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047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docx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

儿科护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

儿科护理学笔记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绪论与小儿生长发育

1.婴儿期:

婴儿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一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2.幼儿期:

自满一周岁至三周岁。

3.上部量:

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

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4.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3~4天内体重下降3%~9%

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5.肥胖症:

小儿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6.赫氏沟:

肋膈沟,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的一道横沟。

7.佝偻病串珠:

佝偻病患儿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膨大而形成钝圆形隆起,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因此向胸腔内压迫肺组织,容易引起肺炎。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8.足月儿:

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的新生儿。

9.适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第90百分位数之间的新生儿。

10.小于胎龄儿:

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

11.呼吸暂停:

新生儿呼吸暂停是指早产儿呼吸停止超过20秒,足月小儿呼吸停止超过15秒;或呼吸停止不超过15~20秒,但伴有心跳减慢,皮肤青紫或苍白,肌肉张力减低。

13.累积损失量:

发病以来累积损失的液体量

17.迁延性腹泻: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程2周~2月为迁延性腹泻

18.生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其中含少量水分,一般没有特殊腥臭味。

生理性腹泻的婴儿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多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呼吸系统疾病

19.咽-结合膜热:

腺病毒3、7型所致,常发生于春夏季,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在儿童中集体流行。

为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夏秋季,特点为高热、咽痛、流诞,咽腭弓、软腭处可见疱疹。

20.肺大疱:

先天性多见于小儿,因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粘膜皱襞呈瓣膜状,软骨发育不良,引起活瓣作用所致。

多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1.脓气胸:

儿童脓气胸(pyopneumothorax)多继发于肺部细菌感染如肺炎、肺脓肿、脓胸。

感染使肺部边缘的肺泡或小支气管破裂,形成支气管瘘,气体进入胸膜腔,形成气胸,如胸膜腔内有脓液,即形成脓气胸。

循环系统疾病

22.蹲踞现象:

一种特殊的强迫体位,多见于先心法洛四联症的患儿。

表现为患儿行走或游戏时候,出现双腿屈曲、

蹲下片刻的特殊体位,后又恢复正常行走,蹲踞反复出现。

23.差异性青紫:

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

流入主动脉,病儿出现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即差异性紫绀.

24.杵状指:

杵状指亦称鼓棰指,表现为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见于肢体末端缺氧等。

25.艾森曼格综合症:

室间隔缺损中的大型室间隔缺损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泌尿系统疾病

28.低蛋白血症:

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

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所致氮负平衡的结果。

主要表现营养不良。

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为:

血清白蛋白小于25g或总蛋白小于60g。

29.肾病综合征:

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症候群。

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33.高血压脑病:

本病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太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34.髓外造血:

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hemopoiesis):

在疾病或骨髓代偿功能不足时,肝、脾、淋巴结可恢复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5.生理性贫血:

婴儿生长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红细胞利用蛋白量逐渐增加,至2-3个月时,红细胞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

36.无效造血:

在骨髓内红细胞分裂成熟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其在成熟和进入外周循环之前就被破坏,死亡,称之为无效造血,或者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或原位溶血。

37.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

胎儿水肿综合征是一种极易致死的胎儿异常。

发生在胎儿和婴儿早期,表现为全身软组织高度水肿,可有胸腔和腹腔大量液体积聚,心肝脾增大,严重者致胎儿死亡或出生后出现溶血、核黄疸等症状。

围生儿死亡率很高,而且胎儿水肿、胎盘巨大、子宫紧张度增高,容易引起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8.地中海贫血:

海洋性贫血又称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

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本组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表现为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39.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多见于婴幼儿、尤其是2岁以内,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农村多见,近年已明显减少。

主要因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

其特点为:

各期红细胞大于正常,红细胞比血色素减少更明显,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等造血特点,经维生素b12及叶酸治疗有效。

小儿结核病

40.原发综合征:

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41.结核中毒症状:

结核病人可有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中毒症状。

42.ppd试验:

