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013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docx

城厢区东海镇大埔村村庄规划04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在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的战略任务,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而村庄整治既是实现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目标要求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搞好村庄整治,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生产活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05]174号)要求,在整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量力而行,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直接的生产生活条件,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将整治重点放在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改善上。

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覆盖,提高村民的居住生活质量,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宜人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为改善农村环境,更好地指导村庄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撤村并点进行居民点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建设部,1994)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建设部,2002)

(4)《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住建部,2008)

(5)《福建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福建省住建厅,2012)

(6)《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福建省住建厅,2011)

(7)《莆田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福建省委、省政府,2012)

(8)《东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东海镇人民政府,2006)

(9)1:

1000地形图及其他相关资料

三、规划期限

村庄规划期限:

2014年—2030年

近期:

2014年—2019年

远期:

2020年—2030年

四、规划层次和范围

本次村庄规划范围参考大埔村行政管辖范围及相关周边道路为界,包含大埔、磨顶、海头角、山兜共4个自然村,规划依托村庄现有建设区,与上位相关规划对接,优化道路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适当扩大村庄规模,整合利用土地,规划范围北至沈海高速公路,南达滨海大道,西至东沙村范围,东至金桥路,总规划面积约111.75公顷。

第二章村庄现状概况

一、区位概况

区位一:

东海镇位于莆田市城厢区西南角,东西分别与枫亭镇、灵川镇相邻,北靠壶公山支脉,南临湄洲湾内湾,依山面海,海岸线长16公里。

全镇辖有13个村(居),有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4.8万人。

区位二:

大埔村位于东海镇西南部,是东海镇南部沿海重点村庄,距镇区420米,北侧与上图村、海头村相邻,西侧与东沙村相邻,东侧与东海村及浮山地块相邻,南侧临湄洲湾,辖4个自然村,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笏枫公路、沈海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滨海大道,从片区内穿越,区域交通条件较优越,现状人口4100人。

二、自然环境

东海镇属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60℃,年均最高气温22℃,年均最低气温15℃,夏季长且炎热,冬季短而温和。

年平均无霜期355天,年平均降雨量1288mm,最大降雨量1894.4mm,最小降雨量941.9mm,由于年降水不均,常出现春旱和秋旱现象。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小时,日照率36%左右,不同季节日照时数变化幅度小,利于农作物及果树的生长。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境内四季分明。

三、村庄人口分布

大埔村辖大埔、磨顶、海头角、山兜共4个自然村,现状村部位于北侧旧笏枫公路旁,2013年底总人口4100人,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务工、在外经商等。

现状各居民点现状人口概况

自然村名称

现状人口(人)

大埔

1980

磨顶

800

海头角

420

山兜

900

总计

4100

四、现状用地情况

(一)居住用地现状

现状居住建筑很大程度上是沿旧埭平公路及内部村道发展的,朝向、建筑质量、风格各异,部分住宅间距不足。

同时村庄居住环境质量一般,自然环境较好但缺乏人工环境、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等。

(二)公共设施现状

村内现有大埔小学、幼儿园、东沙中学等教育设施,大埔小学建筑质量较好,学生数共300多人,教师共40多人,东沙中学为镇级中学,教育设施建议保留。

大埔村委会位于旧笏枫公路南侧,建筑质量一般。

另有镇级公共设施东沙边防派出所及东沙消防支队,考虑保留。

村庄内有多处宫庙祠堂等,老人活动场所多设置于宫庙祠堂处。

村庄的商业目前多沿村道及笏枫公路沿线零散分布,且为多村民住宅底层设置,尚未形成规模。

(三)道路交通现状

1、过境道路笏枫公路东西方向贯通整个村域,是村庄与周边集镇的主要交通联系。

同时通过村道与相邻村庄均有联系,交通条件一般。

2、村域内联系各自然村的村间道路基本都已经实现道路硬化。

3、村庄部分干路路幅宽度不够,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考虑拓宽。

村庄支路较少,多为尽端路,或紧贴建筑间隙的宅间道路,走向线型曲折,机动车行驶较为困难。

(四)市政设施现状

1、电力条件:

接自东海变电站。

2、通信条件:

开通国际、国内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电脑网络,全村电视覆盖率100%。

3、供水条件:

现状多数村民生活饮用水由金钟饮水管供给,水质有一定的保证。

(五)绿化现状

村域南部金沙亭、东雁塔处有块公共绿地,可考虑设置村级广场绿地。

五、文化和旅游资源现状

村域内有金沙亭、东雁塔等文保单位,北侧有蔡氏文化公园,同时拥有良好的滨海景观优势,蔡襄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点较丰富,具旅游价值。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状村民住宅质量差异较大,各个居民点都有新建、陈旧住宅穿插着不规则分布,这对村庄整体面貌的统一不利。

2、公建配套设施相对薄弱,有待完善。

3、道路市政设施配套尚需扩宽修缮、建设。

4、村庄各居民点内部缺乏开敞的休闲活动空间。

七、村庄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一)发展优势条件

1、良好的区位优势,

大埔村紧邻东海集镇区,是东海镇区向西发展的重要部分,接受镇区的产业辐射,同时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可以与镇区共享,集镇区的发展建设将直接带动大埔村的城镇化进程。

同时南部的鞋服辅料产业的发展将对促进带动村庄经济的发展、人气的集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丰富的人文景观

蔡氏宗族文化:

蔡襄主题文化是东海镇对外展示人文特色的重要窗口,也将作为大埔村发展旅游产业的亮丽名片,这为大埔村未来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便利的交通条件

大埔村依托笏枫公路将东海镇区与枫亭镇区相连通,随着金桥路的建设,笏枫公路将与建设中的滨海大道直接联系,路网通达,运输顺畅。

(二)发展制约因素

1、村庄长期以来住房建设缺乏规划指导,风格杂乱,村庄发展没有引导,环境设施等缺乏,没有形成统一的沿海新村风貌,村庄文脉面临断层危险。

2、笏枫公路既是经过大埔村的过境交通,也是城市的一条运输干线,过往车辆多为大型集装运输车辆,车速很快,村民建筑较多又是沿路建设的,日常生活多需穿越笏枫公路,交通危险大,现状建筑与规划道路控制带的冲突非常明显,未来道路的扩宽改造将涉及大面积村民住宅的征迁,这也对村庄未来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3、现状村庄的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以农户个体生产为主,未有大型公司或企业产业化经营,这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较为不利。

第三章相关规划分析

一、东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规划充分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本着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进行村庄建设。

本次规划建设用地选址位置基本为原村庄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可调整为建设用地的用地。

第四章村庄发展目标与定位

一、总体发展目标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土地资源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2、以人为本,满足农民实际生活生产的需要

新农村规划始终把尊重农民的生活、生产需求放在首位,满足人们在居住、休闲、交往、运动、文化及景观方面的要求,全力创造富有归属感、领域感和安全感以及健康祥和、人际和谐的居住生活环境。

同时,在原有村庄的基础上创造自然和人文景观,将建筑、道路、绿化等设计要素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设计,使之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景观均衡、优美的整体环境。

3、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创造优美的居住景观

新农村规划应充分尊重现状条件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确定新农村规划的总体规划结构。

在适应建设开发、满足住宅良好居住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

4、符合农民动迁的要求,注重综合开发效益

通过规划设计,集约化地利用土地、水体、绿化等要素,达到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功能布局合理,路网清晰便利,设施配套齐全,自然生态优良,环境特色鲜明,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应具有较好的开发效益。

5、完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创造方便的居住环境

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建设公共活动场所,为民风民俗活动的开展提供空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规划定位

大埔村的发展定位为:

以宜居村庄建设为主导,通过村庄南部五金鞋服制造加工业的发展促进村庄劳动力就业及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接东海集镇区向西发展态势,依托村庄的用地布局调整,对村庄进行改造扩建,完善服务片区的相应公共设施配套、公园绿地等,增加未来居住人口规模,同时逐步优化旧村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内的绿化和环境建设,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第五章产业及人口

一、产业布局规划

1、产业发展战略

通过对村域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总结大埔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以城镇化发展为导向,以滨海大道建设为契机,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用地布局,优化路网结构,改善建设环境,尽快将大埔村建设成为交通便捷、居住舒适、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东海镇区西南部相对独立的新型乡村。

2、产业发展导向

现状大埔村辖有大埔、磨顶、海头角、山兜共4个自然村,根据现状村域发展格局,大埔将形成“城乡统筹新布局,配套商住促发展”的产业发展导向。

(一)第一产业:

提升农业种植技术,发展高产特色优质农业

村庄南部农业发展应充分结合大埔村的土壤气候及沿海地理特点,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蔬菜及其它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向上争取技术、资金,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并加大农民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二)第二产业:

五金加工及制造业是东海几大工业园区的支柱,随着园区内工业的稳步发展和新建滨海工业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村内人口就业和周边商业配套的发展,对村庄吸引外面人口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第三产业:

中部综合发展居住配套服务业,西南部以发展专类市场为主

作为东海集镇区向西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埔村远期承载着分担工业配套人口与开发新工业园的作用,这就使村庄人口会在未来大量增长,也就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跟进,村庄的服务业将随着人口的增加得到发展,而村域西南片将作为主要的二类居住片区,是整个南部工业基地的主要居住片区,因此有必要在南部配套居住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也将对村庄城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耕地、林地保护

(一)耕地保护

大埔村耕地保护的目标,是要实现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

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消除危害耕地及环境的因素,稳定和扩大耕地面积,维持和提高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预防和治理耕地的环境污染,保证土地得以永续和合理使用。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耕地的数量、质量保护并注重耕地环境质量的提高。

1、数量保护

(1)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2、质量保护

(1)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措施,如:

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2)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二)林地保护

大埔村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需要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有效补充林地数量,引导节约使用林地,确保林地资源稳定增长。

1、严格用途管制

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林地必须用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核手续。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

在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过程中,不得挤占林地。

对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已经开垦种植、破坏的林地要逐步还林。

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

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必须按要求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及时植树造林,恢复乔灌植被。

加强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林地数量,对灾毁林地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理。

2、加强森林保护

严格保护森林。

围绕不同时期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设定森林保有量目标,切实加强对有林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灌木林地的保护,提高林地利用率,确保森林面积总量逐步增加。

实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

强化对征占用林地的控制和引导,实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的森林占补平衡。

征占用林地收缴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必须优先用于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的森林植被不得少于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面积,并且不降低林地生产力。

遏制林地退化。

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防止并减少森林土地退化;对已经退化为疏林地、灌丛和荒山荒地的有林地,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实施退化林地修复工程。

3、积极补充林地

增加林地资源。

切实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对于生态重要区域的陡坡耕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沙化耕地,在与耕地保护、农业发展协调的基础上,按照国家部署逐步实行退耕还林。

对于石漠化严重地区、退化土地等,符合植被恢复条件的,应积极封育恢复、造林绿化、修复生态,多种途径增加林地资源。

推行森林省、森林城市、森林社区、森林乡村建设,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加强宜林闲置地整治。

对政府收回的闲置土地,原属于林地的,应当优先用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

加强废弃工矿、废弃山区村庄及村中空闲地的整治,对其中坡度25度以上的,应按照宜林则林的原则,优先用于植树造林。

4、引导节约用地

控制村庄建设使用林地。

加强配套绿化林、游憩林等城市森林建设。

对农村人口转移后的废弃坡地实施植被恢复治理,保持城镇建设使用林地与生态恢复新增林地的动态平衡。

限制工矿开发占用林地。

限制独立选址的工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使用公益林地、天然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

