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9982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的典籍,大致可分经、史、子、集四类。

经与儒家典籍有关,史是以《史记》为代表的历代正史,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集则以古代诗文为主。

          ,__________。

此外,人们对典籍的态度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不同。

比如,经书在中国古代被尊为正统,然而,二十世纪的国人经历了由“废经”到民间读经的各种折腾,逐渐(   )了儒家经典的义理价值,对圣贤的话语感到(   )。

帝制时代的终结,客观上将儒家经典与政治生活(   )开来,庙堂儒学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对许多儒者来讲,儒家经典从国民教育体系中淡出,无异于(     )。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淡忘  不知所云  割裂  火上浇油

B.淡忘  不甚了了  剥离  雪上加霜

C.遗忘  不知所云  割裂  雪上加霜

D.遗忘  不甚了了  剥离  火上浇油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经典不但数量多,产生的时间跨度也很长

B.不但中国文化经典数量多,产生跨度的时间也很长

C.中国文化经典数量不但多,跨度产生的时间也很长

D.中国文化经典不但数量多,时间跨度产生得也很长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我们熟悉的《鸿门宴》《项羽之死》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

B.古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城镇文化。

其中,“锦城虽云乐”中“锦城”指成都,“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中“长安”指北宋都城汴京。

C.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

其中《论语》和《道德经》都收录在“经”部中。

D.中国诗歌历史悠久,下列诗句按产生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于嗟鸠兮”“长太息以掩涕兮”“风萧萧兮易水寒”“力拔山兮气盖世”“云青青兮欲雨”“望美人兮天一方”。

 

4.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钟鸣鼎食之家:

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B.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指天,天帝:

后土,古代指地,土神。

皇天后土即为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C.请缨:

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D.汉代察举制又称举荐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由地方长官在辖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高效、公正,发展到魏晋时甚至出现了“野无遗贤”的盛况。

5.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围绕以刘备为代表的蜀国、曹操为代表的魏国和孙权为代表的吴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达了对建立一个统一强大、仁德爱民的政权的向往。

B.“朝菌不知晦朔”中,“晦”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为阴历每月第一天,与此相关的还有“望”,为每月的十四,“既望”就是十五。

C.《堂吉诃德》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

他在战争中失去左臂,后遭海盗袭击被掳去服苦役,好不容易得为小吏却屡屡因而获罪,然而正是苦难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作品呈现了一对主仆令人啼笑皆非又发人深省的冒险经历:

主人乡绅堂吉诃德充满理想与正义感,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仆从桑丘憨厚单纯,多次受挫依然对主人忠心耿耿。

D.晚唐五代,文人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温庭筠、柳永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的作品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

6.下列加点字词注释无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资源)        复驾言兮焉求(说)

B.北海虽赊(远)            逸兴遄飞(迅速)

C.志怪者也(记载)        于时风波未静(辞官的事情)

D.犹望一稔(庄稼成熟)        适莽苍者(恰逢)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保卒余年(终)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B.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胜友如云(才华出众的友人)

C.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善万物之得时(羡慕)

D.怒而飞(愤怒)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8.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通“瞑”,混沌)

B.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C.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D.而征一国者(通“能”,才能)

9.下列加点字解释一致的是(   )

A.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是他乡之客

B.至微至陋        听臣微志

C.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其广数千里        识盈虚之有数

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一致的是(   )

A.置杯焉则胶        沛公则置车骑

B.序属三秋        遂庠序之教

C.左右皆靡        求之靡途

D.会有四方之事        会其怒,不敢献

11.下列没有化用典故的句子是(   )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D.不坠青云之志

12.下列特殊句式不一致的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既自以心为形役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C.且臣少仕伪朝        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D.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

13.下列特殊句式不一致的是(   )

A.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则告诉不许

B.将有事于西畴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农人告余以春及

D.都督阎公之雅望         求人可使报秦者

14.下列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九岁不行    ②之二虫又何知    ③至于成立     ④臣之辛苦        ⑤腹犹果然

⑥实为狼狈    ⑦阮籍猖狂    ⑧三餐而反    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⑩郡县逼迫

A.④⑧⑩B.②⑥⑨C.③⑤⑩D.①②⑦

15.下列词类活用和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

则其至又加少矣

A.窜梁鸿于海曲B.臣具以表闻

C.而征一国者D.审容膝之易安

16.下列词语解释类型一致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乐琴书以消忧

B.四美具            凡在故老

C.臣具以表闻        忠吾生之行休

D.则刘病日笃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7.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蚓无爪牙之利

