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206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docx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现状

【篇一:

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从4个不同方向展开分析,全面的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让我们有客观的认识;本文的第二部分从另外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的进步和成就,让我们对其发展充满希望。

关键字:

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abstract:

thispapermainlyintroduced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chinastransportationindustr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from4differentdirectionstospreadoutananalysis,comprehensivepointsoutexistentrestrictivefactors,letushaveanobjectiveunderstanding;thesecondpartofthisarticlefromthe5aspectsofchinastransportationindustryachievedtheprogressand

achievementsofitsdevelopment,letusfullofhope.

keywords: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analysis

正文: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客货交通量有了巨大增,道路建设与汽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与交通运输事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仍然是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1.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全国尚未形成一条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高等级公路大通道,在国内区域范围内也未形成具有规范效益的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密度1.4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日本的1/22,德国的1/13英国的1/11、美国的1/5、印度的1/5。

若考虑人口因素和路况,我国人均拥有公路数量更少得可怜。

因此,“路行难”“行路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水路运输方面,港口布局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管理先进,能够适应国际大型化运输船舶的高效、现代化大型港口还很少,至今我国大陆尚没有一个港口能够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

集装箱、原油等专用码头能力严重不足。

沿海20个主枢纽港能力利用率达到103.2%,超负荷运行。

长江口出海航道水深不足已成为制约上海港和整个长江三角洲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内河航道多数处于自然状态,内河主通道中还有约50%未达到规划航道等级。

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质量通病尚未从技术

上予以攻克,中、西部地区交通落后仍然是制约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

2.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总体技术水平偏低,服务水平不高。

其中公路运输工具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的程度较低。

水路运输方面,内河港口装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船舶技术水平不高,水上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和海上事故应急救助系统以及立体搜救系统尚不完善。

3.运输市场发展不完善,运输管理水平偏低。

运输生产未能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缺乏主导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工业,且区域分割,划地为牢,无序竞争;另一方面,公路运输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无法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站场作业服务;加之现有运输企业通信和管理手段落后,既不能及时获取货源和运力的信息,也不能实施对车辆和货物的动态管理,导致企业车辆的运用效率低。

4.目前我国运输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

它体现在3方面:

一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与优化,虽然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经过计划委员会审查,但更多的中、小型项目足以导致运输系统整体的无序化。

二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经营上的竞争意识强于协调互补意识,人为的无序导致了较多的浪费,未能很好地满足运输需求。

三是在技术标准、服务方面缺乏样板,即使是同一种运输方式,也缺乏规范与标准。

上述现状说明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关系的重要性。

这3方面都是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车流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解决由它导致的能力下降问题,是国家综合运输风格的节点和中枢。

据统计,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约为全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总客运量的5倍,可见城市交通运输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现在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交通运输问题,道路系统高度拥挤且缺乏有效的规划,公共交通工具不足且陈旧老化,交通设施效率低下且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使用混乱且管理不善。

随着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群的兴起,逐步实施立体交通运输规,改善城市的市内外交通状况,确保交通运输的通畅,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分析

一、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

近年来,不论是交通设施总量、规模,还是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运输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我国交通运输的线路网络和客货运量均快速增长。

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里程,从2005年的558.64万公里增加到2010

年的704.27万公里,增长26.1%,年均增长4.7%;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由2005年的184.70亿人增加到2010年的327.91亿人,增长77.5%,年均增长12.2%;旅客周转量由17466.7亿人公里增加到27779.2亿人公里,增长59.0%,年均增长9.7%;货运量由186.20亿吨增加到320.30亿吨,增长72.0%,年均增长11.5%;货物周转量由80258.1亿吨公里增加到

137329.0亿吨公里,增长71.1%,年均增长11.3%。

二、铁路运输迈进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铁路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中国铁路运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对西部开发的投入不断加大,西部铁路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全线建成通车,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的通车运营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铁路建设加速实现了客货分线运输,使铁路货运能力大幅提升。

2010年12月26日,我国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再次打破世界铁路重载纪录,年运量突破4亿吨。

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开始运行在全国各地,我国铁路装备水平上了新台阶。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在建规模超过1万公里。

到2012年新建高速铁路总规模将达到1.3万公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三、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近五年,我国公路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交通运输业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建设规模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

国家高速公路网中重点建设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线路中,已建和在建路段达到95%以上。

