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053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4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docx

学年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复习讲义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 消费及其类型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课标解读

根据课标要求,使学生知道消费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通过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落实策略

课前:

自主学习,调查搜集。

学生阅读教材、搜集一些家庭消费的状况及消费类型。

课上: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资料汇总、典例展示探究、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

情境导入

小王是IT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四年了,小王的女朋友是教师,他们准备在2013年结婚,两人每月的收入6000元,目前还有15万元的积蓄,他们结婚时买房好还是租房好呢?

请你支招,并说明理由。

教师: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讨论,然后交流你们的观点。

方式二:

话题导入

小王和小李是同班同学,两人感情很好,经常一起逛街,买的东西也都很相似。

大学毕业之后,因为种种因素,两人去了不同的单位工作。

小王去了一家规模大、效益好的大公司,而小李却去了一家效益不怎么好的小公司。

于是,在真正开始上班前的那个暑假,两人再一起相约逛街的时候,两人都觉得对方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小王买高档的化妆品和时装,而小李却相对买中低档的商品。

同学思考:

小王和小李的消费水平为什么不一样呢?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教学地位分析

《消费及其类型》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多变的价格,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这一框题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前面承接了本教材中的货币和价格,后面继续讲到生产方面的内容。

所以,学好这个框题才能为学好整个经济生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以后经济生活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本框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选择题和主观题均会涉及,常涉及的点有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恩格尔系数。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看教材17~18页“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18~19页“消费类型”,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9:

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5: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对应训练”1和2题,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对应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 标 解 读

核 心 归 纳

1.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

2.了解消费的不同类型。

3.掌握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

1.一个关系(概念):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恩格尔系数。

2.两种划分标准:

按交易方式分,按消费目的分。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居民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3.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反之则提高。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物价、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意识、人口数量及社会保障制度等都对其有重要影响。

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分

(1)钱货两清消费:

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主同时享有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贷款消费:

收入稳定且对未来收入乐观,又无积蓄的人是可行选择。

(3)租赁消费:

获得商品定期使用权且不变更其所有权。

2.按消费目的分:

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

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贷款消费并不是让人毫无节制地透支生活,而是依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对生活作出适当安排,适度的贷款消费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判断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居民收入。

(×)

(2)居民消费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

(3)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提高消费水平。

(×)

(4)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无关。

(×)

(5)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

(6)最基本的生活消费是钱货两清的消费。

(×)

2.连线:

区分消费类型

1.教材P17探究问题

【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的内容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教材P18探究问题

【提示】 应视家庭收入情况而选择相应消费类型。

当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时——攒钱消费;当收入稳定、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时——贷款消费。

3.教材P19探究问题

【提示】 会选择租赁消费,如租借图书或光盘等。

因为此类商品使用次数有限,购买不划算。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问题导思】

201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2.9%,食品价格上涨4.7%,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2.7%。

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5%,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4%,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164亿元,同比增长12.8%。

1.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怎样?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提示】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同时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2)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间有关系吗?

【提示】 关系密切,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过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名师点拨】 

1.准确把握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因素

关系

措施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可支配收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未来收入预期

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

差距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完善并落实分配政策,维护社会公平

2.全面认识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

客观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社会及单位福利、商品的质量、企业的诚信、市场的秩序等都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

主观上,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从而影响家庭消费水平。

【对应训练】

1.右图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随着收入的增长,A商品需求量虽然增长,但其增长幅度会下降,故选B。

【答案】 B

2.近年来,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日益严重地影响到消费心理的预期,导致了中低收入者“不愿、不敢花钱”的心态。

这表明(  )

A.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B.收入提高将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

C.收入差距悬殊影响社会稳定

D.可支配收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

【解析】 材料表明低收入阶层未来收入的预期不乐观,影响他们当前的消费,A符合题意。

B、C、D与题意关系不直接。

【答案】 A

消费类型

【问题导思】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3年1~5月份,全国乘用车共销售726.16万辆,同比增长14.73%,并调查发现,汽车市场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在售车型显著增多,消费者选择空间增大;二是消费者更加懂车;三是车企产能的提升使得汽车产品的供给更丰富。

1.面对资金短缺,应如何实现“轿车梦”?

