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505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采访果蔬会第1-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35-3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

解决问题

师:

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

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

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

”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

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

”“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

”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

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

练一练

1、第一题: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题:

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

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37-38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练习6、7、8、9题及聪明小屋。

1、第六题: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

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第八题:

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

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

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操作学具或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39-4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决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也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掌握。

3、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4、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

解决问题

师:

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分钟可生产果汁多少瓶?

”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估算。

2、竖式。

3、摆小棒。

师:

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竖式:

师:

你能这种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

721÷7642÷6627÷3

师:

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小时可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这个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

师:

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

你认为怎样写比较好呢?

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写0的道理。

师板竖式:

补充练习:

505÷5402÷2306÷3

以上教学教师都要先对学生进行估算方面的训练。

活动三:

练一练

1、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40-4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末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

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算式]

师板书:

420÷3

问:

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掌握情况。

师:

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1、分学具;2、先估算的;3、用竖式计算的。

师:

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

学生写的竖式会有两种情况:

师板书:

师肯定两种写法,选取最佳的写法。

活动二:

师: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

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做完后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2除以6时该商几?

活动三:

师:

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活动四:

巩固应用

1、做课本41页第三题巩固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目。

可以抽生板演。

目的是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2、第四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

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学会灵活思考问题。

3、小测验:

第六、七、八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43、P44练习1、2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学会连除运算,能联系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

解决问题

师:

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板书:

(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师:

请同学们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师:

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

练一练

1、第一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表,理解题意,知道解决什么问题,再自主地完成。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第二题:

学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P44及练习的3、4、5、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

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

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

解决问题

师:

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

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

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

(520+320)÷4=

师:

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

你能总结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

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380÷(132-127)

活动三:

练一练

第4、5、10题:

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

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把月饼装盒这件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事情,给出了258块月饼和有两种盒子的情境,围绕各需要几个盒子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

(1):

每7块月饼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并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多出的6块也需要装1个盒子。

接着讨论如何验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问题

(2):

每8块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与问题

(1)相比,没有任何新知识,直接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答。

试一试的内容,仍然是关于月饼的问题,即把258块分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求够分给多少位老人,258÷5=51(位)…3(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春节已经过去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都吃到了那些有代表性的东西?

(师生共同聊一聊)像春节这样的节日有放鞭炮、吃饺子的习俗,谁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从而引出八月十五吃月饼。

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有关月饼的问题,看大家有没有办法解决。

 二、探索新知

  ⑴明确题意

    师:

你从这副图上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需要我们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指名1-2人回答)

⑵学生试做,师巡视。

 师:

好,根据要求自己试着算一算吧。

算完之后再用自己的方法验算。

  ⑶小组讨论

    师:

把你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跟你的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⑷全班交流,集体汇报。

      *解决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即商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余数6表示什么?

   师: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追问:

商36和余数6在问题中分别表示什么?

  师: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再在实物投影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指名1人到实物投影上展示)

     * 解决验算时367的积为什么加6?

       强调有余数和无余数除法的演算的区别(即有余数的除法演算方法:

商 除数+余数)

  师:

大家都会计算了,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演算过程?

   (指名2-3人展示演算过程,说加6的原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决需要装多少个盒子的问题

  师:

258除以7商36余6,那多出的6块,在装盒时怎么办?

    (指名回答)

  师:

对,就像这位学生说得多出的6块还要再装一个盒子。

那你就说说怎样写答吧。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答:

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

三、看书质疑

  师:

每7块装一盒,我们知道怎样装了,如果每8块装一盒怎么办呢?

    (出示课件:

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师:

同学们自己先算一算,再演算演算吧。

  师巡视,完后集体汇报。

(展示一名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演算过程。

四、巩固练习

  1 师:

现在想把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

大家帮忙分分吧。

   ●指名读题。

   ●学生自己做,师巡视。

   ●全班交流,(重点解决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师:

来,把你的答案展示给大家。

说说为什么够分给51位老人?

