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59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docx

生物化学考点最终1

填空/选择

第二章

1.蛋白质含氮量平均为16%

每百克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含氮量(g)×6.25

2.必需氨基酸:

“假设来写一两本书”

3.人体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

4.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

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芳香族氨基酸:

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5.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6.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稳定的化学键分共价键和次级键

共价键包括氢键、二硫键

次级键包括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力

维系一级结构的化学键:

肽键、二硫键

维系二级结构的主要是:

氢键

维系三级结构的主要是:

疏水作用

维系四级结构的主要是:

氢键和离子键

7.二级结构中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类型主要有a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8.一级结构改变引起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9.当溶液pH>pI,蛋白质带负电

当溶液pH

10.人体内大多数蛋白质等电点在5.0左右,而体液pH值约为7.4,所以体内的蛋白质大多带负电荷,以阴离子形式存在

11.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颗粒表面电荷、水化膜

12.蛋白质紫外吸收在2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

13.双缩脲反应可用于蛋白质定量

14.蛋白质变性的本质: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第三章

1.碱基:

嘌呤(A、G);嘧啶(T、C、U)

DNA:

A、G、C、T

RNA:

A、G、C、U

2.核苷=碱基+戊糖(糖苷键)核苷酸=核苷+磷酸(磷酸酯键)

脱氧核糖与碱基通过糖苷键连接

磷酸和核苷通过磷酸酯键连接

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3.核酸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

4.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dNMP)

dAMPdGMPdCMPdTMP

5.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糖核苷酸(NMP)

AMPGMPCMPUMP

6.转运RNA

大多数tRNA由4个臂和4个环组成

1基酸臂(3’-CCA-OH)②反密码环

7.mRNA的结构特点:

5´末端帽子结构;3´末端多聚A尾结构

8.核酸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在260nm

9.变性核酸的两条互补链恢复双螺旋构象的过程如缓慢降温-----退火

第四章

1.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①高度的催化效率②高度的特异性③酶活性的可调节性④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2.酶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酶

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

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3.辅助因子:

①与酶蛋白结合疏松(辅酶)

②与酶蛋白结合紧(辅基)

4.酶蛋白:

一种酶蛋白只能和一种辅助因子结对

辅助因子:

一种辅助因子可与多种酶蛋白结对

5.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①底物浓度②酶浓度③温度④PH⑤激活剂⑥抑制剂

第五章

第六章

1.糖的氧化分解代谢途径主要有:

①无氧分解②有氧氧化③磷酸戊糖

2.糖的无氧氧化反应部位:

胞浆(细胞质)

反应过程:

书本P94~96

3糖酵解反应的特点

①反应部位:

胞浆

②全程不需氧参与,乳酸是最终产物

③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④产能的方式和数量,分解不完全,产能少

产能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2次)

净生成ATP数:

从G开始2×2-2=2ATP

4.糖有氧氧化

反应部位:

线粒体和胞浆(细胞质)

反应过程:

⑴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胞液)

生成ATP数:

2×2-2=2ATP;脱氢数:

2×NADH+H+

⑵第二阶段:

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线粒体)

⑶第三阶段: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①经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合10个ATP,其中9个来源于氧化磷酸化

②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每次循环消耗一分子酰CoA

③关键酶有3个(限速且不可逆):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⑷第四阶段: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5.ATP的生成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主要)

6.一个葡糖糖经有氧氧化生成CO2和H2O,能净生成30或32分子ATP

7.人体内ATP的存储方式:

磷酸肌酸

8.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部位:

胞浆(细胞质)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为机体提供磷酸戊糖及NADPH+H+

9.分子中葡萄糖主要以α-1,4-糖苷键相连形成直连,其中分支处以α-1,6糖苷键支链

10.糖原合成部位:

①组织定位:

主要在肝、肌肉

②细胞定位:

胞浆

11.1-磷酸葡萄糖生成二磷酸尿苷葡萄糖(UDPG)

