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2008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docx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复习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D是△ABC的高的是(  )

 A.

B.

C.

D.

 

2.如果a=(﹣xx)0,b=(﹣0.1)﹣1,c=(﹣)2,那么a、b、c三个数的大小为(  )

 A.a>b>cB.c>a>bC.a>c>bD.c>b>a

 

3.如图,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

 A.B.

 C.D.

 

4.如图,已知EC=BF,∠A=∠D,现从下列6个条件:

①AC=DF;②∠B=∠E;③∠ACB=∠DFE;④AB∥ED;⑤AB=ED;⑥DF∥AC;

从中选取一个条件,以保证△ABC≌△DEF,则可选择的是(  )

 A.②③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

 

5.下列各式:

①a5+a5=a10;②a6×a4=a24;③a0÷a﹣1=a;④a4﹣a4=a0;一定正确的有几个(  )

 A.4B.3C.2D.1

 

6.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内同一点,③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⑤多边形的内角和大于外角和,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同一点.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7.如图,与左边正方形图案属于全等的图案是(  )

 A.

B.

C.

D.

 

8.如图,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ABD,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APD.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APC≌△APD的是(  )

 A.BC=BDB.AC=ADC.∠ACB=∠ADBD.∠CAB=∠DAB

 

 

二、填空题

9.若4x=a,4y=b,则4x+y=      .

 

10.计算:

xx2﹣xx×xx=      .

 

11.若a+b=4,则a2+2ab+b2的值为      .

 

12.把代数式2x3﹣4x2﹣6x分解因式为:

      .

 

13.近期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新型甲型流感感病毒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造成多人死亡.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0000008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m.

 

14.已知一个五边形的4个内角都是100°,则第5个内角的度数是      度.

 

15.方程2x+y=7的正整数解是      .

 

16.将一副三角板摆放成如图所示,图中∠1=      度.

 

17.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      .

 

18.如图,在△ABC中,BC=AC,∠C=90°,AD平分∠CAB,AB=10cm,DE⊥AB,垂足为点E.那么△BDE的周长是      .

 

 

三、解答题

19.计算:

(1)(﹣)﹣2+(π﹣3)0+(﹣5)3÷(﹣5)2

(2)(2x﹣y)2﹣4(x﹣y)(x+2y).

 

20.分解因式:

(1)2x(a﹣b)﹣(b﹣a)

(2)(x2+y2)2﹣4x2y2.

 

21.先化简再求值:

8x2﹣(x﹣2)(3x+1)﹣2(x+1)(x﹣1),其中x=﹣2.

 

22.解方程组:

(1)

(2)

 

23.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A=45°,∠BDC=60°,求∠BED的度数.

 

24.如图,方格纸中的△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在方格纸上按下列要求画图.

在图①中画出与△ABC全等且有一个公共顶点的格点△A′B′C′;

在图②中画出与△ABC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格点△A″B″C″.

 

25.先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AB=AC,EB=EC,∠BAE=∠CAE,试说明△AEB≌△AEC.

解:

在△AEB和△AEC中,因为AB=AC,∠BAE=∠CAE,EB=EC,…第1步根据“SAS'’可以知道△AEB≌△AEC.…第2步

请问上面解题过程正确吗?

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过程.

 

26.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在AB、BC、AC上,且BD=CE,∠DEF=∠B,问:

∠EDF与∠EFD是否相等?

并说明理由.

 

27.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1)求证:

AE=CD;

(2)若AC=12cm,求BD的长.

 

28.某公司准备把240吨白砂糖运往A、B两地,用大、小两种货车共20辆,恰好能一次性装完这批白砂糖,相关数据见下表:

载重量运往A地的费用运往B地的费用

大车15吨/辆630元/辆750元/辆

小车10吨/辆420元/辆550元/辆

(1)求大、小两种货车各用多少辆?

