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搞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264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搞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成搞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搞论文.docx

《成搞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搞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搞论文.docx

成搞论文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教育系

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安娜·与娜拉的女性命运对比

作者:

陈小娟

班级:

初语0903班

学号:

20090606

指导教师:

胡天月

 

二零一一年十二月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诚信声明

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一、人物及作品背景介绍…………………………………1

二、比较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的异同……………………1

(一)相同点……………………………………………………2

(二)不同点……………………………………………………3

三、分析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的原因………………………3

(一)分析安娜的爱情悲剧……………………………………3

(二)分析安娜死亡的原因……………………………………

(三)分析娜拉的悲剧命运的原因……………………………4

(四)、安娜与娜拉悲剧命运的反思意义……………………4

(五)安娜与娜拉给当代女性的警告……………………………5

结论……………………………………………………………6

参考文献……………………………………………………………6

致谢……………………………………………………………7

 

摘要

《安娜·卡列尼娜》与《玩偶世家》是19世纪俄国和挪威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的著名著作。

《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是写安娜与渥伦斯基之间爱情婚姻的纠葛,展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沙皇政府的广场生活。

安娜一个妻子的身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以一个悲剧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玩偶世家》主要讲的是娜拉为追求个性解放、而离家出走,离开自私、虚伪而又冷酷的丈夫,从而寻求自我。

总而言之:

安娜与娜拉都以一个追求个性、寻找自我的典型贵族妇女形象来展示两人之间的不同悲剧命运。

关键词:

追求,爱情,婚姻,家庭,虚伪。

 

前言

安娜与娜拉都是有着反抗社会的贵族妇女形象,但他们的这种反抗是无力的,注定是个悲剧,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们的反抗只能酿成一场悲剧,具体命运悲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人物及作品背景介绍。

安娜,是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安娜·卡列宁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创作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俄国是个封建农奴专制的社会,

且这种专制社会正在经受着西欧资本主义浪潮的猛烈冲击。

娜拉,是19世纪挪威有“现代戏剧之父”之称的著名作家易卜生的著作《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这是一部社会性的问题剧,当时的挪威社会正在经受着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二、比较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的异同。

(一)相同点

安娜与娜拉的命运都是以悲剧结束,她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她们的悲剧命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相同点,具体的相似点有以下五点:

第一:

安娜与娜拉都是生活在19世纪一个令人窒息的社会里,她们俩个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都扮演着妻子的角色,而且他们又都是在当时的资产阶级影响下,有着一种强烈的反抗心理,但在当时的社会里,两人又都处在虚伪的夫妻关系中,又生活在虚伪的社会里,这必然注定安娜与娜拉的反抗要以失败告终。

第二:

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的相同点又表现在,她俩虽然都具有追求人格独立的想法,又有追求个性解放的实际行动,这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理论上都是无可厚非的,但可悲的是她俩的反抗都仅仅

只是局限于个人的解放,虽然具有进步意义,但却因没有上升到国家,社会层次这一高度上来而宣布反抗失败,因此,安娜与娜拉的反抗行为终究是无力的,这也注定了是个悲剧。

第三;安娜与娜拉都是感情意气之人,她们为了幸福、爱情、人格牺牲掉所有的一切,甚至是生命,这在那个虚伪的社会里是容不下真情的。

而她们却又都执着于此,最终在宗教、道德、法律的共同束缚下走向悲剧。

第四:

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还体现在两人都是在8年无爱的婚姻生活中觉醒的,在那个包办婚姻的时代背景下,安娜与娜拉因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而追逐得头破血流,却最终还是没能冲破封建束缚,还甚至使她们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有家不能回,不被上流社会容纳,失去经济来源,这种“尴尬”的境地将安娜与娜拉推向悲剧的深渊。

第五:

安娜与娜拉的另外一个悲剧原因在于两人想极力摆脱上流社会的束缚,去追求她们所谓的“个性”“爱情”和“幸福”,但她们又始终无法摆脱同上流社会的血缘关系,最后由复杂的社会与残酷的现实编制而成的网,将安娜与娜拉捆绑得窒息。

