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2364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docx

朱则光《藤野先生》公开课教学实录全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朱则光

师:

今天我们一起啊,学习鲁迅写自己老师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藤野先生》,据我所知,据我的经验里面有一个字容易写错

生(齐答):

师:

“藤”字的右下角,曾经有写错的举手。

还是有几位同学……保证以后不写错的同学请举手(大都举手)非常好!

我们从小学到现在,一定有自己难忘的老师,对不对?

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他吗?

这个老师是谁?

你给他什么样的评价。

生1:

是我的班主任于老师,他循序善诱,教导有方,很令我喜欢。

师:

你喜欢,非常好,请坐,还有么?

生2:

我小学的一位老师,他为人朴素,而且上课兢兢业业。

师:

这个同学用了朴素和兢兢业业来评价小学的一位老师。

大家看一下屏幕,屏幕上这一位,就是藤野先生,他是青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一位老师。

那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论这位老师的呢?

我们一起读“他的……”预备齐。

生(齐):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鲁迅。

师:

所以鲁迅先生用了这样一个词来评级他的一位老师:

伟大(板书)。

那么在你的印象当中,一提到“伟大”这个词,你脑子中首先跳出来的是什么?

生1:

在我的眼里,我觉得革命烈士是最伟大的。

师:

一提到伟大,马上就想到了革命烈士。

是吧?

好,献出生命的人,你呢?

生2:

我觉得母亲是最伟大的。

师:

提到伟大马上想到了母亲。

好,你呢?

生3:

我觉得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师:

非常好。

这些都非常的自然呀!

老师提到这个词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也是这样的形象。

但是,藤野先生仅仅是日本一个普通的医学专门学校的普通的老师,鲁迅先生和藤野仅仅是有两年的师生情谊,而且后来鲁迅也弃医从文,那么二十多年后的鲁迅,为什么要用“伟大”来赞美自己的老师呢?

好,先请同学来看11到23段,我们来看一看两个人,是怎样交往的。

(看屏幕要求:

细读第11-23段:

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四件事?

并谈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藤野?

生:

(默读,自主学习)

师(提醒):

注意批注的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

师:

哪个同学先说一说第一个问题。

选取了那几件典型的事例?

生1:

写了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指出我画图的错误,为我修改的一些情况。

师:

你能再重复一遍么?

把话筒离远一点,好么?

生:

写了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指出我画图的错误,向我询问一些情况,指出女人裹脚的情况。

师:

三件事,是不是?

有没有补充?

生2:

我觉得还有一件事就是藤野先生为我的不怕解剖而感到高兴。

师:

非常好,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这样看这部分写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

添改讲义,第二件事:

纠正我的解剖图,第三件事: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第四件事呢?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那么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生1:

我从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我读到了他是一个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老师;从纠正我的解剖图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老师;从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老师;由他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习俗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探索研究精神、实事求是的老师。

师:

你回答的真精炼。

你能不能从你分析的这些中精选一处,然后结合里边的一两个句子或者词语,具体的来讲一讲?

生1:

就是第一个,课文中说他在我把讲义拿去,然后我拿回来的时候,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落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一一订正了。

这个老师他是一位医学老师,然后他不仅把讲义上我忘记抄的东西都加上去,而且连文法错误也一起改正了,所以可以看出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师:

他认真负责到什么程度,你能不能再点一点?

生:

……

师:

你刚才提到他是一位医学老师……

生:

可是他连他的文法错误也一起改正了。

师:

对了。

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你是意思是说,这一点好像不是……

生:

跟这一点没有关系,文法跟他教的医学没有关系,但是为了让他能够提高,他还是给他改正过来了。

师:

对呀,这个老师负责吧?

太负责了!

如果要说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个医学教授的职责的话,那么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分内的职责了。

那应该是哪一方面的职责了?

生:

语文老师。

师:

哎,对了。

应该是语文老师的问题了是吧?

应该是他日语的基础的问题了。

是不是?

好,关于这个同学说的这句话,谁能读的再细一点?

原来的是讲义都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也都……,连……也都……,谁能读的再细致一点?

