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884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1节 气象灾害.docx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第1节气象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学习目标:

1.识记主要的气象灾害与水文灾害类型及特点。

(重点)2.掌握洪灾、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机制及防御措施。

(重难点)

一、洪涝灾害

1.形成

2.分布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

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

(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

1.形成

2.危害

3.主要分布

(1)世界分布: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

东部季风区

三、台风灾害

1.台风

2.灾害危害

3.我国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四、寒潮灾害

1.成因: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3.危害:

4.对我国影响:

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  )

(3)华北春旱和长江流域伏旱成因相同。

(  )

(4)寒潮多发生于冬季。

(  )

(5)我国东南沿海受台风侵袭的季节是。

(  )

A.春季B.夏秋季

C.冬季D.全年

提示:

(1)×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会加剧洪涝灾害。

(2)× 旱灾是危害我国最广的自然灾害。

(3)× 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还未来到易形成春旱;长江流域梅雨过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

(4)× 寒潮高峰期在春季和秋季。

(5)B [夏秋季节是我国东南沿海台风频发季节。

]

 洪涝灾害

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问题1 (区域认知)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易发洪涝。

问题2 (综合思维)过去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

试问,“疏顺导滞”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的方法有效呢?

提示:

不一定。

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

问题3 (综合思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海河、淮河是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的?

归纳大江大河防治模式。

提示:

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在海河、淮河各大支流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

防治模式:

上游修建水库,中下游河道整治,加固堤防,开辟分洪区,调整扩大洪水出路。

[归纳总结]

1.洪涝灾害的成因

洪水的发生以自然原因为主,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也可能诱发或加剧洪水灾害,如下表分析:

自然原因

流域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快,有利于洪水形成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高

植物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

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

河道

河道弯曲

排水速度减慢,容易形成洪水

河谷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

入海口狭窄

人为原因

破坏流域内植被

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占用分洪区

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2.洪灾的防治措施

项目

内容

监测和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并及时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作用

防治

措施

工程

措施

①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位

非工

程措施

①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②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③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④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⑤加强灾前水利建设与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

1.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

(1)~

(2)题。

(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1)A 

(2)D [第

(1)题,由t1至t4时期,林地逐渐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逐步下降;村落面积增大并出现城镇,地面硬化,会加大地表径流量,加快径流汇集的速度。

因此在t4时期可能出现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2)题,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图中显示的是山区林地逐渐减少,耕地增加,应是过度开垦砍伐造成的地表植被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城镇出现后,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

2.读下面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mm称为暴雨,100~200mm称为大暴雨,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多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由图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因而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题,可从洪水的形成与分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其中洪水形成不仅取决于降水集中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还取决于地势、河道、湖泊等影响排水、蓄洪的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影响灾情大小。

[答案]

(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等。

(答对3点即可)

 干旱灾害

2018年8月初,国家电网消息,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北京、河北、山东等18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据报道,7月中旬以来,一些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湖南、辽宁、江西、贵州、安徽的局部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当地积极应对,科学调配,力争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

问题1 (区域认知)7月中旬以来,湖南、江西、安徽等地高温少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

每年的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干旱天气,高温少雨。

问题2 (综合思维)我国旱灾发生有什么特点?

提示:

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长。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的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提示:

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分别是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归纳总结]

1.旱灾的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东部季风区旱灾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到来的早晚、势力的强弱、停留时间的长短等都直接影响着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间分配,加上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使得季风区的降水量不仅年内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就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而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对降水的需求量和保证率要求很高,如果出现干旱,势必造成旱灾灾情。

因此,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下面为我国旱灾多发区的成因分析。

3.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8月1日至2015年3月21日,潍坊市平均降水量仅为561.1毫米,为1952年山东省潍坊市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期降水量最低值。

潍坊市2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锐减,抗旱形势严峻。

据此回答

(1)~

(2)题。

(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气候异常导致降水持续偏少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2)我国东部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  )

A.受季风气候影响B.春季播种的农作物面积大

C.平原地形降水少D.夏季炎热蒸发量大

(1)C 

(2)A [第

(1)题,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

(2)题,我国东部处于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多发。

]

 台风灾害

2019年1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了《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

公报指出,2018年台风灾害损失偏重。

中国气象局总结了2018年台风的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生成和登陆的台风多(2018年西太平洋生成29个台风,其中有11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惊人);第二个特点是登陆位置偏北(2018年夏季,台风安比、云雀和温比亚3个台风在一个月内相继登陆上海,非常少风);第三个特点是灾情比较重。

问题1 (综合思维)台风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等各种设施;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问题2 (区域认知)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哪些?