(2)如果安排10辆货车前往A地,其中大车有m辆,其余货车前往B地,且运往A地的白砂糖不少于115吨,

①求m的取值范围;

②请你设计出使总运费最少的货车调配方案,并求出最少总运费.

 

 

xx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二中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D是△ABC的高的是(  )

 A.

B.

C.

D.

考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分析:

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答:

解:

线段BD是△ABC的高,则过点B作对边AC的垂线,则垂线段BD为△ABC的高.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有三条高线,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是线段.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外一点.

 

2.如果a=(﹣xx)0,b=(﹣0.1)﹣1,c=(﹣)2,那么a、b、c三个数的大小为(  )

 A.a>b>cB.c>a>bC.a>c>bD.c>b>a

考点:

实数大小比较;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

首先分别求出a、b、c三个数的值各是多少,然后根据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判断出a、b、c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即可.

解答:

解:

a=(﹣xx)0=1,b=(﹣0.1)﹣1=﹣10,c=(﹣)2=,

∵﹣10,

∴c>a>b.

故选:

B.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明确:

正实数>0>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此题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

①a﹣p=(a≠0,p为正整数);②计算负整数指数幂时,一定要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计算;③当底数是分数时,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负指数就可变为正指数.

(3)此题还考查了零指数幂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

①a0=1(a≠0);②00≠1.

 

3.如图,AB⊥BC,∠ABD的度数比∠DBC的度数的两倍少15°,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那么下面可以求出这两个角的度数的方程组是(  )

 A.B.

 C.D.

考点: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两角互余和题目所给的关系,列出方程组.

解答:

解:

设∠ABD和∠DBC的度数分别为x°、y°,

由题意得,.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4.如图,已知EC=BF,∠A=∠D,现从下列6个条件:

①AC=DF;②∠B=∠E;③∠ACB=∠DFE;④AB∥ED;⑤AB=ED;⑥DF∥AC;

从中选取一个条件,以保证△ABC≌△DEF,则可选择的是(  )

 A.②③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添上①,没有ASS;添上②,根据AAS可证明;添上③,根据AAS可证明;添上④,根据AAS可证明;添上⑤,没有ASS;添上⑥,根据AAS可证明,正确的有②③④⑥.

解答:

解:

∵EC=BF,

∴BC=EF;

∵∠A=∠D,∠B=∠E,

∴△ABC≌△DEF(AAS),故②可以;

∵∠ACB=∠DFE,

∴△ABC≌△DEF,故③可以;

∵AB∥ED,

∴∠B=∠E,

∴△ABC≌△DEF,故④可以;

∵DF∥AC,∴∠BCA=∠DFE,

∴△ABC≌△DEF,故⑥可以;

而①⑤是利用AAS,则不可以.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各式:

①a5+a5=a10;②a6×a4=a24;③a0÷a﹣1=a;④a4﹣a4=a0;一定正确的有几个(  )

 A.4B.3C.2D.1

考点:

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判断①④,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判断②,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判断③.

解答:

解:

①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减字母及指数不变,故①错误;

②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故②错误;

③通敌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③正确;

④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减字母及指数不变,故④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熟记法则并根法则计算是解题关键.

 

6.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内同一点,③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线,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⑤多边形的内角和大于外角和,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内同一点.其中正确的有(  )

 A.4个B.3个C.2个D.1个

考点:

命题与定理.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

解:

①三角形是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故错误;

②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同一点,当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时,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故错误;

③正确;

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故错误,同理⑤也错误;

⑥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定义以及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性质,都是需要识记的内容.

 

7.如图,与左边正方形图案属于全等的图案是(  )

 A.

B.

C.

D.

考点:

全等图形.

分析:

根据全等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对选择项逐个与原图对比验证.

解答:

解: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A、B、D图案均与题干中的图形不重合,所以不属于全等的图案,

C中的图案旋转180°后与题干中的图形重合.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形的识别,主要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做题,属于较容易的基础题.

