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402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语文2019.1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目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超过7000种,此类疾病患者多达3.5亿人。

有些人携带突变的基因并不表现出病征,但他们的后代则可能要承受严重病痛的折磨,甚至失去生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能解决这些疾病的终极武器,有望将致病的突变基因“拨乱反正”,终于,他们从细菌身上找到了一些“基因编辑”工具,让这个根治人类遗传病的美好愿景希望变为现实。

众所周知,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为螺旋互绕的双链结构。

在DNA链条上,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片段就是基因。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像人们编辑文字那样修改DNA链编码。

CRISPR/Cas9是目前最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

从它诞生以来,就因强大的功能,对生物科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编辑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成为可能。

CRISPR其实是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体内,用来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攻击的一种防御系统,它是DNA分子中一系列重复的序列,并且这些DNA之间存在“spacers”(间隔)。

细菌会将病毒的DNA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使这种病毒DNA最终成为CRISPR序列中的“spacers”。

总是位于CRISPR附近的基因,被称为Cas基因,他们会产生与CRISPR共同进化的酶。

在激活状态下,这些Cas酶能够充当切割DNA的“分子剪刀”,人们熟知的Cas9就是一种有强大切割作用的酶,它在向导RNA的指引下能够对各种入侵的外来DNA分子进行切割。

CRISPR可以在同种病毒再次发起攻击时,记住这种病毒并发送RNA和Cas酶来定位和破坏病毒,从而给予细菌保护或免疫力。

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的美称。

它在切割DNA后,可以把携带特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嵌入新的“spacers”。

自2012年8月“擎旗”以来,它经常登上生物科技领域的“今日头条”。

从修改植物基因,到改变蝴蝶翅膀的图案,从编辑蚊子抗疟基因,到精确剪切艾滋病病毒……它高效、稳定、廉价的修改和设计能力受到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热捧,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界炙手可热的“大将军”。

虽然专利纠纷、伦理禁区、脱靶效应像地铁入口处的三叉旋转杆,时不时敲打一下CRISPR/Cas9技术的膝盖骨,提醒着别急功近利。

但毋庸置疑,以此为重要核心技术的生命科学,已经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的大时代。

2015年,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召开时,还在考虑是否限制将之用于修改人类胚胎;2017年初,这个问题就变成了需要限制用于增强人类功能的胚胎基因修改与设计。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在食品、医药、农业等多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相关产品也逐步投入使用。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存在多种类型,譬如基因删除、基因插入、突变等,如何做到检测准确、高效且多样是一个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各行各业应给出符合自身行业要求的、精准的、具有操作性的检测标准,以便监管的高效展开。

“基因魔剪”已小试牛刀,但还远没有达到雄霸天下的程度,刚刚起步5年的CRISPR/Cas9技术,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阻断遗传病,消灭肿瘤,延长寿命乃至物种升级,才是人们的希望之巅。

因此,在变成“双刃剑”之前,“基因魔剪”还可以大胆地攻城略地。

(取材于房琳琳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CRISPR”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细菌和病毒进行斗争产生的免疫武器。

B.是DNA分子中存在“间隔”的重复序列。

C.可以将入侵病毒的DNA替换为自己原有的DNA。

D.可以发送向导RNA和Cas酶来发挥其防御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CRISPR/Cas9”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切割并修改动植物基因的“魔力”。

B.受到了“脱靶效应”等问题的困扰。

C.作为生命科学的核心技术,发展迅猛。

D.被禁止用来修改与设计人类胚胎基因。

3.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很大,难以接近。

B.急功近利:

急于追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C.小试牛刀:

本领很大,却只用在了小事上。

D.攻城略地:

文中指不断弥补技术漏洞。

材料二

电影《蜘蛛侠》中,主人公彼得·帕克被一只神奇的蜘蛛叮咬后,他的DNA发生变异,成为了一个运动和感知能力超乎常人的存在。

在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感召下,帕克化身为拯救世界的蜘蛛侠。

当然,这样的“变种人”只是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但当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日益成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候,人类将迎来怎样的挑战,是每个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8年11月9日,国内首份《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正式公布。

