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探究题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

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_____(填化学式);

Ⅱ溶质为KCl和BaCl2

Ⅲ溶质为KCl和_____(填化学式);

Ⅳ溶质为KCI和K2CO3

V溶质为KC1、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

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Ⅵ、Ⅴ均不正确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

(填化学式)

_____

猜想Ⅱ正确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

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_____(用文字表述)

【答案】KC1K2SO4K2SO4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无须再验证

【解析】

【分析】

【详解】

[作出猜想]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能是硫酸钾过量,也可能是氯化钡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反应;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能是碳酸钾过量,也可能是氯化钡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反应;

所以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KCl;Ⅱ溶质为KCl和BaCl2;Ⅲ溶质为KCl和K2SO4;Ⅳ溶质为KCI和K2CO3;V溶质为KC1、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明显现象,猜想Ⅵ、Ⅴ均不正确;因为盐酸可以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有碳酸钾会有气泡冒出;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硫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猜想Ⅱ正确;

[交流反思]

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无须使用AgNO3溶液验证;

2.探究辨真伪

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

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

(1)探究一:

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

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

结论与解释:

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______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______,果汁加工厂的大量柠檬皮被丢弃浪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______。

(2)探究二:

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验用品:

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

查阅资料: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

进行实验:

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_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_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实验编号):

第一组对照实验______,第二组对照实验______。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______。

(3)探究三:

温度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解释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有机柠檬片白色污染回收制作柠檬茶CH3COOHNa2CO3①②①③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另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热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由于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解析】

【详解】

(1)结论与解释:

柠檬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柠檬片有关。

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白色污染。

柠檬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同时还是一味中药材,可回收制作柠檬茶或作中药材等。

(2)实验探究二:

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故②③可分别与酸性、碱性溶液混合,食醋、纯碱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其化学式分别是CH3COOH、Na2CO3。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第一组对照实验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①③。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说明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

(3)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另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热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溶解的聚苯乙烯越少,即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3.氢化钙(CaH2)是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氢化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为进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和Na2CO3;

猜想三:

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_______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方案一: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

方案二: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5g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

计算:

(1)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____。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CaCO3NaOH、Ca(OH)2四Na2CO3+Ca(OH)2=2NaOH+CaCO3↓二稀盐酸的量很少,先全部与氢氧化钠反应了84%10.6g18.3%

【解析】

【详解】

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氢化钙先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2+2H2O=Ca(OH)2+2H2↑,然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3。

提出猜想:

猜想一:

NaOH;猜想二:

碳酸钠过量,NaOH和Na2CO3;猜想三:

氢化钙过量,NaOH、Ca(OH)2;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猜想四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2NaOH+CaCO3↓。

讨论交流:

方案一: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

因为稀盐酸为少量的,所以可能溶液中的存在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三个猜测是否正确。

方案二: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色沉淀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

故猜想二正确。

拓展探究:

上述小组同学将5g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

解:

设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y,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z,生成的氢氧化钠为m,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n,

,解得x=4.2g,y=7.4g,杂质=5g-4.2g=0.8g,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

=84%。

z=10.6g,m=8g,n=10g,故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g,反应后放入溶质为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18.3%。

答:

(1)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84%。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6g。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3%。

4.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I.初步探究:

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一定没有BaCl2。

(交流讨论)小樱同学认为:

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aOH.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題)无色溶液M中的碱性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OH、Na2CO3;

猜想二:

NaOH;

猜想三:

_____。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_____

猜想一正确

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_____。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实验探究活动。

【答案】BaCl2、Na2CO3氯化钠Na2CO3有白色沉淀产生无色酚酞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解析】

【详解】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

[初步结论]

(1)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完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没有硫酸钡,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无色溶液M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无色溶液M中至少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生成,说明无色溶液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含有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碳酸钠、氢氧化钠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猜想三是:

Na2CO3;

[探究与结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酚酞遇碱变红色,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少量无色溶液M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一正确

