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0514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完美版教案

22四季之美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3.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1.预习提纲

(1)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四季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多媒体课件(内含40分钟舒缓优美的轻音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

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

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2.学习“黎、晕、漆”等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二、读中感美。

师:

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之美》吧!

(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

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

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

(屏幕展示,学生朗读)

生:

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师:

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生1:

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

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生2:

我喜欢夏天这一段,尤其最后一句。

在漆黑的夜晚,一两只萤火虫飞舞会给人一种诗意美。

师:

富有诗情画意的美。

生:

我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后两句。

因为我看到雪就会想到和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

朗读是最好的理解文章的方法,在老师的带动下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四季那动静结合的美,富有诗意的美,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理中品美。

1.师:

我们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

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

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看屏幕上的要求:

1.陈述人用填空方式陈述成果:

根据这一段对______的描写,我们按______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______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______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板书陈述。

2.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3.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

4.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师:

我们在体验学习时,自由组合成春、夏、秋、冬四组,每组合理分工,制作脚本,体验开始。

(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

师:

各组基本完成,先请各位同学在组内演习,组内指导完善,执笔人请上讲台,展示板书。

(学生展示、讨论,各组执笔人板书)

师:

那我们按四季的顺序来,有请春季这一组。

生:

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

天与海深蓝一片,波涛滚滚。

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不安起来,荡漾着。

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彻底被染红了,太阳升起来了。

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

(描述人说的同时,《春之声》音乐响起)

师:

让我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壮美。

现在有请夏天一组。

生:

本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

下面请××同学详细介绍。

生:

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黄的星光,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

镜头再由空中转到陆地,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生:

这时晴朗的夜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黄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一种迷离的气息。

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

一是静态的美,一是动态的美。

萤火虫的设计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

师:

描写得很具体。

好,现在有请秋天一组。

生1:

在秋天的黄昏这一节中,以时间的顺序呈现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感动,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虫鸣声使人心旷神怡。

(配乐萨克斯曲《回家》)

生2:

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快活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

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列大雁,他们时时变换队列。

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

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蓝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

师:

好,有请冬天一组。

生1:

冬天最美是早晨,从视觉的角度写出冬天早晨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写清晨到正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下面请××同学做详细描述。

生2:

脚本主要抓住冬天的晶莹剔透与洁白的特点。

首先全镜头点染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还有皑皑白雪。

天上飘着轻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

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

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

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

镜头对头顶的正午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炭火的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

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的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有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发表机会,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

四、听中评美。

师:

四组已展示完成果,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点评。

(可欣赏、可建议)

生:

我认为本组(春天组)跟其他组比,我们所描述的是散文片段,摄像的专业知识少,或者没有,更没有具体的做法。

师:

少了具体如何去做,只描绘美景,缺少必要的文字——摄像的术语。

生:

冬天这组在录制中加入了人的活动,使景色有了灵气。

师:

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才使景色更加美丽。

师:

正如你们所说,夏天是热情洋溢的季节,萤火虫是点睛之笔,作者为什么不着重介绍萤火虫发出的微光以及萤火虫是如何运动的?

它是怎样突出夏天晴朗的漆黑的夜和雨夜的特点的?

应抓住哪个词语?

生:

“迷人”。

师:

我们在用文字录制的过程当中,应着重注意什么?

生:

应抓住能体现事物或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加以录制。

师:

同时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请继续谈。

生:

冬天这组表述得很好。

他们设计了一个小木屋,让我们有家的感觉。

师:

大家都很有见解,各组的录制在遵循作者原有创作的基础上,都有合理的想象与创新,同学们的评价又都有独到的见解,但在部分内容上稍有欠缺,有谁可以提出建议来?

生:

我质疑的是冬天这组的脚本,从书中并没有看出有小木屋的描写,我认为不应写上。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脚本应遵循作者的意愿,与文章保持一致,所以读者的想象以不出现在脚本中为妙。

针对上面的活动,同学们大胆地展示了对四季美的感悟,这样的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眼光,再次发现美。

五、写中现美。

师:

各组整体的活动设计有条理。

在学习过程中,春天这组抓住动词及时间的推移体现出日出的动态美和色彩的变化。

夏天这组注意了文中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秋天这组注重了作者原有的描述,并抓住“感人”一词进行大胆想象创新,冬天这组注重抓住雪的特点加以描绘设计,以突出作者细腻的感受。

从中我们应学习哪些写作方法呢?

