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德作战的影响。

16.材料周有光(1906-2017).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提出汉语改革的“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三原则,将其吸纳到《汉语拼音方案)中。

他利用经济统计的方法来解决汉字的效用问题,推动了汉字的标准化建设。

在汉语改革进程中,他认为学术具有世界性,要用国际性视角来看待问题,将汉语改革的国际化和应用的简便化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改革之中。

这种递进式的国际化汉字改革,提升了汉字的功能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并为汉语的持续优化提供了理念指引。

周有光认为应该研究现代汉字学,建立系统的、完整的汉字系统,并将研究服务于社会。

——摘编自刘晓军《周有光的汉字改革观及其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有光汉字、汉语改革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周有光提倡汉字、汉语改革的意义。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学者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他认为,现代自由民主制度不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以往的种种政体和制度,都是由于具有根本性的内在矛盾和缺陷而走向衰落的。

从当代西方的民主制度来看,它的内部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预算赤字、通货膨胀、犯罪或毒品等,有些问题甚至还相当严重,但民主制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中,还没有任何一种严重威胁到它存在的合法性。

——摘编自郑伟《福山“历史终结论"及其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读》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

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反映了无论是儒家的孟子还是墨子和管子等其他诸子都强调民众应该获得相应的生活、生产资料,这可以说明当时富民利民的观念在当时颇受诸子重视。

C正确。

以民为本强调的是统治者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材料没有提及,A错误;材料只涉及了诸子思想的相似之处,不能体现诸子思想的融合,B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诸子提倡富民利民,无法说明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重农,支持农业发展,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依据材料“卿在保留爵位内涵的同时又渐向官职靠拢”来看,卿由单纯的爵位向政府任免的官僚变化。

依据所学可知,这实际上体现出秦汉之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

A正确;卿制的变化无法体现等级体制的强化,反而是其弱化的表现,B错误;材料体现出官僚政治的发展,而非爵位制度的成熟,C错误;卿制的变化反映了秦汉之际贵族政治逐渐为官僚政治所取代,贵族政治是弱化的,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依据材料“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理学的发展,理学对传统的天命正统观念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了解读,使其符合儒家的“义理”,从而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变化。

D正确;天命观并没有被统治者所摒弃,A错误;政治文化发生根本变革的表述不符合史实,B错误;德治思想强调的是统治者应该以德治国,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君权的来源,C错误。

故选D。

4.A

【详解】

结合明朝的史实可知,明朝对商业的政策到了后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才会有“通商”的增多,故表格反映出明代商业政策由抑商到向“有限度的放松”方向倾斜。

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终结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错误;“通商”之意并非单纯的对外贸易,材料也无法体现出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C错误;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政府的对农商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不能代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而漫画将甲午战争比喻为代表文明世界的日本给中国人洗澡的过程,因此该漫画反映了日本企图借用当时西方世界流行的“文明”话语来美化其侵略行为。

C正确;该漫画并未没有客观的反映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危害,A错误;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掠夺原材料、扩大商品销售市场,B错误;中日两国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上,材料信息不能反映,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材料表明1902—1920年,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除了个别国家偶有下降外,基本上都是增长。

结合所学可知,外国的这种做法抢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原材料和市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且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对华商品输出,A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已经转变为资本输出,“开始发生变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错误;材料表明英国投资金额最多,但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日本,C错误。

故选D。

7.B

【详解】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这种情况下,陈登原将四大发明等写入其编写的教科书中,意在借宣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来提振民族自信心,以应对民族危机。

B正确;将文化史作为叙述的重点不代表可以提高历史教育的水平,A错误;当时流行的政治史的风格不能代表这是历史研究的弊端,C错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宣传中国古代发明成就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

依据材料“1954年”“全国掀起了工农大联欢的热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家处于工业化建设时期,为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中宣部做出了材料中的举动。

A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工业化建设,而非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错误;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非其主要目的,C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时间不符,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依据材料“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并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力有所增加,才会出现材料中提及的现象,故可以说明当时的雅典民众可以广泛地参与国家的管理。

B正确;担任官职的机会较大,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公民可以广泛的参与国家管理,并不是显示其弊端,C错误;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依据材料“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无非是使新教的权威取代了既有天主教会的权威,这种信仰上的权威同样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从而阻碍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缺陷,并非其积极之处,A错误;材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产生了冲击,B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宗教改革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

依据材料“1932年的居民税捐和公债占到了当年国家预算收人的18.1%”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苏联由于工业化建设缺乏资金,苏联采用了税捐和发行公债的方式来获取资金。

B正确;税捐和公债是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并不能说明苏联依赖税捐和公债,A错误;材料中提及的税捐和公债实际上取之于民众,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税捐带有一定的强制色彩,无法说明群众的积极性,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依据材料“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涌现出反全球化倾向明显的民粹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发达国家的民粹主义多是集中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受损的群体,这些人为极右翼等政治势力发展提供了土壤。

C正确;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者是西方发达国家,A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民粹主义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B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格局一直处于变动的状态中,D错误。

故选C。

13.