B.取少量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步骤A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故答案为[初步结论]

(1)BaCl2、Na2CO3;

(2)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Na2CO3;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

 

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5.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对NaOH与CO2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活动一:

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

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______

①CO2溶于NaOH溶液中

②CO2与NaOH反应

活动二: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②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

(2)同学们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C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你写出A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活动三: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下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

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CO32-、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指示剂除外)

______

有OH-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填离子符号)。

(2)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

【答案】软塑料瓶变瘪

H+过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CuCl2(或FeCl3)溶液出现蓝色(或红褐色)沉淀(合理即可)OH-、CO32-、Cl-、Na+稀盐酸(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活动一: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软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

活动二:

(2)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方程式: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活动三:

H+与碳酸根反应产生气泡,下层有白色沉淀,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

[进行实验]

①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与碳酸根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有CO32-、无Ca2+;

②取①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滴加CuCl2(或FeCl3)溶液,出现蓝色(或红褐色)沉淀,证明有OH-;

[反思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OH-、CO32-、Cl-、Na+;

(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可以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6.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b”)。

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试管;a;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澄清石灰水;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a中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b中酚酞试液遇到酸不变色;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3)验证石灰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将盐酸滴到石灰石上,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4)氧化铁和盐酸或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黄色;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

7.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2②H2③Cl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

NaCl

猜想二:

NaCl、MgCl2

猜想三:

NaCl、NaOH

猜想四:

NaCl、MgCl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_______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_______成立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Mg(OH)2四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无明显现象二2Na+MgCl2

2NaCl+Mg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与思考]

(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

②;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所以A的化学式是Mg(OH)2;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所以小乐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理由是: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酚酞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

溶液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不成立

步骤二:

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二成立

[拓展]

氯化镁和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镁,化学方程式为:

2Na+MgCl2

2NaCl+Mg。

8.某废液M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资料信息)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2SO4

常温下溶液的pH

7

13

11

7

(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

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变红色

有同学认为废液M中一定含有NaOH。

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步骤二:

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

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废液M中一定含有______。

判断依据

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步骤三:

再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_____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

 

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

废液M中一定有_____。

步骤四:

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

液,滴加过量的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

【答案】不正确。

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色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Ba(NO3)2AgNO3Na2SO4、NaCl检验并除尽溶液中的Na2SO4,防止其干扰NaCl的检验

【解析】

【分析】

这是一道混合物成分的推断题,在给定的四种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其阳离子相同,所以本题实质就是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检验时对离子的检验顺序,如硫酸根和氯离子,由于加入可溶性银盐时都能够产生沉淀,所以在检验氯离子之前一定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所以要先检验硫酸根离子并排除掉硫酸根离子,这样后续实验才能够进行,另外就是要注意试剂的加入的量要考虑在检验的同时是否需要排除对后续的实验是否会有干扰,当干扰时加入试剂就要相对过量。

如加入钡离子让硫酸根离子或者碳酸根离子沉淀时,由于后面会向溶液滴加可溶性银盐进行氯离子的检验,所以要保证可能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完全沉淀,所以加入的试剂硝酸钡就是过量的。

【详解】

探究过程:

通过步骤一有同学认为废液M中一定含有NaOH,该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

该步骤及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有碳酸钠、氢氧化钠至少一种。

通过步骤二的现象可知,反应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该气体为二氧化碳,NaCl、NaOH、Na2CO3、Na2SO4中只有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M中一定含有Na2CO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步骤三:

本步骤是为了检验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钡盐,由于步骤四还需检验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故不能选用氯化钡,根据步骤三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此时混合溶液为酸性(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不能在酸性环境下存在,除去了两者对后面反应的影响)可知,再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静置,即可证明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根据现象:

有白色沉淀,说明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白色硫酸钡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

步骤四:

本步骤是为了检验氯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通常选用银离子,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

根据步骤三可知,硫酸根离子已经反应完全,故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不含硫酸根离子,且仍为酸性,向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硝酸银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说明原混合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故由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