生1:

描写景色的形、色、声、味。

生2:

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生3:

写景要细致地观察。

师:

我们在体验中学到许多方法,不过我还想提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秋天一组围绕“感动”加以录制,通过乌鸦哺育幼仔来体现感人的亲情,通过大雁队形的变换来体现感动,但这种感动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不断变换队形?

生:

不掉队。

师:

那头雁为什么不断地变换位置?

生:

轮流休息。

师:

这是我们常说的一种精神——

生:

团结合作。

师:

对,是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一种关爱。

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体味。

师: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广阔的天地,去感受四季的美吧!

(大屏幕展示习题)

用课内外的好词、好句、好段来描绘四季,或谈对四季的感受;

还有哪些事物可以展现四季的美丽?

你能在本篇的启示下回忆一下吗?

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

用三言两语来进行创意写作。

(几分钟后)请同学们展示成果。

生:

冬之美在于白雪的不凡。

清晨时分,雪纷扬落下,白雪抚慰大地。

无须回报,无须等待,无须规则。

雪似乎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一直是没有时间感的,最后一个到来,翩翩白衣飘然而至,不在乎自己旅程是否漫长,只在乎旅程是否美丽。

师:

写得很美,认真观察,抓住了特征。

同学们已接受了新的知识,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在这一节课中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

品读感悟得到了对文章美的感受,这里总结作者的写法,让同学们提升了对美的精神的认识,通过简短的创意写作,再次展现美。

六、结中升美。

生1:

语文原来也很有趣。

生2:

用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写景。

生3:

我想起了一首歌《四季歌》。

(学生唱)

师:

这节课,我们漫步在充满温情的精神家园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草的勃发,花的竞放,风的煦暖,雨的轻细;仿佛听到了蜂蝶的嗡嗡,流水的叮咚。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语文的生活中,走进生活的语文天地中,尽情地遨游吧!

用《四季歌》结束本课的学习,也正照应了四季之美,升华了同学们对四季美的情感。

《四季之美》一文虽篇幅短小,但教师充分利用其特点,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了“导中激美、读中感美、做中悟美、理中品美、听中评美、写中现美、结中升美”等系列环节,并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根据自身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因此,这节课不仅知识性强,趣味浓厚,富于挑战,还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评、思、议等多种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及锻炼,更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策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为课堂有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介绍一个事物》习作指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方法指导、观看视频等环节,引导学生能从几个方面有顺序地介绍一种事物。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一种事物。

3.把事物的外形、性质、状态、用途、习性、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作出介绍。

4.学写一般性或文艺性说明文以及介绍事物流程的应用性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资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准备】

1.读一读教材中关于习作的要求。

2.学生确定想介绍的事物,尽量介绍大家不太熟悉的事物或者熟悉事物中不熟悉的部分。

3.就学生要介绍的事物中不了解的方面,提前搜集资料。

4.初步完成思维导图,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事物的不同方面。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知识点回顾

1.同学们,这节课我在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写说明文。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事物特点的文章是说明文。

(2)说明文有什么作用?

说明文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3)说明文有几类?

一般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应用性说明文。

(4)写说明文要注意什么?

写清事物特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另外,我们还要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贴板书)

其中,我们具体学习了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贴板书)

第一行:

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第二行:

作假设,摹状貌,分类别,作引用

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特点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

2.课前大家按上节课的要求做了相应的准备,选择了自己要介绍的事物,

(1)谁选择的是大家都不熟悉的事物来介绍?

(只说事物名称,是什么即可)

预设:

生1:

我要介绍酒樽,这是古代人盛酒的器皿。

生2:

我要介绍的是陶鬶,这是古代的一种做饭用的陶制品。

生3:

我要介绍火山岩,它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喷出岩。

(2)有没有同学要介绍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事物中的不熟悉的方面?

你要重点介绍它的什么?

预设:

生1:

我要介绍的是熊猫。

生2:

我要介绍的是巴西龟的生活习性,主要价值,和这个物种的危害。

小结:

同学们准备介绍的事物真是太丰富了,这就解决了选材的问题,这是迈向成功习作的第一步。

3.那么,你想介绍这个事物的哪几个方面呢?

