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39719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docx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聚宝盆,蕴藏丰富的资源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1、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

2、海水中的物质和海底矿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知识点回顾:

高温

(1)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2)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Ca(OH)2

(3)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4)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Ca(OH)2+MgCl2==Mg(OH)2+CaCl2

一、海水中的物质(氯化物、硫酸盐和其它)

1、海水中的元素及离子所占比例:

1)、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Cl、Na、Mg、Ca较多。

2)、海水中水占96.5%,溶解的盐占3.5%,盐中各离子所占比例为

从“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B、含量前两位的金属元素为:

Na、Mg,金属离子为:

Na+、Mg2+

C、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为Cl–

D、海水含有的盐:

NaCl、MgCl2、CaCl2、KCl、MgSO4、CaSO4、K2SO4、Na2SO4

2、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就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盐(MgCl2)制取的。

利用海水制镁的反应原理:

石灰乳盐酸通电

①②③

1MgCl2+Ca(OH)2=Mg(OH)2↓+CaCl2

2Mg(OH)2+2HCl=MgCl2+2H2O

3MgCl2

Mg+Cl2↑

注:

1)、海水中本来就含有氯化镁,为什么要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

(是为了将氯化镁富集起来,除去其它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镁)

2)、从海水中提取镁,选择石灰乳作沉淀剂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石灰乳价廉易得,成本较低,大海中富含贝壳,他们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就地取材从大海中得到石灰乳)

CaCO3=CaO+CO2↑CaO+H2O=Ca(OH)2

3)、Mg(OH)2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4)、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获得鎂,但不是电解氯化镁溶液。

5)、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物理方法:

过滤、蒸发、蒸馏

化学方法:

沉淀转化法

二、海底矿物

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可燃冰

(1)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

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因其极易燃烧,被称为可燃冰。

(2)用“可燃冰”作燃料,有哪些优点?

①、资源丰富。

(加起来等于煤和石油总能量的二倍)

②、热值高。

(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于160立方米的天然气)

③、燃烧污染小。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例、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可燃冰是纯净物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

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

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3、多金属结核(锰结核)

海底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它含有锰、铁、镍、铜、钴、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全世界多金属结核总储量可达30000亿吨。

三、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海洋中主要资源:

化学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捕捞、海水养殖业)和动力资源(潮汐能、波浪发电)。

2、海洋污染:

陆源污染(工业废水、向海洋中到垃圾、农田中的农药、化肥谁地表水流入海洋中)、海上污染(渔民)。

3、防治污染措施:

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例、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D)

A.建立海洋保护区B.禁止工业“三废”排放到海中

C.健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系统D.在海上倾弃和焚烧危险物质

四、海水淡化

(一)、淡水资源匮乏

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里的咸水,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二)、淡化海水的方法

1、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

【实验探究8-1】蒸馏法淡化海水(P33)

想一想:

(1)、加热蒸馏法;

(2)、膜发

实验方案:

将海水加热蒸馏,冷凝导管中的水蒸气,获得冷凝水;

实验现象:

(2)食盐水沸腾,小试管中有少量无色液体、(3)无白色沉淀生成;

思考解答:

可延长导管的长度或将玻璃管改为冷凝器(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或把接受冷凝水的小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蒸馏法:

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

A、蒸馏:

让盐分留下,水蒸气凝结成水;

蒸馏原理:

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

把液体和液体分离。

蒸馏所需仪器:

蒸馏烧瓶、单孔橡皮塞、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

注意事项:

a、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蒸馏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后再加热。

C、蒸馏烧瓶内要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石片),防止暴沸。

d、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

e、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应从下到上(如果从上到下,蒸馏水冷凝时间太短,效果不好f、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蒸馏瓶容积的三分之一。

问题:

如何证明得到的冷凝水已被淡化?