UDPG是活泼糖基的供体

12.葡萄糖-6-磷酸酶

肝、肾中有----补充血糖

肌肉中没有----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需经糖酵解产生乳酸

再在肝内转变为葡萄糖或肝糖原

13.糖异生

部位:

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原料:

主要有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生理意义:

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14.糖异生途径的四个关键酶:

15.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

升高血糖的激素:

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长素

16.高血糖:

空腹血糖高于7.2~7.6mmol/L

低血糖:

空腹血糖低于3.3~3.9mmol/L

糖尿:

高于肾糖阈值8.89mmol/L

17.高血糖和糖尿治疗对策:

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注射适量胰岛素

第七章

1.三脂酰甘油也称为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

胆固醇酯(CE)磷脂(PL)游离脂酸(FFA)

2.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动脉粥样硬化原因:

血浆中LDL升高

血浆中HDL降低

4.①乳糜微粒(CM)合成部位:

小肠黏膜功能:

运输外源性TG

②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部位:

肝脏功能:

运输内源性TG

③低密度脂蛋白(LDL)合成部位:

肝脏功能:

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到肝外利用

④高密度脂蛋白(HDL)合成部位:

肝脏功能: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密度:

①﹤②﹤③﹤④

5.家族性高CM血症:

先天缺乏LPL(脂蛋白脂肪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先天缺乏LDL受体

LDL增高:

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6.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①脂肪动员②甘油的代谢③脂酸的β-氧化(线粒体中进行)

7.脂酰Co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需借助膜外侧的的肉碱携带至线粒体内

8.脂肪酸合成部位:

胞液,主要在肝

9.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关键酶:

HMGCoA还原酶

10.胆固醇的酯化

①胞内胆固醇的酯化(ACAT:

酯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

②血浆内胆固醇的酯化(LCAT:

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

第九章

1.成人每日最低蛋白质需要量为30~50g

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80g

2.我国营养营养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精氨酸

半必需氨基酸:

酪氨酸、半胱氨酸

3.

4.多种脱氨基的方式:

转氨基、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最重要)、嘌呤核苷酸循环

5.①肝细胞含量最高的谷丙转氨酶(ALT)→正常低ALT↑→肝功能异常

②心肌细胞含量最高的谷草转氨酶(AST)→正常低AST↑→心肌梗死

6.①γ-氨基丁酸(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生成的

B6临床治疗小儿惊厥和妊娠呕吐

②组胺是由组氨酸脱羧生成的

③5-羟色胺(5-HT)是色氨酸的代谢产物

7.FH4分子上的N5和N10是一碳单位的结合位点

8.一碳单位代谢的意义:

①合成嘌呤嘧啶的合成原料②参与S—腺苷甲硫氨酸(SAM)的合成

第十章

1.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①从头合成(合成部位:

肝)②补救合成(合成部位:

脑、骨髓)

2.尿酸是人类及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十一章

1.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

2..RNA转录的特点:

不对称转录、连续转录

3.起始密码:

AUG(甲硫氨酸);终止密码:

UAA、UAG、UGA

十四章

1、生物转化的特点:

多样性、连续性、解毒和致毒双重性(生物转化≠解毒作用)

2、两相反应:

①第一相反应:

氧化、还原、水解

②第二相反应:

结合(效果最好)

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必需氨基酸的特点:

自身不能合成:

靠外界摄取

2.等电点: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3.蛋白质变性的本质及特点

本质:

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特点:

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降低、容易被蛋白酶水解,不一定沉淀

第三章

1.增色效应:

DNA变性时其溶液A260增高的现象

2.核酸杂交:

复性过程中将来源不同的DNA或RNA单链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单链分子间存在碱基配对关系,就可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

第四章

1.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或称活性部位,指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2.什么是必需基团?

酶分子中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化学基团中,一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3.什么是酶原?

酶原的激活?

酶原激活生理意义?