请大家汇报课前准备的思维导图。

(1)如果你准备了大家不熟悉的事物,你想介绍哪几个方面?

汇报三个。

(2)如果你准备了大家熟悉的事物,你想介绍哪几个方面?

汇报三个。

【此处需要老师随机进行指导,熟悉的方面就不必介绍了,要介绍大家都不熟悉的方

面,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指导、有提升。

预设:

(1)学生要介绍的事物的几个方面是否合适?

有可以合并的部分吗?

有需要修改的方面吗?

(2)有没有不需要介绍的方面?

比如,有的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就没有必要介绍。

学生汇报:

我要介绍的事物是,我想介绍它的(方面),体现它的特点,……

大家准备得比较充分,一个事物的要介绍的几个方面确定了,实则这篇习作的框架就基本搭建起来了。

那么,我们如何将我们准备好的事物清楚明白地进行介绍呢?

让我们以一种事物为例来学习它的写法。

第二板块:

一般性或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指导

1.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个事物介绍给大家——贺兰山岩画,大家可能都没怎么见过。

(课件出示几幅岩画的图片)

话说在距今3000到10000年以前,在我国地北方地区贺兰山附近,生活着一些原始的游牧民族,在没有文字的蛮荒时代,他们用最原始的石器等工具在岩石上磨刻来描绘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极具历史价值。

大家看这几幅岩画,能看出刻画的是什么内容吗?

第一幅:

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奔驰,仿佛在征战。

第二幅:

有牛,有北山羊,有鹿,车轮,手印、脚印等,仿佛是游牧的场景。

第三幅:

人们骑着骏马,有几只梅花鹿,像是在狩猎。

第四幅:

围着太阳,这可能是祭祀的场景。

2.这些岩画透露着远古的神秘气息,你特别想了解它的哪个方面?

预设:

生1:

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它的分类……

和大家一样,我也想了解更多。

结合我查找的资料,我想先后介绍它的外形,分类,内容,历史及价值四个方面,这样介绍下来,大家对岩画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那么,我们如何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介绍得清楚、明白呢?

重点借助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

3.我们还是以这幅岩画为例,请看,这可是贺兰山岩画中最有名的一幅了,叫《太阳神》,因为它独特的造型,举世闻名。

在远古时期,人们认为一切生灵能否生存都是太阳决定的。

比如,狩猎能否成功、水草是否丰茂都是由太阳主宰的。

太阳的地位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于是远古人类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太阳神的形象,将太阳和人的特点合二为一,作为他们最为崇拜的神灵。

4.那么,太阳神的外形特点如何介绍呢?

我们先从整体上来看这幅岩画,请结合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想一想,可以用上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呢?

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回答预设:

生1:

这幅《太阳神》岩画位于贺兰山沟内北山崖壁上,距离谷底大约30米高,和周围的岩画相比,位置是最高的。

评价:

你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岩画位置的特点。

生2:

这幅岩画长50厘米,高54厘米,与其他岩画相比算是比较大的一幅了。

评价:

你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了这幅岩画大的特点。

真棒!

生3: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

“天之神,日为尊——以日为百神之王。

”足见太阳在远古先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评价:

你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岩画的地位。

生4:

这幅岩画整体上看起来特别像印第安部落的酋长,神圣而威严。

评价:

你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岩画外形的特点介绍了出来。

5.借助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我们先介绍了岩画整体上的特点。

让我们细致观察它的局部,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根据文字提示,尝试用上说明方法做进一步介绍。

 

 

预设:

生1:

这幅太阳神岩画的头顶上有24根放射性线条,线条清晰,这可能是部落首领头上的一些装饰物,比如羽毛等,好像太阳的万丈光芒。

评价:

你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三种说明方法,太厉害了,你给点赞!

生2:

这幅太阳神的眼睛很特别,一个大圆圈套着一个小圆圈,这就是双环眼,像铜铃,像车轮,看起来炯炯有神,威武之极!

只有地位极高的神灵才可以拥有。

评价:

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阳神眼睛的特点,用得很恰当!