取样,滴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没有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海水已淡化。

NaCl+AgNO3=AgCl↓+NaNO3

B、多级闪急蒸馏法的原理:

见教材【多识一点】P34

2、膜法(又称为反渗透法):

见教材【多识一点】P34:

在加压情况下,只让水分子通过膜,从而得到淡化水。

其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颗粒大小不同分离出淡水。

例、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结晶法:

就是在海水中加入易挥发的物质丁烷,丁烷挥发时带走海水的热量使海水结冰,从而水和盐分离。

例、某海域水体受到生活污水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的变化曲线是:

(D)

作业:

【挑战自我】P34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教学目标 】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相关知识点回顾: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判断方法:

继续加入该溶质,看是否能继续溶解

(3)、转化:

(1)升温

(2)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降温

(2)加溶质(3)蒸发溶剂

2、浓溶液稀溶液

(1)、浓溶液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

(2)、稀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温度一定: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种溶质: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一、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的主要方法:

“盐田发”也称“太阳能蒸发法”。

2、盐田的结构:

有蒸发池和结晶池两部分。

3、海水晒盐的原理及过程:

1)、原理:

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2)、过程:

粗盐

A、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蒸发结晶法)母液

B、母液:

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

母液是析出晶体后的饱和溶液。

C、粗盐中含因有氯化镁和氯化钙,易潮解。

【活动天地8-1】蒸发结晶P36

思考:

1、蒸发溶剂;有少量氯化钠析出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风力等自然条件使水分蒸发浓缩,而本实验是利用电热吹风机吹风蒸发浓缩)

2、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风力大、阳光充足、雨量少的近海区有利于海水晒盐。

因为以上条件会加速水分的蒸发。

二、结晶

引入:

溶质可以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那么能否将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取出来呢?

溶解

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结晶

1、结晶:

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蒸发结晶:

在一定条件下,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这个过程是蒸发结晶。

3、结晶水合物(化合物)

硫酸铜晶体(胆矾):

CuSO4·5H2O

明矾:

KAl(SO4)2·12H2O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例1、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A)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

例2、20℃时,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

例3、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

①降低温度②蒸发足量溶剂③加足量水④加入足量溶质。

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D)

A.只有①B.只有④C.①③D.②④

例4、在一定的温度下,往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

稍微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

下列正确的是(A)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例5、关于海水“晒盐”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

A.利用海水降温析出晶体

B.海水晒盐后的母液因食盐减少而变成不饱和溶液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分解得到食盐晶体

例6、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第二课时

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

(一)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实验探究8-2】见教材P37

1、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加入10ml水并振荡

加入10ml酒精并振荡

氯化钠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溶解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思路分析: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量

试验步骤:

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甲水温30℃,乙水温5℃,再分别加入1克硝酸钾晶体,振荡,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

甲中硝酸钾全部溶解,乙中硝酸钾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

在溶剂的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硝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最大溶解量会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其最大溶解量会减少。

※结论: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内因:

溶质、溶剂的种类(性质)。

外因:

温度。

◆控制变量法:

如果有许多因素会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研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研究这一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探究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1)提出问题:

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2)猜想假设:

(1)溶质的种类

(2)温度(3)水的量

3)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盛有20mL水的两烧杯内分别加入1g熟石灰和1g硝酸钾固体,搅拌观察溶解情况;

 硝酸钾完全溶解而熟石灰没有完全溶解

溶质的种类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2.加热A试管内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至沸腾,观察溶解情况;

 硝酸钾完全溶解

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限量。

3.向B试管内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水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硝酸钾完全溶解

溶剂的量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4)得出结论:

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受溶质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注:

1)、溶解度的四要素:

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的含义:

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指:

在20℃时,在100g水里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或在20℃时,在100g水里可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3)、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

溶质、溶剂的种类(性质)。

外因:

温度。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区别

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粗略的概念表示。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

5)、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溶解度(20C)

易溶

大于等于10g

可溶

大于等于1g小于10g

微溶

大于等于0.01g小于1g

 难溶(不溶)

小于0.01g

例1、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在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A.1:

5:

6B.1:

4:

5

C.20:

1:

21D.5:

1:

6

例2、下列关于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D)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7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例3、已知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该物质属()

A、易溶  B、难溶  C、微溶  D、可溶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见教材P38多识一点】

1、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在一定压强、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气体的体积数。

2、影响因素:

内因:

气体的性质;外因:

主要是温度和压强。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少;当温度不变时,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活动天地8-2】P39认识溶解曲线

2、溶解度曲线:

1)、表示: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

温度;纵:

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图中的点、线、面、交点的意义:

A、在曲线图中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代表在对应的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B、在某物质的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代表是在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过饱和溶液);(注意区分溶质质量的范围)

C、在某物质的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代表是在对应温度下,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E、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C、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食盐;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D、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E、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还是不饱和)

★P39问题答案:

1)、36克;32克;0.09克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判断溶液是否处于饱和状态。

例、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溶质甲或降温,(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第三课时

【多识一点】P40降温结晶

降温结晶

结晶的方法有: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和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A、蒸发结晶: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适用于溶质为一种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

B、降温结晶: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适用于1)、溶质为一种且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

2)、分离几种可溶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此为两种可溶性物质的分离,且为溶解度一个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如KNO3),一个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NaCl)】

【在线测试】P40【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因此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食盐;降温结晶的方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三、粗盐的提纯(混合物的分离------过滤、结晶)

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方法:

将粗盐溶解,过滤出去不溶物

步骤:

A、溶解B、过滤:

C、蒸发

注:

1)、三步中都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玻璃棒(搅拌,加速食盐溶解;引流;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2)、蒸发结晶时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多识一点P41】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主要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

注:

1、除杂时所加试剂顺序要求是:

A、Na2CO3必须加在BaCl2之后;

B、过滤后再加盐酸。

2、试剂加入顺序有多种选择:

1)、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2)、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3)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3、食盐的用途

作业【挑战自我】P42

第三节海水制碱

【教学目标】

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

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相关知识点回顾:

1、粗盐提纯的步骤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

3、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二、新授内容:

(一)、氨碱法制纯碱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就是食盐(NaC1),我国海岸线漫长,可采用盐田法晒制而得。

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且和纯碱(Na2CO3)都属钠盐,在组成上都含钠元素。

在工业上以氯化钠为主要原料,制取碳酸钠。

提出猜想:

NaClNa2CO3从组成上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加C、O去C1)制取碳酸钠所需要的反应物有:

氯化钠、二氧化碳。

仅此这两种物质你认为行不行?

还需要什么物质:

水、氨气(媒介作用)

◆选择原料的原则:

原料来源丰富、易得;价格低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过程安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NaHCO3△Na2CO3

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饱和氨盐水通入CO2过滤

NH4Cl熟石灰NH3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见教材P43

【交流共享】P43

1)、使溶液呈碱性,吸收跟多的二氧化碳,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

3)、为什么采用饱和的食盐水?

(提高产量)

4)、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例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C)

A.CaCl2B.MgCl2C.NaClD.ZnCl2

例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A)

AKHCO3溶解度较大BKHCO3溶解度较小

CK2CO3溶解度较大DK2CO3溶解度较大

3、【多识一点】P44侯氏制碱法【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

1)、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即向滤出Na2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则可以循环使用。

2)、氨碱法制纯碱的优缺点:

优点:

原料经济易得;二氧化碳和氨气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

氯化钠利用率不高,回收氨时产生的大量氯化钙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3)、侯氏制碱法优于氨碱法之处是什么?

侯氏制碱法优点:

NaCl可以循环利用,NH4Cl可作氮肥。

◆思考:

这两种制碱方法有何异同?

总原理相同:

不同:

对过滤出NaHCO3后的母液的处理方法

5、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例3、试用①NaHCO3②Na2CO3③NaCl填写下列空白

(1)用作调味品的是___

(2)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可用于胃酸过多的是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