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693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教师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题

【PGS07】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Cl35.5Co5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MgCl2溶液可制金属镁

B.可溶性铁盐或铝盐可用于水的净化

C.在海轮外壳上装上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D.“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答案: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都需加热才能发生

B.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铁制品作阳极,铜盐溶液作电镀液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气体压强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

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在足量O2中燃烧,消耗l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是4×6.02×1023

B.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pH=1,该溶液中c(H+)=0.1mol/L

C.1L0.1mol/LNH4Cl溶液中的NH

数是0.1×6.02×1023

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中含有0.2mol共价键

答案:

B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是

B.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是

C.芳香烃的组成通式是CnH2n-6(n≥6)

D.12C和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

答案:

D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4H8O2的酯有4种结构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醇和葡萄糖均能发生酯化反应

D.漂粉精和医用酒精均可用作消毒剂

答案:

B

6.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非挥发性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该溶液的沸点越高。

下列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0.01mol/L的蔗糖溶液B.0.01mol/L的K2SO4溶液

C.0.02mol/L的NaCl溶液D.0.02mol/L的CH3COOH溶液

答案:

C

7.关于常温下0.1mol/L氨水(pH=11.12)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过程中,c(H+):

c(OH-)的值增大

B.根据以上信息,可推断NH3·H2O为弱电解质

C.与pH=11.12的NaOH溶液相比,NaOH溶液中c(Na+)大于氨水中c(NH4+)

D.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H2O⇌H++OH-正向移动

答案:

C

8.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

C.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答案:

D

9.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的是

A.c(H+)=10-13mol/L的溶液中:

NO

、SO

、K+、Na+

B.澄清石灰水中:

Na+、K+、CH3COO-、HCO

C.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

[Fe(CN)6]3-、NH

、Cl-、NO

D.空气中:

SO2、NO、N2、NH3

答案:

A

10.利用常温下氨气与氯气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性质,在氯碱工业生产中用氨来检查氯气是否泄漏,其模拟装置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瓶中会出现白烟

B.烧瓶中会立即出现喷泉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瓶内氨气与氯气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3:

2

答案:

B

11.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

下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通入O2

B.b处为电池正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C.通入O2的电极发生反应:

O2+4e-+4H+=2H2O

D.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答案:

B

12.如右图进行实验,试管中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试管中现象

离子方程式

A

硫酸

KI淀粉

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呈蓝色

4H++4I-+O2=2I2+2H2O

B

稀盐酸

Na2CO3

开始时无气泡,后来有气泡

CO

+H+=HCO

HCO

+H+=H2O+CO2↑

C

稀盐酸

Na2SiO3

产生白色胶状物

2H++SiO

=H2SiO3(胶体)

D

硫酸

滴有酚酞的Ba(OH)2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a2++OH-+H++SO

BaSO4↓+H2O

答案:

D

13.下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此装置可减少导致酸雨的气体形成

B.装置内发生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C.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2SO2+2CaCO3+O2=2CaSO4+2CO2

D.若排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排放的气体中含SO2

答案:

D

14.下列关于各图像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由甲可知:

热化学方程式是H2(g)+

O2(g)=H2O(g)∆H=﹣241.8kJ/mol

B.由乙可知:

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反应2NO2(g)⇌N2O4(g),A点为平衡状态

C.由丙可知:

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由丁可知:

同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其pH前者小于后者

答案: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15.(10分)合成芳香炔化合物的方法之一是在催化条件下,含炔氢的分子与溴苯发生反应,如:

甲乙丙

根据上式,请回答:

(1)甲的分子式是;丙能发生的反应是(选填字母)。

a.取代反应b.加成反应c.水解反应d.消去反应

(2)以苯为原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由丙制备

的反应条件是。

(4)符合下列条件的丙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包括顺反异构)。

分子中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其中一个是醛基。

答案:

(10分)

(1)C5H8Oabd

(2)

(3)浓硫酸、加热

(4)24

16.(10分)有机物X的结构是

(其中Ⅰ、Ⅱ为未知部分的结构)。

下列是X发生反应的转化关系图及E的信息。

E的组成或结构信息

1分子中含18O及苯环结构

2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峰,峰面积之比是1:

1:

2:

2

3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

请回答:

(1)按照官能团分类,G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2)B与G反应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M,其化学方程式是。

(3)A的结构简式是;X的结构简式是。

(4)F可作为食品饮料的添加剂,它的聚合物可作为手术缝合线等材料。

由B经过下列途径可合成F(部分反应条件略):

