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522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

鹤岗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

1.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A.生产力B.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D.政策导向

2.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顾门第,只求资财”的风气盛行,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

在迎亲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白居易说:

“谷帛者,生于农也;器用者,化于工也;财物者,通于商也;钱刀者,操于君也。

君操其一,以节其三,三者和钧(均),非钱不可也。

”这说明他

A.主张谷帛、器用、财物应相互为用B.强调农业应该处于国民经济的核心

C.认为国君应该操纵国家的经济命脉D.充分肯定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4.明天启三年七月十六日,苏州府常熟县铺户林辉等13人,因不堪官府胥吏科索联名向南直隶监察御史告状要求取消“当官”“买办”“承值”制度。

结果,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府的长官批文,该县“一切浮费严行禁约,并不许骚扰民间,致累铺户”,并勒石立碑永遵。

这表明

A.商帮团体作用明显B.政府政变重农抑商政策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商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5.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B白瓷C青花瓷D彩瓷

6.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

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A.南方依然保留宗法分封制度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

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

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8.计量史学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

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导致图中所示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9.鲁迅先生说:

“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

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

”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B、物质文化的多元性

C、社会生活的包容性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10.1872年,侨商创办继昌隆剿丝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逐获厚利”。

这种性质企业出现的原因有

①外资企业的影响②洋务运动的刺激③爱国华侨的努力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1.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

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

“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1963--1965年期间,我国对工业的投资比重已由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的61.7%下降到51.9%,对农业的投资比重则由3.4%上升到7.6%。

这种变化说明

A.国家已基本实现工业化B.工农业比例已趋于协调

C.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D.三五计划开始以农业为重心

1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

田福堂太痛苦了!

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1958年毛泽东提出生产计划要作“三本帐”,中央要作两本帐:

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

地方也有两本帐:

第一本帐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

“三本帐”的提出,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国民经济高速发展B.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提高

C.大跃进追求高指标D.中央与地方强化经济职能

15.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两者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16.有学者称:

东欧国际和苏联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如同一个人不能“分两次跨越同一条鸿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呈现“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的奇迹,“分两步跨越同一条鸿沟”是指中国

A苏东改革失败教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直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C将调整生产关系和优化产业结构同步D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市渐进式进行

17.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

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以下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18.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比重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

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的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

C.经济发展缓慢D.阶级矛盾缓和

19.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20.对下表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值(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起点低,尤其是重工业尚未起步

B.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产量持续增长,明显高于粮食产量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主要产品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我国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1.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以下有关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井田制类似,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生产积极性高

C.该制度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农户耕作

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土地私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22.《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

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23.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的主旨最为一致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24.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

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

“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

“是力量,陛下。

”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25.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

“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

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

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

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这项发明是

A.电话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D.广播电视

26.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

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B.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D.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27.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

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的短缺。

”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8.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9.列宁在1921年4月的《论粮食税》中说:

“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

’’这表明列宁

A.预见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然会产生经济政治危机

B.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法

C.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所起的积极作用

D.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0.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

“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拿、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31.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例如:

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

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品

32.胡佛及其追随者认为:

“新政破坏了(企业)信心,妨碍了投资,从而推迟了复兴”。

当时美国共产党主席厄尔.白劳德认为新政是“饥饿纲领”,指责实行新政的罗斯福“不过对群众的生活水准进行着更凶恶的打击.两者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

A.说明两者所站的阶级立场基本一致B.基本不符合新政的初衷和实际效果

C.反映了美国保守党的势力非常强大D.表明新政在推行中未达到预期目的

33.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欧洲联盟

34.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

为此,罗斯福政府

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35.罗斯福说:

“私营企业——私人利润经济不应被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是总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消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B.完整保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C.限制私人企业的经济发展D.发挥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36.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指数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变化:

高收入国家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从43%上升到52%;中低收入国家从42%上升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到42%。

它反映出

A.高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着世界贸易市场

B.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20世纪后期国际资本投资的转移趋势

D.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

37.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规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根据材料判断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应是

A.维持汇率稳定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D.促进自由贸易

38.“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

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

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39.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

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

40.国际体系发生的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货币权力实施创造了极大的机会。

因此,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材料内容反映了欧元的重要作用是

A.有助于抑制美国金融霸权       

B.有助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C.有助于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        

D.有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明太祖实录》

“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不许片帆入口。

——《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

茶叶

生丝

1840年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4年

14122

62896

1871年

1022159

126000

——整理自《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三“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面对这一系列变化,我们不主动对接,就面临再次入世的可能。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试验……这是顺应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战略举措。

先行先试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推进中国的新一轮开放,提升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和质量,这成为上海自贸区试验的重要使命。

——《人民日报:

上海自贸区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王朝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策?

结合明清(鸦片战争前夕)时期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该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184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造成这些变动的主要原因。

(8分)

 

(3)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是如何逐步走向开放的?

(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成立上海自贸区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当时有句俗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杭州以及附近地区之所以特别富庶,当然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可是海外市场对中国丝与丝绸的需求非常大,因而刺激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白银货币所得大量增加,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540年

葡萄牙人勾结中国沿海商人,在宁波双屿港建立据点,开始大规模走私贸易

1575年

西班牙人自马尼拉来中国,袭用吕宋(今菲律宾)名号与中国通商

1607年

在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书成

1642年

荷兰和西班牙争夺台湾,西班牙战败,荷兰侵占整个台湾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二,反映新航路开辟对中欧关系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6分)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D

B

C

A

A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C

A

D

D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A

C

A

A

B

D

D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C

D

D

D

C

A

D

A

41题答案

(1)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2分)

形势:

新航路开辟,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形势。

(4分)

影响: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导致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中期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力图打开中国市场,造成中国社会逐渐半封建半殖民地化(6分)

(2)变动:

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逐步提高,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洋行和买办开始出现。

(4分,任答出2点)

原因:

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门户,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4分)

(3)表现:

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1990年,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分,任答2个)

背景:

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竞争进一步激列。

(4分)

42题答案:

(1)促进作用:

市场扩大;丝织业发展;工商业城市繁荣;金属货币增加。

(8分)

(2)影响:

中欧贸易扩大;欧洲科技传人中国;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