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1624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9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x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重庆茶园新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目  录

一、总部经济理论概述1

(一)总部经济产生的现实依据1

(二)“三赢”模型:

总部经济形成的内在机制分析3

(三)总部经济对于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价值6

二、茶园新城区基本概况及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分析9

(一)茶园新城区概况9

(二)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分析12

三、重庆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18

(一)总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8

(二)重庆市现有重要总部聚集区发展情况分析24

(三)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分析29

(四)关于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建议35

四、茶园新城区总部聚集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及招商原则39

(一)功能定位39

(二)产业定位43

(三)招商原则54

五、茶园新城区总部聚集区的空间布局57

(一)空间布局基本理念57

(二)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59

六、形象设计与宣传策划66

(一)形象设计66

(二)茶园新城区总部聚集区的宣传推广72

七、推进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及其阶段性战略目标79

(一)品牌战略79

(二)集群战略82

(三)阶段性战略目标85

八、推进茶园新城区总部聚集区发展建设的对策建议87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87

(二)加强发展环境建设,促进总部聚集区的快速发展88

(三)建设高效的招商机制,全面促进招商工作的开展89

(四)构建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保障总部聚集区建设的顺利进行90

(五)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开发措施,建立强大的人才库92

(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总部型企业入驻93

重庆市茶园新城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总部经济理论概述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布局形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总部聚集在中心城市,而将制造基地布局在生产加工成本较低的区域,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将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合作、城市整体规划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一)总部经济产生的现实依据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选择最适合的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宏观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可以用“三化”来概括,即“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而且在短期内要更多地考虑挑战。

首先,从城市化角度来看,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人口的聚集和迁移。

人们从追求美好生活、寻求更大发展、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角度考虑,向往城市,从农村向城市聚集、从中小城镇向大城市聚集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趋势。

其次,从市场化角度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种要素在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加强,人才、信息等战略要素汇集城市,特别是向中心城市聚集,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再次,从国际化角度看,跨国公司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考虑,不但将生产制造环节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为了进一步管理这些生产、控制更大的市场以及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科研资源进行本土化创新,还不断将地区总部、研发总部等总部环节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使得企业在寻求利润中面临着更多的条件约束。

我们必须正视人才流动的基本趋势是农村向城市流动、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样一个客观现实;企业必须认识到,为了寻求最大利润,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在考虑市场竞争时,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不仅比较本企业产品生产与国内其他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更要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的国际化,比较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

因此,我国的企业发展面临新的环境,需要寻求保证企业竞争力的新路径。

最近几年,四川东方希望、江苏春兰、浙江杉杉等一批大企业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山西经纬纺机、湖南远大空调等一批大企业将公司总部迁往北京,同时,在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厦门、武汉、青岛、重庆等,也有周边的一批大企业将总部向这些城市迁移。

在迁移总部过程中,这些企业依然将生产制造基地留在原来的地区继续发展,从而出现了“总部”与“生产制造”环节在空间上分离的现象。

原有的产业经济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在指导区域之间合作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对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类似经济现象的解释也缺少说服力。

以企业为最小单元、侧重于研究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相互关联、集聚发展的产业集群等理论,对于单纯的“总部”在特定区域聚集,并形成完全不同于产业聚集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不能进行很好的解释。

总部经济正是对于企业将总部与生产制造环节分离、将总部在特定区域聚集,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经济影响和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思考的结果。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以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础,是在中国城市化加快、市场化和国际化加深的大背景下,经济在一个更高阶段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理论。

在总部经济理论中,企业通过职能的空间分离,可以更低成本地获得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除此以外,总部经济对于区域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

总部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合作由产业、产品合作拓展到功能合作,共同做大蛋糕;区域发展中更加尊重不同区域的利益,正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更为务实地解决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合作共赢。

(二)“三赢”模型:

总部经济形成的内在机制分析

总部经济现象的产生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分析这种规律性就是探求总部经济产生的经济机理。

我们对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分析基于以下三个条件“假设”:

一是信息经济较为充分的发展。

网络及新的通讯手段的普及,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组织成本大大降低,企业有条件实现内部不同组织的空间分离。

二是企业在发展中对于战略资源的需求上升。

随着企业规模化增大和市场竞争加剧,对于战略资源(信息、高级人才、科研、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等)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且这类战略资源不能由常规资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的土地、能源、材料以及一般加工工人等)完全替代。

