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33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1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1)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

“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①吕元膺:

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

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

使;⑤灭裂:

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

②乃以束帛________

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④言毕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

(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

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

换。

“足”:

值得。

“但”:

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内外人莫测”从侧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

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

   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

“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

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挟持:

内心怀有。

②弊:

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必有过人之节       及鲁肃过寻阳

B. 匹夫见辱           见往事耳

C. 而轻用其锋         尔安敢轻吾射

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

(1)D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

(1)A项的“过”解释为:

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

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

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

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

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故可断句为: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本题重点字词:

“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

(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分析,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故答案为:

⑴D;

⑵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⑶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⑷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准确把握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考查分析观点和写法。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这是张良教他的。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

   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

【注】①商:

卜商,字子夏。

②赐:

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

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

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

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

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

(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

(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

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⑷题干要求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词语作答。

可用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答案。

作答前可分析“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一句。

故答案为:

⑴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

⑵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⑶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一天天也。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是以:

因此;与处者:

与自己交往的人。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

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

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在人物形象。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归纳要点。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文段强调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选择适合的词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合适。

【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

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

为什么呢?

”孔子说:

“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智比不上自己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渐丧失)。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咸鱼的作坊,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也是环境影响的!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康肃忿然(忿然:

气愤的样子)                         

B.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

C. 笑而遣之(遣:

派遣)                                       

D.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

自夸)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尔安敢轻吾射     惟手熟尔

C. 但手熟尔         但当涉猎                                    

D. 徐以杓酌油沥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

“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意思是: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

’”

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

“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意思是: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 文末写道“康肃笑而遣之”,康肃公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了陈尧咨通达爽快的一面。

D. 作者借卖油翁对康肃公说的“无他,但手熟尔”,以及卖油翁对自己的评价“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答案】

(1)C

(2)B

(3)D

(4)A

【解析】【分析】选自:

《归田录》。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理解错误,遣:

打发。

(2)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分别是:

你/罢了。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在。

C:

只是。

D:

用。

(3)。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D项正确,其他各项的应该分别翻译为:

A: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B: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C: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A项错误,略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故答案为:

(1)C;

(2)B;(3)D;(4)A。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句意解释,词组有,忿然:

气愤的样子,作动词,自矜:

自夸,动词。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答题时应注意,虚词一般是一词多义,要根据整个句子乃至全文的意思加以辨析,特别要区分词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和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还原到相关词句中去,逐项比对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矜:

夸耀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睨:

斜着眼                            

D. 但微颔之——颔:

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

     

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

如:

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错误,颔:

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的。

B:

的。

C: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

(1)D;

(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

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②。

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

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