提示:

东南沿海地区。

[归纳总结] 台风灾害的特点

灾害总特征

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

源地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区

台风生成区

菲律宾以东洋面;南海中北部洋面

发生时间

盛夏至秋初

集中区

东南沿海地区

范围

南起广西,北至辽宁的漫长海岸时常受台风袭击,大多数内陆省份可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

差异

沿海重、内陆轻

南方重、北方轻

杭州湾以南频次高,杭州湾以北频次低

广东、海南东部沿海频次最高,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沿海次之

西移

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西移,进入南海

在广东、海南沿海、越南沿海登陆

西北

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岛和琉球群岛

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沿海一带登陆

转向

路径

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移动后,转向东北

袭击我国东部沿海、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严重

损失约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5%~20%

差异

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变化

灾害损失有逐年增加趋势(与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

4.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

(1)~

(2)题。

(1)台风侵袭我国的时间主要发生在(  )

A.冬春之交B.夏季

C.春季D.冬季

(2)我国沿海省区采取紧急预警措施,主要是防范台风带来的(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暴雨洪涝 ④严重干旱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1)B 

(2)C [第

(1)题,我国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2)题,台风主要表现为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不会出现严重干旱。

]

 寒潮灾害

中央气象台2016年1月21日消息,随着强冷空气的猛烈南下,23~24日南方多地降温可达到10~14℃,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也大幅度下降,中东部地区会有6~8℃的降温。

南方多个省区将出现小到中雨转大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过程累计降雪量有5~15毫米。

问题1 (综合思维)寒潮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提示:

春季和秋季。

问题2 (区域认知)寒潮天气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征?

提示:

北方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南方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

[归纳总结] 我国的寒潮灾害

时间分配

冬半年

9月~次年5月

高峰期

春季高峰期:

3~4月;秋季高峰期:

10~11月

源地

源地

形成

北方大陆、冰雪洋面的极地冷气团,气温很低,干冷空气堆积,形成高密度冷气团,发展成为冷高压后,在西北气流引导下大举南侵

路径

偏西

路径

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

路径

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

路径

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地区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影响

差异

山体

北侧

山体北侧阻挡南下冬季风,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

山体

南侧

山体阻挡南下冷气流,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影响

范围

黄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两广地区

寒潮

灾害

影响

农业

低温、大风对北方农牧业有重大危害

地区

差异

北方地区因秋末寒潮带来的初霜使晚秋作物遭受冻害,牧区因寒潮霜冻使牧草和牲畜受灾

寒潮

天气

北方

天气

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

南方

天气

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范围

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5.读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放大图(图乙),回答问题。

(1)描述寒潮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寒潮出现次数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题,P区域地势较高,气温低,同时南下冷空气易在山体北侧堆积。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自乌兰巴托至南昌一线向左右(东北与西南)两侧递减。

(2)原因:

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使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低。

1.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

A.干旱与地震B.台风与滑坡

C.洪涝与干旱D.泥石流与寒潮

C [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影响范围广泛,受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的影响,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

2.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  )

①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 ②东北地区的春涝 

③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 ④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C [寒潮是冷空气快速南下,导致大幅度降温的一种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大风、霜冻、雨雪天气,③④对。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①错;东北地区的春涝是由于冰雪融化造成的,②错。

]

3.从气候和农业生产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D.华北地区

D [春季,我国气候转暖,气温回升,蒸发量大增;农作物也开始返青,需水量大。

而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稀少,加剧了华北地区的春旱,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缓解了东北地区春季的旱情。

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春旱不是最严重的。

而江淮地区,地表水丰富,农业灌溉便利。

]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由此回答4~5题。

4.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③

5.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B.气候复杂多样

C.地形复杂多样

D.海岸线长

4.A 5.A [第4题,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和风暴潮。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第5题,我国易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

下图是2013年10月7日凌晨,第23号强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致使浙、闽、沪等多地遭受水灾,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是浙江余姚,台风过后三天,余姚城区依然被洪水围困。

读台风“菲特”路径图,回答6~7题。

6.有关余姚城区成为此次台风、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余姚地处台风北缘,偏西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水汽 ②水汽遇前期暖空气形成锋面雨 ③南部山地抬升水汽,形成地形雨 ④市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台风“菲特”在浙、闽交界处登陆时,余姚的风向是(  )

A.东南B.西南

C.东北D.西北

6.A 7.C [第6题,余姚市地处台风北缘,吹偏东风;台风形成的降雨为气旋雨,因此描述错误的是①②。

第7题,余姚市地处台风北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吹东北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