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3486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0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docx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

交通运输网络现状

1.1交通现状

肇庆市地处三茂铁路、西江水路、321国道和324国道公路干线的交汇点,是祖国大西南与港澳及广东省沿海发达地区联结的重要交通枢纽。

其交通运输,长期以来以公路、水路为主,铁路为辅。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三种运输方式已有一定规模和基础。

1、公路交通现状

截至2004年,全市已建成通车公路里程8056.6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67公里,一级公路292.7公里,二级公路937.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通车里程的15.3%;按行政等级分类,国道290.3公里,省道1034.9公里,县道956.5公里,乡道5774.8公里。

现有水泥路4041.5公里,沥青路682.5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通车里程的58.6%。

市到各县(市、区)公路均已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标准,县到镇公路大部分已达到三级以上技术标准,乡镇到行政村均已通公路,公路密度为54.2公里/百平方公里。

2004年公路等级结构和路面状况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2004年肇庆市公路网等级结构情况统计表单位:

公里

等级

高速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低级

合计

比例

国道

67

179.4

43.9

 

 

 

290.3

3.6%

省道

 

94.5

676.3

67

191.9

5.2

1034.9

12.8%

县道

 

16.4

150.6

500.7

259.4

29.5

956.6

11.9%

乡道

 

 2.4

66.6

40.6

5431.8

233.4

5774.8

71.7%

合计

67

292.7

937.4

608.3

588.1

268.1

8056.6

100.0%

比例

0.8%

3.6%

11.6%

7.6%

73.0%

3.3%

100.0%

表1-22004年肇庆市公路网路面状况统计表单位:

公里

路面

水泥路面

油性路面

中级路面

低级路面

无路面

合计

比例

国道

250.6

39.7

290.3

3.6%

省道

787.1

247.8

1034.9

12.8%

县道

653.5

265.5

35.6

2

956.6

11.9%

乡道

2350.3

129.5

2393.9

899.3

1.8

5774.8

71.7%

合计

4041.5

682.5

2429.5

899.3

3.8

8056.6

100.0%

比例

50.2%

8.5%

30.2%

11.2%

100.0%

截止2004年底,肇庆市共有公路客运站场38个,其中一级站1个,三级站3个,四级站5个,简易站11个,未定级站18个;汽车货运站2个。

2、水路交通现状

肇庆市水上运输主要依靠西江及其支流。

西江全长2214公里,上游连接资源丰富的云南、贵州,中游穿越广西,下游经广东珠江三角洲流入南海,是我国西南地区和广东联结港澳地区的内河航运大动脉。

西江干流从广西梧州流入广东封开县、德庆县、端州区、鼎湖区至江门百顷头右汊进入虎跳门水道再经崖门出海,其中流经肇庆市218公里。

西江主要支流有绥江、贺江、罗定江、新兴江,西江干、支流主要航道现状情况见表1-3所示。

截至2004年,肇庆市设有一、二类口岸9个,大小码头泊位122个。

其中交通行业部门已建成的港口码头泊位41个,最大靠泊能力1500吨,码头泊位总长1185米。

200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41万吨,港口旅客吞吐量80万人。

表1-32004肇庆市西江干支流主要航道统计表

航道

名称

起讫点

里程

(km)

航宽

(米)

水深

(米)

通航船

泊吨位

通航保证率

通航期

西江

界首~双金

218

50~80

2.5

1000

98%

全年

贺江

白沙~江口

115

10

0.6

50

95%

全年

新兴江

新桥~江口

15

4.0

0.4

15-25

85%

绥江

怀城~马房

147

6~10

0.5~0.7

50以下

怀集-四会85%

四会-马房90%

全年

东安江

岐岭~大洲

21

6

0.5

30以下

85%

3、铁路交通现状

三茂铁路贯穿广东省东南部,东起三水市,途经肇庆市的四会市、高要市、鼎湖区、端州区,向西南经云浮市、阳江市,西至茂名市,全长322公里,是我国建成的第一条合资铁路,其中肇庆区域76公里。

现肇庆车务段管辖17个车站,营运里程169公里,2004年货运量76万吨,客运量6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35.4%。

4、客货运输结构

目前,肇庆市客货运输主要由公路和水路承担。

2004年公路和水运完成货运量所占全社会的份额分别为85.4%和12.3%,完成客运量所占全社会的份额分别为97.2%和1.3%,而铁路完成货物和旅客运量所占全社会的份额分别仅为2.3%和1.5%。

肇庆市主要年度客货运量见表1-4,2004年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份额见图1-1和图1-2。

