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860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docx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一学期末高三化学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化学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10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我国古代优秀艺术作品中,所用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商代后母戊鼎

B.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

C.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D.三国青瓷羊形烛台

2.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大

B.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积累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用SO2漂白纸浆、毛、丝等

B.用焦炭高温还原SiO2制粗硅

C.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污水中的Hg2+

4.新版人民币的发行,引发了人们对有关人民币中化学知识的关注。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制造人民币所用的棉花、优质针叶木等原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用于人民币票面文字等处的油墨中所含有的Fe3O4是一种磁性物质

C.防伪荧光油墨由颜料与树脂连接料等制成,其中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某种验钞笔中含有碘酒溶液,遇假钞呈现蓝色,其中遇碘变蓝的是葡萄糖

5.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

由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青蒿素还可合成用于抗氯喹恶性疟及凶险型疟疾的蒿甲醚,其合成路线如下:

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

蒿甲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是C15H21O4

B.青蒿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C.反应②有H2O生成

D.双氢青蒿素中含有与H2O2分子中相同的化学键

6.下列各种关于酸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A.为了抑制Fe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

B.为了增强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

时,先用盐酸酸化

D.检验氯乙烷中的氯元素,水解后再用硫酸酸化

7.根据原子结构或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B.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可以得到硅酸溶胶

C.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其最高化合价

D.1molHCl分子和1molHF分子断键需要的能量前者大于后者

8.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可采用蒸馏法

B.②中可通过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制金属镁

C.③中提溴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D.④的产品可生产盐酸、漂白液等

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装置中现象

A

NO2

蒸馏水

试管充满无色溶液

B

SO2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C

NH3

Al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Cl2

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1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去除铝条表面的氧化膜:

Al2O3+2OH-=2AlO

+H2O

B.铜片溶于稀硝酸产生无色气体:

Cu+4H++2NO

=Cu2++2NO2↑+2H2O

C.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

2Fe(OH)2+O2+2H2O=2Fe(OH)3

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CO

+2H2O

H2CO3+2OH-

11.25℃时,1mol/L醋酸加水稀释至0.01mol/L,关于稀释前后的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A.溶液中c(OH-)减小

B.pH的变化值等于2

C.溶液中

的值增大

D.Kw的值减小

12.向Cu、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可能呈中性

B.反应停止后一定有固体剩余

C.反应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D.若只有Cu剩余,向溶液中滴入铁氰化钾溶液不会产生蓝色沉淀

13.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1molN2时转移4mole-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N2(g)+NO2(g)△H=-139kJ/mol

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

 

14.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反应方程式为:

4HCl(g)+O2(g)

2H2O(g)+2Cl2(g)△H<0。

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实验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0

2

4

6

n(Cl2)/10-3mol

0

1.8

3.7

5.4

A.0~2min的反应速率小于4~6min的反应速率

B.2~6min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9mol/(L·min)

C.增大压强可以提高HCl转化率

D.平衡常数K(200℃)<K(400℃)

15.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

AgSCN(s)

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

16.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用如下图实验可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所加试剂均足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作用是防腐保鲜

B.反应①中通入N2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

C.测定样品质量及③中耗碱量,可测定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

D.若仅将②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

本部分共5小题,共52分。

17.(11分)X、Y、Z是同周期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为地壳中含量最高金属元素,且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可以相互反应。

(1)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Z与碳和氟可组成氟利昂CZ3F,它在紫外线作用下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如下:

①CZ3F

CZ2F·+Z·

②Z·+O3→O2+ZO·

③ZO·+O·→Z·+O2

反应①中破坏的化学键属于(填“极性”或“非极性”)共价键;

臭氧转化(O3+O·

2O2)的催化剂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X与氧可形成碱性氧化物

b.常温下与水反应的难易可证明金属性X>Y

c.Z元素单质的水溶液中,Z的存在形式只有Z2和Z-

d.X、Y、Z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3+>Z-

(5)Y、石墨与含YCl

的离子液体可构成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充电时石墨电极与外加电源的(填“正”或“负”)极相连;

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是。

18.(10分)CO2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载体,维持大气中CO2的平衡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1)举一例说明CO2在自然界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2)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技术在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合成C2H4为例,该转化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