注意到其中的一个词。

我请同学看一副图,屏幕上这一幅图呢,就是当年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的讲义,好,所以鲁迅先生的叙述是这样的: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过了。

下面是个什么词?

“添改”这个词,我请同学注意,和“修改”是否一样?

来,你说。

生:

“修改”只是把错误的改过来了,“添改”既添加了缺了的东西,又改过一些不正确的东西。

师:

非常好,文章里面就有对这个词的解释,你能从文章里面读一句话来解释一下这个“添改”么?

生: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连脱漏的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师:

对呀,不但……连……也都……是不是?

看来添改这个词呢,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释:

第一是“增加”,第二是什么?

哎,订正。

好,请其他同学继续来看,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好,你来。

生:

我从第二件事,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读出了他是一个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的老师。

因为他只是因为我将血管移了一点点的位置,他就为我认真改正了。

师:

这个同学注意到了17段当中的一个词

生:

一点

师:

哎,一点。

而且你为了强调这个移的位置小,你又加了一个字,一点点,这个移动的位置就很小了,对不对,但是藤野先生注意到了,好,你请坐。

阅读非常的细致。

还有没有?

好,你来。

生:

我不穿,也是第二件事,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

我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老师。

虽然我就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他都把我错误的画图给我纠正过来,可见他非常的循循善诱。

师:

你说的这一点好像是严格,那么他的循循善诱的“善”,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

第16段。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在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地说道。

师:

下边这段话,第7段,我请你和蔼的读一遍。

好不好?

生:

你看,你将这条应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本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师:

嗯,你的这个句子里面,哪个地方体体现他的和蔼?

或者你刚才说的循循善诱?

生:

额……

师:

老师把这个句子给你改一改,好不好?

“看,你将这条应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样修改你同意么?

生:

不同意。

师:

为什么?

生:

他说他和蔼的说道:

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

比较委婉,那么,鲁迅听起来呢?

生:

心里舒服。

师:

对呀,心里舒服,是不是啊,你们也希望听到这样的话,对不对啊?

这是委婉的批评,这就叫循循善诱。

好,请坐,同学们来看大屏幕,按照你对藤野先生的理解,你觉得屏幕上的这些话,哪一句是藤野先生说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好,请你说。

生:

我觉得第三句话是藤野先生说的。

因为这句话表现了对中国人的尊重。

师:

为什么呢?

生:

因为他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师:

那这样就能表现出对中国人的尊重是么?

对一句话……

生:

是很迷信鬼的,就觉得中国人很封建。

师:

好,请坐。

其他同学继续来。

好,你说。

生:

我觉得封建有点贬义的意思。

相信只是单纯的相信,敬重程度比相信更深一点,但是藤野先生说话是很委婉的,所以我觉得是第三句话。

师:

好,请坐,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意见要表达?

刚才这两位同学都注意到了这三个词的感情色彩。

第一个词“迷信”是一个贬义词,第二个词“相信”是个中性词,第三个“敬重”是个褒义词。

藤野先生没有用贬义词、中性词,而选择了一个褒义词。

好,请你再来补充。

生:

我认为就是藤野先生和鲁迅的关系是很不错的,所以他跟中国人关系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他用敬重可以表现出他对鲁迅的尊重和对中国人的尊重。

师:

我问你,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医学教授,他知道不知道鬼并不存在?

生:

知道。

师:

他是知道的。

从科学的角度,如果我们相信了鬼的存在,实际上这是一种什么?

生:

迷信。

师:

这是一种迷信。

但是藤野先生为什么不直接讲“迷信”呢?

生:

因为鲁迅先生是他的学生,他很尊重他。

师:

如果他说了鲁迅迷信鬼,那么鲁迅听了会怎样?

生:

心里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师:

很不舒服。

很尴尬,是不是?

好,藤野先生作为一个医学教授,他是知道鬼不存在的,但是为了出于对鲁迅的尊重,对中国人的尊重,对中国的尊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他选择了一个褒义词。

即使这种文化对一个医学教授来讲他是愚昧的,甚至是落后的,即使是这样,藤野先生还是选择了一个褒义词。

所以说这不仅仅是词的差别,这是人格的差别。

藤野先生就是一个这样的老师,好,通过我们刚才的总结,有这样四个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品质那么鲁迅先生与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分别以后,他感激的说道,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师:

有一个字呀,是教诲。

记住这个字啊。

那么学到现在,我们找到了藤野先生伟大的全部秘密了么?