表1-4肇庆市主要年度客货运量表

指标

单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年均增长率(%)(95-04年)

铁路营业里程

公里

169

169

169

169

169

0

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7458

7333.3

7603

7711

8057

3.30

内河通航里程

公里

544

544

544

544

544

0

客运量

万人

3846.3

3988.8

3994.6

3904.7

4269.9

5.55

铁路

万人

55

61

51

48

65

-7.50

公路

万人

3703

3857

3879

3801

4149

6.93

水运

万人

88.3

70.8

64.6

55.7

55.9

-14.33

货运量

万吨

2720.5

2874

3203.9

3203

3273

3.48

铁路

万吨

86

88

92

87

76

-0.84

公路

万吨

2243

2414

2721.1

2752

2795

3.69

水运

万吨

391.5

372

390.8

364

402

3.04

 

 

1.2“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1、“十五”规划目标

(1)公路。

国省道基本全部二级化以上,并将跨西江的桥梁建设放在一个重要地位;继续完成县通镇二、三级公路,发展农村公路,扩大公路网通达性,改造和实现路面铺装高级和次高级化,提高路面铺装率;建设肇庆运输站场主枢纽,完善市、县一级公路运输站场体系。

(2)水路。

疏浚西江航道,建成以西江水运主要通道为骨干的航道网,并以该航道网为中心,北江、绥江、贺江、新兴江等航道辐射周边地区的干支相通,江海直达的高标准内河网。

加强集装箱港口建设,按照市场发展需求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枢纽港、支线港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3)、铁路。

开辟新的北向出省铁路。

形成合理畅通的对外铁路运输系统。

加强境内铁路复线与电气化改造。

2、“十五”规划预计完成情况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十五”期肇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完成投资40亿元。

较“九五”期新增公路10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公里。

完成国、省道改造406公里,县乡公路改造3154公里(含镇通行政村公路改造2200公里),新(改)建桥梁112座,建成汽车客运站场13个。

至200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预计达到8500公里,公路密度57公里/百平方公里,较“九五”期末增长10%。

“十五”期间实现了通高速公路目标,消灭了省、县道砂土路,建成肇庆境内第三座跨西江的特大桥——肇庆大桥,完成了西江大桥扩建工程,完成了山区县35座“索改桥”改造工程,建设、加固了一批危桥。

西江航道等级得到提升,肇庆至虎跳门3000吨级航道工程顺利完成,肇庆至南江口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交通部验收。

(2)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取得突破

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多个项目被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包括:

已建成或在建项目两个:

a、广肇高速公路。

广肇高速公路48公里于2002年8月建成通车,广云(广肇延伸)马安至云浮段(肇庆境19公里)已于2004年建成通车。

b、广贺高速公路。

广贺高速三水至怀集段项目全线长118公里,总投资为78.9亿元,控制工程已于2005年底开工建设;怀集至广西省界段38公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组织的评审。

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个:

珠外环高速江门至肇庆段107公里;二广公路连州交界至怀集段26公里;昆汕高速公路怀集至阳山交界段30公里;茂名至揭阳高速公路肇庆段140公里。

(3)航道、港口建设全面提速

完成西江南江口——肇庆段全国“文明样板航道”的创建工作,并通过交通部专家组验收。

总投资约3000万元的绥江牛岐船闸复航工程已正式动工。

西江肇庆大桥至虎跳门3000吨江海直通航道肇庆段整治工程已完成,即将通航3000吨级船舶。

西江肇庆大桥至封开界首2000吨级171公里航道整治工程计划2006年正式动工,2008年完工,届时,2000吨船舶可直达广西梧州。

随着航道整治力度的加强及水运优势的逐步显现,以肇庆新港为首的港口建设进度得到加强,设计靠泊能力5000吨,年吞吐量75万吨,项目于2003年12月正式动工,预计于2006年10月建成投产。

1.3“十五”规划效果分析

根据“十五”规划实施情况分析,有两个明显特点:

一是部分建设项目超前实施,二是以高等级公路及山区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其主要原因是肇庆市各级党委及政府高度重视,立足于交通应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规划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原计划“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规划安排的大多数重点建设项目提前实施。

并且做到了重点突出。

筹措资金方面,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协调和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交通行业各部门通过积极争取省的资金补助、银行贷款、合资经营等融资方式以及市土地储备中心的资金援助,获取到大量资金,确保了高速公路、公路、水路重点项目和大型港口、桥梁的建设。