三是在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的不同区域之间,两类资源的禀赋差异很大,取得的成本差异很大。

在发达的中心城市,战略资源密集成本低,常规资源稀缺成本高;在欠发达地区,常规资源密集成本低,战略资源稀缺成本高。

基于上述条件假设,在信息技术较为发达的今天,企业依然按照传统布局模式进行布局,即企业将总部和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一起,无论企业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还是布局在欠发达地区,都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如果企业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由于战略资源密集,企业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取得战略资源,但是,由于城市的发展,使得常规资源变得稀缺,企业取得常规资源的成本提高,比如,一般来说,中心城市土地价格高,环境成本高,人工工资高,等等。

如果企业布局在欠发达地区,情形正好相反。

在欠发达地区,常规资源的取得其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战略资源稀缺,企业要取得同样的战略资源,不得不支付较之中心城市高得多的成本,甚至一些资源即使愿意付出再高的成本也难以取得。

如果企业按照总部经济的模式进行空间布局,把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由此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价格取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两个不同区域最优资源在同一个企业的集中配置。

企业由于将“总部-加工基地”在一个区域布局而被“损失”掉的那部分企业“利润”被“释放”出来,这种被释放出来的“利润”正是总部经济的“收益”所在。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分析,在实际中,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空间分离之后,会带来组织协调成本的增加。

如果这种成本的增加量小于充分利用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所带来的收益,企业就会通过组织结构空间分离的形式进行布局——多个企业总部聚集在中心城市,而且衍生出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会计师、广告传媒、战略咨询等等一系列知识型服务业集群,由此而形成总部经济。

按照总部经济理论进行资源再配置,不但能够使企业取得在原有布局模式下难以取得的资源优势,资源配置综合成本最低化,而且使得总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术资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释放,使得加工基地所在的欠发达地区密集的制造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因此,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

所以可以将总部经济模型形象地称为“三赢模型”。

(三)总部经济对于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价值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含义是:

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转化、组合并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拥有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使城市能够合理地进行资源存量的消耗与增值、资源增量的集聚和生成。

城市竞争力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去把握。

从软硬环境和要素投入角度说,城市竞争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

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

硬竞争力包括人才、资本、科技、环境、区位、设施、结构;软竞争力包括文化、制度、管理、开放程度、秩序。

城市竞争力是由这些分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合力,任何一个分力作用不同,但都不可缺少,它们的数量、质量状况及组合直接关系到城市竞争力状况。

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就是要吸引企业总部在城市聚集,这会涉及到构成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方方面面。

总部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中最突出的方面是人才、结构、文化、开放程度等。

人才方面:

人才竞争力包括城市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未来潜力。

总部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各类人才在城市的聚集,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企业总部一般具有战略管理、资本运营、业绩管理、研发等职能,实现这些职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总部的聚集,直接带动了大量管理、营销和科研人才的聚集;其二,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组成的现代金融服务业,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策划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以及教育、培训、会议、物流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配套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将吸纳大量的各类人才。

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人才的聚集,不仅使本地的高级人才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区域以外的人才被大量地吸引到当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总体上,总部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劳动力质量得到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人才比重上升,这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构方面:

结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等方面。

中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要吸引区域外的企业总部入驻,另一方面要将原来布局于城市中的不符合经济布局原则企业的制造部门搬迁到城市以外。

总部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使得城市的经济功能向管理和控制转变;其次,企业总部的聚集以及围绕企业总部的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第三,总部经济是集约型的经济,企业总部的空间布局体现集中、占地少、效益高的特点,能够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占用,为城市空间重新布局创造条件。

文化方面:

文化竞争力指城市所特有的市民社会意识、道德观念、城市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

企业总部集群能为所在区域创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众所周知,经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独立领域,它是嵌入社会、宗教以及政治制度之中的。

总部集群,会创造一种相对集群区域外显著的地域文化,同时这种独特的文化制度,既可以使区域内企业总部竞争的优势持续性存在,又能够提升市民社会意识,深化道德观念,创造高品味的文化氛围,改变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

文化的影响力是深远的,总部经济对城市文化的贡献会形成城市持久的竞争力。

开放程度方面:

这里的开放竞争力包括内部各要素、城市与区域内外(包括国内外)联系的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发展总部经济会有效加深区域经济的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使区域经济更快更深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

总部经济强调企业总部和加工制造基地在不同区域布局,发展总部经济能将本区域通过企业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交流与合作会越来越频繁,本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此外,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往来,从而提高城市整体开放程度,为城市在国内、国际竞争中赢得知名度、美誉度和相应的资源。

二、茶园新城区基本概况及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茶园新城区概况

1.茶园新城区的基本情况

茶园新城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东部,是重庆市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规划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6度和北纬29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左右,四季气温变化分明,雨量充沛,地形相对平坦;北临长江,三面环山,植被覆盖率高,有大片天然森林和众多大小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特色优势突出。

茶园新城区有明显的交通优势,新区内部“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通过重庆一环、二环高速公路与成渝、沪渝、兰渝、渝湛、渝遂(宁)、渝湘等多条高速公路干线联接,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

距重庆市中心10公里,距重庆火车站12km,距朝天门码头13km,距集装箱码头15公里,距江北机场32km,通过真武山隧道和待建的南山隧道与市中心相连,车程仅需10分钟。

西南出海大通道----渝湛高速公路可通往云贵两广,长江黄金水道可通往武汉、上海。

(见图2-1)

茶园新城区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向完善,通江大道与景观大道也将在不久建成通车,中环已于2004年动工,二环将于2005年破土动工,东西干道已处在规划阶段,主题公园、百步梯旅游度假区、希尔顿体育中心、南山隧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已处在招商或建设中。

图2-1茶园新城区区位交通图

茶园新城区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初期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规划、开发了三块工业园区:

茶园工业园、长江工业园和东港工业园。

茶园工业园面积约5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和招商工作,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制造、机械加工、电子设备、生物医药制品、食品、服装等产业体系和企业集群;长江工业园是重庆市工商联和南岸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涉外型工业园区,面积规划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行业、医药产业、都市工业、纺织服装、包装印刷、食品加工等产业体系;东港工业园尚在规划中,规划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准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重庆打造船舶制造基地和集装箱码头。

2.茶园新城区的总体发展思路

茶园新城区是重庆的六个“城市副中心”之一,按照重庆市总体规划,定位为未来的市级会展中心,以工业、居住为主的拓展区。

未来茶园新城区将建成一个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70万,包括工业园区、金融商务区、科研教育区、绿色住宅区、生态园林区、文体娱乐区等几大功能区域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在结合自己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茶园新城区提出了“城市化、生态型、高起点”的总体发展定位。

城市化,即茶园新城区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使发展工业与建设城市共生共荣;生态型,即茶园新城区不是主城的简单扩展和延伸,而是一座体现良好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人居环境要求的新型现代化城区;高起点,即高起点规划城市、高起点规划产业和高起点进行招商。

茶园新城区的发展目标是: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积极性,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南岸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化产业基地,集工、商、贸、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使其成为重庆市乃至西南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按照总体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茶园新城区在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又适时地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思路。

这一战略的提出,不仅能够以总部经济特有的经济产出效益与辐射带动效应使茶园立足生态和产业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而且对于贯彻南岸区政府未来在茶园新城区再打造一个南岸经济的战略目标,发挥南岸在重庆、重庆在西部的重要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

(二)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国内资本开始向西部转移,国外大型公司的总部型企业已在西部登陆,国内总部型企业也陆续向西部转移,重庆已经成为我国西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重要聚集地。

开发建设茶园新城区是重庆市面向二十一世纪筹划重庆市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南岸区今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点,茶园新城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对南岸区和重庆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在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建立总部聚集区吸引总部型企业入驻,对满足重庆城市空间总体发展战略需要,为南岸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集约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发挥重庆在西部的影响力、塑造重庆品牌的需要

首先,重庆市在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是对西部大开发政策较好地把握和有效的利用。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实施两个大局的又一次实践,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向西部倾斜,为西部各省市改善环境、提供优惠吸引企业投资创造条件,这为重庆市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引导一部分总部型企业向西部迁移,尽管现在看来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效果还不是那么明显,但从全球500强有25家在重庆投资,雅戈尔、美的、山东如意、TCL、日本铃木株式会社、日商岩井株式会社、福特汽车公司等纷纷投资于重庆,可以看到总部型企业向西部、重庆的转移已悄然进行。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目前还处于一种无序、自发的状态,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可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规划和引导总部型企业在茶园新城区形成聚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有助于充分发挥重庆在西部的影响力,提升重庆品牌价值。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中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对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在东西部之间起着承东起西、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拥有西南地区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各种产业资源。

