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26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美贸易摩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摩擦.docx

《中美贸易摩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贸易摩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美贸易摩擦.docx

中美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

国际经济与贸易1301班司睿1606130113

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二大贸易国。

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

一些发达国家不断针对我国进行贸易打击,其中尤以美国为最:

从对我国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到对几类纺织品实行新配额,再到对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诉讼。

这些在短时期内密集推出,专门针对中国产品的种种贸易歧视政策,显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日渐盛行,中国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一、中美贸易现状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

美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显示,中国从1991年起成为美国第二大逆差来源地,200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2002年,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

然而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的迅速增长引起了美国国内学者的注意,他们认为,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包括对就业等方面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总体上呈现出两个趋势:

一是中美贸易关系密切。

中美之间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

其每年的贸易额自05年起已达2000亿美元以上。

二是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呈现不平衡状态,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我国对美出口量大于我国从美国的进口量。

也就是说,我对美贸易一直存在较大的顺差。

其中最多的一年达到约1709亿美元。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加强使得美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刺激计划时将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融入其中,对中美贸易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扩大。

这种状况的存在,已经成为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必然。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及呈现的新特点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

 

中美贸易关系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

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特点的真实写照。

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到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

尽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

目前,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最主要目标。

截至目前,美国针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一共236起,其中针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51起,占反倾销措施总数的比例超过1/5。

中国涉案产品被裁定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比例大约为84%,高出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2006年11,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自1991年以来对中国发起的首例反补贴诉讼。

2007年10月18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7.4%-44.25%不等的补贴幅度。

中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将通过WTO机制和法律手段寻求公正解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美国对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指控进口产品侵犯美国企业知识产权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进口的另一便利工具。

自198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就始终是热点问题。

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

1999年1月至2015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共向中国产品发起337调查共57起,2015年,美国前所未有地对中国产品发起13次337调查,是2009年7次调查的近两倍。

在已经完成调查的41起案件中,中国产品被裁定侵权的19起,未侵权的4起,撤诉4起,和解等途径结案14起。

1998年以前,美国337调查涉及中国的产品主要是轻工和纺织服装产品,但1998年后,主要调查产品为工程机械、化工及医药原材料,被调查产品结构不断升级。

实际上,中美两国近年来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锋,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再次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关系中需要通过磋商来加以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中,真正有意义的是知识产权。

发达国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可以轻易地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利益。

同时,美国以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推行的“非专属管辖”主张,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这就给其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在今后的经贸交流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3、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问题

贸易不平衡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

2014年,美方统计对华货物贸易逆差增速减缓,但逆差额再创新高,达到2325.5亿美元,占其逆差总额的28.4%。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绝对值上升趋势明显,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特别是美国中期选举后,一些议员不断敦促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

贸易逆差出现的根本因素是中美市场的需求因素不同,表现在中美市场需求结构不同。

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产品。

除此之外,美对华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对华出口管制是一把“双刃剑”,出口管制政策在对美国工业产生危害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削弱了其出口竞争力,导致对中国出口下降。

全球化产业转移是逆差出现的直接因素。

4、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问题

美国针对高科技产品对华实施严格的出口限制,是导致双方贸易正常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2010年6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执行新的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规定,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激光器、水下摄像机等20个大类的美国高科技产品不得对中国出口。

在2014年的出口管制清单上又增加了新的项目,如先进雷达、高性能计算机和可以升级反坦克武器的贫铀等。

美国声称,出台这些举措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维护美国出口商的利益及保护就业。

而实际上,这种管制也会使美国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

从2009年到2014年,6年间美国因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限制,损失了7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

5、促使人民币升值问题

不少美国政界和商界的部分人士将近几年来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状况,都归因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并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使美国产业和工业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

因此,许多美国政要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在其压力下被迫升值。

 

(二)中美贸易摩擦呈现的新特点

中美贸易关系在双边关系中一直扮演一种积极的角色,但贸易关系也常常受到其他因素和双边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诸如政治、国家安全、军事、意识形态、宗教问题、人权问题等其他因素总会借题发挥,乘机制造干扰贸易关系正常发展的摩擦和争端。

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的日益上升,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

尽管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两国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

1.摩擦领域广泛化且摩擦对象呈现出“高附加值化”

入世以来,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不断有新的行业和产品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对象。

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领域不断延伸,从传统的一般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从针对企业或产业为主体、某个或某些产品为对象的微观层面向针对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因素发展,将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将社会保障问题、劳工福利问题、货币汇率制度问题、财政政策问题等也纳入进来,尤其是资源摩擦(资源产品的占有,进出口贸易、国外收购和投资等)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贸易摩擦政治化倾向日益突出

由于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等因素,美国比其他国家更容易将对华贸易问题政治化,其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