生3:

它的嘴巴向上翻起,两腮略下垂,给人以神圣威严之感。

仿佛在念着咒语,保佑它的子民。

6.说明方法恰当,突出了太阳神的外形特点。

那么,现在,我们来一次更有难度的挑战,谁能根据刚才大家的发言,将这一幅岩画的外形完整的介绍一下,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往下的顺序介绍。

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哦,看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了吗?

自己练习说一说。

生:

完整介绍太阳神的外形。

预设:

这幅岩画名为“太阳神”,它磨刻在距地面30余米处的石壁上,是贺兰口岩画当中距地面最高的一幅。

这幅岩画长50厘米,高54厘米,与其他岩画相比算是比较大的一幅了。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

“天之神,日为尊——以日为百神之王。

”足见太阳在远古先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头部的放射形线条有24根,就像太阳照耀大地时,散发的万丈光芒;它重环双眼,两只眼睛各有6根睫毛,看上去神采奕奕、威武之极。

这种双环眼的构图法,在贺兰山岩画中只有地位极高的神灵才可以拥有。

它的嘴巴向上翻起,两腮略下垂,看起来非常严肃,给人以神圣威严之感。

7.你听出来了吗,他都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预设:

生:

他先后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作引用等说明方法。

他用了不同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一个方面的特点。

使这幅岩画的外形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非常了不起!

8.接下来让我们学以致用。

如果你带来的事物需要介绍外形的话,你想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谁想挑战?

(到讲台上拿着事物介绍外形,注意站姿、手势和声音)【打开实物投影,让大家清晰看到事物的样子。

】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看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

介绍清楚事物的外形了吗?

预设:

生:

回答。

在介绍……的时候,他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师:

你听得特别认真!

梳理得也清楚明白!

再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事物的外形,大家听听,他哪些地方介绍的特别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生2:

回答。

师生:

谁来说说他介绍的特好的地方或者不足的地方?

生:

……

师:

你补充得非常到位。

叶圣陶爷爷说:

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我们在介绍事

物特点的时候,就要努力做到说清楚、说明白。

这样才能让我们认识更多新事物,或许更多新知识。

9.其实,外形只是我们要介绍的事物中的一个方面,我们还要尝试用更多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这样我们对一个事物才会有更多的了解,获取更多的知识。

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

10.我们再来看这幅导图。

当我们将贺兰山岩画的四个方面都介绍清楚了之后,如何来布局谋篇呢?

(1)可不可以把这些内容写到一个自然段里?

生:

不可以,需要分段介绍四个方面,这样才能使文章的段落结构更加清晰,明确小作者到底要介绍几个方面,便于读者快速把握几个主要的方面。

(2)除了要分段介绍,这几个部分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你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

生:

一般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是从外形开始,然后才深入了解它的其他方面。

师:

也是就是说,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时,一般是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

生:

我们认识事物一般先了解浅层次的知识,再去了解深层次的内容。

师:

也就是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

或者说,由看得见的方面到看不见的方面,有具体到抽象的顺序。

是的,在布局谋篇上,我们特别要注意分段介绍,合理排序。

11.接下来,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导图,之前我们已经初步完成了习作导图,请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补充、完善自己的习作导图。

注意要分段介绍、合理排序。

12.谁来汇报不熟悉的事物的习作导图?

【借助实物投影,一起看】

生:

到前面汇报导图。

2人。

师:

点评。

【注意随时点拨,介绍的方面是否恰当,排序是否合理?

13.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来写一般性或文艺性的说明文。

其实,生活中,我们还经常需要介绍一些事物的制作过程,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哪种说明文呢?

应用性说明文。

14.是的,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美食——糖醋鲤鱼(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是什么美食?

你对这道菜有了解吗?

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是一道济南传统名菜,为鲁菜的代表菜品之一,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酸甜可口,香鲜味美。

黄河鲤鱼是最佳食材。

据说此菜最早起源于济南泺口,后逐渐流传至山西、河南等地。

15.一位大名鼎鼎的厨师做过这道济南传统名菜,让我们跟随视频一起看看制作流程,一边看一边想:

做这道菜可以分几个步骤来介绍?

(播放视频)

16.有没有看明白糖醋鲤鱼的制作步骤?

请一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