这项调查揭示了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如何理性、健康地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大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图一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支持程度

图二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合法化的支持程度

(以上图表取材于《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被调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持积极态度,但较少与家人或朋友谈论基因编辑技术等新兴科技议题,也较少接触相关的信息,因而,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素养的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被调查公众认为自己需要补充和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信息,且有较高意愿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爆了一轮对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

实际上,早在基因编辑技术诞生不久,此项技术在改造人类基因上的应用就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史学家C教授提醒人们别低估了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即使是严重疾病背后的基因也可能拥有预计不到的功能。

无论我们能多么精确地编辑基因,有些东西也不是我们能一编了之的,更别提这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了。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亟需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作出突破。

对于人类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R教授指出:

“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

”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而且,疾病或缺陷的定义也是在改变的,今天大家觉得不好叫疾病,但再过两百年可能又觉得是好事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W教授则认为一项有颠覆意义的新技术引发争论是非常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公众一起参与,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

W教授还认为人们对于所谓的缺陷基因的定义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很有可能会随着认识的深入而改变看法,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否可以编辑生殖细胞的基因是无解的”。

尽管科学家们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讨论莫衷一是,但是不可否认,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非常先进的技术。

这项技术推动了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产品也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取材于陈晓雪等人的文章)

4.根据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过80%的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持乐观态度。

B.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C.受访者不太支持仅为增强某种功能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D.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比较符合公众的意愿和需求。

5.对材料二中三位科学家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看法,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C教授认为,在编辑导致严重疾病的基因时应该关注基因调控机制的复杂性。

B.R教授认为,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因此不应该对性细胞做基因改造。

C.W教授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存在的危险因素将会消失。

D.三位教授都认为,认识的局限性会给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带来不确定的结果。

6.根据材料二,科学界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伦理和(不超过两个字)两个方面。

(2分)

7.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析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应如何做到理性、健康发展。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

“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

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①。

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②;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③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④;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取材于《礼记》)

注释:

①齐难:

zhāinǎn,庄重恭敬的样子。

②和:

舒适。

③沮:

恐吓。

④干橹:

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

“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说,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

“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孔子曰:

“改节即何取于仁廉哉?

”子贡曰: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子曰:

“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

“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

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

“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

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

“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

“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

“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

①埃墨:

灰尘、尘土。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

吝惜

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

推托

C.子贡以所赍货赍:

携带

D.穷改节乎节:

操守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怀忠信以待举B.其自立有如此者

夫夷以近其孰能讥之乎

C.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

向之所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夙夜强学以待问

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

B.淹之以乐好

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

C.告籴于野人

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

D.岂或启佑我哉

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

11.材料

(一)中读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13.根据材料

(二),完成①②题。

(共8分)

①材料

(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

(3分)

②材料

(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请你结合材料

(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共20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

【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

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

【2】秋事:

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3】云中:

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

①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②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

”来激励自己。

③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来形容。

④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有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小说的丛林

①我在大兴安岭长大,是个典型的“林中女孩”。

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少时在小镇的路上遇见生人,我会有微微的紧张感。

因为人在那里是少数族类,而动植物却是多数族类。

②我热悉林中的树木花草,溪流河谷,野猫野兔。

一个人在的幽深的林中穿行,很少怕过。

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窜出来的不是愣头愣脑的狍子,就是炫耀其美丽尾巴的松鼠。

我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将采回的分类,人爱吃的先拿出来,用开水焯了蘸酱吃,其余的则给猪当餐后的点心。

猪非常喜欢享用野菜,它吃起来摇着比耗子长不了多少的小尾巴,“嗯嗯”叫着,很感恩的样子,这时我就有一种满足感。

夏天时我们去河边洗衣服刷鞋子,常常是把洗好的衣服晾在草丛或柳树丛上,就去林中采野果吃去了。

都柿、草莓、水葡萄、马林果,红的紫的,熟的不熟的,全往嘴里填,浆果在此时成了最好的口红。

到了秋天,大人孩子都爱往林中钻,我们在五彩的落叶中采榛子,蘑菇,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就有“好嚼儿”了。

