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8920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一中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学情反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宋元

D.隋宋元

2.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

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较贴切的是

A.

B.

C.

D.

4.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

A.开元盛世,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C.开元盛世,黄巢起义D.贞观之治,黄巢起义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歌中,能够反映唐玄宗统治后期景象的是

A.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对史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

B.“河清海晏”指贞观年间政治清明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D.“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

7.如果你穿越到盛唐时期,你会看到哪些景象()

①农民在使用曲辕犁耕地②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③一些妇女在骑马、打球④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的城市功能是

A.政府机构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抒发了杜甫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A.诗史B.诗狂C.诗鬼D.诗圣

10.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

“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郡县制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11.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12.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13.“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①日本  ②新罗③天竺  ④雅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14.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

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A.冲击了唐朝统治B.推翻了唐朝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15.“联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延续藩镇割据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形成文官统兵的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17.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开创殿试B.创立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18.宋代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这道词中所说的“胡虏”“匈奴”应该都是指当时的()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鲜卑族

19.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20.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

“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辉煌时期。

“宋瓷”不管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中国瓷”的巅峰地位。

下列瓷器种类的兴起,无关“宋瓷”的是()

A.

B.

C.

D.

22.如下图,由这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最大的不同是()

A.出口货物的种类B.对外贸易的路线

C.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D.出口货物的多少

23.“兴东北,建大金。

占辽朝,灭北宋。

战南宋,归元兵”描述了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24.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了蒙古草原的雄浑壮阔,唱出了蒙古人的情怀。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B.成吉思汗C.完颜阿骨打D.耶律阿保机

25.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社会变化和民族关系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二、填空题

26.填空题:

唐朝商业繁荣,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北宋兴起的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8.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三、综合题

29.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干年》

材料三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3)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国家强盛有哪些因素?

30.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

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材料一中的话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他被周边各族尊奉为什么称号?

(2)材料二中“北朝”的建立者是谁?

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盟约,这个盟约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31.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

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答全)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

据材料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概括这一时期市民生活的特点和原因?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明”。

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元朝先后灭掉了金、南宋,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

2.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视同仁,无论你是功臣之后还是平民子弟,想做官全凭科举考试,并不存在歧视,考试是你的锦秀文章。

所以材料中的“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体现的是科举制度的公平正义的原则。

AB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选C。

3.D

【详解】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

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是图D。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4.B

【详解】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不理政事,任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B符合题意,A排除;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C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5.C

【解析】A项“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反映的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景象;B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的景象;C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的是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后的景象。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朝政腐败,出现天宝危机,导致了安史之乱。

故C符合题意;D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所以“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玄宗。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

“革去弊讹”指玄宗废武则天时酷刑苛法。

“河清海晏”指开元年间政治清明,不是贞观,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开元盛世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创制了新式工具曲辕犁,①符合题意;唐都长安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和常年聚居的外国客商,②符合题意;唐朝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③符合题意;唐朝时期有青瓷白瓷,④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以唐代历史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8.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长安城,不仅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其布局规整、严谨,城内的东市、西市是商业区,坊是百姓的居住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9.A

【详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诗史”,A符合题意;诗狂是贺知章,B排除;试鬼是李贺,C排除;杜甫被称为“诗圣”,D排除。

故选择A。

10.C

【详解】

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是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是: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是吏,工,兵,刑,户,礼。

在武则天时期,曾达到过十多人。

我们可以看出,宰相是集体领导,相互制约。

先由中书全人草拟,经中书令,待郎决定了审议后,进呈画押,敕旨即下;送门下省驳止;然后送尚书执行。

三足鼎立的三省制,以及下属的六部,构成了一套有完整系统且运转灵活的中央机构。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唐三彩。

由题中的“彩陶马,上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种颜色”等信息可判定这个文物是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绿、绿为基本釉色。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12.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故C符合题意;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故A不合题意;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故B不合题意;主动请缨,征战海外与鉴真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向唐朝派来了很多的遣唐使,学习中国的隋唐制度,唐朝的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促进了中日的友好往来;新罗是朝鲜半岛上惟一的一个国家,7世纪后期,新罗与唐朝往来频繁;唐朝时期的玄奘法师西游至天竺(今天的印度)学习佛法,促进了天竺与唐朝的文化交流;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都是唐朝时期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

④雅典属于欧洲国家,故排除,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A符合题意;黄巢起义最终失败,没有推翻唐朝统治,B排除;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C排除;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D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黄巢起义的影响。

15.D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宋朝时期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形成文官统兵的格局,③④符合题意;重文轻武政策没有延续藩镇割据的局面,①排除;重文轻武政策不利于军队作战能力的增强,②排除。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选择D。

16.D

【解析】

依据材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致意思是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入仕才是正途。

即读书的行为高于一切。

反映了宋朝重文,重读书;“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好男儿不当兵,好铁不做针。

反映当时人们重文轻武,不以从军为荣。

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材料“宋朝”是时间提示,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说明宋朝比较重视读书,不做军人,结合所学,宋朝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装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由此可确定答案。

17.C

【详解】

宋朝政府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C符合题意;唐朝时期开创殿试,A排除;隋朝时期创立进士科,B排除;唐朝时期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排除。

故选择C。

18.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2世纪初期,女真族建立金。

金朝灭亡北宋后,为了迅速消灭新生的南宋政权,多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

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来金军再次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又取得了郾城大捷,收复了许多失地。

B符合题意;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是契丹国,A不合题意;党项族建立的西夏,C不合题意;鲜卑族建立的北魏,D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与题意无关,故选B。

19.D

【详解】

907年唐朝灭亡之后,中原和南方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此时,北方出现了契丹(辽)政权,之后北宋取代后周政权,并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与辽和西夏并立,12世纪初东北的女真族建立金,后来灭辽,与北宋和西夏并立.。

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1141年宋金议和,形成了南宋与金、西夏并立的局面,故正确的演变顺序是①③④②,D项正确,排除ABC。

20.B

【详解】

根据材料“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可知宋朝有纸币发行,也体现可宋朝的印刷技术高超,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此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因为是拓片,不是原物,因此不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③错误,ACD排除。

故选B。

2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唐朝时出现的精美陶器,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属于宋瓷,排除。

故选择C。

22.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汉代和宋代对外贸易。

汉代的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交通工具是骆驼,宋代对外贸易的路线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故选B。

23.C

【详解】

依据题干“兴东北,建大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后期,东北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金先后灭亡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最后被蒙古所灭,故C符合题意。

契丹建立辽,党项建立西夏,蒙古建立元朝,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统一大业。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故A符合题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完颜阿骨打建立金、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5.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宋元历史。

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6.长安;临安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杭州改称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7.五代十国景德镇

【详解】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28.通判转运使

【详解】

宋太祖为了分割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9.

(1)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

(2)藏族;礼部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领导人的勤政、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外开放等。

【详解】

1)据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可知,材料一中“吾”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在位时,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生产;精简机构,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

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选贤任能,避免了“一朝而败”。

(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的礼部负责接待。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其中,吏部负责选用、考核官吏,户部管理户口、赋税,礼部掌管礼仪,兵部负责军政,刑部掌管刑法、诉讼,工部负责土木兴建。

(3)根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玄奘西游,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领导人的勤政、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外开放等。

30.

(1)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2)阿保机;澶渊之盟

(3)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他因此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而被尊奉天可汗。

(2)根据“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北朝”指的是辽,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

1004年秋,辽军南下,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临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史称澶州之战。

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