(二)不同点

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有很多的相似点却又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差异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安娜与娜拉用来反抗的方式不同:

安娜是选择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死亡,来控诉当时沙俄社会的虚伪和冷酷,而娜拉相对而言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倾诉对社会的不满并以期达到摆脱上流社会的虚伪枷锁。

其次,安娜与娜拉反抗社会的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这却也造成了两人反抗社会高度的差异:

安娜的反抗局限于道德、婚姻领域,她敢于冲破腐朽的沙皇封建制度和上流社会刻板、虚伪的道德枷锁,但她没有涉及法律、宗教:

她的反抗也仅仅只是局限于道德婚姻上,而娜拉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法律、道德、婚姻、宗教等都有涉及且带有全面性和彻底性,娜拉不相信宗教,也质疑法律的合理性,还批判上流社会夫妻之间的虚伪关系,因此说:

娜拉的反抗高度要高于安娜。

然后:

安娜与娜拉受到的教育思想不同:

安娜接受的是爱情至上的思想,在安娜看来,得到了爱情她便得到了一切,因此,安娜竭力追求爱情。

而娜拉接受是个性解放的思潮,她除了要追求她的真爱之外,更要追求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解放。

安娜与娜拉在思想意识下的不同形成的价值观自然也就不同。

再次:

安娜与娜拉在对待丈夫的态度上是不一样的:

安娜对她丈夫没有爱情只有亲情,因为她不爱她的丈夫—卡列宁,她爱的是渥伦斯基。

而娜拉与安娜不同她是她热烈的爱着她的丈夫,并为了给丈夫治病,她省吃俭用还,还找来抄文章的工作来做,更不惜借债,更甚至受人威胁,她为她丈夫就做这么多只希望有更多的钱来给丈夫治病,她甚至还天真的期望着她的丈夫也像自己爱他那样的爱自己,可她爱的丈夫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动,因为她的丈夫是个除了不爱她之外,更或许说:

他根本就是个不懂爱的人,他更是一个自私、无情的伪君子。

最后:

安娜与娜拉在去追寻自己的真爱和人格而决定离家出走时的心理不同:

安娜离家出走时的心理是犹豫的、愧疚的甚至还带有一点不舍;因为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没有十分的把握,但又因为背叛丈夫而自责,又不舍自己深爱的儿子,因此安娜出走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忐忑的。

而娜拉的离家出走是果敢的、坚毅的甚至是毫无留恋的,当他发现她倾尽全力爱着的丈夫并不爱自己且又自私、虚伪时,她毅然的同丈夫决裂离家出走,她是如此的果断和坚定。

三、分析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一)分析安娜的爱情悲剧

1.安娜的爱情悲剧原因在于她所生存的社会背景:

一方面,安娜生活在的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时的俄国正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发生着巨变,而资本主义浪潮也正冲击着俄国的成规陋习,这使得安娜的爱情摇摆不定;另一方面,动荡的社会和宗教伦理的束缚,使安娜那原本就没有根基的爱情风雨飘摇,而最终以悲剧结束。

2.安娜内心深处的思想冲突是导致她爱情死亡的另一原因:

一方面,安娜勇敢而热烈的追求自身的爱情,一方面,她又因不自觉的尊奉着贵族道德思想而对自己出轨的行自责,觉得自己是个“堕落”的女人。

一方面,她深恶痛绝卡列宁的无情和虚伪,另一方面,她又同情他的“痛苦处境”对自己的出轨行为表示愧疚。

一方面,她深深地爱着渥伦斯基,另一方面,又将他看作是诱使自己堕落的罪人。

一方面,她想竭力抓住和保卫她已得到的爱情,另一方面,她又因思念自己的儿子而在内心升起“犯罪感”。

3.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爱情上的分歧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一个原因:

渥伦斯基把爱情看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除了要追求爱情之外,他更想封官加爵,并因此获得社会地位;而安娜则把爱情看作是她生命的全部,她把所有的爱和全部的希望都压在渥伦斯基身上,这也是她把自己的爱情推向悲剧的根由。

4.安娜与渥伦斯基在婚姻问题上的分歧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另一原因,渥伦斯基是俄国上流社会中一个标准的公子哥,他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在他们眼里:

婚姻是件无法想象的事,甚至是可笑的,渥伦斯基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是随意的,而安娜却认真的执着与他,还为此牺牲掉她的一切(包括家庭、婚姻、儿子)。

这是她爱情悲剧的又一原因。

5.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爱好上的差异:

安娜与渥伦斯基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爱好,渥伦斯基拥有俄国上流社会公子哥都有的共同爱好,如赛马、打猎、赌博等,而安娜只是为了要更好的拴住他,才开始培养对这些的兴趣和爱好,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6.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存在不稳定性:

安娜为了能留住她和渥伦斯基的爱情,企图以色相来迷住他,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化妆和美容上,以期缩小她与渥伦斯基在年龄上的差距。

这些都是他们爱情悲剧的潜在危机,但又是无法克服的,所以才导致了安娜的爱情悲剧。

7.价值追求不同:

安娜追求的是爱情,对她来说,爱情是她的一切,得到了爱情也就等于得到了一切,而渥伦斯基他具有俄国上流社会公子哥们的所有的追求,如名利、官爵、社会地位等。

8.根本原因:

安娜与渥伦斯基的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两的爱情没有物质基础的保障,而他俩因爱而离家出走实际上就是一种裸婚,所以,没有面包的爱情玫瑰终究是要枯萎的。

总之,安娜的爱情悲剧是一定的又是必然的,“全都是虚伪,全都是谎话、全都是欺骗、全都是罪恶”安娜临死前的这句话道出了安娜悲剧的全部根由。

因为在虚伪、黑暗的社会里是不容许有真爱的存在。

所以说安娜的爱情悲剧又是必然的。

(二)分析安娜死亡的原因

1.安娜死亡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社会背景:

它是杀死安娜的是幕后黑手:

封建农奴制社会用它们所谓的“伦理”“道德”“婚姻”的绳索勒死了安娜。

2.安娜死亡的间接凶手是卡列宁:

卡列宁一个只对官场感兴趣的“官僚机械”他枯燥乏味、感情贫乏,安娜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她的生气被虐杀,她的爱被窒息,她的灵魂已经死去。

3.杀死安娜的直接凶手是渥伦斯基:

他用爱情的谎言骗虏了一个信奉爱情至上的女人—安娜,,他用俄国上流社会公子哥们所特有的随意,引诱安娜抛家弃子,背叛丈夫、背叛上流社会,以致让安娜成为众矢之的,却最后走投无路的选择了自杀。

4.以贵族妇女所代表的虚伪的上流社会给了安娜最致命的一击,在上流社会,夫妻之间相互欺骗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只要保持丈夫和妻子之间虚伪的“正常”关系;即维持表面上的“体面”就算是合乎常规的,而安娜不能被容忍的原因不在于她爱上了一个除丈夫以为的男人,而是她公开这种爱情,违背了上流社会的“偷情游戏”,做了这种不“体面”的事而遭到侮辱和敌视,因而不能被上流社会所接纳。

5.安娜自身的原因:

她内心深处的多重矛盾;她一面恨卡列宁的冷酷、虚伪,一面又因自己背叛他而自责;她一面爱着这渥伦斯基,一方面又责怪他是诱使自己“堕落”的罪人;一方面,她热烈的、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一方面,她又在深深思恋着她的儿子;她灵魂深处的这几重矛盾将她折磨致死。

6.安娜选择死亡这是迟早的,因为她缺乏独立的人格和物质基础,她完全是依附于男人而生存,无论那个男人是谁,渥伦斯基或者卡列宁,但是无论是哪一个男人同她决裂,她必然会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所以说她的死是迟早的。

