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160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docx

粤教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表格式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希望你喜欢物理(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从物理现象中体验物理的乐趣,知道物理的内容与方法。

2、了解物理学发展史。

重点

从物理现象中体验物理的乐趣

难点

了解物理学发展史

教具

演示

电源,尖端放电器

学生

 用梳子与头发摩擦起电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阅读P1的诗歌,介绍“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了解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二、物理学发展史

1、远古时代

以刀耕火种等简单机械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

2、17-18世纪:

蒸汽时代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

3、19世纪:

电气时代

麦克斯韦、法拉第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成功地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

4、20世界:

核能、计算机及空间技术

新能源、航空、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知道原子能不仅能作为武器(原子弹等),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能源。

从中了解到物理学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起前进的。

而人类社会的变革往往是由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的。

21世纪,中国的宇宙飞船也飞出地球,走向太空。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还有赖于同学们的努力,为我们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三.思考与作业

名校课堂

四板书

一、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二、物理学发展史

1、远古时代

2、17-18世纪:

蒸汽时代

3、19世纪:

电气时代

4、20世界:

核能、计算机及空间技术

课题

第二节测量长度与时间(2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学会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长度与时间单位换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

学会正确读数和单位换算

教具

演示

刻度尺,千分尺,皮尺,螺旋测微器,秒表。

学生

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思考课本P8图1-16的问题,引出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个公认标准量作为比较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2.时间和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换算

3.观察认识常用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与读数

5.误差

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

误差跟错误不同。

错误是应该而且可能避免的,

测量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6.时间测量

工具:

计时器

单位:

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us

时间单位换算

7.自己身体上的测量工具

通过“活动4”体验自己身上的测量工具。

时间工具:

如心跳速度、脉搏速度等。

小结:

(从板书中小结)

课堂练习:

P11-1、2

课外活动:

特殊测量

 

 

归纳

 

 

 

 

 

 

 

 

 

 

 

 

 

 

 

 

 

 

 

三.思考与作业

名师课堂

四板书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的测量误差

一.认识测量

二.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

(主单位):

米(m)

2常用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实验室常用)

2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    使用前认清零刻线、量程、分度值

②    使用时,尺要沿所测直线,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四.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人为因素和测量工具本身。

3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常用)和用较精密仪器。

五.时间测量

工具:

计时器

单位:

时h分min秒s

毫秒ms微秒us

课题

第三节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会用累积法,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长度;

2、会用量筒量杯测量体积和用身上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重点

3、会用累积法,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长度;

难点

会用量筒量杯测量体积

教具

演示

硬币,量筒量杯,棉线

学生

 用身上的尺,表测量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观察P14图1-23思考怎么测量该曲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测纸张的厚度:

可测出一叠纸的厚度,再纸的张数,就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了,即:

h=h总/n。

注意:

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页数为张数的2倍。

活动1(A):

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交流测量结果。

2)测量铁路线的长度。

教师提出问题:

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

教师点拨:

可将一根细棉线贴在地图上的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上,作出记号再拉紧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进行计算,就可知道上海到南京铁路线的长度了。

活动1(B):

测量地图上北京到福州的铁路线的长度,交流测量结果。

3)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活动1(C):

分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交流测量结果。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学生思考,讨论。

活动1(D):

分组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交流测量结果。

归纳:

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

二.测量不规则的体积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测出石头的体积?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供量筒给学生测量石头的体积

归纳:

量筒的使用方法

(1)“一放”:

要放在水平桌面;

(2)“二观”:

观察量筒体积和分度值;

(3)“三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读凹面最低点,读凸面最高点

活动3:

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分钟你心脏跳动的次数。

把结果填在课本P11表中。

对班上同学的心率做一次统计,列表表示,依照身高的直方图,画出心率直方图。

活动4:

用身上的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

三、归纳小结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与作业

1、课本P16-17的No.2,3,4.

2、做本节的“名校课堂”。

 

三.思考与作业

名师课堂

四板书

一.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

二.测量不规则的体积

(1)“一放”:

要放在水平桌面;

(2)“二观”:

观察量筒体积和分度值;

(3)“三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读凹面最低点,读凸面最高点

三.身上的尺和表

课题

第四节尝试科学探究(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4、知道科学探究对物理学系的重要性。

5、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及方法。

重点

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及方法。

难点

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及方法。

教具

演示

单摆、铁架台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

探究摆的奥秘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五、分析与论证

六、评估

最后,各小组讨论交流结果。

注:

本实验仅学习探究的过程,无须知道结果的正确性。

学生体会探究过程

三.思考与作业

名师课堂

四板书

科学探究的步骤

一、提出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五、分析与论证

六、评估

七、交流

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重点

声音发生和传播

难点

回声测距离

教具

演示

音叉,乒乓球,水槽,小石块,铁架台

学生

橡皮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听老师讲课,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可以知道天下大事,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它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声音的发生

(1)演示音叉,引导学生观察音叉发生时叉股在振动。

(2)学生实验:

做“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的实验。

(3)学生实验:

做“用手指摸着颈前喉头部分,同时发声”的实验。

小结:

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

(1)用两个相同的音叉做传声实验

问:

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什么传给了左边的音叉?

