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79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7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充市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3、中心城区

指规划城市建成区范围。

远期由规划的城市外环绕城高速公路围合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河西、李渡工业用地组成。

主要包括“拥江主城区“”北部新城“和”南部产业新城”等城市建设用地。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为150平方公里。

第五条 

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是对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的法律文件;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同时作用,具有法律效力。

第六条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下划线字条文。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 

本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由南充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南充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八条 

区域协调战略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要求,加强区域协作,特别是强化与成渝经济区内城市的协调。

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衔接,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力度,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素互补、产业互动的良性机制,加快成渝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确立南充作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第九条 

总体目标

以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形成“四中心两枢纽”。

即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的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第十条 

城市发展目标

结合南充城市发展的新条件和新机遇,规划期内把南充城市建设成为:

1、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2、现代产业城市;

3、嘉陵江畔山水城市;

第十一条 

城市发展策略

1、现代产业城市发展策略:

切入南充跨越式发展的重点

通过扩大南充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联性、引领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和培育战略性现代产业,构建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2、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策略:

强化无可争议的区域中心

(1)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商务商贸、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中心职能。

(2)制定有利于集聚的政策措施,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

3、山水城市发展策略:

提升特色、优化环境

(1)全面提升城市特色。

(2)优化城市山水环境。

第三章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四章第十二条 

区域产业协调

积极构建与成都、重庆的水平和垂直双向分工协作体系,在区域分工和协作中,找准自身发展方向。

将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配套协作,在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和旅游产业等方面展开协作。

第十三条 

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构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为支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十四条 

阶段性目标

1、近期目标(2015年)

(1)经济总量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900亿元。

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

(2)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1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

50:

35,加快城市化进程。

(3)人口及就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左右,2015年人口规模为760万人;

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47%;

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5%以内。

2、远期目标(2020年)

抓住国家加快对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将南充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2015-2020年,初步经济增长速度预测10%左右,2020年南充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

56:

32。

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以内。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第五章 

表1 

2010-2020年南充市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指标

单位

2010年实际值

2015年

2020年

绝对值

年均增长率(%)

GDP

亿元

827.8

1900

15.0

3000

10.0

人均GDP

13200

27000

14.6

39113

9.0

产业结构

24.5:

48.4:

27.1

15:

35

12:

32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2.3

80.4

20.0

176

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1.87

700

16.0

1347

14

城镇居民收入

12638

25000

14.5

42000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4814

10000

17600

12

城乡收入比

2.62

2.55

----

2.45

第六章 

第十五条 

产业发展思路

巩固与加强第一产业,强化与壮大第二产业,繁荣与提升第三产业,加快构筑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1、第一产业:

巩固加强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扩张基地、创新机制、延伸链条、做强品牌、提升水平”的思路,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和区域平衡的前提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整体水平。

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中西部优质蚕茧基地、中国甜橙基地、优质蔬菜基地和速丰林基地。

2、第二产业:

强化壮大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

以“特色+绿色”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起与城市功能相适应、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先进工业强市。

3、第三产业:

繁荣与提升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教育文化、旅游、会展、金融、信息等各项现代服务业。

逐步构筑起产业层次较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和战略地位,支撑区域中心服务职能,把南充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区域性第三产业发展中心。

第十六条 

产业发展策略 

重构一、二、三产业链接关系,以产业耦合共生理念推动南充市一产与二产、一产与三产、二产与三产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互促发展,形成整体效应和集群配套效应,从而提高南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一二耦合”: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饮料制造业,推动一产的二产化发展。

2、“一三耦合”: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推动一产的三产化发展。

3、“二三耦合”:

依托特色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

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生产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推动,把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和汽车汽配、纺织服装和轻工食品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推动南充的经济活动由以生产为中心逐渐转向以生产和服务并重,增强南充的集聚性和整合性。

4、“区域耦合”:

在迅速改善对外交通条件的基础上,促进商贸业、物流业、职业教育业从地方性走向区域性,通过抢占区域性服务业的高地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5、“产业与城镇耦合”:

坚持两化联动推进,即“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以城镇化承载工业化”,实现两化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发展。

积极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大力发展科教、金融、信息、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工业化进程提供空间载体。

第十七条 

产业发展重点

1、全力打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两大战略支柱性产业

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

实施产业链纵横向延伸策略,延伸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4大产业链。

整合现有资源,承接下游产品,积极引进天然气、盐卤、石油、生物质能源等资源配套项目。

坚持生态环保优化,抓好天然气净化加工,形成重要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清洁能源产业:

围绕嘉陵江航电开发、天然气发电项目、三坝核电站建设等能源项目,坚持水、火、核、生物质能源相互促动,加快和培育能源产业发展,力争把南充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

2、做大做强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汽车汽配产业:

重点发展大中型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的配套能力,打造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普通及专用机械、填充3条产业链。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承接沿海、成都、重庆的产业转移。

丝纺服装产业:

实施品牌战略,振兴“中国绸都”。

重点发展茧丝绸、棉麻纺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3条产业链。

轻工食品产业:

在现有名、特、优产品基础上,大力发展轻工食品工业。

重点发展肉食品、粮油精深加工、酒饮及调味品、医药和饲料加工等5大产业链。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文化教育、旅游业及其它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区域中心的服务功能,提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区域中心服务职能。

商贸物流业:

应立足南充、面向成渝、辐射川陕甘地区,建设集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产品分拨、商品批发、园区交易、信息服务等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文化教育产业:

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培育区域科技中心;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区域文化中心

旅游业:

以嘉陵江为轴线,以嘉陵江流域文化为主题,把南充嘉陵江流域建成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的、具有全国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全面提升南充旅游对外整体形象。

生产性服务业:

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以会展、金融服务以及信息、中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布局空间;

重点发展粮油、畜牧、蚕茧、果蔬、中药材五大优势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全力打造名品名牌。

5、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是促进南充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十八条 

产业布局

形成市域核心经济带——嘉陵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水电能源、丝绸纺织、农副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把嘉陵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建成贯穿南充市域南北的风光带、旅游带和产业带。

1、农业布局

中心城区近郊以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都市休闲农业形态为主。

远郊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

依托全市农业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南充市农业形成“一区五带六基地”。

其中:

(1)一区: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三区一县(西充)23个乡镇为核心,打造设施好、机制活、效益高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五带:

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带:

以国道212沿线,顺庆至西充段为主,形成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

阆仪优质粮油产业带:

以阆中至仪陇沿国道212和省线101线为重点,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区。

潆新优质粮油产业带:

以潆溪至仪陇新政沿线为重点,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区。

嘉营线无公害优质水果产业带:

以嘉陵至营山沿线为重点,形成以锦橙、香桃、脐橙为特色的优质水果产业区。

嘉陵江优质蚕茧、蔬菜产业带:

以嘉陵江沿岸为主形成全市乃至川东北重要的蔬菜、蚕茧产业区。

(3)六基地:

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

以顺西、潆新和高营三线为主体,实施“百万吨特色优质粮油产业工程”,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

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

全力实施“千万头生猪产业工程”,形成加工、规模养殖、良繁为一体的生猪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

中国甜橙基地:

启动实施“百万吨柑桔产业工程”,打造中国甜橙基地,重塑“果城形象”。

中国西部优质蚕茧基地:

围绕做响“中国绸都”品牌,稳步实施“百万担蚕茧产业工程”,建设中国西部优质蚕茧基地。

商品蔬菜基地:

以嘉陵江沿线、G212线和市辖三区为主体,着力抓好商品蔬菜基地建设。

速丰林基地:

以嘉陵江沿岸为主体,实施“百万亩速丰林产业工程”,建成全省最大的速丰林基地。

2、工业布局

工业形成“一区三带”布局,形成南充中心城区产业新城和工业园区;

兰渝铁路、南广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

达成铁路、成南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嘉陵江沿江经济带。

(1)南充中心城区产业新城和工业园区:

依托市级工业发展区和产业新城,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汽车汽配、水电能源、丝纺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

整合现有工业用地,重点建设西兴工业园、潆溪工业园、航空港工业园、河西—李渡产业新城等特色工业集中发展区。

(2)兰渝铁路、南广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

依托国道212线、兰渝铁路、南广高速的区位带动作用,沿线各县突出自身特色,依托七里坝工业园区、南部工业园区、西充工业园区、新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汽车汽配、食品医药、丝纺、能源等产业。

(3)达成铁路和成南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

依托国道318线、达成铁路、成南高速的交通优势,沿线各县突出产业优势,依托蓬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星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冶金、丝纺、能源等产业。

(4)嘉陵江沿江经济带:

加快嘉陵江南充境内9级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力争三坝核电站的开工建设,促进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嘉陵江渠化后交通条件的改善,积极引导非农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在保障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型沿江工业。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整合现有工业区,结合各自的资源条件和区位特色,重点发展10个特色园区:

西兴工业园、潆溪工业园、航空港工业园、河西—李渡产业新城、七里坝工业园区、南部工业园区、西充工业园区、新政工业园区、蓬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星工业园区。

3、第三产业布局

(1)旅游发展总体形成“一带、两城、一环、四个核心旅游区、五个配套旅游区”的布局结构。

(2)物流产业形成“一网、两平台、一园区、四中心、七配送中心”。

即依托运输和信息平台,形成以小龙物流园区,顺庆、嘉陵、南部、营山四个物流中心,嘉陵、高坪(2个)、阆中、西充、仪陇、蓬安七个配送中心,构建通江达海、连接成渝、便捷高效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

(3)金融商务、保险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布局在中心城区及各县城,重点建设南充市金融街及完善全市城区金融网点。

(4)商贸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县(市)城区和区域重点镇为支点,同时在各级城镇形成层级分明,功能相对完善的空间发展格局。

(5)大型专业市场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及各县城。

重点培育4大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

川东北汽贸中心、化工建设专业市场、西部丝绸交易中心、川东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 

城镇化水平

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为:

2015年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在47%,全市城镇人口为357万;

2020年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在56%,全市城镇人口为430万;

2030年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在68%,全市城镇人口为525万。

第二十条 

新型城镇化战略方针

以产业为支撑、城镇为载体,以集聚要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为重点,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提高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走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南充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加强“两化联动”。

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重视城镇发展动力,实现城镇经济高效发展。

以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共进,城镇和产业联动发展来推进城镇化。

二是注重“协调发展”。

充分结合南充丘陵城市的特点,科学确立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和等级结构,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多元城镇化”道路;

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其他重点镇为节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三是强化“城乡统筹”。

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是提升“城镇质量”。

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文化内涵的品质为中心。

重视城镇质量,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一条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实施“强心、拥江、轴线发展、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

1、“强心”——强化市域中心

中心城区是市域极化发展地区,代表了市域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是成渝城市群中吸引国内外资本的新高地。

应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南充在成渝城市群中的地位。

2、“拥江”——嘉陵江城镇重点发展带

嘉陵江沿线聚集着市域内绝大部分城市,把嘉陵江流域作为南充的中心经济带重点发展。

形成以城市建设、产业开发、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为主的特色经济带。

3、“轴线式发展”——形成三条经济发展轴

配合市域产业布局,形成有利于带动广大城乡经济的发展轴线:

依托达成线(国道318、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兰渝线(国道212、规划的兰渝铁路、兰渝高速公路)、成巴高速公路形成经济发展轴。

4、“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城镇与乡村的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合理建设“新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农村居民点体系,

第二十二条 

市域城镇等级及规模

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

1、南充市城区为市域的一级中心城市,人口150万人。

2、县级市和县城为市域的二级中心城市,包括阆中市(36万)、南部县城(30万)、营山县城(25万)、仪陇县城(20万)、蓬安县城(23万)、西充县城(18万)。

3、以各市、县、区内的片区性城镇为三级中心城镇。

共计30个。

4、四级一般镇是普通建制镇。

5、五级乡集镇。

(详见下表)

表2 

2020年南充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表

城镇等级

城镇

个数

(个)

总规模

(万)

占全部

城镇人口

比例%

城镇名称与人口规模(万人)

一级中心城市

1

150

34.8

南充市城区

二级中心城市

6

152

35.3

阆中城区(36)、南部县城(30)、营山县城(25)、仪陇县城(20)、蓬安县城(23)、西充县城(18)

三级重点镇

30

85

19.8

柏桠、千佛、思依、水观、定水、伏虎、建兴、升钟、东坝、金城、马鞍、复兴、太平、义兴、双凤、多扶、河舒、徐家、巨龙、罗家、回龙、小桥、双流、芦溪、李家、大通、龙蟠、金凤、东观、长乐

四级一般镇

123

43

10.1

160

430

100.0

第二十三条 

职能结构

按各城镇的中心地职能分为五类:

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三级重点镇、四级一般镇与五级乡集镇。

按各城镇的经济职能分为四类:

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

第二十四条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心一带三轴”的城镇发展格局。

“一心”——市域中心。

强化南充市中心城区核心地位,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打造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一带”——打造嘉陵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带。

沿江城镇密集、工业化水平较高,旅游资源丰富,既是南充市域最主要的城镇发展带,也是贯穿市域南北重要的经济带。

“三轴”——形成三条城镇发展轴线(达成城镇发展轴、兰渝城镇发展轴、成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