①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无活性,此无活性前体称为酶原。

②酶原的激活:

酶原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掉一个或几个短肽,形成或暴露出活性中心,转化为有活性酶的过程③酶原激活的意义:

a.避免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并使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b.有的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

在需要时,酶原适时转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其作用

第五章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少,必须由食物供给。

第六章

1.糖的无氧氧化:

在不需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的无氧氧化,又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

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过程。

4.糖异生:

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基本上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第七章

1.LDL受体代谢途径:

:

LDL在血液中运输时,会被血管内壁细胞上的LDL受体识别,进而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胞内,随后与溶酶体发生融合,在溶酶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游离胆固醇、氨基酸等的代谢过程。

2.脂肪的动员: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甘油三脂),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3.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后逐步氧化分解,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生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和1分子乙酰CoA的过程。

4.酮体的定义: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三者总称

十四章

1.生物转化:

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的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极性和水溶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

简答

第三章

1.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

2.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①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形成双螺旋结构。

结构的表面有一个大沟与小沟。

②螺旋内侧是互补配对的碱基,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A与T通过2个氢键、G和C通过3个氢键连接。

③螺旋直径为2nm,螺距为3.4nm,每一个螺旋有10个碱基对,相邻的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④双螺旋结构的横向稳定性由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稳定性由碱基堆积力维系。

第四章

1.什么是酶原的激活?

酶原激活的意义?

酶原的激活:

酶原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掉一个或几个短肽,形成或暴露出活性中心,转化为有活性酶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意义:

①避免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并使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

②有的酶原可以视为酶的储存形式。

在需要时,酶原适时转变成有活性的酶,发挥其作用

第五章

1.维生素C缺乏,为何会引起坏血病?

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下降:

结缔组织韧性降低,表现牙龈腐烂、牙齿松动,骨折及创伤不易愈合;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表现为皮下、粘膜及牙龈出血,严重时引起内脏出血

第六章

1.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①定义:

在不需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的无氧氧化,又称为糖酵解。

②生理意义:

a.机体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获得能量的应急方式;(剧烈运动、呼吸障碍、严重贫血、大量失血等)

b.无线粒体细胞如红细胞供能的主要方式

c.视网膜、白细胞、骨髓、肿瘤等代谢旺盛细胞,即

使在有氧条件下仍以无氧氧化为其主要供能方式

2.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①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②TCA循环是体内糖、脂肪、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

③TCA循环是体内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

3.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4、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①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

②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第七章

1.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①酮体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

酮体分子小,易溶于水,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长期饥饿时脑组织所需能量的3/4由酮体提供。

②酮体利用的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2.酮症酸中毒

正常条件下血中仅含少量的酮体。

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液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引发代谢性酮症酸中毒。

3.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4.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分类:

①乳糜微粒(CM):

运输外源性TG

②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运输内源性TG

③低密度脂蛋白(LDL):

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到肝外利用;LDL增高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④高密度脂蛋白(HDL):

胆固醇逆向转运,即肝外胆固醇转向肝内;HDL增高科抗动脉粥样硬化

第九章

1.氨的来源与去路

体内氨的来源(3个):

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及胺类分解产生的氨;肠道吸收;肾产生

体内氨的去路(3个):

①肝内合成尿素,随尿排出体外合成途径:

鸟氨酸循环

②合成非必需氨基酸③参加其他含氮物如嘌呤、嘧啶等合成

2.高血氨和肝昏迷

第十章

1.痛风的发生机制:

当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形成的晶体可沉积于关节软骨及肾等处,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肾疾病,临床上称为痛风。

十一章

1.DNA复制、RNA转录的条件

十四章

1.酮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①酮血症:

在饥饿、糖尿病等糖代谢障碍时,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的氧化也加强,肝生成酮体大大增加,当酮体的生成超过肝外组织的氧化利用能力时,血液酮体升高,可导致酮血症,引发代谢性酮症酸中毒。

2脂肪肝:

 

③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