基于Ⅳ型变态反应(见变态反应)原理的一种皮肤试验,用来检测机体有无感染过结核杆菌。

凡感染过结核杆菌的机体,会产生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具有对结核杆菌的识别能力。

当再次遇到少量的结核杆菌或结核菌素时,致敏t淋巴细胞受相同抗原再次刺激会释放出多种可溶性淋巴因子,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巨噬细胞在局部集聚,导致浸润。

约在48~72小时内,局部出现红肿硬节的阳性反应。

若受试者未感染过结核杆菌,则注射局部无变态反应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43.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olousmeningitis)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一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

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44.脑性低钠血症:

化脓性脑膜炎累及下丘脑或垂体后叶,可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渗透压降低,加重脑水肿,促发惊厥,并加重意识障碍。

45.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

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胞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

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

46.硬脑膜下积液:

硬脑膜下积液是指头部外伤后硬脑膜下腔大量液体积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或偏瘫、失语。

这些症状常在头部外伤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形成。

经ct可确诊。

47.脑室管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婴儿、诊治不及时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者。

临床特点为:

频繁惊厥,

甚至呼吸衰竭,病情危重,疗效不佳,是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的原因之一。

小儿遗传与代谢性疾病

48.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是染色体遗传病的简称。

主要是因细胞中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通常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两大类。

4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疾病累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抑制甲状腺素缺乏,或是由于甲状腺素受体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按病变涉及的位置可分为:

①原发性甲低,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疾病所致,②继发性甲低,其病变位于垂体或下丘脑、又称为中枢性甲低,多数与其他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缺陷同时存在。

50.苯丙酮尿症(pku):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cs;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罗伯逊易位:

仅发生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相互易位,其额外的21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到另一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上。

最常见为d/g易位

(二)简答题

绪论与小儿生长发育

1.简述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简述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生活环境、疾病和药物

3.简述婴儿期的保健原则及重点:

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②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测量;③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促进生长发育;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⑤促感知觉的发展,加强体格锻炼。

1.喂养2.清洁卫生3消毒隔离4预防接种

小儿营养及营养性疾病

4.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一、营养丰富,出乳含丰富的siga;二、钙磷比适当,钙吸收好;三、经济方便;四、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五、增进母子感情。

5.简述营养不良的分型及并发症:

(1)消瘦型:

能量缺乏为主。

(2)浮肿型:

蛋白质缺乏为主(3)消瘦-浮肿型。

并发症(complication):

1.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

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并发症。

2.各种维生素缺乏:

最常见的维生素a缺乏,另外还有维生素d、c、e缺乏等。

3.感染:

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举例说明)4.自发性低血糖。

6.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

日照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过速、疾病因素、药物影响

血生化改变:

血清25-(oh)d3下降,血钙少降,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7.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骨骼改变:

出现pth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内,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感觉,7~8月变成“方盒样”头型及方头,“佝偻病串联”,“手足镯”,1岁左右,“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8.简述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及肥胖症分度:

摄入过多、活动过少、遗传和环境因素、出生体重、性别因素。

根据身高标准体重,超过同意升高人群的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中度肥胖。

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和婴儿患病时,应暂缓添加新品种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9.简述早产儿的外观特点:

外观特点早产儿越早产则皮肤越薄嫩、组织含水量多、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少、肌肉少、指甲短软,同时躯干部的胎毛越长、头部毛发则越少且短,头较大,囟门宽,耳壳平软与颅骨相贴,胸廓软,乳晕呈点状,边缘不突起,乳腺小或不能摸到。

腹较胀,阴囊发育差。

男性早产儿的睾丸常在外腹股沟中,在发育过程中渐降至阴囊内。

女性越早产者则其小阴唇越分开而突出。

手足底皱痕少。

10.简述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a生后2~5天出现黄疸b一般情况良好c足月儿14天内消退d早产儿4周内消退