你觉得我们学的这四件事,是不是藤野先生伟大的全部的秘密?

你说。

生:

我觉得不是。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后面还有关于他的一些事情。

师:

哦,这个同学凭感觉去判断的,她说出了这个段落之外,还有很多的内容,是吧?

如果是全部秘密的话,那些段落就全不存在了。

是这个意思么?

好,请坐,还有哪个同学讲?

正像这位同学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位藤野先生非常了不起,但这还不全是鲁迅眼里和心里那伟大的一位老师的前部的秘密。

下面我们合作探究,

体味一段境遇

合作探究:

1.第1-5段:

在东京、到仙台的鲁迅心情或培遇怎样?

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2.第24-31段:

鲁迅是怀着什么心情回忆质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

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我左手边的同学,重点着手讨论第一个问题,我右手边的同学,你们侧重讨论第二个问题。

好,下面开始。

师:

看到第1-3段,鲁迅先生的心情,好这边的同学可以回答,好不好?

生:

我觉得第1-3段写的是作者感到非常的愤man。

师:

这个字念什么?

愤懑。

强调一下读音。

生:

因为从第1段的最后一句话,“中国清国留学生,带着有解散的辫子”这个是清国分间的一个标志,而且他们油光可鉴,表现了中国人精心打扮。

从后面扭几扭,表现了他们非常得意。

最后一句话“实在标致极了”是鲁迅先生的反语,表现非常地愤懑。

师:

非常愤懑!

“实在标志极了”,这个东西还读出了反语,从这个反语中还读出了愤懑。

非常好!

请坐。

第1-3段中有一句话集中地反映了、表现了鲁迅先生这种情感,请问是哪一句话?

好,这位同学好像找到了,来。

生: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师:

好,请坐。

哎呀,我要离开这了。

还有一句话,比这句话更集中、更典型、更能够反应鲁迅先生对东京的态度。

好,你来说。

生:

第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师:

这里面有什么情感。

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愤懑。

这里面有没有愤懑。

生:

恩......没有。

“东京业无非是这样。

师:

这位同学提供了一句话。

突然又变的不自信了。

就是这句话!

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好不好?

生:

“东京业无非是这样。

”我觉得是对东京的不屑。

师:

你来读一遍。

你把这句话愤懑的读一遍。

生沉默。

师:

好,你再酝酿一下。

我一会再来找你好不好?

那这位同学你来读一下。

生:

“东京业无非是这样。

师:

你说够吗?

好,你再来一遍。

师:

好。

鄙夷,不屑。

这位,你也来一遍。

生读。

师:

好。

你来一遍。

“无非”的意思是只不过,那么“也”字从何而来呢?

同学来看屏幕,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

到外国去。

“我的梦想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诊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这是他在《呐喊自序》中的话。

那么由这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知道,鲁迅之所以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毫无出路,要到日本去寻求治国治民的良方,去找学问。

那么到了东京的鲁迅,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东京以后,鲁迅怎样呢?

你把刚才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

哎呀。

这个也字表明,并没有因为我到了东京,我的失望和厌恶之情就烟消云散,是不是?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乌烟瘴气,找不到我要寻求的学问。

失望、愤怒,这种情感复杂而沉重。

即使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大都市东京,但是东京让他失望。

坚持科学救国的鲁迅,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去了不大的小市镇:

仙台。

那么到了仙台以后,鲁迅又怎样呢?

大家看第5段,鲁迅的心情和境遇又怎样?

哪位同学想好了?

生:

我觉得鲁迅很寂寞。

师:

很寂寞,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

从第4段最后一句话,“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

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师:

很寂寞。

说的真好。

还没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

那除了很寂寞,你读的这句话里面,还有能表明鲁迅境况的话吗?

比如说“冬天冷的厉害”

生:

寒气。

师:

寒气逼人。

是这意思吗?

