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833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docx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万字深度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一个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文/有性青年本文整理自新金赛“有性青年”《性学微课堂》主讲|王龙玺整理|公冶荟蔚

大家好,我叫王龙玺,来自于玛丽斯特普。

今天非常感谢能够受到新金赛的邀请,来做这个分享活动。

我看到大家很多人叫我男神,其实我不是男神,我就是一个没有性生活的男人,或者男生吧(笑)。

大家听到我的声音,可能觉得我听上去还挺年轻的。

但实际上,我确实挺年轻的,今年刚二十七岁半吧,反正不到二十八岁。

之前我跟吴宪商量的时候说到,今天的内容,可能质量不是特别高。

之前我讲的一些内容,我不想再重复讲了。

因为讲来讲去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就感觉是来混圈的(笑)。

我以前的一些材料,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方式,找到文本性的资料。

所以我今天更多地是分享一些零零散散的思考,是以前没有正式地写到系统性的文章里面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这个分享没有起什么太多的名字,只是有几个具体的内容。

1不同视角下的性教育第一个想和大家分享:

性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性的议题和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其实是有一些不同的视角的。

我首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我们都知道,从医学上来讲,人经常熬夜,对身体是会有伤害的。

所以很多人看到熬夜的这个问题,就会做一些公益项目。

比如在IT行业——熬夜最高发的人群中,去给他们普及一些健康知识。

比如告诉他们,熬夜是不好的,可能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比如脱发,影响肾功能等等,严重的可能还会有过劳死、猝死这样的现象。

从单独的医学来讲,的确,我们要尽量地减少熬夜。

可是我们又会发现,对于这些群体来说,只告诉他们熬夜的危害,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

因为他们的生活模式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不去熬夜。

如果不熬夜的话,很多工作的指标可能就完不成,那他们马上就会面临着一个可见的失业的风险。

这个时候,往往跟他们讲得越多,反而越会给他们带来更焦虑的情绪。

因为他在熬夜的同时,还要时时刻刻想着各种身体的问题,想着会不会过劳死。

在长期来看,其实这种焦虑是很影响人的生活的。

所以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组织,就做得非常聪明。

他们会在跟这些白领做工作,介绍熬夜危害的同时,也会直接地教授他们一些方法。

如果你不得不选择熬夜的时候,你自己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熬夜给你带来的伤害。

比如说,熬夜的时候不要吃泡面,而要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比如面包,牛奶,多吃一些水果。

再就是,如果面对电脑的话,最好两个小时左右起来一次,用温水或者冷水洗一下脸,会让你有一个明显的,不一样的感觉。

然后可能还会建议一些人,可以口服维生素C或者复合维生素B来进行一些补充。

实际上,这些技巧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更实用的。

性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因为性教育跟性学,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知道,性学是一种学科。

我们去看性学发展的过程,可能它原来是从医学的角度来发展,后来到了一个社会学的状态,再后来发展出了sexuality,就是“性存在”的这个概念,然后一步步继续往前发展。

但是性教育只是以性学作为基础,它跟性学有一些区别。

所以,如果用性学的眼光去看性教育,可能会得到我们所说的正确的或者说更好的一些知识。

但是在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能需要有一些具体的区别和差异。

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知识,就是一定有效的,实际上,对于目标人群来说,有效的解决方法,或者应对方法,反而是性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专注的内容。

我先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从生殖卫生的角度来讲,人们都会建议:

内裤要经常地换洗。

一般的建议都是:

内裤每天要换洗。

我记得我们曾经开过一个性教育的研讨会,讨论这个核心信息,有一个老师,他就坚持说:

内裤必须每天换洗。

从健康上讲,这当然是没问题的,如果能做到是最好的。

可是我们再反过来看,换洗内裤是不是必要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兰州。

我们都知道,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现在几乎所有出租的房子,有一个标配,就是一定要有浴室,没有浴室的房子一般是租不出去的。

