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757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金知识Word文档格式.docx

这种民间私下合伙投资的活动如果在出资人间建立了完备的契约合同,就是私募基金(在我国还未得到国家金融行业监管有关法规的认可)。

如果这种合伙投资的活动经过国家证券行业管理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批,允许这项活动的牵头操作人向社会公开募集吸收投资者加入合伙出资,这就是发行公募基金,也就是大家现在常见的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是什么角色?

基金管理公司就是这种合伙投资的牵头操作人,不过它是个公司法人,资格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批的。

基金公司与其他基金投资者一样也是合伙出资人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牵头操作,要从大家合伙出的资产中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提取劳务费(称基金管理费),替投资者代雇代管理负责操盘的投资高手(就是基金经理),还有帮高手收集信息搞研究打下手的人,定期公布基金的资产和收益情况。

当然基金公司这些活动是证监会批准的。

为了大家合伙出的资产的安全,不被基金公司这个牵头操作人偷着挪用,中国证监会规定,基金的资产不能放在基金公司手里,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只管交易操作,不能碰钱,记帐管钱的事要找一个擅长此事又信用高的人负责,这个角色当然非银行莫属。

于是这些出资(就是基金资产)就放在银行,而建成一个专门帐户,由银行管帐记帐,称为基金托管。

当然银行的劳务费(称基金托管费)也得从大家合伙的资产中按比例抽一点按年支付。

所以,基金资产相对来说只有因那些高手操作不好而被亏损的风险,基本没有被偷挪走的风险。

从法律角度说,即使基金管理公司倒闭甚至托管银行出事了,向它们追债的人都无权碰大家基金专户的资产,因此基金资产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如果这种公募基金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募集投资者结束后宣告成立(国家规定至少要达到1000个投资人和2亿元规模才能成立),就停止不再吸收其他的投资者了,并约定大伙谁也不能中途撤资退出,但以后到某年某月为止我们大家就算帐散伙分包袱,中途你想变现,只能自己找其他人卖出去,这就是封闭式基金。

如果这种公募基金在宣告成立后,仍然欢迎其他投资者随时出资入伙,同时也允许大家随时部分或全部地撤出自己的资金和应得的收益,这就是开放式基金。

不管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如果为了方便大家买卖转让,就找到交易所(证券市场)这个场所将基金挂牌出来,按市场价在投资者间自由交易,就是上市的基金。

现在我们再来读下面的基金的概念,就不太晕头了吧。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于证券的集合投资理财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

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的收益,也承担因投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

我国基金暂时都是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1、专家理财是基金投资的重要特色。

基金管理公司配备的投资专家,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投资分析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投资,规避风险。

相应地,每年基金管理公司会从基金资产中提取管理费,用于支付公司的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基金托管人也会从基金资产中提取托管费。

此外,开放式基金持有人需要直接支付的有申购费、赎回费以及转换费。

上市封闭式基金和上市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在进行基金单位买卖时要支付交易佣金。

2、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形成雄厚的实力,可以同时分散投资于很多种股票,分散了对个股集中投资的风险。

3、方便投资,流动性强。

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量起点要求一般较低,可以满足小额投资者对于证券投资的需求,投资者可根据自身财力决定对基金的投资量。

证券投资基金大多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使得投资者收回投资时非常便利。

我国对百姓的基金投资收益还给予免税政策。

附带解释下证券基金有关的部分问题。

什么是基金的认购费和申购费?

就是你投资入伙时要交的费用,因为基金公司宣传吸收投资人的活动是要费不少钱的,这些费用自然不能他一家出,另外通过提高你入伙的成本,降低你入伙不久就想离开的欲望。

什么是基金的赎回费?

就是你撤回投资和收益是要交的费用,原因与上面类似。

还有一条,就是有人撤资走的时候,为了还给你现金,基金可能不得不卖掉一些债券股票,这是对基金资产不利的动作,对其他不撤资的合伙人的利益有不良影响,所以让你留下点费用作补偿。

什么是基金的转换费?