此外,面对地方资金筹措等难点,市政府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公路交通规费返还地方主管部门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地方政府适度安排配套建设资金用于山区航道建设等措施,从而使规划项目的落实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十五”期末,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以“一线”(三茂铁路)、“一江”(西江)、“两路”(G321,G324)为骨架,以国、省道干线公路网为依托,以市区为中心,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相互衔接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对肇庆市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现状分析中看到,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仍不够发达,对外交通仍不够通畅;各种运输方式结构不够协调,公路承担绝大部分客货运输量,水路、铁路运输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对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西江经济走廊开发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应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1.4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肇庆市“十五”期公路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薄弱,并受到区域交通发展不均衡和道路运输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公路交通仍然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

①与珠三角核心区连接的路网不够顺畅。

肇庆市与珠三角核心区对接的快速干线只有国道321线、324线及广肇高速公路,交通设施滞后,阻碍区域物业流通、快捷运输,严重制约了区域对外经济交流与发展。

②公路技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里程少。

主要表现为二级以上公路占有率低,仅为公路总里程的15.3%;高级、次高级路面占通车里程的58.6%,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大影响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运输对接能力。

③公路网密度低,公路通达深度不够。

公路密度在“十五”期已有明显的提升,但市域内各分区域公路网密度发展不平衡,两市两区的公路密度已达82公里/百平方公里,四个山区县平均仅有44.3公里/百平方公里。

④县道以下公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现有县乡公路技术标准低,每逢台风雷雨季节,公路水毁严重,每年要付出较大的财力、物力用于维持正常通车,公路抗灾能力低,严重影响山区经济发展。

⑤路网混合交通严重,导致干线公路不畅。

由于现有公路上快慢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致使路网运输效率低、能耗高、交通事故多。

⑥公路客货运站场等级和功能较低,不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

公路货运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货运市场无形无序,公路组织管理和信息系统不健全。

(2)水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肇庆优越的内河航道条件未得到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肇庆西江大桥以上仍有部分河段淤积严重,碍航礁石和部分碍航沉船仍未进行清除,给船舶安全航行带来隐患;绥江、贺江等内河航运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航道船闸通航等级低,航运通道建设与水利综合利用协调能力需进一步沟通;港口现有码头泊位等级不高,靠泊能力差;水上交通安全、通信、救助等手段落后。

(3)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肇庆铁路运输未发挥出中长距离运输的优势。

三茂铁路仍为单线,受能力限制,地方客货运输量逐年下滑;客货平均运距多年来一直在170KM左右徘徊,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公路运输近年来发展相比,铁路在速度和服务以及便捷性等方面不具竞争力,客货运量正逐年转移;现有铁路贯穿肇庆城区,将狭长的城区分割成两块,不利于城区土地综合开发和空间协调发展。

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合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对区域内外的开放性和互通性要求将不断提高。

而目前我市运输网通畅能力不足,相对滞后的交通现状制约了经济协调发展和对外经济有效沟通。

因此,为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序协调和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等级,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有效配置,形成规模化的综合运输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肇庆在泛珠三角区域中的经济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2.1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经过“十五”时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肇庆市已基本实现小康,正逐步迈向富裕和现代化,在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有如下特点:

(1)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发展,综合实力增强。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48.51亿元,2001~2004年年均增长1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945元,比1999年增长约1.24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1.04亿元、195.51亿元、201.96亿元,2001~2004年年均增长分别为6%、14.7%和10.7%,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27.5:

35.7:

36.8。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工业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主要清除“瓶颈”制约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等级和服务水平上来。

城市规划建设力度加大,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外贸规模继续增长,对外贸易成效显著,2004年按新口径全市新批注册合同外资额5.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3%。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已提升到一个较高水平。

(4)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乡镇,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消费结构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市、县、镇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全面推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上新水平,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等迅速发展。

公民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得到普及与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肇庆市的发展正逐步导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上来,符合新时期对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要求。

但总体经济水平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优势和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需积极拓展思路,加快发展。

肇庆市历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表2-1、如图2-1所示。

2.2交通运输量预测

根据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发展趋势,采用增长率、弹性系数、多元回归、平滑系数法等预测方法,进行综合客货运量预测(包括公路、水路和铁路三部分),并通过专家咨询给出综合运输量推荐值。

预测将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运

图2-1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图

(a)工农业产值

(b)三大产业产值

注:

2004年按新统计指标口径统计

输特点,采用数学模型对两种运输量构成方式进行分配。

1、客运量预测

(1)趋势分析法

综合历年客运量的发展趋势,通过统计软件拟合而对未来年的客运量进行预测,具体预测模型为:

Y=2542.7EXP(0.0559X)(R2=0.896)

其中:

Y—预测年份的客运量(万人次);