  师: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师:

说说你的理由。

  2、师:

我们帮敬老院的老人分好了月饼,再来看看是谁正在吃竹子?

(出示书上11页的第1题)

  ●指名读题并说图意。

  ●   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   指名订正。

  师:

我们知道了熊猫妈妈的体重大约是熊猫宝宝的几倍,再来看下面几道计算题,比比看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出示书上11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关注计算的正确率并提醒学生注意验算。

  ●集体订正。

  师:

你想说哪道题到就说哪道题。

  师:

学校要为同学们更新课桌,在木器厂订做了一批新课桌,看大屏幕。

   (出示书上11页练一练的第3题)

    由学生自己看题意,自己解答,指名说说答案或在小组中订正也可。

  五、小结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热闹的民俗节

一、教学内容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

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第二个红点:

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

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

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交流。

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

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3)自主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拼,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练习时不能仅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开放的,如第1、2题,可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共同辨别,以加深认识。

第3、4、6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来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

第7题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了解镜面对称。

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涉及了判断数字、汉字、字母、图标中的轴对称图形的题目。

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练习时,应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

通过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热闹的民俗节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能力教学点】

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并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1.你参加过民俗节活动吗?

民俗节活动中都有什么?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逛一逛民俗盛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景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风筝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京剧脸谱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吗?

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景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是对称现象。

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1.师:

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

2.师:

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吗?

3.师:

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学生回到情景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

(1)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对称的

(2)蝴蝶是对称的(3)正方形、长方形(4)七星瓢虫--------

看学生是否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情景图。

组织好交流,了解交流的深度、广度。

对各种合理理解,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三

折纸船

1、师:

大家在民俗节上已经认识了、了解了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

请打开课本29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动手作一个纸船。

2、师:

谁愿意把你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说你的做法。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

学生到实物展台前展示并介绍。

指导动手活动,鼓励、引导表达。

活动四

做一做对称动作

1、师: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想不想看看?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5)

2、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个对称的动作。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画有个整体的了解。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任意做对称造型,请同学到讲台上表演。

是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之中,按要求进行活动

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演的机会。

活动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后回顾学习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学到的知识。

活动六

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布置活动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使学生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街景

一、教学内容

1、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

3、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

三、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以美丽的街景为题材,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

2、情境串。

本单元共有4个信息窗,依次是:

美丽的街灯——漂亮的街心花坛——壮丽的观光塔——多彩的街道夜景。

四、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有三个:

一是表内乘法;二是百以内数的加法口算;三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教材的地位。

(1)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完全乘法(一位数乘一位数是表内乘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叫不完全乘法)。

这是乘法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2)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

(3)是今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4)是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

3、知识构成。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单元,共设4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

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信息窗2:

简单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

信息窗3:

较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除混合运算。

信息窗4:

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信息窗一:

美丽的街灯

教学内容:

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科书第63页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沟通

1、(出示小黑板)

口算:

教师讲解并领读。

2、口算练习。

师:

首先请同学们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并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活动二:

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

“国庆节的时候,我们泰山广场市府大楼前装扮的非常美丽,老师把壮观的景色拍下来,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那就随老师的图片,去欣赏一下吧!

”出示P63信息窗1的挂图

师:

“从图片中,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引导。

口算:

40×2022×30

(二)、探讨交流、总结算法

1、研究40×20的口算方法

a、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口算?

并把自己的想法向同桌说一说。

b、学生汇报口算方法

C、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总结口算方法。

2、研究22×30的口算方法

a、要求学生估算结果

b、小组内探讨口算的方法并汇报交流

c、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提倡用简单方法和自己喜欢的方法。

活动三:

巩固练习p65

1、完成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理。

2、完成自主练习2,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对于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3、完成自主练习3,独立做集体订正。

活动四:

合作总结、互谈收获

师: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街灯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科书第63页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教学点】

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初步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德育教学点】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