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1931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1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含答案

(1)

姓名:

_____________年级: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6题)

1. 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①仪轨:

礼仪制度。

②约:

省减,简约。

③权制:

合乎适宜的制度。

④服罪输情:

认罪并表示悔改。

⑤物:

指人,百姓。

⑥亚匹:

同一流人物。

亚:

同类。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称____________  

尽忠益时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④苏秦喟____________ ②固不可____________  ④虎亦__________________卒去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子。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都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此句可以看出:

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历颇深,也很天真可爱。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

答:

【答案】

(1)①苦于 ②通 ③通“慧”,聪明 ④不久

(2)①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3)C

(4)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

中济④,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

其侣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曰:

“吾腰千金,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①永:

永州,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东安和广西全州一带。

②氓:

老百姓。

③绝:

横渡。

④中济:

渡到河水中间。

⑤不能寻常:

游不了多远。

⑥货:

财货,这里指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__________________千金__________________

④何不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益”字与“有顷益怠”中的“益”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香远__________________清B.至于斟酌损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慕圣贤之道D.有所广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译文:

(4)你觉得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

(1)①通“避”,躲避 ②假如,假使 ③作动词用,腰中缠着 ④丢弃

(2)A C 

(3)①我需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你(平日)最擅长游泳,今天为什么落在后面了呢?

(4)示例:

人要学会取舍。

否则就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

“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①桀、纣: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与:

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

而已。

④圹(kuàng):

原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

②亲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勿施尔也__________________

④兽之__________________圹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

译文: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

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答:

【答案】

(1)①震慑 ②通“叛”,背叛 ③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④跑

(2)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不一样。

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

“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

“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

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

“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

“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

“善哉言乎!

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

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

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

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

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必先__________________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__________________士__________________

③仆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

④官大者,主__________________之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

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②可以免于患乎?

译文: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答:

②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答:

【答案】

(1)①使……痛苦 ②通“弼”,辅佐 ③听说 ④讨厌,厌恶

(2)D

(3)①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②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害吗?

(4)①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意对即可)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

“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出 师 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臣之妻__________________臣__________________

②群臣吏民能面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过者面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__________________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__________________忠谏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3)两则选文中的臣子给各自的君主提出了哪些相同的建议?

答:

(4)人们常说“忠言逆耳”,选文中的臣子是如何做到让君主接受建议的?

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1)①偏爱 ②当面指责 ③发扬光大 ④堵塞

(2)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②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意思对即可) 

(3)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

所选文章都属臣子向君王进谏的内容。

在第二篇建议的基础上稍加概括,便可得出答案。

(4)邹忌运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委婉动听,收到了比直言进谏更好的效果。

诸葛亮的建议情真意切,饱含深情,做到了以情动人,让后主体会到他深挚的耿耿忠心。

难度:

偏难知l[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飒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__________________处   阙: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引凄异  属:

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__________________清冽  尤:

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不动  佁然:

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3)两段选文的第二段都写到了水,试比较其异同。

答:

(4)自古以来,三峡地区就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写一则景点简介。

答:

【答案】

(1)①通“缺” ②连接 ③格外 ④呆呆的样子

(2)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意思对即可) 

(3)相同点:

都从侧面写水。

不同点:

《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意思对即可) 

(4)示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答案不限于此,符合要求即可)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1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标4处)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②荆之地方五千里   

③公输盘诎   

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为何若人?

译文:

②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4)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    ,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    ,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5)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    ”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    ”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答案】 

(1)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2)①破 ②方圆(面积) ③通“屈”,理屈 ④入侵

 (3)①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②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4)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 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5)九设 九距 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 吾请无攻宋矣 

难度:

偏难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②未果,寻病终    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答案】

(1)①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②不久 

(2)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①自然环境优美 ②社会安定和平 ③百姓生活和乐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13.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叩:

      ②被: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幼时即嗜学。

译文: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3)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

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解决“无书”的办法:

②解决“无师”的办法:

【答案】

(1)①请教 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①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②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难度:

偏难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1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B.乃记之而去    广起,夺而杀尉

C.俶尔远逝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心乐之   怅恨久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4)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

这是否矛盾?

为什么?

答:

 

【答案】

(1)①凉 ②大约 ③凄清 

(2)B

(3)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4)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愉悦情感。

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不矛盾。

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

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难度:

偏难知识点:

散文类

15.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