B.谁悲失路之人        其翼若垂天之云

C.填然鼓之        之二虫又何知

D.胡为乎遑遑于何之    句读之不知

18.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门虽设而常关            天柱高而北辰远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已矣乎

C.屈贾谊于长沙            而控于地已矣

D.时则不至            则风斯在下矣

19.下列加点字注释和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我决起而飞B.夫列子御风而行

C.泉涓涓而始流D.控蛮荆而引瓯越

20.下列加点字注释一致的一项是(   )

A.奚倜怅而独悲            奚以知其然也

B.亦若此矣            其翼若垂天之云

C.不亦悲乎            此虽免乎行

D.彼且奚适也            且庸人尚羞之

21.下列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

而莫之夭阏者

A.杨意不逄B.去以六月息者也

C.则告诉不许D.都督阎公之雅望

22.下列句式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彼且恶乎待哉B.复驾言兮焉求

C.童子何知D.急于星火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

赏而不正,则情乱于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

赏而不正,在乎信耳而弃目;评而不均,由于贵古而贱今。

古今虽殊,其迹实同;耳目诚异,其识则齐。

识齐而赏异,不可以称正;迹同而评殊,未得以言平。

平正俱翻,则情理并乱也。

昔鲁哀公遥慕稷、契之贤,而不觉孔丘之圣;齐景公高仰管仲之谋,而不知晏婴之智;张伯松远羡仲舒之博,近遗扬子云之美。

夫子之圣,非不光于稷、契;晏婴之贤,非有减于管仲;扬子云之才,非为劣于董仲舒,然而弗贵者,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目,崇名而毁实邪?

观俗之论,非苟欲以贵彼而贱此,饰名而挫实,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弃法以度物情,信心而定是非也。

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悬之权衡,则毫厘之重辨矣。

是以圣人知是非难明,轻重难定,遂制为法则,揆量物情。

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诬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罔以方圆。

故摹法以测物,则真伪易辨矣;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越人臛蛇以飨秦客,秦客甘之以为鲤也,既觉而知其是蛇,攫喉而呕之,此为未知味也。

赵人有曲者,托以伯牙之声,世人竞习之,后闻其非,乃束指而罢,此为未知音也。

宋人得燕石以为美玉,铜匣而藏之,后知是石,因捧匣而弃之,此为未识玉也。

郢人为赋,托以屈子,举世而诵之,后知其非,皆缄口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

故以蛇为鲤者,唯易牙不失其味;以赵曲为雅声者,唯钟期不混其音;以燕石为美玉者,唯猗顿不谬其真;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今述理者贻之知音,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

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取材于北齐·刘昼《刘子》)

2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绳理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其识则齐        吾作此书,泪珠与笔墨齐下

C.不可罔以方圆        士也罔极

D.今述理者贻之知音    作《师说》以贻之

2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非为劣于董仲舒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故摹法以测物        至于当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C.乃束指而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因捧匣而弃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B.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C.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D.不以名实眩惑/不为古今易情/采其制意之本略/其文外之华不没/纤芥之善不掩/萤烛之光可谓千载一遇也

2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权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

所以秤砣和秤杆确实挂在那里,就不能在重量上骗人了。

B.信心而度理,则是非难明矣。

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公理,那么是非的标准就难以明辨了。

C.以郢赋为丽藻者,唯相如不滥其赏。

(人们)把郢赋误当作词藻优美的作品,只有相如不会丧失鉴赏准则。

D.君子聪达亮于闻前,明鉴出于意表。

君子智整明达表现在于盛名之前能看清价值,明辨是非表现在从外在表象能看出实质。

2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开篇明确指出了评赏对于辨明人情、国正事理有重要意义.

B.第二段指出,鲁哀公等三人在辨识人才方面,都存在贵古贱今的问题。

C.第四段运用类比论证,意在批评世人盲目追随潮流的变化,喜新厌旧。

D.作者认为由于美恶混糅,真伪难分,所以能赏文识人的知音千载难遇。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重古而轻今,珍远而鄙近,贵耳而贱目,崇名而毁实邪?