11.简述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表现

晚期代酸的产生主要是内源性酸产生与肾脏泌酸之间的不平衡性,也即酸产生的正平衡有关,这种不平衡性可源于内源性蛋白质合成酸异常升高,肾泌酸异常减低或两者兼而有之。

1.病史人工喂养,有摄入较高酪蛋白的病史,特别是早产儿。

2.体重不增虽摄入热卡已达150kcal/kg,蛋白质已达5g/kg,病儿体重却增长缓慢或不增,尤以低出生体重儿较明显。

3.反应低下精神萎靡,哭闹少,食欲低下,皮肤苍白,口周发青,肌张力稍低下;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表现有嗜睡,呼吸暂停。

4.呼吸深长除个别严重酸中毒外,一般呼吸深长均不明显。

12.简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

肺泡萎陷缺氧酸中毒肺小a痉挛肺a压力增高卵圆孔、动脉导管开放右向左分流肺组织缺氧加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纤维蛋白渗出肺透明膜形成气体交换受限。

表现为出生后6小时内呼吸窘迫、呼气呻吟。

x线表现为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肺容量减少。

13.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

1、脑血流改变2次血液重新分布以代偿缺血缺氧。

有选择性易损性:

若窒息缺氧为急性完全性,代偿无效,脑损伤发生在代谢最旺盛部位:

丘脑及脑干核

2、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生化代谢改变:

低血糖、代酸、可能的与发病相关的途径:

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钙超负荷等。

3、神经病理学改变足月儿:

皮质梗死、深部灰质核坏死。

早产儿:

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白质病变。

治疗原则:

及早治疗,综合治疗,序贯治疗,足够疗程

新生儿窒息诊断和分度

apgar评分:

内容包括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共10分,8~10分正常,4~7分轻度窒息,0~3分重度窒息。

新生儿窒息abcde复苏:

复苏方案a(airway)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breathing)建立呼吸道。

增加通气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drug)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价。

前三项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不明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1周围肢体的变化:

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2多形性红斑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4唇充血破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5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直径大约1.5cm)

消化系统疾病

14.简述高渗性脱水的特征: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高钠血症,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

15.简述重度脱水的临床特征:

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头痛、头晕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循

环功能不全等症征加重,甚至出现休克、昏迷

16.简述低渗性脱水的特征及病因:

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osm/l。

17.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神经——精神萎靡;肌肉骨骼肌——四肢肌乏力,肌张力↓,严重迟缓性瘫痪,呼吸肌麻痹;

心脏——心率↑,心律失常,阿-斯综合症、心率↓,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纤维变性,局限性坏死,心肌收缩乏力,心音低钝、心电图,出现u波,u≥t,t波增宽、低平、倒置。

肾脏: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对adh的反应低下,浓缩功能减低,尿量增多,肾小管泌h+增加,回吸收hco3-增加,氯的回吸收减少,可发生低钾、低氯碱中毒,伴反常性酸性尿。

呼吸系统疾病

肺炎分类:

一、病理: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二、病因:

病毒性、细菌性、支原体、衣原体、原虫性、真菌性、非感染性病因。

三、病程:

急性(病程1个月),迁延性(病程1-3个月),慢性(病程3个月)。

四、病情:

①轻症除呼吸系统外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除呼吸系统外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生生命体征危象。

18.简述治疗小儿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及抗生素使用疗程

19.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

多见于1岁以内小婴儿,在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后突然高热不退,年长儿持续高热,新生儿低热或无热甚至体温不升。

起病急、呼吸道症状出现早,肺炎进展迅速、皮肤花纹,有麻疹样、猩红样皮疹。

呕吐、腹泻、腹胀如鼓。

患儿烦躁嗜睡,严重者惊厥,休克。

肺部体征出现亦早临床症状与胸片所见可不一致。

20.试述小儿肺炎合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①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心率明显增快;安静时婴儿每分钟160次以上,幼儿每分钟140次以上,不能用体温增高或呼吸困难来解释。

