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0951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育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

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予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阳,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樵因为要出售其剩余产品,不得不与人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屈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樵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编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林虽然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但并没有解决隐士生活的所有问题。

B.有名的隐士能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要么自己就拥有良田数百亩,要么靠官员赞助。

C.躬耕是农夫这一职业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但隐士的躬耕却被赋予一种修身的意义。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的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这属于引用论证。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但开篇先从不讨生活的隐士说起,继而笔锋一转,这属于引申论证。

C.文章用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来论证隐士也要“讨生活”,这属于举例论证。

D.文章在论述隐士从事的职业除农夫、渔樵外还列举了卖药、养蜂、种菜等其他职业,这样论证比较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春耕秋收中,隐士们秉承道家“天人合一”之念,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B.虽然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但他们的自尊却仍然被人们所认同,如朱百年。

C.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而有时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D.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

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

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

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

人人都打喷嚏。

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

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

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因为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

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

”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

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

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

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

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

他开始惶恐不安起来。

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

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

”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

”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

“连话都不想说了。

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

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

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

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而且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

他走进将军的接待室,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

将军被围坐在其中,已经开始接受呈文了。

将军询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

”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

“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

”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

”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

”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

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

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

去他的!

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

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

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

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

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

在下胆敢开玩笑吗?

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

”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

”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

”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

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

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也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B.小说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庸俗、生活猥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痛恨,也表达了其对罪恶的等级制度的控诉。

C.小说灵活地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D.小说的格调幽默诙谐。

切尔维亚科夫在观看歌剧时把喷嚏溅到了一位将军头上,然后就陷入了循环往复的道歉之中。

5.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6.请问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的情节可以删去吗?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陆谷孙:

“绅”之风流,“士”之风骨

“你的名字不但会活在你的亲人们中间,更会在你的同仁心中和读者心中活得同《英汉大词典》一样长久。

”1991年,《英汉大词典》编写组成员之一的乔艾宓猝死,陆谷孙在追悼词中这样说。

时隔25年,说这话的人也走了。

2016年7月28日下午1时39分,陆谷孙先生在上海新华医院与世长辞。

是时,上海雷声轰烈,暴雨如注。

陆谷孙30岁与词典结缘。

此后21载,《新英汉词典》《英汉大词典》先后出版,成就一世泰山北斗的盛名。

1970年,陆谷孙进入《新英汉词典》编写组。

埋首五年,跟随葛传、林同济先生,顶着催逼和监督的压力“曲线救书”,提高词典的实用性。

初版即赢得热烈反响。

1986年,他接受任命,成为《英汉大词典》主编,当场立下军令状:

编完词典之前不出国、不兼课、不另写书。

拿着一叠草稿,他跑去北京跟许国璋、王佐良等老一辈大师们汇报。

1991年,历时十几年编纂的《英汉大词典》出版,在查得率和收词量上成绩斐然,被香港学者董桥形容为“不可一日无此君”。

新千年伊始,他又将心力投入了《中华汉英大词典》。

不同于《英汉大词典》,这一次没有专业团队,所有参编人员全是兼职,聚散无常,唯有陆谷孙坚守阵地,倍加沥血呕心。

在一篇名为《关于生和死的思考》的文章中,陆谷孙写道:

“我常想,《英汉大词典》当然是我们大家所钟爱的‘精神产儿’,但与此同时又好像是一种物化了的巨大的吞噬力量,无情地消耗着我们的心血乃至生命。

既然是一项事业,它就要求牺牲……”这似乎也成了《中华汉英大词典》和他自己的写照。

《英汉大词典》的出版,陪同朱镕基访问香港时与时任港督互背莎士比亚名句,使陆先生的社会影响力大增。

1991年评奖,有四个头衔非要给他不可,最后他推了三个,勉强拿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劳动总归还是劳动了的,不算太亏心,别的都太虚。

在复旦,陆先生开设的“英美散文”课,教室常常座无虚席。

在学生眼中,这位复旦英语系的传奇人物是“校宝”之一:

既符合“象牙塔内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形象,又毫不古板,反倒风趣、时髦、有活力。