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是贸易问题政治化的一个体现。

为了转移美国民众对积重难返的赤字问题的关注,推卸政策选择引致“双赤字”的责任,美国通过将其归因于中国政策选择失当,以此将内部压力宣泄到本就具有争议性的中国经济上,同时迎合国内部分政治力量。

3.美国不同贸易领域采取不同政策

在中国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

由于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价格方面,因此美国的政策主要就是针对中国的低价格,采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或者反补贴税)。

随着对美出口的迅速增加,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别保障措施也不断加强,对中国纺织品的数量限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从知识产权角度制约中国的案例不断增多:

近年,中国输入美国的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产品不断增加。

知识技术的市场价格难以衡量,因此美国政府对其企业的救济方法就直接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

通过337条款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实施,而且限制程度也更大。

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领域:

在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领域,如农产品和服务业,美国的政策主要是要求中国开放市场。

同时,美国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对所谓的军民两用技术产品的出口仍然限制较严。

在中国没有优势的知识产权领域:

美国特别关注这一领域,因为这是它的战略重点,也是它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

美国几乎每年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评估,并据此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由于知识产权不具有市场价格,因此美国为保护知识产权采取的政策就是威胁使用贸易报复手段。

这种手段任意性更大,范围更广。

4.美国限制我国出口的新手段

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措施增多,除了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WTO允许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外,美国又从中国加入WTO协议中拿到了12年“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8年的“纺织品限制措施”,以及长达10年的WTO多边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近年来,美国频繁应用“非市场经济条款”对华反倾销,使其迅速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第一大国。

美国根据“特保条款”,以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数量增长过快,造成对本国同一行业的威胁进而扰乱市场为由,宣布实行配额限制。

这两个条款都是对中国极为不利的歧视性条款。

中美贸易存在制度摩擦的背景,因而解决起来困难很多,而爆发的频率也将很多。

5.非经济因素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摩擦

作为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贸易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跨国的商业关系。

对于商业而言,相互贸易就必然意味着竞争和合作、争端和协调、磋商和摩擦。

所以,单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贸易上的竞争极容易引起双方商业单位的争端和摩擦。

处于竞争劣势的一方可能会向本国政府寻求一些贸易保护措施来扭转和改善商业中的颓势。

但是,除经济因素以外的非经济因素却时时对中美贸易摩擦推波助澜。

首先是美方对国内市场份额进行战略调控。

以彩电案为例,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计算,中国彩电接近美国进口彩电总额的20%。

美国显然是在考虑市场份额的平衡问题。

此外美国政府启动保障措施,要提高对中国三种纺织品的关税,也不难看出同样的考虑。

所以,即使是有些产品美国不再生产了,也不可能全让中国去生产,这是出于贸易战略的需要。

其次是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贸易的干扰。

在大选期间美国国内的一些竞争力较差的产业往往以政治为幌子来寻求政府对该产业的保护,例如近期纺织行业申请特殊保障。

美国对华出口限制问题是美国国内政治影响的典型。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一个大市场,而美国在高科技产业中拥有比较优势。

但是,美国抱定冷战思维,限制并制裁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

加大对华出口管制力度,增加了两国企业的贸易成本,使美对华出口管制审批程序更加复杂化。

同时向业界发出消极信号,影响两国企业开展高技术贸易的积极性,无益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从国际宏观大环境来看,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美欧等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制产生了潜在威胁,对其既得利益分配产生了影响。

从微观上来讲,既是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造成的。

具体原因如下:

(一)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导致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

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成本是因为“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合理,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统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

(二)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近几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出现超高速增长,导致贸易的不平衡问题逐步显现。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2.8%。

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

与此同时,2014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

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冲击了美国的一些产业,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三)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人民币升值问题

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而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从2001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

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随美元一起贬值,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强了。

在美国看来,中国利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分享了美元贬值的好处。

由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美国认为中国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实际价值,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了许多贸易摩擦。

  

 

(四)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

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

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

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反倾销、反补贴等微观经济领域,这与中美两国进出口结构的差异有关。

美国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为,中国大量低本钱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了美国同类企业,引起了失业和企业效益不佳,而且中国产品的低本钱是由于“政府行为扭曲了市场政策”,或者工人的工资不公道,这对美国竞争者来说“不够公平”,违反了“公平贸易”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用什么方式干预经济,怎样确定适当的工资水平,并没有一个国际上的同一标准,尽管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会产生同样的题目,但美国企业却更加关注中国。

 

(五)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正如克里斯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强国地位的上升,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

因此,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华盛顿不能阻止中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对试图维持单极世界的美国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

 

(六)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

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很大,这更加大了贸易风险;其次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

企业为了抢占出口市场而不择手段竞相降价,造成出口几乎无利可图,同时遭受外国反倾销;最后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中国在音像、出版、软件等领域存在较严重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盗版产品问题,在药品、化学品、信息技术、专利产品等领域的商标和技术侵权的现象严重。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利益,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七)其他因素

