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86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docx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第六个专题,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

一是明确指出对外开放是促进改革和发展的长期的基本国策;二是分析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三是指出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四是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形式;五是揭示实施“走出去”战略

的重要意义;六是说明要用辩证法看待两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

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就要深入而系统地分析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怎样实行对外开放以及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问题。

一、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是我们党在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问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解决了为什么要扩大对外开放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依赖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邓小平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首先,对外开放是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需要。

发达国家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是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很好地吸收,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样,我们就能缩短探索的时间,尽快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对外开放是利用外资加快国内建设的需要。

我们国家底子比较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如果利用好发达国家的资金,使之与我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

这样,就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发挥我们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建设。

再次,对外开放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

国内市场总是有限的,国际市场则是巨大的,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并且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

基于上述科学分析,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反复强调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世界经济的联系愈益紧密。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回答两个问题:

其一,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

答案是要扩大开放,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其二,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有利的发展地位?

答案仍然是要扩大开放,使我们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通过与国际水平的对手较量,不断提高搏风击浪的本领。

总之,只有以积极的态度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努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才能掌握主动权,争取一个有利的发展地位。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坚定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作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决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他的新发展具体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科学的角度深刻地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对外开放通过各种传导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经济的增长。

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各国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生产,然后开展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较少的消耗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获得比较利益。

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第二,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深刻地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而谋求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以改革促发展,二是以开放促发展。

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利用国际资金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同时,江泽民同志还强调:

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资本主义。

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好东西,又要看到消极的方面,坚决抵制各种腐朽的东西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

“准备了‘两手’,掌握了‘两点论’,我们的学习和借鉴工作就会广泛正确地开展起来和长期坚持下去。

二、坚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是全面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既引凤筑巢,借助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搞好国内的建设;又乘船出海,开拓国际市场,培育跨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方针的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

酝饪诺男问绞嵌嘀侄嘌摹8菸夜酝饪诺木椋霉庾式鸷图际酰猩唐泛头衩骋祝税炀锰厍际怯行У目判问健?

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筹集充足的资金,包括国内的资金和国外的资金。

根据国际经济学关于跨时比较优势的观点,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是偏好当前消费的,因而可以通过借贷来进行跨时贸易,用一定的未来消费换取当前的消费。

我国是具有跨时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生产率很高的投资机会,所以要积极地、大胆地利用外资。

但是,要重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投向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原则,就是利用外资的主动权一定要始终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条原则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利用外资的目的是发挥我国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围绕这样的目的,选择优势产业,引导外资投向的结构及其调整;第二,利用外资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科学地分析我们的发展潜力和偿还能力,在总体上把握一个合理的额度,避免发生债务危机。

而且,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形成规范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通过吸收和消化,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

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通过国际贸易既可以获得绝对优势,调剂余缺;又可以获得比较利益,节约社会劳动。

出口将促使资本投向最有效的领域,为国际市场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带动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它通过“乘数”作用产生一轮又一轮的连锁反应,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我们要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具体来讲,要从如下方面来开展工作:

要重视空间上的扩展,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既巩固传统市场,又开拓新兴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

要重视质量上的提高,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与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努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扩大名牌机电产品的市场份额,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从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

还要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要推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进口的多元化;要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制度。

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特区是技术、管理、知识的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是开放的基地。

通过兴办经济特区,探索改革开放的道路,取得有价值的经验,可以带动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特区从诞生的时候起,其命运就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相连。

可以说,如果没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实践,就不可能形成现在的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三、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个新的阶段,自然会有新的特征、新的任务,要实施新的战略。

从新的特征看,就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中国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国内市场的竞争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从新的任务看,就是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只进不出或者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进出结合、有进有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

如果说前一个时期的开放在“引进来”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那末,现在我们就应该在“走出去”上下更多的功夫,这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要求。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加成熟,要求也更迫切了。

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要加强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培训熟悉国际贸易的人才,创造“走出去”的良好环境;要组织国有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和技术转让的形式“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要鼓励各种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设计咨询,承包大型工程项目,带动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出口。

要培植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组建生存和发展能力强的经济航空母舰。

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支持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建立国际性的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在全球范围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同时,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

这样,我们的企业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我国的经济就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走向成熟。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教授)

迈出对外开放新步伐——从十七大报告看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思维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车玉明、赵晓辉、韩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报告特别强调,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些专家和十七大代表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含义深刻,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新趋势。

    “新的开放战略,对内是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支撑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对外则是为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障中国的和平崛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对外开放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已经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变成了开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对外开放经历了早期的试点探索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扩大开放阶段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体制性开放阶段。

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中国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十七大报告中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这一论断,引人瞩目,是观察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隆国强说,以往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出口竞争力低下、外汇不足的矛盾,因此对外开放的重点在于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

现在,我国推进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与外汇缺口问题已基本克服,但却面临着贸易摩擦增多、国内发展对外部能源资源依赖程度加大等新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立场。

报告提出,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隆国强认为,新时期的开放战略具有很多“内外联动”的新内涵:

扩大开放领域,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促进自主创新;扩大对外投资,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等等。

    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互利共赢。

十七大报告强调: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旗帜下,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发展,在开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时会更多考虑到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

去年11月以来,美国连续发起了5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

包括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型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等五种产品受到影响,直接涉及我国8.6亿美元的出口和7万人的就业。