矿山用地实行生态优先、缴费使用、保障恢复、占补平衡政策,禁止私挖滥采,无序开发。

建立矿山开发配套实施生态工程制度,对生态状况严格监控。

规范商业性经营使用林地。

规范旅游经营设施等用地,适度保障符合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生态旅游用地。

严格控制其他旅游开发项目使用公益林地和重点商品林地。

三、人口规模预测

村域2013年现状总人口4100人。

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村庄生活品质的提高,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的便捷都将刺激村庄人口总量的增加,同时承载着临港产业服务人口与周边村庄的搬迁,外来人口的迁入及在外务工人员的回归必将带动人口的机械增长,取人口自然增长率8‰,机械增长数量按照每年增加人数30人计。

远期大埔家园收储用地可迁入的外来人口约1800人。

本规划采用综合分析法,其计算公式为Q=Q0(1+K)n+P;据此来预测村域的近、远期人口规模:

1近期:

Q1=Q0(1+K)2+P

=4100×(1+8‰)2+30×2

=4200人

2远期:

Q2=Q0(1+K)17+P

=8800×(1+8‰)17+30×17+1800

=6525人

Q1、Q2分别为2015、2030年底村域总人口数;K为规划期内人口的综合增长率(%);P为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为规划年限(年)。

综合上述预测结果,本规划确定村庄总人口为:

近期(2015年末)村庄人口规模达到4200人;

远期(2030年末)村庄人口规模达到6525人。

规划人口分布状况

地域

规划人口

大埔

2400人

磨顶

1425人

海头角

1500人

山兜

1200人

服务于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

现状主要集中于大埔中心村,规划中对现状村部改址东移,与卫生站等其它设施结合成为村庄的行政、医疗卫生等综合服务中心。

同时在其它居民点也分别安排了为村民服务的便利设施。

具体布局要求如下表:

地域

职能

规划人口

配套内容

大埔

村庄居住

2400人

宫庙:

振海宫、社区活动场地、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避灾场地、老人活动中心、停车场地、大埔小学、幼儿园

磨顶

居住、安置

1425人

宫庙宗祠、社区活动场地、公共停车场、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避灾场地、大埔村部、卫生站、广播室

海头角

居住、商住

公共服务配套

1500人

金沙亭、东雁塔、文化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场地、公共停车场、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避灾场地、滨水休闲商业街

山兜

居住、备用地

1200人

旧村改造片区配套、社区活动场地、公共停车场、垃圾收集点、避灾场地、公共厕所

第六章居民点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人口与用地规模

(一)规划范围

居民点规划范围为村内大埔、磨顶、海头角、山兜4个居民点所在区域,规划范围以现有已测地形、村民住宅区、学校、河沟水系为基础,以规划道路为依托,规划范围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950米,规划区总面积约111.75公顷

(二)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名称

面积(ha)

占村庄建设用地(%)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村庄住宅用地

36.5

43.4

62.64

64.08

二类居住用地

——

4.82

——

7.12

商住用地

——

2.18

13.34

3.22

公共设施用地

0.96

1.98

0.79

2.92

交通设施用地

4.3

9.58

4.94

14.14

工程设施用地

——

0.25

——

0.37

绿地

——

5.52

——

8.15

区域公共设施用地(不计村庄建设用地)

0.36

0.26

15.82

0.38

区域工程设施用地(不计村庄建设用地)

1.87

1.87

2.76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不计村庄建设用地)

9.00

9.46

2.47

13.97

工业用地(不计村庄建设用地)

0

15.00

22.15

村庄建设用地

52.99

67.73

100.00

100.00

注:

2013年现状村庄总常住人口4100人。

2030年规划村庄总常住人口6525人。

二、用地发展方向

发展用地选择从布局合理出发,以集中发展有利建设以及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综合上位相关规划定位、交通区位条件、用地条件、现状等因素,合理选择建设用地。

结合现状道路和用地现状,考虑规划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适当增设道路完善路网结构,并以规划路网为载体合理布局用地,逐步形成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环境优美的整体面貌,使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更好地发挥各项用地综合效益。