不要以为到了冬天,林中就没有美味,扒拉开向阳山坡的积雪,可找到未被采摘的红豆,雪中的红豆味道极好,酸甜,有点淡淡的酒味。

还有,你可以划开桦树皮,舔舐桦树皮里清香微甜的汁液。

守着大山,对贪吃的我来说,就是守着一个零食铺,嘴上是亏不着的了。

③童年时我还喜欢去山里采野花。

百合、芍药、绣线菊、马莲花,忘忧草,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我们也不讲究花的容器,酒瓶、罐头瓶、咸菜坛、猪食槽,都可栽花,它们在暗淡的屋子里,照亮我们的梦。

这些体验,在我写作以后,都进入了我的小说世界。

④有了丛林的动植物,当然就有活动在其中的人。

那些人大概是为了宣示自己作为生命的强大存在吧,喜欢大声说话,又因为寒冷的缘故吧,喜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这些人物的特征,在我的小说中都有所表现。

我首先熟悉的是家中的人,父母、姐弟、姥姥、姥爷、爷爷,叔叔、姨舅,在我爱上小说以后,他们以不同方式,隐身而入,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或是个背影。

除了亲人,我还熟悉了邻居,小镇的人和小镇以外的人,他们更是为我塑造人物,提供了最真实生动的原型。

⑤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动物,比如通人性的狗、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美丽的鸭子、坚韧的驯鹿、铺天盖地的麻雀、像守夜人一样的乌鸦,以及千姿百态的鱼。

它们在多年后潜入我的小说,这些动物不会说话,但在我与它们相处的过程中,听懂了它们心底的语,看得见它们的眼泪,所以它们在我小说中留下了“话语”。

⑥不能忘怀的,还有园田的果蔬,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碧绿的蔬菜和生菜、金灿灿的玉米、多汁的角瓜、甘甜的倭瓜,还有绕着它们飞舞的蜜蜂、蝴蝶和蜻蜓。

它们装点餐桌的同时,也装点我儿时的梦。

更有那埋藏在土里的萝卜和土豆,这秋收的主角,是地窖的常客,有了它们,一个冬天就不愁蔬菜了。

⑦不要以为我们的生活总是阳光灿烂,它依然有着浓重的寒霜和阴影。

有令人痛苦的疾病,有面对灾荒的无奈,有亲人离世的悲伤,有遭遇人生变故的苍凉。

厌倦、羞辱、恐惧,这些人生的负面情绪,就像漫天风雪一样,从来都不曾远离我们。

宁静的炊烟下,一个人死去了,他躺在红棺材里,去山上的墓园了;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在缺医少药的小镇,一场痢疾就要了他的命;一个男人去采山,被熊袭击,落下终生的残疾;一个伐木工在作业时被大树砸倒,使他的妻子成为寡妇。

还有动物们所遭遇的不幸,瘟疫能让一群鸡一夜之间死亡,能让一条忠诚的看家狗永远闭了嘴巴。

这样的故事,也都是我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所以我作品的“温暖”,总是与痛交织,有着苍凉的底色。

⑧善良与丑恶,纯洁与污秽,不是人性天空的两极,它们常常相伴相绕。

就像环绕我们生活的,既有山间清澈的溪流,也有居民区纵横的污水沟。

写出人性的复杂性,才是写出了世界。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永远有可开掘的空间。

⑨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

对我来说,它比现实生活更广阔,也更具诱惑性。

在虚构的世界中,我的呼吸更顺畅,更自由和奔放。

作家因生长地不同,经历不同,艺术气质不同,也就拥有不同的小说丛林。

小说的丛林在想象的世界中,可以无限大。

一个作家能走多远,就看他们自己在艺术上的造化了。

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很重要,没有对一种文体始终如一的爱,孜孜以求的探索,以及不怕失败的实践精神,再炫目的想法都是空谈。