就是同一家基金公司操作着多个基金,你持有其中一个基金,想把这个基金按同等资产数量换成该基金公司操作的另一种基金,应向基金公司交付转换的费用,原因也与上两条同理,主要为了提高你变动的成本,不愿让你频繁变动。

什么是基金交易佣金?

就是上市的基金在交易所市场转让时,为你提供交易服务的证券公司营业部向你收的劳务费。

证券投资基金为什么有那么多种?

这是因为不同的基金自己规定的主要投资方向和投资对象有区别。

股票型基金就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股票市场上的基金;

债券型基金就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债券市场上的基金;

混和型基金就是根据情况将部分资金投在股票上而另一部分资金投在债券上的基金(当然这种投资比例是可变化调整的),甚至根据事先的规定也可以部分投资在其他品种上;

货币市场基金就是全部资产只投在货币市场上的各类短期证券(风险很低但收益也低)的基金。

这些基金的投资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大致是,股票型基金、混和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由于风险高低不同,所以投资者应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来选择风险水平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入伙,也可以通过低风险基金、中等风险基金和高风险基金都投资一部分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和平衡收益水平,这种行为就叫作投资组合。

不同的基金在自己的名称上冠以什么“增长”、“价值”、“行业”、“蓝筹”、“小盘”、“周期”、“消费品”等等的字号,是将自己的主要投资策略风格标在名称上以便投资者一目了然,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基金只是当初为了找个好名头切入点以便中国证监会容易批准成立。

上面讲的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还有专门投资于房地产的房地产基金,专门投资于期货期权的期货和期权基金,专门投资于黄金市场的黄金基金,专门投资于实业的产业基金。

这些基金对我们初涉基金投资的人来说投资机会不多,先搞通上面几种最常见的证券基金后再说。

股票型基金是市场上的宠儿,不过高收益率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那么,你是否适合投资这一基金?

如何投资股票型基金?

近日收到了一位读者小李的邮件。

邮件里他写道:

“手头上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原来这笔钱是准备用来购置婚房的,可是现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形势不明朗。

和许多人一样,我选择了观望。

”可是,这笔钱一时间就失去了特定的用途。

“于是,我就想尝试点变现性强、收益高的投资产品。

同事们建议我可以去买一些股票型基金,收益高,想用资金的时候又随时可以赎回。

小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基金行情后,新的疑惑又产生了。

“比如说最近的一个月,股票型基金的净值波动特别剧烈。

我也略知一点通过分次投资来平均投资成本的道理,那么在调整的行情中,是不是分次投入要比一次性投资更有利呢?

在邮件的末尾,小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近期发行的新基金也不少,其中几只都是股票型基金。

“相比起老基金,新基金是按照1元的净值来认购的,相对来说要便宜很多。

购买新基金会不会更划算?

你适合投资股票型基金吗?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基金投资是一种有利的投资工具,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所交出的出色成绩单,让不少新老投资者对这一基金类型青睐有加。

可是如何选择股票型基金?

大部分人的唯一标准是:

收益率,收益率,还是收益率。

殊不知,在选择基金的第一步,你就犯下了一个大错。

投资自然是希望追求回报,投资高收益率的基金有什么错?

错误在于你只考虑到了投资基金的预期收益,而没有顾及到自己的理财目标和投资周期。

比如小李手头上有一笔闲钱(这笔闲钱的金额也不算小),可是作为婚房款来说,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这笔资金就需要派上用武之地,因此小李在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时,就不能光考虑到潜在的高收益,而应当同时把购置婚房的时间也考虑进去。

对于年富力强的小李来说,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从这个角度上说,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婚房是近一两年里就会发生的财务需求,而股票型基金收益虽高,风险也大,更加适合投资期限较长的投资者。

一旦市场的走势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基金净值发生剧烈波动,而小李却急需要把投资转出用于购置房产,他就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投资亏损。

因此,投资一些偏保守的基金品种,才是小李当下最明智的选择。

同样的道理,在你持有一笔资金,面临基金投资选择的时候,首先应当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这笔钱我准备拿来派什么用途,是购房,是子女教育,还是养老?