 

1、美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国家战略核心是依靠国家的力量,为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阶层谋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美国高度关注中国的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今后可能与之相抗衡的中国出现,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威胁。

特别是中国经济在过去近30年里持续快速发展,而美国经济保持相对较平稳的增长,这种发展速度的差异引起美国的担心。

艾华指出,“中美贸易摩擦高发期的到来,是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崛起过程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反映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2、利益集团

在美国政治架构中,利益集团特别是经济利益集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美国不可避免地对美国某些产业和利益集团造成不利影响。

美国的产业协会和劳工联盟纷纷到白宫、国会给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施压,要求政府对与其竞争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而政府为寻求政治支持最大化,往往支持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利益集团;

3、选举政治

美国实行选举政治,无论是国会选举还是总统选举,对华贸易政策包括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知识产权问题等往往成为两党角逐时的热门话题,对中美贸易摩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每一届美国新总统的经济政策,在未来数年内,必定会影响着中美贸易的新走向。

 

四、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的影响

 

(一)破坏了双边的正常经贸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美国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等措施进行限制导致价格扭曲,会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一定影响。

即美国相关产品的价格会提高,资源会从其他产业流向这些产业。

同时,美国国内的产品价格上升使生产者得益,但使消费者受到损失。

按照一般的福利计算方法可以知道,这样的限制贸易政策会使美国的总福利下降。

但是美国曾有观点认为,美国大量进口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价格产品,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工人收入相对减少,福利水平下降。

而更多的学者认为,进口的收入分配影响即使有也不会很大,美国工人收入的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来自技术进步。

事实上,由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很多美国都已经不生产或者很少生产了,因此其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即使有也不会很大。

没有显著的证据表明,美国工人的收入下降甚至失业是由大量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价产品造成的。

而且由于美国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不可能通过各种限制进口的保护手段重新获得这种比较优势。

从长期动态发展来看,美国对这类产业的保护实际上保护了落后,因此无论从美国的短期静态福利还是长期动态利益看,这种保护对它都是不利的,也因此,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不会成为美国的战略重点。

只有当少数受到影响的利益集团起来要求政府实施限制,并且这些利益集团在政治上足够强大时,这类限制措施才会付诸实施。

 

  2、当美国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时,它对中国的直接影响就是限制了某些产品的出口增长。

以纺织品为例,在中美达成纺织品协议后,中国在今后若干年内,协议内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只能保持在每年10~15%之内,而在没有签订协议之前的几年里,增长率都在30%以上。

这样的贸易摩擦及其结果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

它也会产生相应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影响。

第一,与没有协议相比,纺织品出口减少了,其生产也会相应减少,一部分资源就要从纺织业转移出去;第二,纺织品生产的减少会使在纺织业就业的工人也减少;第三,纺织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会相对小一些。

    

3、美国要求中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美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得益了。

但是,由于美国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而获得的更快的发展,会使更多的资源向这些产业集中,美国相对落后的“夕阳”产业会更加衰落,低技术工人的收入会相对甚至绝对更少。

然而,美国不会因此而降低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反而会把低技术工人收入的减少甚至失业归咎于中国出口的低技术产品。

这样,美国可以一举两得,既保护了知识产权,推动了技术创新,又使因技术进步受到损害的工人迁怒于中国。

当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限制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或限制中国的技术产品向美国出口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比美国限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要大。

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在中国扩散的代价,甚至限制了技术在中国的扩散。

由于技术是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限制技术知识在中国的扩散,实际上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也限制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二)贸易摩擦的加剧往往会波及政治领域

 

使目前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的中美关系受到抑制性影响,从而给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压力。

经济和政治总是密不可分的。

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无疑会为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反过来,两国经贸关系的加深对政治关系的推动也会起到重要影响,而贸易摩擦的“溢出效应”就是这种影响的具体形式。

但从长远看,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必将影响到政治领域。

而政治关系一旦走坏,双边经贸关系的摩擦就会进一步增多,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一味激化经贸摩擦和其他矛盾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中美经济上的摩擦有着复杂性和长期性,如果处理不好,中美关系会更加磕磕绊绊,但若处理得好,一定程度上则可实现良性互动。

虽然中美的摩擦将是空前的,但合作也是空前的。

 目前,中美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中国也有反制美国的实力,加上两国已建立了更多协调谈判的渠道,如战略与经济对话和商贸联委会,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仍应是可控的。

将双方的摩擦和矛盾控制好,甚至消除,使得中美关系不出现倒退,这对双方长远的利益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消除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

 

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

 

(一)加大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力度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这样才能缩小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差异。

体制的摩擦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比如美国对中国铜版纸反补贴案例就是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因此,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