CO2(g)+H2(g)

CO(g)+H2O(g)ΔH=+41.3kJ/mol

第二步:

2CO(g)+4H2(g)

C2H4(g)+2H2O(g)ΔH=-210.5kJ/mol

①第一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CO2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③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选填字母)。

a.低压

b.增大H2浓度

c.加入适当催化剂

d.分离出水

④下图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温度对CO2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已知:

多步递进反应中,条件不同时,反应物转化率可能由不同步骤的反应决定)。

在温度高于约65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

19.(12分)过氧化氢(H2O2)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水溶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俗称双氧水,可以看作二元弱酸。

(1)H2O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2)H2O2常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原因是。

(3)向1mol/LFeCl2溶液中滴加30%双氧水,除观察到双氧水分解产生的大量无色气泡外,还观察到浅绿色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并测得其pH由反应前的3.69变为1.84。

实验证明所得液体属于胶体,其方法是;上述Fe2+被氧化成红褐色胶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4)如图是一种用电解原理来制备H2O2,并用产生的H2O2处理废氨水的装置。

①为了不影响H2O2的产量,需要向废氨水中加入适量HNO3调节溶液的pH约为5,则所得溶液中c(NH4+)c(NO3-)(填“>”、“<”或“=”)。

②Ir-Ru惰性电极吸附O2生成H2O2,其电极反应式是。

③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3mole-,最多可以处理废氨水中溶质(以NH3计)的质量是g。

20.(9分)OPA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有关它的转化如下:

已知:

Cannizzaro反应是无α-H(醛基相邻碳上的氢)的醛的歧化反应(如甲醛、甲醛等:

)。

(1)A是摩尔质量为106g/mol的烃,则A的分子式是。

(2)A→B和A→C的反应类型都属于反应;其中“条件①”是。

(3)OPA分子中含有2个相同的官能团,则OPA的结构简式是。

(4)D中含2个不同的官能团,E的化学式为

D→E的化学方程式是

(不必注反应条件)。

(5)F是D的同分异构体,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F的结构简式可能是(写1种即可)。

21.(10分)有机物X、Y均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由A和环己烯(

)为原料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略):

已知:

ⅰ.

ⅱ.

ⅲ.

(1)X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A的化学式是。

(3)任选1种具有反式结构的C的同系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其反式结构:

(4)下列关于G和H的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用金属钠可以区别G和H

b.G、H经一步反应都可得到环己烯

c.H与苯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试剂a是浓硫酸

(5)反应②、③、④、⑤中与反应①的类型相同的是。

(6)Y的结构简式是。

(7)A→E的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C

D

A

C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A

C

C

A

C

D

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52分)

17.(11分)

(1)第3周期ⅢA族(2分)

(2)OH-+Al(OH)3=AlO

+2H2O(2分)

(3)极性(1分)

Cl·(1分)

(4)ab(2分)

(5)正(1分)

Al+7AlCl

-3e-=4Al2Cl

(2分)

18.(10分)

(1)光合作用(合理答案均可)

(2)

(2分)

②2CO2+6H2(g)=C2H4(g)+4H2O(g)ΔH=-127.9kJ/mol(2分)

③bd(2分)

④大于650℃时,第一步反应(吸热)为主,因此升温使CO2转化率增大(2分)

19.(12分)

(1)H2O2

H++HO2-、HO2-

H++O22-(2分)

(2)其还原产物是H2O,对环境无污染(2分)

(3)丁达尔效应(1分)

2Fe2++H2O2+4H2O=2Fe(OH)3(胶体)+4H+(2分)

(4)①2、1、2Fe2+、1O2↑、2H+(2分)

(5)①<(1分)

②O2+2H++2e-=H2O2(1分)

③17(1分)

20.(9分)

(1)C8H10(1分)

(2)取代(2分)

光照(1分)

(3)

(2分)

(4)

(2分)

(5)

(或

)(1分)

21.(10分)

(1)酯基(1分)

(2)C2H4O(1分)

(3)

(2分,合理答案均可)

(4)ab(2分)

(5)③④(2分)

(6)

(1分)

(7)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