在确定自己的答案之后,下一步要做的是估算出什么时候需要动用这笔资金,是一两年、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在进行过上述的计划后,通过收益率与风险的衡量,才能够确定自己是否适合投资股票型基金。

一次投入还是分笔投入?

那么,如果你手头上有一笔的闲钱,例如金额为10万元,中短期内也没有使用的计划,比较适合长期进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

那么,你会选择怎样的投资方式呢,是一次性投入10万元还是分成若干次进行投资?

其实,孰优孰劣,并没有绝对的说法。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走势下,两种投资的方式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收益效果。

如果证券市场走强,显然一次性投入10万元的计划要来得更加有利。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市场趋好,基金的单位净值一般也会呈上扬的趋势,那么越早投资,投资的成本越低,获取的收益也越高;

反之,市场发展不乐观,股票型基金的表现也会受之影响,在向下的趋势线上,分段投资会发挥到平均投资成本的作用。

  因此,在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式上,你一方面要根据自己对市场的预期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则依据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如果你是属于风险偏好型的,希望获取高收益,对可能的损失也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一次性进场的方式。

倘若你略偏保守,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不妨把一笔资金分成若干份,在一段时间内分笔地进行投资。

  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分笔投资有一个很大缺点在于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为了避免资金在活期账户上“睡懒觉”,在资金的“闲时”,不妨把资金放在货币市场基金上,需要购买股票型基金时直接进行基金业务的转换,以避免资金资源的浪费。

买“贵”的还是“便宜”的

  很多人在挑选股票型基金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喜欢净值低一点的,害怕净值高的。

问他们为什么,“净值高,感觉基金向上的空间有限;

净值低,心里踏实。

  事实上,基金单位净值的高低和未来的收益并没有关系。

基金的净值高,看起来买上去挺“贵”的,但这并不代表将来这只基金不会继续上涨。

相反,基金的净值高反而印证了基金管理人在过去的时间里成功的基金运作能力。

而那些净值低、“便宜”的基金,则可能是因为业绩不善而造成的,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风险会更大。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样的道理我也明白,可是还是不放心。

现在不是有几只基金都推出了分拆、分红的办法来降低单位基金的净值吗?

投资这样的基金,既保障了基金的质量,又能够从价格上控制基金的成本,岂不是一举两得?

  其实,基金通过分拆、分红来降低单位份额的净值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便宜”基金的偏好。

在实际的运作中,无论基金是不是分拆、分红,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简单起见,我们不考虑手续费等因素)。

比方说有一只基金,总规模为32亿元,在拆分之前,基金的单位净值为1.6元。

基金公司采用的是1:

0.6的比例来进行拆分,这样原来的一份基金就拆分成了1.6份,单位净值变成了1元,而总规模也由原来的20亿份变成了32亿份。

原来一个投资者申购1万元的基金,获取的基金份额为6250份;

而现在他用同样的金额申购分拆后的基金,基金份额为10000份。

看上去,同样是1万元的投资,投资者在基金拆分后获得的基金份额更多了。

  但是,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蛋糕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不同的是把这个蛋糕分成了更多份。

在基金获利的情况下,基金所获得的收益还是要分摊到每一份基金上去,就相当于摊薄了每份基金的净值增长。

例如这只基金在某段时间内获得了8亿元的收益回报,如果基金没有拆分,那么每份基金的净值增长为0.4元(8亿元/20亿份);

而拆分后,每份基金的净值增长就是0.25元(8亿元/32亿份)。

我们用1万元的投资额来计算,拆分前投资者的账面收益为0.4×

6250=2500元,拆分后他的账面收益则为0.25×

10000=2500元。

也就是说,无论基金是否进行拆分,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一样的。

  有的基金采用的是分红降低基金单位净值的办法,我们国家目前的税收规定是基金的分红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假设投资者都采用“分红再投资”的办法,就相当于减少了基金单位净值,扩大了基金份数,起到的效果和基金的分拆是一样的,分红前后对于投资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因此无论基金是否采用分拆、分红的方式降低基金单位净值,都不应当成为投资者在选取基金时候的判断依据。

无论基金“贵”还是“便宜”,最根本的还是关注基金的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

买新的还是买旧的?

