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24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复习学案Word格式.docx

⑨风行草偃:

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

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

风行,风吹过。

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

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

偃草,草被风吹倒。

二、 

重要思想陈述

  

(1)“为政以德”:

“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

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

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

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

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

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

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

“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三、课文基础知识掌握检测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为政以德 

何以伐为 

  B.既富矣,又何加焉 

既来之,则安之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敬事而信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 

庶(众多)矣哉!

B.使(让)民以时 

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  

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 

有若对曰:

“盍(何不)彻乎?

”  

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于斯三者何先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②使民以时 

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④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道之以政 

②则修文德以来之 

  ③是社稷之臣也 

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选出下列“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子欲善而民善矣 

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7.选出下列“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如之何其彻也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俱不得其死然 

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B.民免而无耻  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10.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  

1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季氏富于周公  

1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才能信任(统治者)。

C.无乃尔是过与?

【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如果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贵呢?

如果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个人富足呢?

1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

】 

C.君子哉若人!

尚德哉若人!

【是君子就得像个人!

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14.选出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政”措施的一项  ( 

A.①其身正,不令而行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B.①举善而教不能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  

C.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①临之以庄,则敬②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

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B.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

C.“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

“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 

⑵陈力就列, 

⑶ 

,则将焉用彼相矣?

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⑻ 

草上之风,必偃。

⑼临之以庄,则敬;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

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

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同。

18.“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9.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20.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

① 

② 

③ 

  

21.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

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

22.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四、探究题

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孔子曰: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1)从“何以伐为?

”和“焉用杀?

”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

(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

”,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

(4分)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2.11)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6.1)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

为什么?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A、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子适卫,冉有仆。

“庶矣哉!

”冉有曰:

“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

“富之。

“既富矣,又何加焉?

“教之。

C、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D、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E、哀公问于有若曰: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

“盍彻乎?

“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孔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D、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E、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孔子对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

请结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6、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

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

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

”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

请简述之。

(不超过100字)

7、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

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

请结合《论语》相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8.孔子主张以德治国:

”他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但他的主张却被当时的人们视为迂腐。

你怎么理解孔子的这种坚持?

9、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君子哉!

若人。

尚德哉!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