 

8.如图,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ABD,还应补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APD.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不一定能推出△APC≌△APD的是(  )

 A.BC=BDB.AC=ADC.∠ACB=∠ADBD.∠CAB=∠DAB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题意,∠ABC=∠ABD,AB是公共边,结合选项,逐个验证得出正确结果.

解答:

解:

A、补充BC=BD,先证出△BPC≌△BPD,后能推出△APC≌△APD,故正确;

B、补充AC=AD,不能推出△APC≌△APD,故错误;

C、补充∠ACB=∠ADB,先证出△ABC≌△ABD,后能推出△APC≌△APD,故正确;

D、补充∠CAB=∠DAB,先证出△ABC≌△ABD,后能推出△APC≌△APD,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有AAS,SSS,ASA,SAS.注意SSA是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做题时要逐个验证,排除错误的选项.

 

二、填空题

9.若4x=a,4y=b,则4x+y= ab .

考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得答案.

解答:

解:

4x+y=4x×4y=ab,

故答案为:

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0.计算:

xx2﹣xx×xx= 1 .

考点:

平方差公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原式变形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

解:

原式=xx2﹣(xx﹣1)×(xx+1)=xx2﹣xx2+1=1,

故答案为:

1

点评:

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1.若a+b=4,则a2+2ab+b2的值为 16 .

考点:

完全平方公式.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将a+b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

解:

∵a+b=4,

∴a2+2ab+b2=(a+b)2=16.

故答案为:

16.

点评:

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2.把代数式2x3﹣4x2﹣6x分解因式为:

 2x(x﹣3)(x+1) .

考点:

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

应先提取公因式x,再对余下的多项式进行观察,有3项,可利用十字相乘法继续分解.

解答:

解:

2x3﹣4x2﹣6x,

=2x(x2﹣2x﹣3),

=2x(x﹣3)(x+1).

点评:

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要求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一般来说,如果可以先提取公因式的要先提取公因式,再考虑运用公式法或十字相乘法分解.

 

13.近期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新型甲型流感感病毒疫情,并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造成多人死亡.流感病毒的直径为0.00000008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8×10﹣8 m.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

解:

0.00000008m=8×10﹣8m.

点评: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4.已知一个五边形的4个内角都是100°,则第5个内角的度数是 140 度.

考点: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

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

因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2)180°=540°,4个内角都是100°,

所以第5个内角的度数是540﹣100×4=14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15.方程2x+y=7的正整数解是 ,,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把x看做已知数表示出y,即可确定出正整数解.

解答:

解:

方程2x+y=7,

解得:

y=﹣2x+7,

当x=1时,y=5;当x=2时,y=3;当x=3时,y=1,

则方程的正整数解为,,.

故答案为:

,,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将x看作已知数求出y.

 

16.将一副三角板摆放成如图所示,图中∠1= 120 度.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及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解答.

解答:

解:

由图可知,∠2=30°,∠3=90°,

∴∠1=∠2+∠3=90°+30°=120°.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三角形外角的知识,由图可知,∠1=90°+30°=120°,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图.

 

17.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6°,那么∠2= 68° .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根据∠1=56°和轴对称的性质,得∠ABC=2∠1,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

解: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

∠ABC=2∠1=112°.

∵AB∥CD,

∴∠2=180°﹣112°=68°.

点评:

此题主要是运用了轴对称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

 

18.如图,在△ABC中,BC=AC,∠C=90°,AD平分∠CAB,AB=10cm,DE⊥AB,垂足为点E.那么△BDE的周长是 10cm .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CD=DE,再利用线段之间的等效替换,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

∵∠C=90°,AD平分∠CAB,DE⊥AB,

∴DE=CD,AC=AE,

∴△BDE的周长=BD+DE+BE=BD+CD+BE=BC+BE=AE+BE=AB=10cm.