非常寒冷。

鲁迅的老家是哪里,你知道吗?

不是山东。

他是浙江绍兴人,是江南人。

江南人到了一个这么冷的地方,他受的了吗?

受不了。

非常艰苦。

好,继续。

生:

我觉得鲁迅先生很痛苦。

从最后一句,“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下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我觉得可见他很痛苦,他不愿意喝下芋梗汤,可是每天都要喝下。

可见他痛苦。

师:

吃的很差,很痛苦。

好,请坐下,

生:

虽然他感觉很痛苦,他之前也感到很安稳。

师:

恩。

非常安稳。

生:

因为虽然那边蚊子很多,非常冷,但是他睡的时候蚊子无从插嘴。

而且还有人给他送饭。

师:

蚊子无从插嘴。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能睡得着,可见鲁迅的精神非常让人感动,他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让人感动。

虽然别人对他很好,免交学费,还为他的食宿操心,他把这种原因归结为什么呢?

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

师:

非常辛酸的一个总结啊!

那么独处异国他乡,鲁迅在失望、孤独、艰苦、辛酸中苦苦追求啊!

那么这些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好,你来。

生:

因为从仙台的种种孤独处境,进而写到藤野先生对我的关怀备至,从而更加反衬出藤野先生的形象。

师:

写这些内容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的形象。

说的非常好。

其他同学?

生:

引出下文的藤野先生。

为下文作铺垫。

师:

怎么做铺垫?

解释一下“铺垫”。

生:

就是他先写了这个,写了藤野先生对他的关心,在后面写就更加突出了藤野先生。

师:

我非常欣赏你答案中的这个“更加”两个字。

如果没有前面的部分,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关心,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有了前五段,让我们感到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关心更加男难能可贵。

师:

那么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藤野先生就闯入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然后给了他最急需的帮助,如果前面的鲁迅有点山穷水尽的话,后面的鲁迅就突然变得有点,柳暗花明。

那现在藤野先生的到来让鲁迅先生有了一种雪中送碳的感觉,好!

让我们一起齐读这句话。

屏幕展示第37段。

师:

现在请刚才讨论第2个问题的同学来回答“鲁迅师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两件事的?

这和写藤野有什么关系?

生:

我觉得鲁迅的心情是愤慨的。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成绩,但是那些人却认为是藤野先生透露了题目才使得他获得好成绩,他付出过了。

但是却被别人误会,当时一定是很愤慨,难受的。

师:

那这些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

生:

这些是为衬托藤野先生的形象作服务的。

因为当时这些日本人对鲁迅先生是不尊敬的,和那些人相比,藤野先生却截然不同,他对鲁迅先生非常好,非常关心他,没有民族的阶级歧视。

师:

很好。

没有狭隘的民族歧视。

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你来。

生:

我觉得鲁迅的心情还有耻辱之情。

在第31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师:

他感觉到受到了屈辱。

那这些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生:

这也是为了反衬藤野先生的形象,写出鲁迅和藤野先生惜别时的情谊浓厚。

师:

那么这样来看,这一部分的作用有两个。

第一个,这两件事是鲁迅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第二,这两件事为藤野先生提供了一个反面的衬托。

也就是说藤野先生不是在平常的,祥和的日子里,而是有着特殊的背景。

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是鲁迅在苦苦追求,在追求受辱的时候,是在日本举国都瞧不起中国人,是在中国人自己都麻木不仁的时候。

藤野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屏幕展示:

周树人君的时候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

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相待。

——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

原来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啊!

难怪二十多年后,在孤独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温暖的回忆中汲取到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啊!

一起读“但不知怎地——”(学生朗读第37段)

师:

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让我们一起读“但不知怎地——”

(学生朗读第37段)

师:

(配乐总结)在鲁迅先生离开仙台之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日本有一家出版社,曾经打算出版一套鲁迅选集,专门派人到中国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

鲁迅先生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入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经在乡野居住的藤野先生,得到了一套别人送来的《鲁迅全集》,他得知昔日的学生已经成了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的惊喜,但是不久,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

当得知鲁迅逝世的消息。

藤野先生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饱沾毛笔,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话“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师: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

下课!