    与此同时,我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投资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收购、兼并等国际通行方式进行的越来越多。

今年上半年,中信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卡拉赞巴油田94.6%的权益、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动运营商巴科泰尔有限公司88.86%的股权等,引起了广泛关注。

    十七大代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任洪斌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

企业在海外发展,应当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回报当地社会;同时,应当增强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观念,积极开展本地化经营,扩大本地就业。

    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的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今年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已重创全球金融市场,并给世界经济增长留下阴影。

十七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说:

“防范金融风险对确保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像过去的日本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等,都是前车之鉴。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凯雷并购徐工、法国赛博并购苏泊尔等外资并购案,曾引起国内许多人士对国家产业经济安全的担心。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需要抓紧健全相关法规制度,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11月发布的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加强对外资并购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重点企业的审查和监管,确保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战略行业、重点企业的控制力和发展主导权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丁洪波 

【摘要】:

文章选取了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进行分析。

一是从主客观的角度探究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二是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

对外开放战略学习发展

4.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秩序规则的构建和国际谈判。

中国不仅要适应国际竞争规则,而且,中国进入国际竞争市场,必将产生一系列重大的影响,各国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和政策调整,因此,关于国际竞争秩序和规则的构建和国际谈判,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

5.巨大的国内市场空间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极大优势(这一优势惟独只有美国可以同我们相比),在对外开放的政策把握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特别是要重视更有效地利用这一优势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例如,综合考虑对外开放同对内开放的效应,掌握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力度和配合方式。

将市场先让给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或者同时向内外企业开放?

可能对产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处理好这一关系需要有高度的政策技巧。

一般来说,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同样开放市场是遵守WHO规则的总体要求,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民族国家的政府对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没有任何利益倾向,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府不更多地关注本国企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忽视本国企业发展和利益的政府是不能存在的(因为政府归根到底代表的是本国国民的利益,而不是世界的利益)。

所以,我们必须以更为科学的态度评价和对待“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应该看到,这两者虽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显著的差别。

在统计上所表现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MEINCHINA的产品市场份额的提高),并不表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同等程度的提高。

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实行以引进直接投资为显著特征的经济开放政策,有效促进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较快提高,但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将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具有更深远和更实质的意义。

6.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是世界工业化进程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甚至还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中国工业化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将经济不平衡的矛盾外部化(转变为国际问题,形成南北国家差距和大量贫穷国家),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是完全内部化的(完全是国内问题)。

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开放通常具有扩大不平衡的倾向(在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的同时,扩大国内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高收入阶层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

在新世纪,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平衡(或不平等)效应,应受到更大的关注。

让更多地区和更多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农民和农村)共享到经济开放的实际利益,避免经济和社会二元化的持续加剧和固化,是新世纪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7.正确认识和充分重视对外开放的资源代价、环境生态代价问题。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既然从对外开放中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就绝不要讳言,我们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由于中国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发达国家有可能也有动机将资源代价、环境生态代价较高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有些在发达国家已经不生产的资源性产品和高环境污染产品的主要供应国。

因此,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人的过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困难的问题是,资源及环境同产业竞争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减少资源和环境代价,往往要以竞争力的削弱为代价。

所以,处理好资源环境同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应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要积极鼓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技术的进口,鼓励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领域中的合作,特别鼓励具有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外商企业投资中国。

8.我们也要承认,对外开放也必须付出一定的安全代价。

当中国越来越深人和全面地融人全球经济的时候,经济安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包括某些重要产业的技术安全、生产的可控性安全、而且,也包括非正常时期的供应安全等,还包括关系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敏感领域的安全问题,例如,金融安全、国际收支安全等。

从各国的经验看,国民经济越开放,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为了保证安全,政府所发挥的作用越强(表现为政府收人和支出占国民收人的比重更高)。

因此,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在进一步鼓励扩大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也必须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对特别敏感行业的国家控制力、重要战略资源(例如能源)的供应和储备、对外依赖的风险规避和分散化、危机状态的应急对策等问题,要有一定的战略方案和政策设计。

参考文献:

[1]余永定,郑秉文.中国“人世”研究报告:

进入w1D的中国产业[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美)尼尔.瑞克曼(N.Rackham)等.合作竞争大未来[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美)理查德•隆沃思(RichardC.Longworth,1998).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危机[M].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香港)斯蒂芬-维恩斯.危机年代——从经济危机到新千年[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5](美)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1996).流行的国际主义[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美)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美)丹尼•罗德瑞克.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

[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0.

[8](美)爱德华•M•格莱汉姆.全球性公司与各国政府[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0.

[9]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中贸部副研究员、博士 张 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内部与外部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的调整

  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重要支撑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经济质量。

但由于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也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

为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我国对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适度调整,在保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提升产品出口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内需主导发展战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是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

  外贸由大幅超前增长向与国民经济平衡增长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导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出现了大幅超前增长。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及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方向上来,成为新时期我国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

如2007年7月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同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外资政策向重点支持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鼓励利用外资政策的激励下,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过分强调利用外资也带来了诸如外资投向不合理、质量不高、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等负面效应。

为此,近年来,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了调整。

这些政策调整并非限制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而是限制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资。

这些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府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外资项目的政策导向,也反映了中国政府鼓励高新技术、资源节约和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