而我们那时候在兰州,尤其是在我小的时候,其实社会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所以,我们那边根本不是每个人家里都有浴室,大家都是去公共澡堂子洗澡。

从小到大,兰州那边人的生活状态都是:

每个星期去洗一次澡,每个星期换一次内裤。

女性可能会换两次,就是中间换一次,把它洗了,一个星期洗一次澡,然后清洗下体。

那么就会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洗习惯了,每天换内裤的人,他会觉得,一个星期不换内裤是怎么生存下来的,这其实不难理解。

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北京的很多人,他们都没有办法去适应每天不洗澡,一天不洗澡就受不了。

很多租房子的人就习惯了,大家在租的房子里共用一个洗衣机,不管是不是把内裤、外衣都放在一个洗衣机里面洗。

但是,到了我们家那边,就会特别难接受和别人共用洗衣机,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不卫生的习惯。

而在北京看兰州那边,会觉得一个星期洗一次澡,简直是一种非人类的生活。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你去跟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人讲,内裤是需要每天换洗的。

显然,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

也就是说,这个知识只能停留在一个知识的层面,而在事实上不能推动他们在卫生方面有任何的改进。

所以我更觉得,性教育本身应该注重实际的目标人群,应当能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在科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适宜科技。

根据这个理念,实际上,很多东西都不需要用特别高的标准去配置。

比如在医学上,我们知道,做手术需要一些严格的医学条件和环境,但是在非洲很多地方,是不可能按照美国公立医院的标准去建医院的。

所以,如果我们有一定的资金和投入,去建那样一个标准的医院,反倒不如把它建成几个稍微简陋些的医院。

而实际上,简陋的医院也能满足做手术的最低要求,这对于目标人群来说,是一个适宜的过程。

现在性教育的发展,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目前,大部分性教育的培训模式(我这里更多地针对长期做性教育的人来说),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模式。

就是把不同的性教育议题,请不同的专家来讲这个议题的内容。

举个例子,我们可能有一个为期六天的培训,来培养性教育工作者。

这六天内,分别会安排:

LGBT、避孕与流产、生殖健康、性暴力、性别等等,每一个议题有半天的时间,由专家来介绍这每一个半天的内容。

但实际上,这种培训结束之后,我们会发现,对于性教育的工作者来说,他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怎么入手。

我大概能够模模糊糊地了解那个状态,但是我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样去解决问题。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性教育的场景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个人认为,性教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一个特点。

什么叫做场景化?

比如说,这两年,在性教育领域中,“残障与性”是一个比较火的话题。

“残障”是分“残”和“障”的,可以分为感官型障碍,就是盲人、聋人,一些肢体残疾等,还有心智障碍,包括自闭症、脑瘫、高功能自闭等,还有智力发展水平迟滞等等这样一些人群。

在我们国家的心智障碍孩子的学校里面,尤其是自闭症或是智力水平低下的群体里面,他们的老师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有的孩子,他喜欢跑上来去摸女老师的胸部。

这个例子不是一个单独的例子,我在很多不同的这类群体里的老师中间,都听到过类似的故事。

我们一般的培训,讲“残障与性”,肯定按照传统的方式,讲各种残障的概念,性的概念,为什么残障人也需要性,残障人也有性权利,我们怎么去看待生殖健康等等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讲完之后,无论是老师,还是一些讲课的专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地解决和有效地应对这个“摸胸”的行为。

而场景化的训练,就是只把这个行为明确地提出,提出以行为为基准的一个一个故事,一个一个案例,讨论我们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去有效地解决。

我就以心智障碍的孩子来做一个例子。

一般来说,心智障碍的孩子,去摸老师的胸,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好奇,或者觉得好玩,跟老师有亲密的感觉,所以他就会去摸胸。

