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126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docx

成本会计吴革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短期经营决策

练习题

1、康华公司原来生产甲产品,现拟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子或丑。

如开发子产品则老产品甲需减产1/3;如开发丑产品,则老产品甲需减产1/2。

这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

项目

甲(实际)

子(预计)

丑(预计)

产量(件)

销售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固定成本总额(元)

3000

70

50

18000

l000

100

75

1400

90

68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开发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因为是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因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编制差量分析表如下:

方案

项目

子产品

丑产品产品

差0000量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

变动成本

机会成本

1000×100=100000

95000

1000×75=75000

3000×1/3×20=20000

1400×90=126000

125200

1400×68=95200

3000×1/2×20=30000

-26000

-30200

差量损益

4200

上表中,机会成本是因开发新产品导致老产品甲减少而丧失的贡献边际。

由表可见,差量损益大于零,即开发子产品赚取的收益大于丑产品,因而康华公司应开发子产品。

2、假定繁华公司当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销量、单价及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

项目

销售量(件)

销售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1000

20

9

500

60

46

400

25

15

固定成本总额(元)

18000(按各产品销售额比例分摊)

年末,各产品的盈亏状况为:

甲产品净利润5000元

乙产品净亏损(2000)元

丙产品净利润1000元

净利润合计4000元

现公司内要求乙产品停产的呼声较高,请按上述资料作出决策分析。

编制三种产品的贡献边际和营业利润计算表如下:

项目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合计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20000

9000

30000

23000

10000

6000

60000

38000

贡献边际

固定成本

11000

6000

7000

9000

4000

3000

22000

18000

营业利润

5000

(2000)

1000

4000

其中:

固定成本分配率=18000÷60000=0.3

甲产品负担固定成本=20000×0.3=6000(元)

乙产品负担固定成本=30000×0.3=9000(元)

丙产品负担固定成本=10000×0.3=3000(元)

从上表看,乙产品全年亏损2000元,为了增加企业盈利,似乎应该停产乙产品。

但乙产品本身有贡献边际7000元,可以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如果停产乙产品,其负担的固定成本仍会发生,并转由其他产品负担,结果反而导致整个企业的利润降低。

因此,不应停止乙产品的生产。

3、假定平凡工厂原来制造甲产品,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件,销售单价为68元,其平均单位成本的数据如下所示:

直接材料20元

直接人工16元

制造费用

变动费用8元

固定费用12元

单位成本合计56元

若该企业按照当前的生产情况,每年有35%的剩余生产能力未被利用。

现有一客户要求订3000件甲产品,每件只出价45元,而且该项订货在款式上还有特殊要求,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价值为2000元,加工完毕即报废,无残值。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作出是否接受该项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剩余生产能力=10000×35%=3500(件)

客户订购3000件产品完全可以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因而不会增加固定成本。

编制相关损益表如下:

相关收入(3000×45)135000元

相关成本

直接材料(3000×20)60000

直接人工(3000×16)48000

变动制造费用(3000×8)24000

专属成本2000134000

相关损益1000元

即接受3000件甲产品的生产任务,可赚取1000元的利润。

从财务角度看,应接受该项追加订货。

但由于接受该订货可赚取的利润较低,因而,其他非财务因素可能对该决策影响更大。

管理人员应从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来综合评价该方案。

4、某企业生产A产品,有甲、乙、丙三种设备可对其进行加工。

有关加工成本的资料如下:

成本

设备

月固定成本(元)

每件单位变动成本(元)

1000

5500

8000

4

2.5

2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作出在何种情况下应采用何种设备进行加工的决策分析。

设甲、乙、丙三种设备生产方式下生产A产品的总成本分别为Y1、Y2和Y3,加工数量为X,则有:

Y1=1000+4X

Y2=5500+2.5X

Y3=8000+2X

计算成本无差别点,令:

1000+4X=5500+2.5X

1000+4X=8000+2X

5500+2.5X=8000+2X

解上面三式,可得到:

X1=3000单位

X2=3500单位

X3=5000单位

可见,如果A产品的生产量小于3000单位,则使用甲设备进行加工生产成本最低;若生产量在3000—5000单位之间,使用乙设备进行加工生产成本最低;若生产量大于5000单位,则使用丙设备进行加工生产成本最低。

5、某公司生产中一个月需要某种零件12000个,若自制,每件单位成本为28元,具体构成如下:

直接材料10元

直接人工6元

制造费用12元

合计28元

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为6元,制造这种零件的生产部门每个月正常的生产能力为24000个直接人工小时,月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44000元。

其中:

变动性制造费用240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专属)120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共同)108000元