鉴于重庆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加快其发展速度,发挥其在西部的影响力,塑造重庆品牌,对于整个西部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入驻,将企业的一些总部性职能迁移过来,能够以企业总部较大的税收贡献、对相关产业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良好的战略资源集聚与整合能力,成为重庆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提升重庆市整体经济实力,塑造重庆市的良好品牌,增强重庆在西部的影响力。

2.立足重庆市城市空间总体发展战略,承担城市副中心地位的需要

在《重庆2020——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纲要》中,明确了茶园新城区在重庆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定位:

茶园新城区是重庆市“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中东部发展片区的重点,承担着“未来市级会展中心,以工业、居住为主的拓展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职能。

(见图2-2)现在茶园新城区已经开始了全面发展建设阶段,其城市化的进程迫切需要各种城市功能来支撑,在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聚聚区吸引一批国内、外总部型企业入驻,可以加快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完善各种城市配套功能,支持和带动会展、工业和居住等功能的发展,是对城市空间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承接和贯彻。

另一方面,对承担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分流拥挤在市中心的一些总部型企业,缓解市中心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3.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打造经济新亮点的需要

南岸区依山傍水,仰拥“山城花冠”南山,俯临滚滚长江,生态环境良好。

南岸区委、区政府立足生态优势,提出打造茶园新城区、南山生态带、长江广阳岛和南滨风情路等生态经济版快,以形成经济发展的亮点。

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打造经济亮点,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它是站在尊重自然生态、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以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附加值高、无污染、节能型等

图2-2重庆市区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经济类型为主。

茶园新城区作为南岸区的七大经济板块之一,以其独具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要想打造南岸区经济的又一新亮点,需要从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出发,发挥其相对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型经济,树立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形象。

总部型企业一般从事的是决策、管理、研发、营销及现代化生产等知识性劳动,能耗少、污染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低,利于生态系统的完整。

同时,总部聚集区能够充分利用总部经济知识性和集约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城区内的优势资源,实现最小投入取得最大产出。

加之总部经济对现代化专业服务的带动作用,能够提升新城区内部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加快茶园新城区城市化进程。

茶园新城区建设总部聚集区,能够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发展质量、较强产业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4.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茶园新城区提出“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理念,对茶园新城区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业结构水平是衡量地区城市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而现在茶园新城区还处于开发建设的初期阶段,三产结构比例不合理,二产仍是推动茶园新城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水平尚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而总部型企业所从事战略管理、科技研发、投资管理、营销等均属于高级形态的经济活动,同时,伴随企业总部而来的是金融保险、会计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房地产、商业、餐饮业、信息采集加工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茶园新城区建设总部聚集区,吸引大量总部型企业入驻,对于提高茶园新城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满足新城区未来城市发展对产业结构及水平的需求,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总部经济除了能满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的要求外,还是提升茶园新城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区域竞争力可分为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两个方面,硬竞争力包括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基础设施力等;软竞争力包括集聚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等。

总部型企业的聚集,直接带来的是大量高级人才、资本、信息的汇集,并且能够实现集群效应,有效整合区域文化、提升区域凝聚力,增强区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度,这些都有助于茶园新城区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5.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采取“总部经济”的思路,建设总部聚集区,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茶园新城区发展总部经济,以吸引总部型企业为主,可以充分利用总部型企业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的增加值、税收、就业等指标值高、贡献大的优点,一方面利于解决加工制造型企业需要建大面积的厂房、车间、仓库、办公室等与经济效益目标最大化存在较大的差距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利于缓解重庆市由于地质地貌的特点而造成的土地有限供给与城市进一步开发建设对土地无限需求之间的冲突。

两方面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化开发,优化配置现有的土地资源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融战略管理与决策、研发、投资等功能为一体的企业总部不同于一般加工制造工厂,它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高,且污染破坏小,有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与总部聚集区相配套的商业、餐饮及娱乐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为茶园新城区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