故填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会将相等线段进行等效替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9.计算:

(1)(﹣)﹣2+(π﹣3)0+(﹣5)3÷(﹣5)2

(2)(2x﹣y)2﹣4(x﹣y)(x+2y).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

(1)先算负指数幂、0指数幂,同底数幂的除法,再算加法;

(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整式的乘法计算方法计算,再进一步合并即可.

解答:

解:

(1)原式=9+1﹣5

=5;

(2)原式=4x2﹣4xy+y2﹣4(x2+xy﹣2y2)

=4x2﹣4xy+y2﹣4x2﹣4xy+8y2

=﹣8xy+9y2.

点评:

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顺序与运算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0.分解因式:

(1)2x(a﹣b)﹣(b﹣a)

(2)(x2+y2)2﹣4x2y2.

考点:

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

(1)直接提取公因式(a﹣b),进而分解因式得出即可;

(2)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进而结合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解答:

解:

(1)2x(a﹣b)﹣(b﹣a)

=2x(a﹣b)+(a﹣b)

=(a﹣b)(2x+1);

(2)(x2+y2)2﹣4x2y2

=(x2+y2﹣2xy)(x2+y2+2xy)

=(x﹣y)2(x+y)2.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

 

21.先化简再求值:

8x2﹣(x﹣2)(3x+1)﹣2(x+1)(x﹣1),其中x=﹣2.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原式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化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

解:

原式=8x2﹣3x2﹣x+6x+2﹣2x2+2=3x2+5x+4,

当x=﹣2时,原式=12﹣10+4=6.

点评: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2.解方程组:

(1)

(2)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方程组整理后,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

(2)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

解答:

解:

(1)方程组整理得:

①﹣②得:

4y=4,即y=1,

把y=1代入①得:

x=1,

则方程组的解为;

(2)

①+②得:

x+y=5④,

①+③得:

x+2y=6⑤,

⑤﹣④得:

y=1,

把y=1代入④得:

x=4,

把x=4,y=1代入①得:

z=0,

则方程组的解为.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3.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A=45°,∠BDC=60°,求∠BED的度数.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求∠BED的度数,应先求出∠AB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ABD=∠BDC﹣∠A=60°﹣45°=15°.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C=2∠ABD=2×15°=3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BED的度数.

解答:

解:

∵∠BDC是△ABD的外角,

∴∠ABD=∠BDC﹣∠A=60°﹣45°=15°.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BC=15°

∵DE∥BC,

∴∠BDE=15°.

∴∠BED=180°﹣∠BDE﹣∠DBE=180°﹣15°﹣15°=150°.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24.如图,方格纸中的△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称为格点三角形、请在方格纸上按下列要求画图.

在图①中画出与△ABC全等且有一个公共顶点的格点△A′B′C′;

在图②中画出与△ABC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格点△A″B″C″.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

专题:

网格型.

分析:

(1)此题作法较多,可用平移来作;将△ABC沿射线CB平移,平移距离为BC的长,由此可得所求作的三角形.

(2)以AB为公共边为例,作C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C″,然后连接AC″和BC″即可.

解答:

解:

(1)作图如右;(4分)

(2)作图如右.(4分)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动手作图的能力,注意平移和轴对称作图的应用.

 

25.先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AB=AC,EB=EC,∠BAE=∠CAE,试说明△AEB≌△AEC.

解:

在△AEB和△AEC中,因为AB=AC,∠BAE=∠CAE,EB=EC,…第1步根据“SAS'’可以知道△AEB≌△AEC.…第2步

请问上面解题过程正确吗?

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过程.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上面证明过程不正确,因为没有正确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指的是两边一角且角为这两边的夹角,所以上面证明过程不正确.这就要求我们要真正理解且正确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解答:

解:

不正确,错在第二步,

正确的过程:

证明:

在△AEB与△AEC中,

∴△AEB≌△AEC,(SAS).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AS、HL.

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26.如图,在△ABC中,∠B=∠C,D、E、F分别在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