有时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或心脏扩大等。

②呼吸困难,发绀加重,安静时呼吸频率婴儿达60次/分以上,而幼儿则达40次/分以上。

③肝脏在短期内增大1.5cm以上,或在肋下3cm以上,伴有颜面、肢体浮肿,尿量减少等。

21.试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除镇静、给氧外,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钠水储留,减轻心脏负荷。

22.支气管肺炎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目的及指征是什么?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减轻颅内压。

适用于中毒症状明显;严重憋喘,胸膜有渗出伴脑水肿、中毒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时。

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依据a喘息发作≥3次b肺部出现哮鸣音,呼气相延长c喘息症状突然发作d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e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咳嗽f排除其他引起引起喘息发作的疾病

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依据a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b临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c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d有个人或家族过敏史e气道呈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d排除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a吸o2b补液纠正酸中毒c糖皮质激素类静脉滴注d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哮喘gina阶梯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定初始严重程度的级次,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每1~3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症状控制大于3月,逐步降级治疗;未能控制立即升级治疗;注意审核用药技术,避免变应原等

循环系统疾病

23.简述先心病的分类?

24.法乐四联症的畸形组成如何?

①右室流出道梗阻;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25.简述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起初肺血流量的增多,可通过肺循环阻力的自身调节使肺动脉压改变不明显,长期的肺血流量的增加,肺小动脉发生痉挛,肺小动脉长期痉挛,管腔内膜增厚,中层肌肉肥厚,管壁纤维长,管腔狭窄,使肺循环阻力日益增高,产生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发展到一定程度,左向右分流量逐步减少,出现双向分流,最后形成右向左分流为主,使体循环的血氧含量降低,临床上出现紫绀,即eisenmenger综合征,此时,左心室的负荷减轻,而右心室的负荷进一步加重。

常见并发症是:

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26.简述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出生时及新生儿早期右房压力可略高于左房,可出现右向左分流,出现暂时性的青紫,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分流转为左向右,分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大小及两侧心室顺应性而不同。

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静脉回流的血,又接受左心房分流的血,导致右心房、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因而使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量增多,而左心室、主动脉及体循环血量则减少。

如缺损较大产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时,肺动脉压力

【篇二:

儿科笔记整理】

chapter1overviewofpediatricnursing

(加粗和下划线表示课件中的红字,只有下划线表示课件上只有下划线)ofillnesschildren

2.thenursingcareofchildrenfrombirthtotheendofadolescence:

adolescencefrom11to21;inchinapediatricdepartment;internationalcommon3.stagesofgrowthanddevelopment:

名解(儿童年龄分期是重点)

⑴.fetalperiodconception~birth胎儿期

⑵.neonatalperiodumbilicalligation~28days新生儿期

⑶.infantperiodbirth~1year婴儿期

⑷.toddler’sage1~3years幼儿期

⑸.preschoolage3~6years学龄前期

⑹.schoolagebeginwithentryintoaschoolsystemandendwiththebeginningofteenage.(girls:

7~11or12years/boys7~12or13yrs)学龄期

⑺.adolescencebeginswiththegradualappearanceofsecondarysexcharacteristicsandendwithcessationofbodygrowth.

⑴featuresoffetalperiod

fromtheconceptiontoapproximately12weeksiscrucialperiod;manycausescouldresultinabortion流产andcongenitalmalformation.

⑵featuresofneonatalperiod

:

commencesat28completedweeksofgestationandends7daysafterbirth.

⑶featuresofinfantperiod

;thetransplacental经胎盘的immunityiseffectiveonlyforaboutinfantsarevulnerabletoinfectiousdiseases.⑷featuresoftoddler‘sage⑸featuresofpreschoolage

coordinationandmusclestrengthincreaserapidly.developself-control,masteryandindependent.acquirewidersocialrelationshipsandlearnrolestandards.disciplinetrainingisnecessary.

⑹featuresofschoolage

lifecenterischangedfromthefamilygrouptothewiderworld.childrenexperiencestressfromsocietalchange,school,competitiona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