【提示】 贷款消费是一种可行选择。

2.满足“三0”要求,应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 收入稳定且未来收入乐观,目前又无太多积蓄的年轻人。

3.假期“自驾游”是何种消费方式?

【提示】 享受资料消费。

【名师点拨】 

1.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2)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3)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4)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比较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与享受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享受资料消费

消费

目的

维持家庭成员的生存

全面提高自身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

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消费

内容

满足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消费和必要的劳务消费

物质、精神、劳务三方面

多种多样,包括高档饮食、服饰、住宅、轿车等物质消费和对美的追求(如音乐、艺术、娱乐等)

【对应训练】

3.下列对贷款消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最先进的消费方式

B.符合自身实际的贷款消费是可取的

C.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D.是一种按消费目的分类的方式

【解析】 本题是对贷款消费的考查,主要考查我们对概念的把握。

A的说法不正确,消费方式无先进与落后之分;不能把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简单画等号,C排除;贷款消费是按照消费的交易方式划分的,D错。

【答案】 B

4.近期,我国批准成立了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和家庭提供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  )

A.减轻社会不平等程度

B.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C.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解析】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贷款能够增加人们当前的收入,从而增强人们当前的支付能力,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C正确。

A、B与题意无关。

D说法错误,消费贷款不会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答案】 C

【走进生活】

201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649元,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实际增长9.2%,同时,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知识对接】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实现两个同步,成果由人民共享

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人们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关系密切

【感悟应用】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收入差距(G)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L)关系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间关系的理解运用能力。

依据知识分析,收入差距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低,反之就高,二者成反比,故B正确。

【答案】 B

2.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同步”。

全国多数省份都已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增加居民收入 ②稳定物价 ③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④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现象的认识。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职工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故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与稳定物价无关,应排除②。

【答案】 D

3.依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简析党和国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结合收入与消费的知识,依据题意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快。

反之,收入增长下降消费增幅也下降。

所以党和国家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1.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础上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那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

(  )

A.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多发纸币,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C.繁荣市场,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D.改变消费观念,提倡贷款消费

【解析】 纸币增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说法错误,不选;C、D尽管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不符合题意,不选。

【答案】 A

2.2013年8月份的汽车市场异常火爆,当月销售量899086辆,环比增长6.98%,同比增长4.02%,对“汽车销售量增长”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购车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收入水平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 ④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在购车方式上,全款购车与贷款购车是不同的消费方式,①正确;汽车市场火爆,体现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也体现了收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答案】 A

3.对钱货两清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区别,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前者在购物时付现款,后者在购物时不付现款

B.前者是生存资料消费,后者是享受资料消费

C.前者是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后者是对高档耐用品的消费

D.前者会导致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后者不会导致商品所有权发生转移

【解析】 钱货两清消费和租赁消费的本质区别在于商品所有权是否发生转移。

钱货两清消费会导致商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租赁消费不会导致商品的所有权发生转移,D正确。

【答案】 D

4.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

从消费目的角度看,购买和阅读书籍在家庭消费中属于(  )

A.物质消费B.生活必需品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D.发展资料消费

【解析】 从消费的目的来看,购买和阅读书籍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故D符合题意。

【答案】 D

5.张先生一家三口人。

张先生是民营企业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业的主管,女儿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顾问,收入也很高。

2014年元旦,他们在一著名小区购买复式住房两套(一次性付款)。

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租用一辆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先生一家的消费状况。

【解析】 回答好此题要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消费类型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①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张先生一家收入水平高,决定了其消费水平高。

②从消费的交易方式看,张先生一家一次性购买住房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租用旅游车属于租赁消费。

③从消费目的看,张先生一家观光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第二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记忆和理解各种消费心理、四大消费原则,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落实策略