  买新还是买旧?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

但是不少人还是怀有“喜新”情结,说到底,其中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认为新基金“便宜”,不仅能够以1元的低价认购基金,还可以享受到便宜的费率。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基金净值和基金增长并没有关系,因此就不再赘述了。

除此以外,认购新基金,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

首先,新基金的实际运作能力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在认购新基金的时候,投资者很难做出判断;

而相比之下,老基金有历史可以考据,在同类型的基金里面投资者可以通过基金的历史操作和净值的增长情况,了解更多的基金信息。

其次,新基金的时间成本高,在新基金完成募集之后,往往有几个月的封闭期和建仓期,在这段时间里基金的净值增长缓慢,也不能进行流通,对于投资者来说,选老基金就不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投资者会有这样的问题,究竟是投资正在发行的新基金好,还是投资运作了一段时间的老基金好?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同的基金会有不同的特点。

让我们来对新基金和老基金进行一番对比,或许会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回合:

投资品种选择——新基金胜

  新基金因为刚刚成立,正所谓一张白纸可以写最新最美的图画。

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市场的最新走势和最新涌现的投资热点,选择投资品种,构建投资组合。

而老基金因为仓位较重,基金经理即使看到了新的投资机会,也要先卖掉手里的部分股票,才有可能买新的股票。

那么,在时机的把握上就稍逊一筹。

  第二回合:

建仓成本——老基金胜

  直接的建仓成本通常包括两部分:

手续费支出和价格冲击成本。

买入股票就要支付佣金和印花税等费用,即手续费。

大资金买入股票通常会推高股票的价格。

比如现在是4元一股的股票,等一个基金买完了,价格可能已经涨了很多,而这只基金的实际成本也许在4.4元。

那么,这高出来的10%,就是价格冲击成本。

老的基金通常持有较高的股票仓位,其建仓成本已经体现在以往的净值中。

而新基金因为仍要买股票,则必然产生手续费和价格冲击成本,这部分成本将会冲抵未来可能的收益。

所以,在建仓成本上,老基金占有优势。

  第三回合:

系统性风险的控制——平局

  新基金刚成立时,股票仓位通常为零。

所以,当市场正处于下跌时,新基金可以减缓建仓节奏,以规避短期市场下跌的风险。

在2005年四季度,当时新成立的基金跌幅普遍较老基金小,就是这个道理。

反之,如果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那么,新基金就比较被动了。

  第四回合:

基金经理的选择——老基金小胜

  基金未来的业绩如何,和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密切相关。

老基金通常已经运作了一段时间,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能力有一定感性认识,对其未来的投资业绩的预测把握相对要大一些。

而新基金的基金经理如果是新人,那么投资者通常应该考查一段时间,来熟悉其投资风格并评判其投资能力。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崇尚团队投资的模式,新基金的未来业绩可能和整个投资团队的投资能力关联度更大。

另外,为了新基金的成功发行,也考虑到基金公司资源的局限,许多公司推出“老”基金经理来管理新基金。

所以,通过研判该基金公司其他基金的过往业绩,或者该基金经理所管理过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可以较清晰的判断出新基金未来的可能表现。

  第五回合:

认购费用——新基金小胜

  各基金公司为顺利推销新基金,通常对于认购新基金的投资者给予一定的认购费用的优惠。

老基金通常无此待遇。

当然,这些费用的节省都是小恩小惠,基金未来的成功投资应该才是投资者真正的盛宴。

  第六回合:

基金价格——平局

  新基金只有一元钱。

老基金如果管理的好,净值肯定大于一元钱。

买新基金比买老基金便宜——这是一些投资者买新基金的逻辑。

最近市场上富国天益基金拆分受到部分投资者的追捧,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同样的1800元,得到1000份1.8元的基金,和得到1800份1元的基金,虽然价值完全一样,但投资者心理上就觉得后者“更划算”。

