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870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2019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B、重C、大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B、压力C、重力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A、下沉B、下潜C、上浮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上,塑料块浮在(C)上,葡萄在(D)上,铜砝码漂浮在(A)上。

A、水银B、油C、水D、糖浆

5、(B)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定律,即: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B、阿基米德C、牛顿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B、材料C、液体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B、大小C、体积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B、缩小C、膨胀D、收缩

3、(D)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的合金,当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B、铋C、钢D、锑

4、热总是从较(B)的一端传向较(D)的一端。

A、粗B、热C、细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A):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B、对流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B、固体C、气体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B、吃食物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E、烤火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BD)。

A、铜B、锑C、钢D、铋

4、(AD)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B、木头C、塑料D、铁

三、填空题。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

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这是为什么呢?

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

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B、准确性C、实用性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B、分针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A、时B、分C、秒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A、不一定的B、一定的C、相同的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B、易加工性C、耐腐蚀性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

A、快B、慢C、长D、短

8、1583年,(D)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

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牛顿B、爱因斯坦C、爱迪生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B、天C、分D、秒

2、(BD)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B、日晷C、电子表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

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摆锤在(最右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

摆锤摆到(最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

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B、惠更斯摆C、布鲁诺摆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

A、顺时针B、逆时针C、24D、12

3、(C)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流星周年视差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D、卫星周年视差

4、(B)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D)”理论。

5、(A)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C)”,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A、哥白尼B、托勒密C、日心说D、地心说

6、(C)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

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

A、波兰B、古希腊C、法国D、荷兰

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B、自南向西C、自西向东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

(ABC)

A、昼夜现象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昼夜现象与(B)和(C)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月亮B、太阳C、地球D、恒星

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ADF)

A、地球是球体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BCD)。

A、地球是球体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三、填空题。

1、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2、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3、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是围绕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

3、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

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

5、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

五、看图填空题。

1、世界时区图。

(81页图)

 

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京),向西180度属(西京)。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附送:

2019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及答案(I)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B、重C、大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B、压力C、重力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A、下沉B、下潜C、上浮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上,塑料块浮在(C)上,葡萄在(D)上,铜砝码漂浮在(A)上。

A、水银B、油C、水D、糖浆

5、(B)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定律,即: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B、阿基米德C、牛顿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B、材料C、液体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B、大小C、体积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B、缩小C、膨胀D、收缩

3、(D)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的合金,当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B、铋C、钢D、锑

4、热总是从较(B)的一端传向较(D)的一端。

A、粗B、热C、细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A):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B、对流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B、固体C、气体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B、吃食物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E、烤火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BD)。

A、铜B、锑C、钢D、铋

4、(AD)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B、木头C、塑料D、铁

三、填空题。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

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这是为什么呢?

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

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B、准确性C、实用性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B、分针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A、时B、分C、秒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A、不一定的B、一定的C、相同的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B、易加工性C、耐腐蚀性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

A、快B、慢C、长D、短

8、1583年,(D)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

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牛顿B、爱因斯坦C、爱迪生D、伽利略

四、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