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40519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docx

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

2014级5班议论文训练之一

一、存在问题

1、不会为文章拟定题目。

题目和原材料的主旨没有任何关系,并且从题目看不出文章的任何内容。

支招:

题目一定要表现主题,最好题目就是文章的观点。

2、对两则材料分析不准确,或者只是从一则材料出发,顾此失彼。

或者只看表面现象,没有分析实质。

支招:

后文专门分析。

3、不会写议论文,只引材料不议论不分析。

用原来的两则材料做文章的事例。

4、引用原材料不知删减,没有侧重点。

甚至变成了扩写材料的文章。

二、问题支招

(一)、怎样对多则材料进行分析和提炼观点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

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3]①俗话说: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

同样是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

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

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

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

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

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4]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  ②波兰谚语: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

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二)怎样引用原材料

1、开头巧引原材料,先发制人

先看几则高考满分或优秀作文的开头:

A、看似被石块填满的玻璃瓶,又往里倒入一桶沙子、注入水之后才真正被填满。

玻璃瓶就像我们人本身一样,我们常认为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达到了极限,其实还有许多可拓展的空间。

(北京卷优秀作文《发掘潜力创造奇迹》)

B、三个人走进商店,各自买了果汁、咖啡以及矿泉水,原因是他们各自喜欢甜味,又苦又甜的滋味,以及淡淡的感觉。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三位顾客年岁相异,恰为少年、中年和老者。

那么该是少年喜欢那甘甜,中年人品尝甜苦之味,老者享受淡淡之醇吧。

将这三者推之于人生,不亦妙乎?

(福建卷优秀作文《人生三境》)

开篇引用原材料时,要体现“短、平、快、精、准、狠”的特点。

即:

1、抽筋吸髓,以概括主要情节或中心话题为主,切忌对原材料进行照抄。

2、转述材料要处理好原材料中的人、事、物、理等的关系,勿片面立意。

3、转述材料后要快速转入中心或话题,让阅卷老师“一眼见到底”。

4、转述时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做到通俗化、个性化,勿故弄玄虚。

5、转述原材料后,要有自己的感悟,最好用议论或抒情方式提出观点。

整体引用原材料例文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写作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故材料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

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属于严重的偏题,后果不堪设想。

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

例一、为腾飞蓄势为成功沉潜

面对滑溜溜的冰层,身躯笨重的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引用材料)企鹅猛地扎入海中,拼力沉潜,然后犹如离弦之箭般突然蹿出水面,腾空而起。

企鹅的沉潜看似笨拙、简单,但你可明白它的沉潜实则是为了后来的腾飞蓄势?

(定向分析)辍笔沉吟、掩卷沉思,忽悟企鹅的沉潜启迪我们:

生活中的困难都是考验,应该学会沉潜蓄势,以期爆发。

沉潜蓄势,实力爆发,成就更高。

(得出观点)

回望那滚滚的历史长河,翻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

浪花在我们的耳边轻声细语:

面对困难考验,学会沉潜蓄势,以期爆发。

用沉潜蓄势,以实力爆发,成就会更高。

(再提观点)

曾记否?

韩信,那个少年时代曾默默忍受无赖胯下之辱的小子韩信;那个后来统领百万雄师、英姿飒爽的汉军元帅韩信;那个后来帮助刘邦建立汉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功臣韩信。

对他的丰功伟绩,大家一定都记得,但却很少有人沉思他当年为什么能忍受一班无赖市井之徒的胯下之辱。

也许你会认为他当时无能,也很无奈;无法,也无何。

但你可知,正是那次胯下之辱激发了韩信的斗志,此后,他勤奋苦读,潜伏书斋,蜡烛相对,星光相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物换星移,十载潜伏寒窗,多年勤奋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让他腾空而起:

他成了汉军元帅,成了汉王朝的大功臣!

是沉潜使他蓄势待发,是沉潜让他以实力爆发,是沉潜助他成就更高。

(正面例一)

无独有偶,中国女排,那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便与奥运金牌无缘的中国女排,那支二十年后希腊雅典奥运会重夺金牌的中国女排,那支今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寄予无限厚望的中国女排。

她们也是在历经二十年的沉潜,二十年的苦炼,二十年的披星戴月,二十年的挥汗如雨,才得以再次腾飞,再创辉煌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她们一样会给我们惊喜,因为那二十年的沉潜!

(正面例二)

纵穿古今,横越中外。

我们欣喜地看见很多人因懂得沉潜蓄势而腾飞、而辉煌,也揪心地看到一些人为不懂得沉潜而失落颓废甚至走向消亡!

(衔接过渡)

曾记否?

项羽,西楚霸王,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曾经视刘邦为无物的西楚霸王。

为什么会在楚汉战争失败后自刎于乌江边上?

就是因为他的不可一世,让他面对不了失败的事实!

其实如果他能静下心来,接受——这无法接受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重新研究对手刘邦,沉潜蓄势,卷土重来,那么楚汉之争中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

杜牧为此曾痛心地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项羽因为不懂得“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的沉潜之理,因为不懂得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令多少中华儿女为之扼腕长叹!

(反面例一)

看看沉潜水中、腾空而起的企鹅,看看沉潜茧中、破茧而出的蝴蝶,看看沉潜泥中、破土而出的春笋。

你是否有所醒悟,得到启迪?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考验,我们应该学会沉潜蓄势,以期爆发。

用沉潜蓄势,以实力爆发,成就会更高。

(再点材料、再提观点)

(三)、怎样在议论文中运用事例材料

第一、运用事例应该注意

1、辨别主旨,保持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叙述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例子:

(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观点是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

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论据)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

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评析)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

(论点)

第二、事例组合方法

1、正反事例组合。

例: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却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李斯以一已私欲,背叛始皇,就与赵高,害死扶苏,终于父子陷狱,死有余辜,遗憾千古。

李斯之悲,后人哀之。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胜枚举,比比皆是。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议论可以放在事例之后,也可以放在事例之前,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

如: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

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

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

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议论升华。

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下面举两个例子:

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

点化:

只有追求,才会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升华:

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

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事例应为议论服务,避免以叙代议;事例叙述后要对所叙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含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事例后的议论方法: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如: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结论: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马上得出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

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揭示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

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

评论: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

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再如:

安徽桐城有一条:

“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

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家让出三尺。

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评论:

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

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的几件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如下例: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比较分析(同与不同):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

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如: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

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就正反设问: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

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5、例后设问(矛盾处发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原因、条件、过程等与目的、结果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如: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设问:

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

可作以下分析:

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以上分析,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6、例后归纳

即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例:

中国有句古语:

“蚌病成珠。

”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

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

“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

归纳:

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

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则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

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归纳:

可见痛苦虽使人失去了快乐,却又可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7、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一线: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

事例如下:

周公一饭三吐哺,天下终归心;刘备三顾茅庐,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

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

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吴王夫差偏信伯否逼死伍子胥,终致国破身亡。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少吗?

一线:

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

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事例:

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

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

第四、例后论证方法总结

假设——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设问——对例中矛盾发问,分析原因

反问——答案不言而喻,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

比较——两例互比找共同点,联系现实对比批判

对比——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结论水到渠成

评论——充分揭示事例蕴藏的道理,归结论点

归纳——用于多例列举,聚焦众材料为一深刻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