第二个原因,是孩子很期待老师对他的行为做出的反应。

我们都知道,有一些人有裸露的偏好,有裸露癖的人,其实他们会特别享受,他们在做出裸露的行为时旁人的反应。

比如说,晚上有女性走在路上,然后他们突然走到路中间,突然把裤子扒下来,露出生殖器。

这些女性就会觉得非常恐惧,进而大声地喊叫。

这种反应,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快感和刺激。

所以有时候,这些孩子是很喜欢摸老师胸的时候,老师给他们的那种反应。

而为什么他们会对这种反应感兴趣,原因有很多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种,就是没有什么原因,他就是想去摸胸。

这三种情况,对应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首先,一般我们建议老师可以先去做一些转换。

比如说,如果有些孩子他要抱抱你,你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让他去抱。

如果再亲密一些,你还可以亲一下他。

通过这些方式,如果他跟你取得亲密的感觉了,他可能就不会去摸你的胸,你只要稍微示意一下,他就知道了。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满足了他自己对于亲密的一种偏好。

所以我们很鼓励老师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反应,大方一点,尝试去和他们发生肢体的接触。

实际上,这对老师也是一个训练。

因为中国人是很在意肢体的接触的,而在国外,很好的朋友之间就会拥抱甚至亲吻,在肢体上的接纳度会相对比较大。

这个跟文化有关系。

其次,如果你发现,他是对你的这种反应很在意的话,可以尝试:

在他来摸你胸之后,你不做任何的反应,就是冷处理,该做什么再做什么。

然后他会发现,这种行为对你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没有获得他希望的那种东西,那他就会转变这种行为,不再继续。

最后,就是关于很难讲什么原因,但他就是想摸你的。

对于这种情况,也有三种应对的方法。

第一种是你试图转移。

比如说,有一个老师曾经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是:

那个学生跑上来,然后把两个手举起来,想要摸她的胸,然后这个老师就顺便也把手举起来,跟他击了一个掌。

相当于把他这个行为通过别的行为方式转移了,这个孩子觉得很开心,然后就走掉了。

第二种是你要明确地给他发出警告和信号,就是要告诉他,不能碰老师的胸部。

你甚至可以很严厉地对他,甚至可能用一些非暴力的方法,比如轻轻地拍打,给出一个拒绝的信号等等。

总之要发出明显的信号。

最后一种,也是最难办的,但却是我们不得不保留的一种方式。

如果你发现,各种警告和转移的方法都没有用,他还是会不遗余力地想去摸你的胸,这个时候,就要采取一种强制的措施。

你必须要严格地禁止他做出这样的行为。

比如说,我们曾经碰到一个老师,她就直接报警。

这个孩子因为对警察来了感到害怕,就再也不敢去摸那个老师的胸了。

我们在这里可能要注意一个问题,从性学的观点看,有一些性教育的学者,他的理念是:

不能以这种强制的方式,去处理和应对因为孩子们本身的智力问题带来的性需求的一种错位和矛盾。

其实从性学的角度来说,的确是这样的,但是从更大的一个角度,比如从行为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任由孩子这样去发展。

因为将来他到了社会,跟其他人接触,他不可能永远都待在一个地方,永远都在一个地方被庇护起来。

也许有的人可以,但不会是所有的人。

将来,如果他出现这个问题,风险就可能更大一些。

比如说,原来碰到自闭症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冲到大街上,夏天女孩子穿着丝袜,他就跑上去,抱着别人的大腿,摸那个丝袜。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正常人在街上走着的时候,发生这种状况,她一定会吓死,甚至可能会不问缘由就把他们痛打一顿。

所以,为了避免他们未来可能出现更大的风险,就必须予以一些强制的措施。

这点其实也包括很多残障的群体,尤其是心智障碍群体的孩子。

小时候,因为家长觉得他们可怜,就没有给他们做过多的限制,没有一个正常沟通的训练。

所以到后来,他们就会越来越放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教育问题。

我们再回溯这个案例。

这个案例的意思是说,对于这些老师来讲,给她们讲很多深厚的性教育的理论、LGBT,这些内容是好的。

但是,这些问题不能够直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跟孩子在沟通中的性的问题。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他们不需要成为一个专业的性教育工作者,因为他们除了这个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更重要的,一些跟孩子平时的教育、辅导、生活上的内容。

