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557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科版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3.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A.晶体的熔化过程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5.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7.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10.我市退行的“学讲计划”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大声”讲出来,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二、填空题(17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1.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由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  .

1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  .

13.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1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  ;改变入射角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6.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乙中,该物质在t1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t2时的内能.

17.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温度和水一样,然而,水蒸气导致的烫伤通常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三、解答题(18、19题各2分,20、21题各6分,22-23题各8分,共40分)

18.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19.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20.从捕鱼指挥船定向发出超声波,经4s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问鱼群距捕鱼船多远?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21.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挂在小明后方的墙上,小明观察到镜中的“视力表”距自己多少m.

22.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如图乙所示,温度的正确读数是  ℃.

(2)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位置(体积VA)上升到B位置(体积为VB),则VA  VB(选填“>”、“=”或“<”,下同).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3)以上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  ℃.

(4)实验完成后,烧杯内水的体积与实验前相比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  .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值的影响,可表述为  .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  (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激光

激光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奇异的光”.

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被分成不同颜色的光.

激光具有超强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直径几百纳米的范围内产生几百万度的高温.工地上,激光刀可切割坚硬和柔软的材料,对切割部位进行局部照射几秒钟便能切割好,激光刀还是外科医生的好帮手,用它做手术没有丝毫机械撞击,而且又快又精准,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如血管瘤、脑部手术等.

激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测距精度高,使得测量人造卫星、月球等远目标的距离变成现实.宇航员在月球上安放激光反射器,激光器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个激光脉冲信号,月球上的反射器能够将激光脉冲原路返回,激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时间间隔为2.56s.

激光也被作为电影素材,在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天行者使用的激光剑能释放出一道长约1m的纯能量束,战斗时悄无声息.

(1)激光  是白光(一定/一定不/可能).

(2)激光刀在切割坚硬或柔软的材料时,材料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可能是  (只需答出一种即可),此过程需要  热量.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则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  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3)音调指的是声音的快慢,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解答】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在同一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大,音调不一定高,故D错误.

故选:

B.

 

2.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

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B.

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D.

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考点】音调.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

A、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生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频率,不能改变音调,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

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

A、道路两旁载行道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受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A.晶体的熔化过程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此图是某物体的凝固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

(1)由图知:

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排除AC;

(2)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以排除D,故B正确.

故选B.

 

5.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

(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晶体熔化的特点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A、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

D.

 

6.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与铅笔还是关于平面镜所在平面对称的,故像不动,故B错误;

C、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不变,故C错误;

D、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确.

故选D.

 

7.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解答】解: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影子的形成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红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漫反射;紫外线.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有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2)光在两种介质表面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面成像、光滑物体表面成像等我(3)在紫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可以杀死微生物、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紫外线灭菌、验钞等;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

A、平静水面上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正确;

C、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C错误;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

B.

 

9.汽车经过我市某噪声检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的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  )

A.响度B.音调C.频率D.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82.3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82.3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82.3分贝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

故选A.

 

10.我市退行的“学讲计划”教学改革,要求学生课堂上要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大声”讲出来,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

学生课堂上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大声”讲出来,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二、填空题(17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1.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振动 ,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由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 噪声 .

【考点】声音的产生;噪声及来源.

【分析】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3)有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我们称这类声音为噪声,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

故答案为:

振动;声波;噪声.

 

1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熔化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 凝华 .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解答】解:

甲图,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汽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故答案为:

升华;熔化;凝华

 

13.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 汽化 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 液化 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 放 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

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瓶中的水吸热会发生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瓶内的水减少;

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该变化过程需要向低温物体放热.

故答案为:

汽化;液化;放.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 红外线 ,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 反射 .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 绿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考点】红外线;光的反射;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解答】解:

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故答案为:

红外线;反射;绿.

 

15.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 α ;改变入射角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 大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1)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反射角;

(2)在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如射角;

(3)根据是否能看到光线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α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是入射角;在光的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所以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大;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OB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故答案为:

α;大;不能.

 

16.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固体物质,好处是 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乙中,该物质在t1时具有的内能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t2时的内能.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

(1)把盛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可以使固体均匀受热,减慢熔化速度,发现熔化过程中的规律.这种方法叫水浴法.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

【解答】解: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的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

(2)物质在t1到t2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在t1时的内能小.

故答案为:

(1)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晶体;

(2)小于.

 

17.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温度和水一样,然而,水蒸气导致的烫伤通常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水蒸气比水多一个液化放热过程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水蒸气液化,也会放热,所以烫伤会更严重.

【解答】解: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为严重是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相对温度比较低的人体,就会液化,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所以100℃的水蒸气烫伤更厉害.

故答案为:

水蒸气比水多一个液化放热过程.

 

三、解答题(18、19题各2分,20、21题各6分,22-23题各8分,共40分)

18.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

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9.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分析】首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再画出两端点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

先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20.从捕鱼指挥船定向发出超声波,经4s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问鱼群距捕鱼船多远?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声音的反射产生回声,声呐发出后4s收到信号,说明单程时间是2s,再根据速度公式变形来计算路程即可.

【解答】解:

发出超声波4s后,接收到鱼群反射回来的回声;

声音从发出到鱼群所经历的时间为:

t=

×4s=2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