规划以原有总体规划的主要道路网为骨架,以中部大埔路为主要发展轴,两边发展商住综合用地,同时配套有公共服务设施:

如综合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医疗站、客车停靠点等,规划考虑现状英前小学地块作为近期集中建设的居住区,用以土地整合中的有改造意向的村民安置居住,以此为基础滚动式逐步改造周边居民点,各个居民点通过各自内部充实完善和自身扩展,形成相互间有村道联系且功能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

三、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结构可概括为:

“一心、一轴、两节点、多居住片区”

1、一心

指以大埔村部、卫生站、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集中的地块作为村庄的行政服务中心。

2、一轴

依托村庄内南北纵向的主要村干道作为联系村庄内各片区的主要发展轴。

3、两节点

以大埔小学、幼儿园及相关教育配套用地作为村内的教育服务节点;

以东雁塔、金沙亭及周边公园广场等配套用地作为村内的文化广场节点;

4、多居住片区

基于村庄原有的民居分布肌理,最大程度地保护整合后形成的分布于村内的各块居住片区

四、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欲改变现状居住建筑建设疏密不均,朝向不一,风格材质各异,新旧建筑穿插建设,布局混合的局面,在梳理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填空补实发展;对各个居民点的建筑按建筑质量逐步进行翻新、改造或拆除,建设风格统一、排列整齐、布局合理的新型农村,规划把山兜近期旧村改造地块作为近期集中建设的村民住宅用地。

按照村民的居住生活习惯,新建住宅安排以三、四户拼联为主,辅以少数双拼住宅,。

村民每户建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80至120平方米,但三口以下的每户不得超过80平方米,六口以上的每户不得超过120平方米。

在满足日照、通风、消防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村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采取集中布置方式,以节约用地,同时方便村民的使用,形成全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1、在大埔村南北方向村庄主干路与东西方向的交通联系道路结点结合滨水空间设置一定的商住混合建筑,结合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并配套公共停车场、广场绿地、公厕等,方便外来人员停车及村民的娱乐休闲。

2、把大埔村委会迁至东侧原东沙边防派出所地块,与综合服务中心结合设置,和周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共同发展成为未来该片区域的公共服务中心。

3、考虑到集镇片区未来往西沿笏枫公路发展是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也是各类商业金融、旅游度假、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集散地,规划在浮山天誉首府旁设置一处客车停靠站,方便居民出行与商贸旅游车辆停靠。

4、结合村道路、考虑服务半径,共设置5处公厕,多个垃圾收集池,作为本村环境卫生治理的重点内容。

(三)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优先考虑如何更合理地组织各居民点间的交通,改善交通冲突点,降低成本,基本结合现状村庄道路走向及建筑质量,整理取直后与新开的规划道路联通形成村庄主要的道路构架,在完善道路系统结构时,综合考虑各建用地的功能布局,使各类配套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解决现状道路通达性差、断头、曲折等问题。

村庄主干路——次干路——巷路的分级系统,其中村内主干路宽40M,主干路宽9M,次干路宽6M,巷路宽4M。

结合村庄空地设置户外小广场,供游客及村民临时停车使用,并可利用公建的硬质场地作为临时停车场地。

(四)绿地景观规划

1、居住绿地

新区建设及旧区改建应严格按规范配建绿化设施,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满足居民日常休憩及健身需求。

2、公共绿地

在村部、综合服务中心及文化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周边布置一定面积的绿地,同时结合村庄小广场景观种植绿化景观,形成较大面积公共绿地,起到美化环境,丰富绿化空间的效果。

5、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及指标

居民点布局规划应在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其土地使用强度,提出相应的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主要为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及建筑间距、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等要求。

村主要居民点建设应本着适度超前、不降低标准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按规划改善居住环境。

1、农村低层住宅小区建筑密度宜控制在26~35%,容积率宜控制在0.7~1.0间,建筑高度不宜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