该零件若外购,每件购价20元。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确定该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2)若外购,原用于自制该零件的生产设备可用来生产另一种产品,每年可提供贡献边际180000元。

请据以考虑该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

(1)计算自制和外购的相关成本

因每个零部件成本中的制造费用为12元,而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为6元,则生产一个零部件所需加工工时为2小时(12÷6)。

某月需加工零部件12000个,共需24000小时,即为正常生产能力。

自制相关成本外购相关成本

直接材料(12000×10)120000元

直接人工(12000×6)72000

变动制造费用24000

固定制造费用(专属)12000

相关成本合计228000元12000×20=240000元

因自制成本比外购成本低,应选择自制方案。

(2)如果自制就会放弃另一种产品的生产,即每月放弃15000元(180000/12)的贡献边际,该贡献边际就是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

自制相关成本外购相关成本

直接材料(12000×10)120000元

直接人工(12000×6)72000

变动制造费用24000

固定制造费用(专属)12000

机会成本15000

相关成本合计243000元12000×20=240000元

可见,自制成本比外购成本高,此种情况应选择外购方案,同时该生产设备用来生产另一种产品。

6、江南化工厂同时生产甲、乙、丙、丁四种联产品,其中,甲、丙两种产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经加工后再行出售。

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

甲产品

丙产品

产量(公斤)

10000

4000

单价(元)

分离后

2

6

加工后

5

10

联合成本(元)

14000

20000

可分成本(元)

单位变动成本

2

5

专属固定成本

5000

0

要求:

根据上列资料作出甲、丙产品是否应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计算分离后出售和加工后出售的差量分析表

甲产品差量分析表

方案

项目

进一步加工

直接出售产品

差0000量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10000×5=50000

25000

10000×2=20000

5000

10000×2=20000

0

+30000

+25000

差量损益

+5000

可见,进一步加工比直接出售多获利润5000元,应选择进一步加工甲产品方案。

丙产品差量分析表

方案

项目

进一步加工

直接出售产品

差0000量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4000×10=40000

20000

4000×5=20000

0

4000×6=24000

0

+16000

+20000

差量损益

-4000

可见,进一步加工比直接出售少获利润4000元,应选择分离后直接出售丙产品方案。

 

7、假定MB公司正在研究制定Y产品的售价,有关下一年计划生产Y产品1000件的估计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50000元

直接人工44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36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70000元

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20000元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10000元

成本总额230000元

已知MB公司的平均投资总额为500000元,预期的目标投资报酬率为14%。

要求:

(1)分别计算四种成本基础下的加成率。

(2)按照四种加成率分别计算Y产品的售价。

(1)分别计算四种成本基础下的加成率。

首先分别计算MB公司的四种成本总额如下:

直接材料50000元

直接人工44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36000元

变动制造成本总额130000元130000元130000元

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20000元20000元

变动成本总额15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70000元70000元

制造成本总额200000元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10000元

成本总额230000元

又已知MB公司的平均投资总额为500000元,预期的目标投资报酬率为14%,则该公司下一年的目标利润为:

目标利润=500000×14%=70000(元)

以总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成率=70000÷230000=30.43%

以制造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成率=(70000+20000+10000)÷200000=50%

以变动制造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成率=(70000+70000+30000)÷130000=130.77%

以总变动成本为基础的加成率:

加成率=(70000+70000+10000)÷150000=100%

(2)按照四种加成率分别计算Y产品的售价。

首先分别计算Y产品的各种单位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50元

直接人工44元

变动制造费用36元

变动制造成本130元130元130元

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20元20元

总变动成本150元

固定制造费用70元70元

制造成本200元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10元

单位总成本230元

以总成本为基础的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230+230×30.43%=300(元)

以制造成本为基础的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200+200×50%=300(元)

以变动制造成本为基础的价格:

产品价格=130+130×130.77%=300(元)

以总变动成本为基础的价格:

产品价格=150+150×100%=300(元)

可见,以各种成本为基础制定的Y产品价格都是300元。

8、某企业生产中需用甲零件,年需要量为6000件,每次订货成本为100元,单位零件年变动储存成本为0.3元。

要求:

计算

(1)经济订货批量;

(2)最优订货次数;

(3)与经济订货批量有关的年相关总成本。

(1)计算经济定货批量

已知A=6000件,P=100元,C=0.3元

(2)最优订货次数=6000÷2000=3次

(3)

9、欣华公司每年需用A材料12000件,每次订货成本为150元,单位材料的年变动储存成本为5元,该种材料的采购价格为每件20元,一次订货数量在2000件以上时可获得2%的折扣,在3000件以上时可获得5%的折扣。