所以我觉得,性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责任,是帮助这些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我们认为的、正确的、所有的东西都传递给他们。

当然也有人争论,说如果我们只是这样相对地,可以说有一些功利性的态度去做这个问题,那么实际上,有很多人的问题永远都解决不了。

应该让他们了解问题背后更深刻的一些理念,比如受一些性别的训练等等,他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

我个人是同意这个观点的。

一个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是由这个社会思想最先进的人决定的。

比如说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可是中国并非没有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

我们都知道,屠呦呦刚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中国也有一些非常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但是,一个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其实是由社会整体的平均水平来决定的。

性教育也是一样。

现在国内有一些性教育的工作者,也有像新金赛、谈性说爱等等这样的组织,每一个组织里面,都有一些对性学非常非常了解,有着非常好的性和性教育的理念和意识的人。

但实际上,从整个中国来看,中国的性教育要得到发展,最基础的对于性的认识,必须要得到大规模地提升,而实现这一点,确实是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所以我就想,像我们这种NGO或者社工,做性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非常能理解教育系统的人,他们在很多问题都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选择一些相对保守的做法。

而社会组织的作用,就是更多地去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大家应对实际状况。

我再举一个例子。

原来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说得稍微简单一点,大家可以去思考和讨论。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或者你的亲朋好友的孩子,可能他们因为看了AV之后,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地模仿AV里的动作。

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在房间里模仿口交的动作,或者舔被子,或者在床上做一些动作,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自己做过一个实验:

我问过几个人,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大家讨论的内容,更多的是说,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跟她说,AV里面有很多内容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跟她从头开始讲性的一些知识之类。

可实际上,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他没有经过训练,所以他没有办法讲,即便他知道了应该讲这些,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这个是非常非常尴尬的。

第二个问题是,有时候你很难通过他们这一两句的描述,就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或者好的一个回答。

所以家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倒是觉得,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你继续观察那个孩子,只要你发现,这个孩子在之后没有更多的奇怪的举动,也不影响她的生活,那么实际上,你对这个事情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不要去管她。

我想,我们可能都会发现或者有过这样的经历:

我们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我们的父母不知道,我们也不敢让他们知道的事情。

如果父母知道了,他们一定会想,哇——我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会非常紧张。

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可能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AV,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有关性的信息,也做过一些奇怪的或者大胆的事情。

我们现在来看这些事情,它们并没有把我们变成一个非常堕落或者是怎么样的人。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一般我们的建议是,不管你发现孩子对于性有任何的问题,只要你观察发现,这个事情没有给他本身的生活带来一些重要的影响,或者说给他人的生活带来影响,那么,最好的方法可能就是不去管他。

有人就会问,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管吗?

他们收到错误的信息怎么办?

我更多的建议是,这并非针对单一的问题,比如说,你看到了他看AV或者他模仿这个动作的时候,你才想到这件事。

在平时,可能你自己不会,但是你可以直接给他们推荐一些文章,给孩子们放到那儿,然后让他们去看。

如果大一点的话,比如可以去关注新金赛的微信,或者玛丽斯特普的微信,或者相关的几个微信号。

更多的是给他们提供一种信息的渠道。

我不是说全部,我只是说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强的自我调节的机制。

而在性的问题上,只要打开这个公开的信息渠道,他们就几乎不太会因为看A片或者什么,造成成长中特别痛苦的一些影响。

再有,还想分享一个视角的问题。

关于性行为的年龄的问题,我先来介绍一下大的背景。

其实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性行为的年龄,都会有一个法律上明确的限制。

中国是明确规定:

14岁及以下的孩子,不管跟任何人发生性行为,无论他说他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跟他发生性行为的14周岁以上的人,其实都算是一种强奸的行为。