  但其实基金的净值高低仅反映了其过去所取得的利润,和其未来的业绩表现没有关系。

如果说有关系,那也是过去的良好业绩可以昭示未来的基金表现,那么就应该去买老基金。

所以,这种新基金便宜的逻辑是站不住脚的。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新基金和老基金各有特点,谈不上谁比谁更好,因此我们只能地重复这样一句话: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本文作者拥有复旦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芝加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拥有12年证券投资经验,历任加拿大DonierInternational投资经理,美国RobertW.Baird基金分析师,2003年加盟海富通,现任海富通股票基金、风格优势基金的基金经理。

很多人问过一些问题:

<

BR>

我该如何理财?

我有多少钱,我要怎么样理财?

然后就是一堆的广告,推销保险,基金,操盘...<

但是!

这些都并不是真正的理财.<

所谓的理财,简单说就是打理你的钱.<

从更深一点说,就是在如何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让自我的资金增值的处理.<

所以,<

理财第一步,就是储蓄.<

没有储蓄,谈不上什么所谓的投资,所谓的如何退休资金等等.<

第二步,保险.<

没有了保险,人生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你的财务就好象缺了支柱大厦一样,轰隆倒下。

第三部,分散性投资.<

由于各种投资产品都具有周期性,所以必须充分分散,才能够抵御长期经济波动的风险.<

比如股票市场,还有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都具有不同的周期性,如果要做长期规划,首先必须坚持分散投资.<

第四步,选择正确的时机调整投资结构<

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但往往90%的理财师都不告诉你,只会说长期持有,但是实际上而言,由于投资产品周期性的不同,选择进出的时机往往可以让你规避不必要的极端性风险,获得更好的稳定收益。

告别了封闭式基金的青涩和刚成立初期的稚嫩,200多只开放式基金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可谓百花齐放。

虽说还缺少环球基金、区域基金、认股权证基金、期货基金、贵金属基金等成熟市场常见的品种,但已基本可以让各类投资者找到自己想要的品种。

  为了能在众多基金中被投资者一眼相中,细分投资者的工作早已做得有声有色。

翻翻新发基金的投资建议,“本基金适合**型投资者”的字样频现其中。

  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按照投资建议掏钱买了基金以后,就真的可以放心吗?

这些基金真的就永远是适合自己这一类型投资者吗?

  答案恐怕要让很多人失望,因为,基金的投资风格实在多变。

  日前,一位王先生对记者述说了心中的郁闷。

原来,早在两年前,他在上一轮开放式基金发行热潮中认购了两只基金,一只是债券型,一只是股票型。

本以为可以通过两个市场的此消彼涨规避些风险,不曾想,在前两年市场的低迷中,他被两只基金齐齐套牢了。

仔细一研究,原来,在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初的一波债市行情中,那只债券基金买了太多的股票和可转债,而国债和金融债的比例偏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眼睁睁错过一波大行情;

那只股票基金生不逢时,手里赚着大把高价股,净值跟着股指一路下跌。

如今市场好了,总算解了套,但赚头远远少于其他基金。

再一看,原本债券基金专攻债券主业了,股票基金则玩起了价值股。

他实在搞不明白,这些基金怎么变来变去,要是能踩准市场节拍还不错,偏偏南辕北辙。

他于是找个机会全抛了。

  王先生的郁闷肯定很多投资者都有过。

近期我们利用Wind资讯系统,对135只已成立半年以上、并公布过两次季度末投资组合报告的开放式基金进行了统计,时间跨度从2003年中期到今年中期。

结果让人颇感惊讶——每季度有四成基金的投资风格在改变。

  四成基金不断变

  在3年12个季度里,开放式基金个数从23只猛增至131只。

基金队伍虽然在飞速扩充,开放式基金善变的投资风格竟一如3年前。

  统计显示,平均近四成基金在每个季度会改变上一季度的投资风格(见下图),其中变得积极和变得稳健的基金数量基本相等,都是近两成。

  结合大盘走势图可以发现,基金投资风格的转变与市况有一定联系。

  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