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395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人口分布.docx

秋地理必修第二册人教版新教材第一节人口分布

第一章 人 口    

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2.一般而言,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平原地区和近海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

4.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5.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影响人口的迁移。

6.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7.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短板”所决定的人口规模。

8.人口合理容量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等人文地理数据及图表(地理实践力)。

描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说明影响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的因素,解释不同区域、不同因素对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社会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

2

北京大学

★★★★★

3

南京大学

★★★★★

4

清华大学

★★★★★

5

上海大学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能够描述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区域认知)

2.结合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同,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差异。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树立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不均匀,分为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具体分布特征:

①全球: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北纬20°~60°最为集中。

②距海洋远近: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③海拔: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温馨提示】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2)极不平衡。

①大洲之间不平衡。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②国家之间不平衡。

10多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人口稠密区

具体区域

形成原因

东亚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等

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

欧洲西部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

经济发达,人口多聚居在城市

北美东部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知识清单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表现

原因

气候

气候适宜中低纬度人口多,高纬度地区、沙漠戈壁地区、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少

气温适宜,降水适中

水资源

河流、湖泊沿岸,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多

供水方便,利于生产生活,人口较密集

地形

地势低平地区人口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人类主要的聚居地

2.人文因素

(1)

(2)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3)历史因素:

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4)其他:

政治、文化、军事等。

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

人口密度=某地的人口数/该地面积(人/平方千米)故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域人口分布可能不同。

2.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宜居地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这是因为地处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其海拔往往超出疟蚊的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等疾病困扰,更适于人类居住。

在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分布集中的地方。

任务清单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

情境探究

[情境]研究性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下列图表为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世界人口分布归纳总结的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和20世纪90年代世界人口密度的相关图表,结合下列图表探究相关问题。

表1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

纬度

>60°N

40°~60°N

20°~40°N

0°~20°N

0°~20°S

20°~40°S

>40°S

人口占

世界总

人口比

0.4%

30.0%

49.4%

10.4%

6.1%

3.5%

0.2%

表2 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积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表3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趋势

海拔(米)

<200

200~

500

500~

1000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

人口占世

界总人口

比例

56.2%

24.0%

11.6%

4.4%

2.3%

1.5%

20世纪90年代世界人口密度

[探究]

(1)结合表1、2和3,说说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2)读图,找一找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在哪里?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提示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岸的平原地区。

(2)亚洲人口分布密集区主要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欧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在欧洲西部,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商业发展繁荣。

素养凝练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分析如下: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素养应用

(区域认知)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共有13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其中亚洲有7个国家,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1)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

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2)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什么?

提示 

(1)人口稠密区有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地区。

这些地区或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或经济发达。

(2)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

任务清单二 影响人口的分布因素

情境探究

[情境]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

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明显增加,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更加突出。

[探究]

(1)结合材料,从自然角度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2)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更加突出?

提示 

(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人口生存和发展。

(2)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较先进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人口总量大大增加。

素养凝练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环境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例

平原和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高原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

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水资源

河流、湖泊沿岸人口较密集,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人文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生

产方式

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工业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占主导,工业企业集中在城市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经济发展水平高

历史因素

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发展历史较长,历史悠久

政治、文化、

军事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素养应用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针叶林广布。

读图,回答

(1)~

(2)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2)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答案 

(1)D 

(2)C

课堂学业达标                  

目前,全球75.8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B.20°N~30°N

C.30°N~40°N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 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

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答案 1.B 2.C

人口分布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3~4题。

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

4.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虽然地势平坦开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疏。

第4题,巴西高原东南部人口相对密集,是因为其地处沿海平原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再加上是殖民者最先开发的区域,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导致了人口的集聚。

答案 3.B 4.D

5.人口的分布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读下图及表中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

障碍

不利

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

低温

冷金属

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上面两图中和表中材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中材料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乙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________。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多选)(  )

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

解析 由题干可知:

①甲图中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呈片状,②乙图中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③人体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1℃左右。

解答本题的关键为正确判读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答案 

(1)水源 地形 气候

(2)亚热带和温带

(3)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

(4)减弱 (5)ABCD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中低纬度B.多濒临海洋

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

2.④是全球四大人口稠密区,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农耕文明发达

B.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C.工业革命发源地,经济发达

D.商业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

3.图中⑤⑥⑦⑧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

A.⑤—湿热B.⑥—干热

C.⑦—干旱D.⑧—高寒

解析 第1题,①②③④分别是东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东亚、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第2题,④为北美东部,商业贸易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第3题,⑤为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⑥为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湿热;⑦为南极地区,气候酷寒;⑧为青藏高原地区,气候高寒。

答案 1.C 2.D 3.D

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906万人,常住人口9605万人,是名符其实的中原第一人口大省。

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4~6题。

4.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5.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资源D.矿产资源

6.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B.资源较为贫乏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解析 第4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第5题,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第6题,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 4.A 5.C 6.A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相关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  )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8.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较低的地区人口占20%,然后随着地势的升高人口比重减少,到300米左右又随地势升高人口比重增加。

而备选项中的四川盆地、恒河平原是典型的人口众多地区;亚马孙平原海拔大部分在150米左右,是人烟稀少地区,不可能占20%的人口比重;刚果盆地大部分海拔在300~500米,人口稀疏。

第8题,由于是热带雨林气候,在地势较低地区气候湿热而不适宜人类居住,导致人口较少。

答案 7.D 8.A

读我国某地人口密度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可归纳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  )

A.沿海地区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B.平原地区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C.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高纬度地区人口稀少

D.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10.甲地区人口稠密,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②农牧过渡带,商业活动频繁 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从图中人口密度可知,平原地区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第10题,甲位于我国的成都平原,其人口稠密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加之历史悠久,但并非黑土广布,也不是农牧过渡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 9.B 10.D

11.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分析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

C.洋流D.距海远近

解析 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L地地势较高,人口分布稀少,说明地形是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2.读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乙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丙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

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

解析 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读图,提取出有关信息。

(1)题,在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米以下。

(2)题,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

第(3)题,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

第(4)题,结合前面题总结回答。

第(5)题,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海拔200米以下 

(2)气候恶劣,终年酷寒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5)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

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

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转移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

下图为我国人口(汉族、少数民族)重心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合理的是(  )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表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C.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西迁移趋势明显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必然联系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人口重心大致位于(  )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D.东北平原

解析 ①是汉族,②是少数民族,所以20世纪80年代后少数民族向东北方向移动;东经106°~107°,北纬31°附近,应在我国四川盆地。

答案 1.B 2.A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地形D.河流

4.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解析 读图可知,黑河—腾冲线以西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导致环境承载力较小,故人口密度较小。

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根据图中黄河的走向,可判定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故人口稠密。

答案 3.B 4.A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表格,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距海岸带不同距离的人口分布。

距离(千米)

0~200

200~

500

500~

1000

>1000

人口(万)

39054

26740

33452

10344

占总人口数(%)

35.9

24.3

30.4

9.4

面积(万km2)

97

133

235

495

占总面积(%)

10.1

13.9

24.5

51.5

人口密度(人/km2)

407

201

142

21

材料二 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200

200~

500

500~

1000

1000~

2000

>2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2

7.7

8.9

1.3

面积数量

(万km2)

144.5

97.2

162.5

39.9

315.9

面积比重

(%)

15.0

10.2

16.9

25.0

32.9

人口密度

(人/km2)

507.6

199.9

53.2

41.8

5.0

(1)据材料一、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集中分布在距离海岸带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