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31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Word文件下载.docx

韩非思想主张——①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①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法儒结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墨家:

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①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曾被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③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4.简述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①春秋末产生,其创始人是孔子,提倡“仁”“礼”的学说,但未被统治阶级所重用。

②战国时初步发展,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5.西汉董仲舒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

在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发展:

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6.理学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

兴起背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代表人物:

北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陆九渊;

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7.概述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宋明理学家是怎样发展儒家学说的?

)如何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

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

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

①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8.李贽有哪些进步思想?

哲学思想:

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阴阳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政治思想:

①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

②肯定追求物质享受的合理性,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反对盲从统治者的意志

③主张男女平等

9.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10.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是怎样改造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他们从儒学思想中吸取了有益的营养,又不拘泥于传统儒学,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

具体表现是:

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

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

他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

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考点专训】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天文学:

①天象观测方面,关于对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对彗星背向太阳运动规律的发现,对太阳黑子的记录,均领先世界。

②天文著作方面,《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申在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

③天体测量方面,a.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他关于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

1000多年,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b.唐代僧一行等创制黄道游仪,用它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他还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c.元代郭守敬制成的“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

他主持测定的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他编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算学:

①春秋——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

②春秋战国——筹算计算法

③西汉——《周髀算经》在世界上最先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的特例

④东汉——《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制记数系统来计算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⑤魏晋南北朝——圆周率(三国刘徽3.1416,提出割圆术;

南朝祖冲之精确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⑥晚明时期——科学家朱载堉提出了“理由数显,数自理出”的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精密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

医药学:

中医学——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③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

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⑦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

中药学——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历代草本药物之大成,是一部既有总结性,又富有创造性的伟大科学著作。

农学:

①农业技术——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②农学著作——a.《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b.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c.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

d.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型,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建筑学:

①能工巧匠——战国鲁国公输般、隋朝工匠李春

②著名工程——都江堰、万里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唐都长安、

辽代应县木塔、明北京城

四大发明:

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

③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火药①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

②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什么贡献?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发展历程

汉字: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成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

③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

小篆;

后出现“隶书”

④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

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

①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

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汉隶——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②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

条件——士人群体形成;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特点——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园、收笔之锐钝,都能曲尽其妙。

代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隋唐达到新高峰:

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④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

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⑤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⑥清代书法艺术的曲折:

背景——世运转衰、士人趋时应度

风格——“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篆刻:

①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

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小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价值——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文具改进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盛世气象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

宋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宋四家、赵佶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明代

社会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徵明

强调个性化

清代

世运转衰

士人趋时应度

刘墉、翁方刚

馆阁体精润美媚,了无生气

包世臣、康有为

力挽颓风、矫枉过正

4.概述中国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

①起源:

时间——新石器时代;

材质——地面、岩壁、陶器上(彩陶画是杰出代表)

特点——自然、生动、粗犷、浪漫;

题材——原始集体生活

②战国时期的发展:

工具——毛笔;

题材——人物肖像;

材质——绢帛;

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地位——从萌芽走向成熟

③秦汉:

种类——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

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

特色——浪漫、神秘、古拙

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④魏晋南北朝:

时代背景——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代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

⑤隋唐:

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代表作——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故事画)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⑥从宋代到明清:

文人画的发展宋代:

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题材——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

特色——更加注重意境

明清:

特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民俗画的发展宋代:

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

题材——市井生活

特点——写实

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时代背景——小说、戏剧迅速发展

题材——故事插图、年画、壁画、剪纸、布贴画

5.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在启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6.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

①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多年的诗歌

②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雅——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地位: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7.什么叫楚辞?

这种文学体裁有什么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是什么?

概念: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

句式灵活

代表:

屈原——《离骚》

8.汉赋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有何特点?

说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背景: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

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

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9.唐朝为什么能成为诗歌的繁荣时代?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原因:

①统一、强盛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时代特点

作品风格

代表作

流派

李白(诗仙)

盛唐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浪漫主义

杜甫(诗圣)

唐由盛转衰时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

白居易

其诗称为“诗史”

晚唐

讽喻诗:

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叙事诗:

韵味绵长

《秦中吟》、《新乐府》

《长恨歌》、《琵琶行》

10.词在宋代流行的原因有哪些?

这种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婉约派——柳永《雨霖霖》;

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

11.什么是元曲?

元曲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代表人物有哪些?

含义:

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社会背景:

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12.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主要成就有哪些?

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

①“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三言”“二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13.简述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形成:

乾隆末年,为庆祝乾隆80寿辰,徽戏剧团的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献艺,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其他)

繁荣:

中国京剧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在清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在中国戏曲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地位:

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

14.除京剧外,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剧种?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萌发的?

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事件?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洋枪洋炮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人物和事件:

林则徐:

①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他将外文资料编译成《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③还指导仿制西方战舰

魏源:

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科技知识、政治制度。

还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提出的背景、含义,并评价其历史作用。

背景:

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③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随着洋务运动的实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3.在中西学体用问题上,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什么不同的思想主张?

洋务派:

主张在维护原有制度及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向西方学习,采用西方的科技,以求“自强”“求富”

顽固派:

主张原封不动地固守封建伦理纲常名教,反对学习西方技艺。

4.简述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历史作用。

从洋务运动中分离而出,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思想主张:

最初都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并身体力行;

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洋务运动的弊端,后来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①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②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

5.简述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历史作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①变法图存;

②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6.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康有为:

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

②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梁启超: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

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②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

③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

①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7.简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实质和影响。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性质:

这是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交锋。

影响:

①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

②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8.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历史作用。

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用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打击帝国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简表

时期

派别

思想主张

学习层面

影响

睁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9.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