N→R的反应类型是;R→T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分)

(1)羧酸

(2)

(3)

(4)取代

17.(10分)X、Y、Z、M、Q、R是6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

元素代号

X

Y

Z

M

Q

R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

0.037

主要化合价

+2

+3

+6,-2

+2

-2

+1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X、Y、Q各自形成简单离子,其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填离子符号)。

(3)周期表中有些处于对角(左上→右下)位置的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存在“对角线相似”的现象,则M的氧化物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Q和R按原子个数比1:

1组成的化合物甲,是一种“绿色”氧化剂。

①甲中所含共价键类型是。

②空气阴极法电解制备甲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在碱性溶液中,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还原得到甲和稀碱的溶液。

图中直流电源的a是极,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答案:

(10分)

(1)第3周期ⅥA族

(2)O2-

(3)BeO+2OH-=BeO

+H2O

(4)①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②正极O2+2e-+2H2O=H2O2+2OH-

18.(9分)“C1化学”是指以碳单质或分子中含1个碳原子的物质(如CO、CO2、CH4、CH3OH等)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化学工艺,对开发新能源和控制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

(1)一定温度下,在两个容积均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CO2(g)和3molH2(g)

1molCH3OH(g)和1molH2O(g)

平衡时c(CH3OH)

c1

c2

平衡时能量变化

放出29.4kJ

吸收akJ

请回答:

1c1c2(填“>”、“<”或“=”);a=。

②若甲中反应10s时达到平衡,则用CO2来表示甲中反应从开始到平衡过程中的平均反应速率是mol/(L·s)。

(2)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bmolCO和2bmolH2,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填“吸”或“放”)热反应;

p1p2(填“>”、“<”或“=”)。

②1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3)治理汽车尾气的反应是2NO(g)+2CO(g)⇌2CO2(g)+N2(g)△H<0。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n(NO):

n(CO)=1:

2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选填字母)。

abcd

答案:

(9分)

(1)①=19.6②0.03

(2)①放<②

(3)cd

19.(10分)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中浓度较高的NO

会造成氮污染。

工业上处理水体中NO

的一种方法是零价铁化学还原法。

某化学小组用废铁屑和硝酸盐溶液模拟此过程,实验如下。

(1)先用稀硫酸洗去废铁屑表面的铁锈,然后用蒸馏水将铁屑洗净。

①除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判断铁屑洗净的方法是。

(2)将KNO3溶液的pH调至2.5。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调低溶液pH的原因是。

(3)将上述处理过的足量铁屑投入

(2)的溶液中。

右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体系内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①t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

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4)铁屑与KNO3溶液反应过程中若向溶液中加入炭粉,可以增大该反应的速率,提高NO

的去除效果,其原因是。

答案:

(10分)

(1)①Fe2O3+6H+=2Fe3++3H2O

②测最后一次洗涤液的pH,若为7,则说明铁屑已洗净

(2)NO

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易被铁屑还原

(3)①4Fe+NO

+10H+=4Fe2++NH

+3H2O

②生成的Fe2+水解

(4)炭粉和铁构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20.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为从某工业废料中回收钴,某学生设计流程如下(废料中含有Al、Li、Co2O3和Fe2O3等物质)。

已知:

①物质溶解性:

LiF难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

②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Fe3+

Co2+

Co3+

Al3+

pH(开始沉淀)

1.9

7.15

-0.23

3.4

pH(完全沉淀)

3.2

9.15

1.09

4.7

请回答:

(1)步骤Ⅰ中得到含铝溶液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将步骤Ⅱ中Co2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填化学式):

Co2O3+6H++2Cl-=2+↑+3H2O

(3)步骤Ⅲ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应使溶液的pH不超过;

废渣中的主要成分除了LiF外,还有。

(4)NaF与溶液中的Li+形成LiF沉淀,此反应对步骤Ⅳ所起的作用是。

(5)在空气中加热5.49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下表。

温度范围/℃

固体质量/g

150~210

4.41

290~320

2.41

890~920

2.25

经测定,210~290℃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CO2,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CoC2O4·2H2O)=183g/mol]

答案:

(9分)

(1)2Al+2OH-+2H2O=2AlO

+3H2↑

(2)Co2+、Cl2

(3)7.15Fe(OH)3

(4)降低溶液中Li+浓度,避免步骤Ⅳ中产生Li2CO3沉淀。

(5)3CoC2O4+2O2

Co3O4+6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