(三)娜拉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首先,娜拉是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意识倾向的妇女,她的悲剧体现在:

从小她就是父亲的玩偶,长大嫁人后又成为她丈夫的玩偶。

其次,她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是她追求个性解放和当时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再次,娜拉所处的社会环境,她生活在19世纪一个虚伪、黑暗的、残酷的社会环境里,这种环境成为了娜拉悲剧命运的操作者,它一步一步把娜拉推向悲剧的深渊。

最后,从娜拉自身的错爱剖析她的悲剧命运:

她爱上的不仅仅是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她更错误的爱上了一个自私、虚伪、无情的男人,而她正爱着的男人把她的爱情美梦打破,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

(四)、安娜与娜拉悲剧命运的反思意义

安娜与娜拉两人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导致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而所处该社会环境中的人即使在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但也只能是屈服于这种社会,不可否认的是她俩的悲剧又在一定力度上控诉了当时统治社会的黑暗、腐朽、虚伪与冷酷。

更重要的是:

安娜与娜拉用她们的悲剧命运告诫我们当代女性,没有面包的爱情,再艳丽,再美丽的玫瑰终究是要凋零的。

安娜与娜拉的悲剧又在一定程度上奉劝了当代的女性,女人要独立,必须要先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格的独立。

(五)安娜与娜拉给当代女性的警告

第一、拜伦曾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的整个的存在”这句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男女两性对爱情的不同心态,因此,作为当代女性,应当以安娜为鉴,做女人就应当像“蒲苇”柔而不弱、韧而不翠;更重要的是女人应当是男人身旁的“木棉”,而不是“青藤”。

第二、当我们用尽全力去爱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用社会和现实的理性去考虑清楚,安娜与渥伦斯基因为爱情而抛开一切,但在经济出现危机后而后悔,这一事例足以告诫世人,尤其是当代女性,只有插在面包上的爱情才会持久芬香。

第三、安娜与娜拉都是因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而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因此,作为女性更要吸取教训。

只有经济独立人格才能独立,这对于广大女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最近出台争议较大的《新婚姻法》,它对于我们广大21世纪的当代女性来说更是一种警告和鞭策。

 

结语

安娜,一个渴望爱情的贵族妇女,

娜拉,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族思想意识的贵族妇女,

一个为了追求她的个性、寻求自我,而离家出走。

一个为了追求她的爱情,,背叛社会,抛家弃子。

这两人的悲剧命运是与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两人同样是生活在虚伪、冷酷、黑暗的政府统治下的社会里,她们的追求终将是无法完成的,她们反抗也终究是无力的,所以两人能的运命都以悲剧告终。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205.

(2)纳博科夫,弗拉基米尔(1999)俄罗斯文学讲座。

(3)俄罗斯学习指南和论文修改。

(4)托尔斯泰,周扬,谢索台泽,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5)《玩偶之家》:

易卜生,藩家洵泽,(《易卜生戏剧四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6)《玩偶之家>的人物关系设计》,《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7)彭海燕《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第2期。

(8)吴学平《广西社会科学》2007第6期-。

(9)王静;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娜拉形象及其悲剧性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冷满冰;“我不仅仅是女人”——从娜拉的觉醒看现代妇女的困惑[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1)孙履芳;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致谢:

再此我要感谢胡天月老师,首先我与要感谢胡老师的是:

是您让我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是您让我在《安娜·卡列尼娜》和《玩偶之家》这两本书中体会无穷乐趣,并从中领悟作为当代女性,尤其是21世纪的新型女性所做具备的人格独立的前提—经济独立;也因此让我心有所悟的写了这篇毕业论文。

另外我要感谢的是您对我这篇论文的的悉心指导,因为它在您的悉心指导下完稿、定稿。

谢谢您,胡老师,在此我再次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

胡老师,您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