X—预测年与参考年(1995年)之差值;

(2)多元线性回归法

采用综合客运量与区域总人口和工农业总产值两项指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具体预测模型为:

Y=48.66X1+0.4X2-14684.9(R2=0.963)

其中:

Y—综合客运量(万人次);

X1—区域总人口(万人);

X2—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预测结果如表2-2所示。

(3)综合客运量预测推荐值

为合理选择客运量的最终预测值,结合各模型预测结果和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全市综合客运量预测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2肇庆市综合客运量预测计算值单位:

万人次

预测模型年份

2005

2010

2015

2020

趋势分析法

4703

6219

8225

10877

多元回归法

4866

5986

6879

8274

表2-3肇庆市综合客运量预测推荐值单位:

万人次

年份

2005

2010

2015

2020

客运量(万人次)

4752

6149

7821

10096

增长率(%)

4.32

5.29

4.93

5.24

(4)客运量运输结构分析

结合区域交通方式选择的特点,分别将影响方式分担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量化并标定参数,从运输系统整体平衡的角度,建立肇庆市客运方式选择模型。

多元的Logit方式选择模型为

式中:

Vit—第t类旅客选择第i种运输方式的系统效用函数,其中:

Vit=Xi1St1+XizSt2+Xi3St3+Xi4St4+Xi5St5

由旅客的需求属性(St)和各方式的供给属性(Xi)共同决定,主要需求属性包括旅客收入水平、选择偏好以及旅客的时间价值等;主要供给属性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价、旅行速度、方便性、舒适性等。

测算的未来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分担比例、分担量及增长率如表2-4所示。

2、货运量预测

(1)趋势分析法

综合历年货运量的发展趋势,通过统计软件拟合而对未来年的货运量进行预

表2-4肇庆市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预测表

年份

公路

水运

铁路

合计

构成比例(%)

2000

96.28

2.29

1.43

100

2005

96.29

2.29

1.42

100

2010

96.28

2.31

1.41

100

2015

96.30

2.30

1.40

100

2020

96.32

2.29

1.39

100

年份

客运量(万人次)

2000

3703

88

55

3846

2005

4576

109

67

4752

2010

5920

142

87

6149

2015

7532

180

109

7821

2020

9724

231

140

10096

阶段

增长率(%)

2000-2005

4.32

4.34

4.17

4.32

2005-2010

5.29

5.47

5.14

5.29

2010-2015

4.93

4.84

4.78

4.93

2015-2020

5.24

5.15

5.09

5.24

测,具体预测模型为:

Y=2296.7+7.75X+10.19X2(R2=0.942)

其中:

Y—预测年份的货运量(万吨);

X—预测年与参考年(1995年)之差值;

(2)多元线性回归法

综合交通货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人口数、客货车保有量等社会经济指标,选取回归指标同综合客运量预测,具体预测模型为:

Y=4.843X1+1.353X2(R2=0.843)

其中:

Y—综合货运量(万吨);

X1—区域总人口(万人);

X2—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法预测结果如表2-5所示。

表2-5肇庆市综合货运量预测计算值单位:

万吨

预测模型年份

2005

2010

2015

2020

趋势分析法

3615

5029

6953

9387

多元回归法

3417

4027

4617

5259

(3)综合客运量预测推荐值

综合货运量预测推荐值确定原则与客运量预测相同,结果如表2-6所示:

表2-6肇庆市综合货运量预测推荐值单位:

万吨

年份

2005

2010

2015

2020

货运量(万吨)

3531

4656

6113

7926

增长率(%)

5.35

5.69

5.60

5.33

(4)货运量运输结构分析

在考虑货物的需求属性和运输方式的供给属性时,分别考虑主要需求属性包括货物的时效性、可装卸性以及货物的特殊性;主要供给属性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价、运送速度、安全性、方便性、可得性等。

经过对货运量Logit模型的标定测算出未来全市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与水运货物运输量分担比例、分担量及增长率见表2-7所示。

表2-7肇庆市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预测表

年份

公路

水运

铁路

合计

构成比例(%)

2000

82.43

14.41

3.16

100

2005

82.47

14.48

3.15

100

2010

82.52

14.49

2.99

100

2015

82.51

14.52

2.97

100

2020

82.51

14.53

2.96

100

年份

货运量(万吨)

2000

2243

392

86

2721

2005

2912

511

111

3531

2010

3842

675

139

4656

2015

5044

888

182

6113

2020

6540

1152

235

7926

阶段

增长率(%)

2000-2005

5.36

5.46

5.28

5.35

2005-2010

5.70

5.70

4.59

5.69

20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