②今以心察锱铢之重,则莫之能识。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29.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作者开篇交代了本诗写作的时间、地点与环境,渲染出感伤悲凉的氛围。

B.第一首诗中,诗人并未直接写送别的感伤,而是通过“泪沾巾”这一描写,细腻地展现了彼此的留恋不舍。

C.第二首诗中诗人直接对将别的友人倾诉衷肠,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与对个人命运的悲叹融为一体。

D.第一首诗写春天已到了极致,第二首诗写初春蜀地万物生长之态,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早春时节万物欣欣向荣的美景。

30.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试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31.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四、情景默写

32.默写

(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默写

(4)《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游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

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4.默写

(7)《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

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8)《菩萨蛮》中,既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美,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的句子是:

“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_。

(9)《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默写

(10)《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

(11)《李凭箜筷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

(1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36.默写。

(13)《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1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1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37.默写

(16)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18)《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默写。

(19)《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20)《陈情表》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孤弱无依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陈情表》用“至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五、句子默写

39.默写

(22)叶上初阳千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五月渔郎相忆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材料作文

4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最近“仪式感”一词流行起来,人们对“仪式感”的看法形成两个阵营。

支持方说,正是传统仪式的不断缺失,导致现在的人丢失了许多好东西,比如见到长辈老师不用再错身让路行礼,丢失了道德礼节;而反对方则说,繁文缛节不过是个形式,婚礼再隆重也不能代表爱情,也可能会离婚。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

对“仪式感”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C

【分析】

1.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

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淡忘:

逐渐忘记,一般与“逐渐”搭配。

遗忘:

忘记,忘却。

句中有“逐渐”,所以用“淡忘”。

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不甚了了:

指心里不太明白,不是很清楚。

对圣贤的话语,应是不太明白的意思,所以用“不甚了了”。

割裂:

把不应当分割的东西分割开(多指抽象的事物,相比撕裂侧重结果)。

 剥离:

附着物或覆盖物脱落;(组织、皮肤、覆盖物等)脱落。

“儒家经典与政治生活”不属于“不应当分割的东西”,指把两种不同事物分开,所以用“剥离”。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雪上加霜:

是指再次遭难而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句中指让儒家经典再次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所以用“雪上加霜”。

故选B。

2.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中国文化经典”是统一的话题,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中国文化经典”后面。

C项,“数量”与“产生时间的跨度”是两个不同的主语,“不但”应放在“数量”前面;“跨度产生的时间”语序不当。

D项,“时间跨度产生得也很长”主谓搭配不当,应为“产生的时间跨度也很长”。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道德经》都收录在‘经’部中”错误,《道德经》应收录在“子”部中。

故选C。

【点睛】

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高效、公正,发展到魏晋时甚至出现了‘野无遗贤’的盛况”说法错误。

举荐制因为选举大权掌握在少数高官手中,在政治清明时,尚能得法,吏治腐败时,就成为官样文章。

而且,察举制为封疆官僚结党营私开了方便之门。

被举荐者往往成为举荐者的门生,出现了大大小小带有垄断性的私人政治集团。

故“高效、公正”“野无遗贤”夸大其词。

故选D。

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了解识记能力。

B.“‘望’为每月的十四,‘既望’就是十五”错误,“望”为农历每月十五,“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

C.“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错,塞万提斯是西班牙作家。

D.“晚唐五代,文人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以温庭筠、柳永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说法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不是晚唐五代花间词人,应该是“以温庭筠、韦庄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

故选A。

6.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能力。

A. 资:

凭借。

言:

助词。

C. 风波:

指战乱。

D. 适:

去。

故选B。

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

振动翅膀奋起直飞。

“怒”,奋起的样子。

解释错误。

故选D。

8.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冥”,通“溟”,大海。

故选A。

9.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尽:

全,都/尽:

全,都。

B.微:

微贱,卑微/微:

小小的,微小的。

C.息:

停止/息:

气息。

D.数:

几,表不确定的数/数:

定数,运数

故选A。

10.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置:

搁,放/置:

留下,弃置。

B.序:

时序/序:

古代由地方举办的学校。

C.靡:

倒退,后退/靡:

无,没有。

D.会:

恰逢、适逢/会:

恰逢、适逢。

故选D。

1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B.“乌鸟私情”,用典,古时传说,小乌鸦翅膀长成,就会为父母衔食,以报哺养之恩。

因而用“乌鸟之情”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

也称“乌鸟私情”。

C.“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用典,化用神话传说,“鲲”是传说中的大鱼。

D.“青云志”,用典,指远大的志向。

出自《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睢》:

“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

贾有汤镬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

故选A。

1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

B.被动句,“为”表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