课前:

自主学习,调查搜集。

学生阅读教材、搜集典型的消费案例、资料和行为,提出困惑的问题。

课上: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资料汇总、典例展示探究、教师总结提升、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方式一:

歌曲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我赚钱了》,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唤起学生,牵动学生思维,从而自然导入新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方式二:

情景导入

有一位学生在上学的时候,他的爸爸送他上学,在上船之前,给足了生活费及零用钱,他爸爸说还有20元自己坐摩托回家,他在上船之前想方设法又要到了他爸坐车的20元钱,可是当他上船后,马上就在船上买一包18元的黄鹤楼的香烟,他的这种消费观念正确吗?

自查个人消费行为是否正确,看存在哪些不正确的消费行为。

我们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国家经济、家庭收入、物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每个人不同的消费心理(消费观)的影响而自然导入新课。

●教学地位分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落脚点,关注学生树立健康理智的消费观,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它对于指导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框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在知识上要重视掌握正确的消费观,尤其是绿色消费、保护环境。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①看教材20~21页“消费心理面面观”,完成知识1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①看教材21~22页“做理智的消费者”,完成知识2填空及辅助栏目内容;②思考教材探究问题,写出简易答案,对照探究提示,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步骤9:

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内容,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根据时间引导进行“课外生活感悟”、让学生处理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

⇐步骤5: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对应训练”1和2题,巩固探究成果。

然后根据背景材料,让学生自己提出其他探究问题,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解决方式、方法和结果。

最后,根据“当堂双基达标”1和2设计变式练习,学生交流完成并互相评价。

注①:

建议教师对【课前自主导学】中比较基本的知识点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注②:

建议教师除已有“对应训练”和“探究问题”之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和问题提出方式,让学生设置一些变式习题和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③:

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再找一些体现本知识的事例加以说明,在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 标 解 读

核 心 归 纳

1.识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

2.了解四种消费心理基本特征。

3.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自觉落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精神。

4.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1.一个主旨:

绿色消费的主旨。

2.两个概念:

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3.三个提倡:

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4.四种消费心理和原则。

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

(1)表现:

跟风、随大流。

(2)评价:

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

(1)表现:

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2)评价:

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

(1)表现:

倾向于“四看齐”。

(2)评价:

消费心理不健康。

4.求实心理

(1)表现:

讲究实惠。

(2)评价:

理智消费

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和目的。

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要求:

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举债消费和紧缩消费都是错误的。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要求:

要避免盲目跟风和情绪化消费、反对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主旨:

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核心:

可持续性消费。

(3)要求: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2)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抑制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但不抑制消费。

1.判断

(1)消费心理决定消费行为。

(×)

(2)从众心理的消费行为是不可取的。

(×)

(3)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

(4)适度消费就是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进行的消费。

(√)

(5)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

(6)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

2.连线

(1)消费心理

(2)消费原则

1.教材P20探究问题

【提示】 

(1)这是一种从众心理;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2)对于这类事情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要理智消费。

2.教材P20探究问题

【提示】 

(1)是求异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的。

(2)他的消费行为作为展示个性本也无可厚非,也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是应考虑代价和社会的认可。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教材P20探究问题

【提示】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炫耀性和盲目性,买的东西不实用,它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值得提倡。

4.教材P21探究问题

【提示】 节俭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但过分节俭对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内需不旺的情况下,过分节俭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应当适度消费。

5.教材P21探究问题

【提示】 人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切身经历和体会,根据这些,总结出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这一消费原则。

6.教材P22探究问题

【提示】 愿意。

一次性筷子的制作消耗大量林业资源,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不一致,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7.教材P22探究问题

【提示】 

(1)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

“剩余”意味着资源和能源的浪费,与“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符。

(2)略。

消费心理

【问题导思】

2013年9月8日,准大学生张强全身武装,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去江苏省某高校报到入学。

真可谓眼镜是D&G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