(1)特点:

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和道德意识;注重实用性;注重和谐,淡化竞争意识;强调整体,忽视个体;与儒学发展紧密相连;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转变。

(2)发展:

军国民体育思想兴起,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个人体育意识觉醒,重视身体教育的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兴起;近代形式的运动会出现。

影响因素: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兴起;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华民国成立,政府的政策支持;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

【详解】

(1)特点:

依据材料“孔子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强调体育的重要性,把学习射、御、舞当作人自身修养的必须内容看待,是推行“礼”的具体工具。

这种思想教诲人们不要执着地向外开拓,而要潜身于所谓的自省”来看,古代中国传统体育观念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和道德意识,注重实用性;依据材料“影响了中国古代体育注重和谐的整体化伦理,大一统思想强调自然界整体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看,古代中国传统体育观念注重实用性;注重和谐,淡化竞争意识;依据材料“完善了传统体育观念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的转变”来看,古代传统体育观念从文武并重向重文轻武转变。

(2)发展:

依据材料“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在军国民主义倡导者的眼中,体育应该直接服务于国家”来看,军国民体育思想兴起,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依据材料“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人们的个人意识逐渐觉醒,更加重视身体教育在实现个人幸福与发展上的重要意义”来看,个人体育意识觉醒,重视身体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材料“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来看,个人体育意识觉醒,重视身体教育的重要意义;依据材料“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近代形式的运动会陆续在中国出现”来看,近代形式的运动会出现。

影响因素:

依据材料“近代社会,身体改造成了救亡图存的希望所在”来看,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思想兴起;依据材料“美国实用主义教育传入中国”来看,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依据材料“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中华民国成立,政府的政策支持;依据材料“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来看,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14.

(1)措施:

推行屯田制度;大规模的移民戍边;实施军事打击;建立军事据点等。

(2)影响:

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物质保障;缓解财政压力,减轻了人民负担;强化了对西域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详解】

(1)依据材料“派数百人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来看,汉武帝实行屯田制度;依据材料“迁徙大量贫民进行戍边”来看,汉武帝还大规模的迁移人口戍边;依据材料“遣李广利讨伐大宛,迫其降汉,对匈奴产生了巨大威慑”“在边塞要地设置的军事堡垒”来看,汉武帝还实施军事打击,建立军事据点等。

(2)依据材料“军粮问题得以缓解”来看,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物质保障,缓解了财政压力;依据材料“百姓田赋也由什税一变成三十税一”来看,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汉武帝对匈奴的军事措施强化了对西域的控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5.

(1)原因:

日本国力增强,积极在东亚扩张;英国借日本对抗德国;德国陷于欧战,无暇东顾等。

(2)影响:

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日本借机掠夺了德国的侵略权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等。

【详解】

(1)依据材料“趁此机会肃清德国的根据地,在国际上进一步提高地位”来看,日本的国力得到了增强,要求在东亚扩张其势力;依据材料“英国正式要求日本出动海军协助搜索并击毁正在中国海面袭击英国商船的德国军舰”来看,英国借助日本来对抗德国;依据当时的国际局势可知,德国陷入了欧战,无暇东顾。

(2)依据一战可知,日本对德作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但日本借机掠夺了德国的侵略权益,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等。

16.

(1)主张:

用拉丁字母改革汉语;提倡汉字的标准化;汉字应该国际化和实用化;强调递进式的改革;建立完整的汉字系统,服务于社会等。

(2)意义:

推动了汉字和汉语的改革;有利于汉字和汉语的现代化;使汉字和汉语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

【详解】

(1)依据材料“提出汉语改革的‘口语化、音素化和拉丁化’三原则”来看,他主张用拉丁字母改革汉语;依据材料“推动了汉字的标准化建设”来看,他提倡汉字的标准化;依据材料“将汉语改革的国际化和应用的简便化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改革之中”来看,他主张汉字应该国际化和实用化;依据材料“种递进式的国际化汉字改革,提升了汉字的功能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契合度”来看,他强调递进式的改革;依据材料“应该研究现代汉字学,建立系统的、完整的汉字系统,并将研究服务于社会”来看,他主张建立完整的汉字系统,服务于社会。

(2)依据周有光提倡的改革内容来看,推动了汉字和汉语的改革,标准化和国际化有利于汉字和汉语的现代化,使汉字和汉语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7.示例:

“历史终结论”反映了部分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盲目自信的情绪。

自由民主制度不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唯一制度选择。

福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制度,实质上就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历史的终结就是走向资本主义。

但资本主义内部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克服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既不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制度,也不是最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制度。

福山采取了抽象的理想化的论证方式,回避甚至抹煞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

综上可知,福山所谓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的论点,是不准确的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歪曲。

(本题还可以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角度来作答,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影响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赋分。

【详解】

依据材料“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民主制度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中,还没有任何一种严重威胁到它存在的合法性”来看,福山认为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是历史的终结。

可以以此为观点,结合资本主义制度所存在种种矛盾、缺陷可知,他的这种观点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盲目自信,是不准确的,然后总结即可。

例如:

“历史终结论”反映了部分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盲目自信的情绪。

自由民主制度不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唯一制度选择。

福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制度,实质上就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历史的终结就是走向资本主义。

但资本主义内部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所无法克服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既不是人类社会最完美的制度,也不是最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制度。

福山采取了抽象的理想化的论证方式,回避甚至抹煞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各种问题和矛盾。

综上可知,福山所谓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的论点,是不准确的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歪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