农村公路建设拉动城乡经济发展作用显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亮点。

从2006年开始,国家组织实施了“五年千亿元”工程,中国农村公路建设步入了历史上最大规

模的快速发展新时期。

通过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支撑和服务。

近五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四、港口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规模明显扩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港口布局日趋合理、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功能逐步拓展,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沿海港口建设投资超过3500亿元,在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等沿线相继建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港区。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港口数量为96个,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2148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659个。

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0.2亿吨。

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4.28亿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5.9亿吨;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060万标准箱。

我国港口吞吐量已经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

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带动临港工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五、航空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基础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近五年,民航基础设施5年投资2500亿元,相当于前25年民航建设资金的总和。

截止到2010年底,运输机场达到175个,5年新增33个,改建了一批机场,初步形成了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机场体系。

这些机场覆盖了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

其中首都机场客运和浦东机场货运分别进入世界前2和前3名。

近五年,我国民航航线里程和网络进一步完善。

截止到2010年底,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为276.5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38.4%,年均增长6.7%。

近年来,我国民航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

完成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航空运输保障任务,在汶川、玉树地震救援等突发事件紧急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航空运输无论客运还是货运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六、管道运输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潮时期。

经过建设,已基本建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道干线网,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止到2010年底,管线总里程从“十五”末的4.4万公里增加到7.8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78.4%,年均增长12.3%。

2010年,管道输油(气)能力为49189万吨,比2005年增长58.5%,年均增长9.6%。

三.结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良好,并呈现出各自的发展特点与优势。

公路运输量大幅度增长,高速公路发展突飞猛进;铁路运输供求矛盾突出,运能趋紧;航空运输业发展速度较快,位于各行业之首;水路运输增长势头强劲,市场需求旺盛;管道运输进入大发展时期,总体而言供求矛盾突出。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现状发展比较良好,基本符合国家各阶段的规划。

对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制约。

在今后还应多发展新技术,靠科技进步,而非靠砸钱堆起来。

同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发展某一种,要科学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董焰.《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改革》.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4年.

[3]陈怡.《我国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及结构分析(英文)》.长安大学,2006年.

[4]尚荣丽.《交通运输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比较研究》.长安大学,2007年.

[6]束明鑫等,2000年。

《我国加入wto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与对策》,

[7]李峰,《智能交通系统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国外公路发展趋势》,1999年。

【篇二: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摘要:

文章基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现状,综合运用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从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供给分析,未来交通运输规模与结构分析,发展战略与实施策略分析这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交通理论,研究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

需求;供给;规模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

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公路

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

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

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

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

8.5%提高到1998年的91.1%。

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979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

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

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

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

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

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

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

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

假设旅客的需求均

【篇三: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

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

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1.1铁路运输

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

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

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5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4.3%。

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均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1.9%;总换算周转量33118.06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3.17亿吨公里,增长0.7%。

1.2公路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

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

截止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

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1公路网络

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

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

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

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

全国公路总里程中,国道13.34万公里,省道23.96万公里,县道50.65万公里,乡道98.76万公里,专用公路5.80万公里,村道153.20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3.9%、6.9%、14.7%、28.6%、1.7%和44.3%。

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干线公路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1.2.2公路客货运输

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7年,我国公路运输需求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7.3%,客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3%,增速基本为近5年之最。

1.3水路运输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

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1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5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3万公里。

其中,等级航道6.10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5%;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8631公里,占总里程的7.0%;五级及五级以上航道23659公里,占总里程的19.2%。

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24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34个,比上年净增90个。

1.3.2客、货运输

2008年,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16.2亿人次和187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6.2%;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水路运输货运量分别为12.9亿吨和

2.1亿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和增长11.5%。

1.4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货物运输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

全国开通民航航线的城市达150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经济城市及边远地区不易通行其他运输方式城市均开通了民航班线。

2007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行业全年运送旅客约1.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0%,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约3.84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5.6%。

展望2007-2010年,相信中国民航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民用机场业将得到同步发展。

1.5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

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比2002年增长62%,年均增长12.8%。

其中输油管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61.3%和62.7%。

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比2002年增长68.4%,年均增长13.9%。

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千万立方米/年,分别比

2002年增长59.3%和158.9%。

管道输送所涉及货物品类较少且较单一,因此,其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影响力小一些。

但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较高,输送成本较低,而且占用土地较少,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因此,是今后许多输送量较大的气体、液体物的较佳输送方式,煤等亦可转换成液体——煤浆进行输送。

2交通运输业存在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