而其他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在18岁、16岁左右。

全世界比中国这个年龄还要低的国家,我印象中只有12个还是13个,13岁的有几个,12岁的好像只有一个,但我忘了那个国家的名字,反正是一个特别小的国家。

对于这个规定,有一些国家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美国,它每一个州规定的年龄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州规定16岁可以发生性行为,有的州规定18岁可以发生性行为。

另外,有一些国家规定,同性间的性行为是不可以的。

也有一些国家规定,异性恋发生性行为的时间和同性恋发生性行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比如它可能会规定,异性恋发生性行为的最低年龄是15岁,而同性恋发生性行为的最低年龄是17岁。

反正这个比较有意思,我记得原来有一个表,是专门讲各个国家的法定性行为的年龄。

我想说的是,从性学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我们会发现,年龄是一个不必要的因素。

因为有很多人,年龄很大了,但是因为他对性知识的不了解,他发生性行为也会有很大的风险。

而有些人,即便很年轻,发生性行为也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古代的人,结婚都非常非常早,十四岁、十五六岁就结婚了。

实际上,他们在结婚、生产之后,也没发现这些人的人格都会出现什么问题。

也没有所说的那样,因为过早地,在十六七岁发生性行为,而对生殖器造成伤害。

这个其实是因为人后来的文化观念反作用给科学,它是被建构的科学,不一定是真的科学。

所以,在年龄的问题上,从性学的角度来看就是: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生性行为了。

如果一个13岁的孩子,或者一个14岁的孩子,他真的从很小的时候就了解性的很多问题,然后他自己也做好准备了,理论上来讲,他是可以发生性行为的。

但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说,就不能够以一个sexuality的视角来看待。

因为一个社会面临的各种情况太过于复杂,我们很难去甄别,一个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下算是了解,什么情况下算是不了解。

有的人他其实不了解,可他会以为他了解了。

比如说,14岁以下的孩子,他觉得是跟对方自愿地发生性关系的,但因为他的信息是不全的,也许是在一种诱导之下的自愿,是在权利关系不对等之下的自愿。

实际上,可能他以后会觉得,当时是受了骗的。

所以,一个社会必须设定一个规范,来在法律上界定。

在这个年龄之前,保证能把这个伤害降到最低。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它只是减小了人们获得快感的过程,却能够有效地去降低伤害。

而在社会生活的案例里面,我们会发现,14岁及以下的性行为,不能说特别多,但也是不少的。

我就知道不少的人在14岁之前有过性行为,而且我们的微信后台也有人问过。

包括13岁的女孩问,我想发生性行为怎么办。

回答这类问题确实非常棘手。

我们必须要考虑,从性学的角度以及社会管理的角度的不同,怎么样去取得二者的一个平衡点。

过分强调任何一个因素,实际上都会造成一个灾难。

另外,刚才讲到被文化所建构的科学,我就想再说一下。

华人性学会现任的会长,叫陶林,陶林老师也是深圳性学会的会长,他有很多的身份。

他原来讲课的时候提到一个观点,我很喜欢他这个观点。

他说,“有时候,老人要比科学更科学。

因为老人的话,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实际经验的一种观察,而科学,很多时候可能会跟着文化和政治的变化,有走向的。

比如说,我们在人口爆炸的年代,为了搞计划生育,科学会给你举出很多的例子,告诉你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的好处。

如果早婚,会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然后他说,“但是你会发现,如果有一天,我们的人口急剧变少,需要社会多生孩子,那么国家肯定又会慢慢地告诉你,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早生早孕其实对人是有好处的,晚婚晚育其实对身体是有伤害的。

所以有时候,老人的观察要比科学更管用。

”我很赞同他这个观点,其实在性教育上也会有相似的一些问题。

2性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局限第二个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关于性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局限,包括刚才的例子也在说这个。

我还是先以医学来打一个比方。

我们很多人现在看医生,都有一种想法,感觉我得了病,医生要马上给我一个明确的诊断,然后吃了药就要见效,而且医生也能明确地说明,我这个病到底怎么回事,什么时候能好。

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实疾病都不是这样的。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比较少见的,一个是比较普遍的。