-(空气)

(2)课本“活动3”实验,并联系实际:

游泳时,潜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3)学生实验:

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小结:

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声音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而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的声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空气中(15℃)的声速:

340m/s

声速:

固体中>液体中>气体中

四.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阅读P28图2-11人耳结构。

在表中填入: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观察音叉振动

观察橡皮筋振动

感觉喉头振动

归纳

 

 

 

观察左边乒乓球

思考

实验,回想

实验

 

 

 

查表,并比较

 

查表,并比较

教学过程设计

五.回声

(1)回声: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

(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

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

已知:

v=340m/s;t=1.5s

求:

S

解:

s=vt1=340m/s×1/2×1.5s=255m

答:

六.小结

 

 

 

计算练习

 

 

学生解题

三.思考与作业

P25-2、3,一课一练

四板书

第一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音的发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通过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声音的速度。

2.声速(15℃)空气中:

340m/s

3.声速由大到小排列:

固体、液体、气体。

四.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五.回声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听到回声条件:

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s=1/2s总=1/2vt。

 

课题

第二节我们怎么区分声音(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音调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重点

音调

难点

频率

教具

演示

收录机、发声齿轮、塑料硬片,小喇叭,肥皂水等。

学生

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

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

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欣赏歌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音调

(1)讲述:

唱歌时,一首歌曲音调可以唱高一些,也可以唱低一些。

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一首合唱歌曲,高音部的音调高,低音部的音调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演示:

先介绍发声齿轮,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在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

转动齿轮,用塑料硬片接触齿轮的齿,使塑料硬片振动发声。

让学生注意观察,硬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个高?

哪个低?

引导学生分析:

塑料硬片接触齿数多的齿轮时,振动快,发出的音调高;接触齿数少的齿轮时,硬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

讲述:

"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由演示得出: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学生随堂实验:

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

哪个振动的频率大?

哪个振动的频率小?

进一步认识音高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听声 

 

 

 

听声

 

 

分析

 

 

 

 

 

实验

 

 

教学过程设计

(4)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图2-22和2-23,读后教师作简要解释,然后问:

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三.归纳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

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阅读

 

 

三.思考与作业

P33-1,一课一练

四板书

第二节我们怎么区分声音

一.音调

1.音调:

指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课题

第二节我们怎么区分声音(续)(2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知道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重点

乐音三要素。

难点

频率

教具

演示

收录机、发声齿轮、塑料硬片,小喇叭,肥皂水等。

学生

梳子、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讲述:

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

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欣赏歌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响度

进行“活动1、2”小结:

(1)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引导学生说出为了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可以采用哪些办法。

然后请同学们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增大响度的办法。

课后请同学们互相比一比,看谁举得多,又举得恰当。

率决定的。

二.音色

(1)讲述

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

平常人们常说: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三.归纳小结本课内容

本课学习了乐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恰当的乐音给人以精神上的调节,艺术上的享受,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知道:

1.什么是音调?

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响度?

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人们能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音的哪一个特征?

四.乐音与乐音三要素

1、乐音:

使人感到愉悦,有利身心健康的声音。

2、乐音三要素:

响度、音调、音色。

 

 

听声 

 

 

 

听声

 

 

分析

 

 

 实验

 

 阅读

 

 

三.思考与作业

P38-1,名师课堂

四板书

第二节我们怎么区分声音

一.响度

1.响度:

指声音的大小

2.振幅:

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3.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二.音色

1.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三.乐音与乐音三要素

1、乐音:

使人感到愉悦,有利身心健康的声音。

2、乐音三要素:

响度、音调、音色。

 

课题

第四节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重点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

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具

演示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

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噪声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声音与建筑,声音与音乐

简单介绍声音与建筑,声音与音乐

二、听不见的声音

1、超声:

f>20000HZ

2、次声:

f<20HZ

三、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

1.将课前刻印好的本课阅读提纲分发给每位学生(或板书在小黑板上)。

阅读提纲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

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7)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你自己在减弱噪声上将做些什么?

2.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阅读课文、读图,并进行讨论。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

(1)、

(2)、(3)、(4)问题(讨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

(板书: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演示:

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3)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

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3-13和第三段课文。

读后连续组织学生讨论提纲中的(5)和讨论"为什么非洲北部农村70岁老人的听力比美国20多岁的城市青年还好?

"

教师归纳后板书: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

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

(教师板书:

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控制途径:

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采用方法:

采用消声、吸声和隔声的方法减小或控制噪声。

四、小结本课内容

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3.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政府部门采取控制减弱噪声的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本章知识

 

阅读

 

 

 

 

 

 

 

 

 

 

 

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阅读

 

 

 

 

 

 

 

 

三.思考与作业

一课一练

四板书

第三节      让声音为我们服务

一、声音与建筑,声音与音乐

二、听不见的声音

1、超声:

f>20000HZ

2、次声:

f<20HZ

三、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

1.噪声等级

分贝(dB)

2.噪声危害

3.怎样减弱噪声

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光的世界巡行(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源,能举出光源的实例。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现象。

3.知道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知道光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