⑩每一个将艺术奉为至高神灵的作家,在小说的丛林穿行,都必须踏出独属于自己的路,才能开辟新天地。

懂得自省、苦修、仰望,你终将拥有“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考门夫人在《荒漠甘泉》中所言)。

这样的文学之旅,也是一颗凡心得到升华,在泥泞的跋涉中洞见彩虹的最美岁月。

(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林中枝叶“窸窣——”摇动

窸窣:

形容树枝与树叶细小的摩擦声音。

B.姹紫嫣红地走进我们家

姹紫嫣红:

形容花枝招展的样子。

C.那带着妖娆花纹的豆角

妖娆:

形容鲜艳美丽。

D.孜孜以求的探索

孜孜:

形容勤勉努力的样子。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第①段中说“我”是个“林中女孩”,这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在小镇的路上遇到陌生人,会后微微的紧张感,只有在幽深的林中才觉得自在。

B.文章第③段中“照亮我们的梦”一句中“梦”与第⑥段“也装点我儿时的梦”一句中的“梦”含义相同,都指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C.文章第⑤段中写“隐忍的牛,苦役犯似的马,永远被戏耍的猴子”,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忍,反衬出只有孩子才保留着与动物们沟通的能力。

D.文章第⑩段“不干的活泉,永流的江河”,比喻永不枯竭的现实生活,也比喻作家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反省,这些是作家创作的活的源泉。

20.文章⑤⑥⑦三个自然段都运用排比的手法叙写了“我”的生活,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5分)

21.纵观全文,作者笔下的“小说的丛林”具有哪些特点?

(6分)

22.作者说:

“从现实的丛林穿行到小说的丛林,使我拥有了另一种生活——面向心灵的生活”小说的读者也会拥有从“小说的丛林”穿行到“现实的丛林”——重新面对现实世界的生活。

请结合一部小说,谈谈阅读之后,你面对现实生活有了怎样的感悟。

要求:

写出阅读对象的具体内容。

(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150字。

①请从《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作品,简述一个你认为最意味深长的情节,要求:

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之一是给其中的典型形象分类,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是“奋斗者”的形象。

请从《呐喊》或《红楼梦》中选择一类人物,用第二人称的口吻表达对他们(她们)的感情。

要求:

至少选择两个人物,符合原著内容。

③如果你可以从《论语》《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中找一个人做朋友,你会选择谁呢?

写一段话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

结合《论语·季氏》“益有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中的内容,理由恰当。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古人云: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寒。

”坚持,通常意味着忍耐、执着和自信。

《周易》中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变,通常意味着敏锐、勇敢和变通。

坚持和改变都需要经历艰辛,也都可以获得成功。

请以“坚持和改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念想儿”,是指带有感情色彩的纪念物。

对很多老北京来说,曾经的冬储大白菜是一种念想儿,现在一到冬天也会买上几棵,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对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高中生来说,一张毕业照是一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青葱岁月的记忆……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一份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1.(3分)C

2.(3分)D

3.(3分)B

4.(3分)A

5.(3分)D

6.(2分)安全

7.(6分)答案要点:

科学工作者应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开展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工作,避免急功近利。

不断克服技术难关,在“脱靶效应”、基因导入系统等方面做出突破,使基因编辑技术更加精准。

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人类基因的编辑,不使基因编辑技术越过伦理红线。

有关部门应制定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标准,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实施有效监管。

加强对基因编辑技术知识的科普工作,促进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的了解。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四点给5分,答出五点给6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8.(3分)B

9.(3分)C

10.(3分)C

11.(3分)C

12.(4分)①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也)不改变自己(坚守)的。

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每句2分)

13.(共8分)

(3分)答案要点:

“之”可指代孔子,也可指代颜回,也可指代孔子的探问方法。

(如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即可)

理由:

根据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5分)答案示例:

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

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

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

“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

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

(孔子的行为,2分;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评析,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