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1037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 学案设计.docx

纪传体文言文文章阅读学案设计

纪传体文章

一、要点梳理

纪传体文言文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

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新五代史》《新唐书》《晋书》《资治通鉴》《元史》《明史》等。

从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

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是人物。

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

哪一个朝代?

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

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

朝中官还是地方官?

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二、方法点拨

(一)初读文章

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名。

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解其人其事。

明确选段的梗概。

(二)再读文章

1.利用好文言文言的命题自身的题干,或正或错都是提示,有助于你对文意的推断。

2.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

这些事情能够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3.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

(三)核对文章

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

依照整体阅读的原则,找出相关语句的信息提示,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填空答题。

1.语言题

依照全文意思,确定字词的文中意,结合句型规律做好句子的翻译。

2.信息题

多为人物性格概括题,或主要事件概括题。

例1: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禹锡谒于德裕曰:

“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 德裕曰: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

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

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

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

”其见抑也如此。

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

”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

人皆惜之。

分析理解:

人物:

白居易、刘禹锡、李德裕、贾谊

正面:

刘—李,白与贾作侧面处理

事件:

刘询问李是否读过白的文章,李说没有读也不想读

事理:

刘希望李能够重用白,李忌其才而排之。

白的遭遇与贾相似。

例2: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分析理解:

 

人物:

李侃(陪衬人物)、其妻杨氏(主角),胥吏、百姓(叙述所需)

背景:

项城为叛军困时,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挺身而出

事件:

杨氏劝阻丈夫怯退;激励百姓奋起

结果:

叛贼全都逃跑,项城的人没有伤亡

杨氏说话艺术:

杨氏的话,说得实在,入情入理。

从百姓的角度思考,所以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

人物个性:

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

三、拓展延伸

纪传体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

因此,我们将纪传体文言文常用字归类如下: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1.诣:

到,去。

 

2.劝:

(1)鼓励,奖励;

(2)受到鼓励、奖励。

 

3.课:

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

教育感化。

 

5.按、案:

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

(1)游玩,游览;

(2)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3)交际,交往。

 

7.趣、趋:

(1)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2)通“促”,催促。

 

8.劾:

举报,检举,揭发。

 

9.白:

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

进谗言,说坏话。

 

11.害:

嫉妒。

 

12.闻:

(1)听说,听见;

(2)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这里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

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

指斥,指责,驳斥。

 

14.让:

(1)责备,责怪;

(2)谦让,辞让。

15.党:

偏袒,伙同,包庇。

 

16.矫:

假托,假传。

 

17.质:

作人质;抵押。

 

18.次:

(1)临时驻扎(用于军队);

(2)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

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

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

(1)因……犯罪或错误,触犯;

(2)牵连,定罪。

 

22.多:

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

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

案件,案情(监狱:

监管案件) 

2.脱:

(1)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2)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

(1)只,只是,只要;

(2)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

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

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

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辞官。

3.用事:

掌权,主管。

4.视事:

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

办公的地方。

 

6.逆旅:

旅馆。

 

7.部曲:

私家军队。

 

8.祖道:

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

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

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

发怒。

 

12.从子:

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

“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

“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

“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

(1)通“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2)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

接纳,让„„进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

通“债”: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

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

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

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1.表示授予、提升:

(1)征: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2)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3)荐、举、引:

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4)简、铨:

选拔。

 

(5)起:

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6)拜、除、授:

任命,授以官职。

 

(7)擢、拔:

提升; 

(8)主、秉、典:

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9)知、守,尹:

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1)贬:

降职。

 

(2)迁:

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3)谪:

被流放或被贬职。

 

(4)罢、免、黜、废:

免官,废弃不用。

 

(5)放:

驱逐,流放。

 

(6)出:

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

(1)领:

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署、权、行或行走。

三点剖析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重难点:

准确在于把握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使用的事例、作者的感情倾向。

易错点:

不全面或不能够准确概括信息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

篇章阅读

例题

例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

(1)11~(4)14题。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

父崎,顺帝时为司徒。

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

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尝坐客,遣苍头①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

“畜产。

”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

顾左右曰:

“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②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

“羹烂汝手?

”其性度如此。

海内称为长者。

(取材于《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注释]①苍头:

仆人②恚:

愤怒,发怒

(1)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负:

对不起

B.州里服其不校;校:

计较

C.齐之以刑;齐:

治理

D.其性度如此;度:

推测

(2)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迂久,大醉而还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①故吾惧其死也

②故遣将守关者……D.①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日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13.下列语句的翻译,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原文: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

译文:

过了一会,刘宽让人将丢失的牛送还失主,失主叩头感谢说

B.原文:

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译文:

事物有相似之处,做事也允许有疏漏错误

C.原文:

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译文:

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不曾言语急迫,神色急躁

D.原文:

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译文:

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侮辱比这更厉害呢

(4)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容,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但刘宽毫不责怪。

B.刘宽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对有过错的属吏,从不施加刑罚。

C.刘宽以德为政,对老年人亲切地谈及乡里之事,对年轻人教诲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对弄脏官服的侍女没有发怒,反而担心侍女被烫伤。

随练

随练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

“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

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

“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

“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

”滂曰:

“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

“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

“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

①谣言:

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②会日:

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③李、杜:

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2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让:

责备

B.滂死则祸塞

塞:

阻塞,断绝

C.勿增感戚

戚:

悲伤

D.死亦何恨

恨:

愤怒,痛恨

(2)2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B.岂宜以公礼格之;犹以利刃齿腐朽

C.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闭传舍,伏床而泣

D.故先举所急;存亡各得其所

(3)2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蕃乃谢焉

理解:

陈蕃于是向郭林宗表示感谢。

B.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理解:

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

C.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理解:

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

D.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理解:

要你为善吧,可是我不为恶,(而结果如此!

(4)2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刚刚担任清诏使的范滂很有威名,一些贪官知道他到了冀州,就赶紧弃官而逃。

B.范滂以下属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制止,范滂因此放弃职位离开。

C.范滂以弟弟可以供养、自己死得其所来劝说母亲,母亲因此同意他投案的决定。

D.时势艰难,有澄清天下之志的范滂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打击,直到最后投狱而死。

随练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

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

“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

“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

“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

“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

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

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

【1】太学辟雍:

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五言诗;善:

擅长

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

延请

C.生徒三千余;徒:

只有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籍:

登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6)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

请根据文意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

拓展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遂良,字登善。

贞观中,累迁起居郎。

博涉文史,工隶楷。

太宗尝叹曰:

“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

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

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帝曰:

“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对曰:

“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帝曰:

“朕有不善,卿必记邪?

”对曰:

“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曰:

“朕行有三:

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

“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

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

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

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惟陛下省察。

”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

“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

”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

“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

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谓太子曰:

“无忌、遂良在,而毋忧。

”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

坐事出为同州刺史。

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

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

可作为借鉴的往事。

②有:

或许。

③攰:

guì疲乏。

(1)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起居:

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

未冠:

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

懿德:

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

草诏:

起草诏书

(2)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坐事出为同州刺史

B.朕能守而勿失;无忌、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3)9.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4)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5)11.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