在课堂上,他声如洪钟,健谈投入,思维敏捷,会讲流行的词语,开俏皮的玩笑,然后自己也笑起来。

英文系年年盛传“陆爷爷要退休”的流言,却年年抵不过学生请求他继续开课的高涨呼声。

“最后一届”带了一年又一年,直到2014年患了中风,他才真正离开了课堂。

2012年,复旦学生票选“复旦十大杰出教授”,陆谷孙名列榜首。

他说:

“我一生中得过不少奖,但这次是给我喜悦最多,让我最感动的一次。

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者甚众。

校车上从起点到终点,老师们多在谈论股票,沉下心来编词典的陆谷孙,大概也多多少少有些孤独。

及至晚年,他开微博、玩微信,从未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

对网络文化也持包容开放态度,甚至还收罗不少网络用语进入词典。

2016年8月1日,上海龙华殡仪馆外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群延伸到大厅门口,大厅内外的墙边摆满白色玫瑰和百合花花圈。

陆先生的照片悬挂在大厅前方的正中央,被白色鲜花团团簇拥。

两侧的大屏幕上,生前一则访谈被反复播放:

“经常有同学让我给他们题字,我觉得有一句话很好,身在丝绒樊笼,心有精神家园。

有人红了眼眶。

(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用陆谷孙为乔艾宓写的追悼词,既体现了对同仁卓有成效的工作的高度赞扬,也体现了编纂词典的深远意义。

B.《英汉大词典》出版后,陆谷孙陪同朱镕基访问香港与时任港督互背莎士比亚名句,这件事让他真正名声大噪,社会影响力大增。

C.陆谷孙开设的“英美散文”课程在复旦大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被学生票选为“复旦十大杰出教授”之首后,一生获奖甚多的他深感喜悦,备受感动。

D.开微博,玩微信,收罗网络用语,晚年的陆谷孙从未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对网络文化也能持包容开放的态度。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谷孙30岁时与词典结缘,最初的五年,他与葛传、林同济先生一同顶着压力编写《新英汉词典》。

B.20世纪90年代初,有许多老师热衷于股票,而陆谷孙却不为所动,沉下心来编写《中华汉英大词典》,这足见其甘于寂寞、不改初心的品质。

C.陆谷孙曾在文章中把《英汉大词典》比作大家所钟爱的“精神产儿”,而他本人的呕心沥血恰恰是这个“产儿”能够孕育成功的保障之一。

D.一年又一年的“最后一届”,体现出陆谷孙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复旦学子对他的认可,他不仅是学术界的泰斗,更是教育界的名师。

9.“身在丝绒樊笼,心有精神家园”可以视作对陆谷孙先生一生最好的评价。

请结合材料,对陆谷孙心中的“精神家园”加以阐释。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

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

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

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

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

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

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

许不吊灾,君子恶之。

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节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注:

滫瀡(xiǔsuǐ):

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

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又称之为“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足下:

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表示敬称的词还有君、子、公、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B.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

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C.贞元:

唐德宗李适的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D.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B.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C.作者对王参元的赞赏话积在心中五六年,在适当的机会对别人称道王参元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5分)

答:

(2)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

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注释:

①将:

岂②纪:

经营

 14.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6分)

答:

(3)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图富贵、不求成仙心情的句子是,。

(2)《滕王阁序》中色彩鲜明、有动有静地展现天水相接浑然天成的秋景名句是,。

(3)《逍遥游》中以“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一日干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20.某高校对近年来自主招生的生源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请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5分)

(1)根据图表内容,写出你的结论。

(不超过40个字)(3分)

答: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请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

21.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6分)要求:

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燃文化”是从腾讯视频2017年暑期提出的“好时光一起燃”这一主题衍生而来的新型文化体。

它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包含了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等正面健康的含义。

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年轻人不懈追求梦想,对现实生活充满希望,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拼搏、努力奋斗。

——摘自网络

材料二:

在越来越广泛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一种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在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伴随着“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等等话语,加之“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的广泛流动,这种颓废的状态已经相当普遍。

——摘自网络

材料三: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鲁迅的话有了怎样的认识与感悟?

请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