要求:

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已知A=12000件,P=150元,C=5元

(1)不享受数量折扣时

采购成本12000×20=240000元

订货成本12000÷849×150=2120元

储存成本849÷2×5=2123元

年相关总成本244243元

(2)订货批量为2000件时,可获折扣2%

采购成本12000×20×(1-2%)=235200元

订货成本12000÷2000×150=900元

储存成本2000÷2×5=5000元

年相关总成本241100元

(3)订货批量为3000件时,可获折扣5%

采购成本12000×20×(1-5%)=228000元

订货成本12000÷3000×150=600元

储存成本3000÷2×5=7500元

年相关总成本236100元

可见,订货批量为3000件时,总成本最低。

10、你所属的公司的生产部经理就项目Y的成本问题向你查询意见。

项目Y是该经理准备竞投的一个海外的一次性的订单。

该项目的有关成本如下:

原材料A16000元

原材料B32000

直接人工24000

监督成本8000

间接费用48000

128000元

你所知的资料如下:

(1)原材料A已存放于仓库,上述数字乃是其成本价格。

除上述项目Y以外,公司暂时没有其他项目会使用原材料A。

假如需要清理原材料A,费用将是7000元。

原材料B将需要从外面购入,成本如上表所列。

(2)直接人工24000元为从另一项目调配到项目Y的工人的人工成本。

另一项目因为这调配而需招聘的额外工人的成本为28000元。

(3)监督成本是按项目的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计算,由现有的职员在其既定的工作范围内执行。

(4)间接费用按直接人工的200%计算。

(5)公司现正在高于保本点的水平运作。

(6)公司为此项目需购置的新机器,在项目完成后别无他用。

机器的成本价为40000元,项目完成后可以卖得21000元。

根据生产部经理的资料,这位海外客户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120000元,而公司的竞争对手也愿意接受这个价格。

基于上述的成本128000元还未包括机器的成本及公司的利润,生产部经理可接受的最低价格是160000元。

要求:

(1)计算项目Y的相关成本,应清楚列明如何得出这些数字,并解释某些数字被排除的理由。

(2)给生产部经理编写一份报告,阐明公司应否竞投此项目、原因及投标价。

请留意竞争对于愿意出价120000元竞投此项目。

(3)指出在竞投项目Y前应考虑的一些非货币性因素。

(4)假设公司是在低于保本点的水平运作,你将会提出什么建议?

请说明理由。

1.编制差量成本分析表

差量成本分析表

方案

成本项目

竞投

不竞投

差量成本

(1)原材料A

(2)原材料B

(3)直接人工

(4)监督成本

(5)间接费用

(6)机器净成本

32000

28000

19000

7000

-7000

32000

28000

19000

相关成本合计

79000

7000

72000

竞争对手的出价120000元

项目相关成本72000元

项目损益48000元

说明:

(1)原材料A已存放于仓库,竞投项目Y不会增加此项成本;如果不竞投项目Y,则公司将要处理原材料A。

(2)原材料B需要特地购入,为相关成本。

(3)无论竞投与否都需要支付工人工资24000元。

但如果工人是从别的项目调配过来的话,便需支付额外的28000元,才能使此项目进行。

(4)监督工作是由现有职员负责,不论竞投与否,职员都会收到薪金,但也不会因此而得到额外的酬劳。

因而监督成本是无关成本。

(5)由于公司在现水平(高于保本点)的运作足以完全承担所有的间接费用,因此并不需要计算一个间接费用到项目Y。

(6)机器净成本=40000-21000=19000元

2.报告应说明:

根据上述计算的数字及解释,如果公司的竞投价格与对手的相同为120000元,则公司将赚得48000元的利润。

简单来说,竞投该项目,只须考虑与该项目有关的一些成本,即相关成本,这些成本将由该项目的经营所得支付。

而有些成本与该项目无关,即不论竞投与否,都是不可避免的,如24000元的工人工资、监督成本和间接费用等,这些成本将由现在的经营所得支付。

因此,公司应竞投此项目,而竞投价格应介于72000元至120000元之间。

如果要战胜竞争对于,应把价格定在120000元之下。

3.应考虑如下非货币性因素:

(1)公司对这类项目可能缺乏经验,工人可能需要接受培训,而管理人员也可能会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此外,技术上也可能有预测不到的困难。