【教学设计】

㈠教学设想

1.教学理念:

⑴分析,从矛盾开始:

无矛盾无以分析。

本文的“矛盾”就在“伟大”这个词上,抓住这个情感的聚焦点展开教学,更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文体特点,也使教学找到了一个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

⑵让对话在“伟大”中穿行:

以“伟大”为纵线贯穿全课,结构紧凑,板块清晰;主线分明,不蔓不枝;层层剥笋,循序渐进。

⑶引读:

在教师引领下反复朗读文章第37段,不但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渐入佳境,而且使课堂呈现一种重章复沓之美。

2.教学目标:

⑴理解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⑶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情谊。

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㈠导入:

拎出“伟大”

1.板书标题、作者。

2.谈话:

从小学至今,我们一定都有自己难忘的老师。

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他吗?

藤野先生,是鲁迅1904—1906年在日本仙台留学时的一位医学教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这位老师的呢?

齐读,从中你读出了什么问题?

3.设疑:

和一个普通的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自鲁迅先生离开日本就再未与他相见,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为什么用“伟大”这样的字眼相颂呢?

板书:

伟大?

1.回忆、评价自己的老师。

2.找出并齐读第37段,质疑。

㈡探究一:

感受“伟大”

学习第6-23段。

用以下问题引领:

1.标题是“藤野先生”,先看两人的相识。

2.再看两人的交往。

指名读11-23段。

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结合原文谈谈,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3.教师引读:

鲁迅与这位治学严谨、以诚待人的老师离别二十多年后深沉地感叹:

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

4.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小结:

如果仅凭这几件事,就让一个思想家念念不忘,以至于以“伟大”相称,是不是还有点勉强?

——因为这实在不过是一个教师,最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

还会有什么原因呢?

1.朗读课文第6-10段。

讨论、回答: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白描手法)、语言描写;侧面描写(“据说”)。

印象:

治学严谨、不修边幅、艰苦朴素、平易可亲。

2.朗读课文第11-23段。

讨论、回答。

3.朗读第37段。

4.讨论、回答。

㈢探究二:

深化“伟大”

学习第1-4段、24-31段。

用以下问题引领:

1.调动体验:

按照你的经验: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

2.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

是在什么的情况下去日本的?

到了日本又怎样?

①在《藤野先生》的前一篇《琐记》中他这样写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

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

到外国去。

②此时鲁迅最想要什么?

而且在国内已毫无出路,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又怎样呢?

请自读第1-3段,思考:

初到日本的鲁迅,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了吗?

不仅没有得到,反增失望和厌恶,你从哪些词句中能读出来?

学生回答中注意和朗读相结合。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

③再来看鲁迅到仙台怎样。

读第四段,你感觉去仙台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

好好读读第五段,想一想:

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他心情愉快吗?

学校明明很关心他,他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④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心灵冰到了零点的鲁迅,正处在这样“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当口,一个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以极富个性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带着尊重关爱和鲁迅的全部所需,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个部分作者在暗示我们:

第一,他的境遇很糟,确实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学业的,精神的,人格的。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

“但不知怎地——”(学生齐读)

读到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我们可能觉得够了,但鲁迅先生却没有止笔,因为这种关心仍是个人对个人的,并未完全超出一个教师的职业范围,因此还不能发自内心地称颂其为“伟大”。

3..默读24-31段。

这部分写了哪两件事?

这两件事各带给鲁迅怎样的刺激?

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4.讨论:

现在,你感觉“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

小结:

这种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地关怀鲁迅——这种关怀已上升到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或是人之为人的大爱、大善、大美!

这样的老师不是“伟大”的吗?

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这样的人格不是“伟大”的吗?

5.教师引读:

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

难怪作者这样写到:

“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

6.教师引读:

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的“伟大”,是模糊的,在解析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两个人交往的全部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应该是立体的,动人的。

正像作者写的那样:

“但不知怎地——”(引读第37段)

1.讨论回答:

2.自读第1—3段,讨论回答。

品味回答。

再次朗读第37段。

讨论,学生各抒己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