我的领导,也是我们机构的一个同事,他前段时间有类似胸膜炎的一些症状。

他就去北京的医院,可以说去了中国最好的医院最好的科做检查。

当时,这个领域最有名的医生里面分成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有一个医生就非常非常肯定,他这个是癌症,而另一个医生就肯定这绝对不是癌症。

为了诊断他这个病,进行了好几次专家会诊,但是最后都没有一个定论,所以最后只能先按照当时的症状去对症治疗。

直到他的症状全都消除,身体恢复回家之后,现在他的病历上,依然写的是疑似什么什么,没有给一个明确的说法。

中国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很多也是源于这个。

大家觉得,这么多医生,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到了最后,还是没有研究出来,这个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所以就会很恼火,医生也给不了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例子。

一个比较普遍的例子是,我有一个朋友,她最近怀孕。

我们知道,怀孕这种事是很普遍的。

怀孕之后,她有一个指标不是特别地正常。

给她检查的医生又分为两派,有一派说,只要还在正常的指标范围之内,就不需要服用相应的一些东西。

另外一派就说,从技术上建议,越早服用黄体酮越好。

所以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应该选择哪个办法。

性教育和医学上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

我们会发现,凡是跟人有关,特别是跟人身体的状况以及行为的选择有关的东西,不管一个人多么权威,他都不可能给出一个对所有人来说都正确的方式,用这个方式去套所有有类似情况的人。

所以,很多性教育的工作者,除了普及理念以外,更多的是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给予一些解答。

我举两个例子,在举这两个例子之前,我先介绍一个概念。

在医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循证医学。

它是指通过三种因素的叠加来发展的一种医学模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

经典理论,一线工作者以及受体本身。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第一,一个好的医学模式,应该有在这个行业或者这个领域里面权威的,被历史证明的,非常经典的医学理论。

比如说,关于心脏的一些理论,搭桥手术,各种各样的心脏结构等等。

第二,这个模式要有一线医生的感受。

在很多地方,由于地方的环境、文化、生活习惯,它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

一线工作者大量的实际经验,就会非常的重要。

第三,这个模式要有受体本身的一些感觉,即作为病人本身,他对于自己身体的一些反馈。

在这三种因素叠加起来的情况下,不断地去探索、发现、找出证据,这个就叫做循证医学。

我们会发现,把这个“循证”的思想放到性教育上是一样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性教育的一些经典的内容和理论,比如性学都是怎么回事,性教育的特点,有哪些重要的思想等等。

其次是实际做性教育的工作者——人的体验。

拿我自己举例,我读过很多国际上做性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后来就发现,在国际上性教育的同伴教育里面,他们讲艾滋病的内容,一定要做一个叫做“野火游戏”的游戏。

早期我自己在国内做过大量的活动之后,发现野火游戏不太适用于中国的这种情况,不适合在每一次培训里面都放,反而会浪费很多时间。

所以每一个一线工作者都会有一些实际的体验。

最后就是我们所服务的目标人群。

比如来找我们咨询的人,经过我们的讨论之后,他自己实践以后的感受。

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模式,一定是一个专业的工作者和受体共同去探索得到的。

比如说,我们可能接触到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案例,我们会先给一些建议,你可以先去尝试这样,然后我们再反馈,看看有没有效果。

如果有效,我们就继续,没有效,我们再尝试换一种方法。

其实,所有类别的互动,都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不管是对于医生和病人,还是对于心理咨询师和咨询者来说,都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性教育工作者做得不好,确实不太合适,我们可以换一个,听听别人的意见。

在性教育领域里会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我们个人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不是只要我们知道,就能解答所有的问题。

比如说,有两个问题一直有比较大的争论。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月经期间到底能不能发生性行为。

我们会发现,在国外,有一些人是主张可以发生性行为的,没有一条规定,说月经期间不能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