(2)项目的运作时间和其消耗的共用资源也可能影响现时的运作。

(3)应关注海外的环境。

订单可能因为政治因素而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取消。

此外,也可能需要符合一些法律的要求(例如安全标准)。

客户信用状况也要考虑。

(4)项目可能提供一个打进新市场的机会。

为了要取得将来的订单,现在可能需要定一个比竞争对手低的价格。

4.假如公司是在低于保本点的水平运作,即表示现时的运作所产生的贡献边际并不足以支付固定成本,则部份或全部的监督成本及间接费用便需转嫁于项目Y上,竞投价格的计算是72000+8000+48000=128000元。

换句话说,公司并不能与对手竞争。

除非公司认为客户会因为一些非货币性因素,例如产品质量或完成速度,而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否则公司不应竞投此项目。

11、科华是—家中型电脑公司,它向银行提供的其中一项服务是提升银行的自动服务柜员机(ATM)的交易处理速度和功能。

科华的工程师会亲身到银行进行这项工作。

由于大部分ATM所需的工序和零部件都大致相同,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标准的费用,资料如下:

提升ATM的标准费用(每台)

零部件140.00元

交通时间:

0.5小时,每小时48元24.00

直接人工:

2小时,每小时48元96.00

间接赞用:

人工成本的180%172.80

总成本432.80

利润:

成本加成25%108.20

提升ATM的标准费用541.00元

一家本地的银行集团向科华查询有关提升其分布于各支行共100台ATM的报价,该银行暗示约32000元乃合理的收费。

科华的营业经理倾向接受这项工程.但却理解如果按标准收费,将产生22100元的亏损。

该经理要求你对此项目作进—步的研究并提议一个保本收费。

下列是该经理提供的附加资料。

(1)标准的提升工序需要三件零部件(A、B及C),标准成本总额为140元。

零部件A的标准成本44元,在以后的提升工序中将用不上。

此外,零部件A已是过时的,没有其他用途,也不能出售。

科华现有200件零部件A的存货。

其余两件标准零部件是必须的。

(2)上述工程要求另外一件在其他提升工序中不会使用的零部件,需要特别订购,每件68元,每台ATM需要一件。

(3)根据估计,这项工程的交通时间共计5小时。

(4)由于大部分的工序都是重复的,因此每台ATM的所需工时只是1.5小时。

(5)工程工作量的25%将由实习工程师进行,收费只是正式工程师工资的一半。

(6)所有的间接费用都是固定成本。

(7)科华拥有的一台小型设备,即将按3000元出售。

但如果接受上述工程,则需要使用这台设备。

如果保留这台设备,将永久失去出售的机会。

要求:

(1)计算此项工程的保本收费,并解释所使用或未被使用的数字。

(2)评论该营业经理在决定所报的收费时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1.本例中必须区分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尤其是要区分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计算接受该项目的相关成本:

每台成本总成本

零部件:

每台提升的标准成本140.00元

减:

过时存货(44.00)

所需的特别零部件68.00

164.00×10016400元

交通时间:

5小时,每小时48元240

直接人工人:

1.5时×75%×48元54.00

1.5时×25%×24元9.00

63.00×1006300

间接费用—

设备的机会成本3000

保本的最低收费25940元

对上述成本计算的评论:

(1)零部件A为过时存货,其成本是沉没成本,不应计算在相关成本内。

因为其货款已支付过,存货也无其他用途,又无再出售的价值。

但这项工程所需的特别零部件成本必须计算在相关成本之内,因为它不是标准成本的一部份,而且需要现金的流出。

(2)只有与这项工程有关的交通时间才需包括在计算之中,即5小时而不是包括在标准成本计算中的50小时。

所有的交通时间都假设按每小时48元计算。

(3)工时需减为1.5小时。

而且,就工程的其中25%所使用的实习人员,其工资需作进一步的调低。

(4)间接费用为固定成本,因此不是相关成本,不需计算在内。

(5)此项工程还有一机会成本,即因不能出售该台设备而失去的收入。

2.在作出决策时所需考虑的其他因素包括:

不会导致该工程产生亏损的最低成本25940元比预期的合理收费32000元低,因而需要慎重考虑该项工程。

该成本估计容许有6060元的错误,这降低了接受此项工程的财务风险。

该本地银行所拟的出价32000元的坚持程度。

如果能就该银行认为重要的其他条件,如工程的质量、时间性等作出保证,也许银行愿意接受较高的收费。

所作的成本估计包含了风险的成份。

例如,某些固定成本可能会因工作量的大幅增加而上升。

有没有足够的员工同时应付这项工程和正常的工作?

使用实习人员进行部份的工作是否仍能保持一贯的质量?

科华能否保证仍能向其他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这项工程能否带来其他类似的工作,即能否引进新的商业客户。

假设如此,这项工程对科华来说则是非常重要的,科华必须竭尽全力取得此项工程和并把它做得最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