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6534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docx

翻译学概论阅读笔记

翻译学概论

许均穆雷

重点内容

出处

自己的想法

对论文的启示

翻译是什么?

(翻译的定义)

对于翻译的定义,好像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无论是Yakobson还是Nida,他们所提出的定义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为自己的翻译理论铺路。

所以,我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是否能尝试着从论文需要的角度自己下一个定义,以为论文的说理论证做铺垫

该书对这个问题的解释:

翻译本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①“转换”是翻译的第一“绝对成因”;但认定什么叫“转换”、转换的“质”和“量”如何衡量等等是相对条件,因人而异。

②“对等”是翻译的另一绝对属性,但存在部分对等和完全对等。

(作者的观点:

不存在完全的对等。

)从完全不对等到完全对等之间包括改写,编译、摘译、选译和节译和死译等概念。

傅里叶变换

③第三形态:

理想中的“对等文本”(在形式、内容、意义、价值、风格、功能、效果和读者反映等各个方面都贴近原文本时)

●转换和对等是否存在意义上的重复?

●对等如何进行衡量?

能否寻求用客观的标准来对完全对等和部分对等进行准确衡量?

●通俗地理解,傅里叶变换应用在翻译中就是将译文回译之后的信息量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文

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

forwhom;what;how(三个基本任务)

如:

归化和异化

翻译方法(相比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更具体):

如直译和意译

讨论翻译方法时可以引入“翻译单元”的概念,包括音素、词素、词、词组、句子以及整个文本。

Ø翻译的价值:

美学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理论价值

翻译学的研究范围:

一套完整的翻译理论应当包括五个组成部分:

(1)阐明翻译的实质;

(2)描述翻译的过程;厘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4)描述翻译的方法;(5)描述翻译中的各类矛盾

翻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论述

假如出这个题,你如何作答?

第二章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

当前中国理论研究的范围:

理论翻译学研究、描写翻译学研究(翻译过程研究和语料库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学研究

描写翻译学研究只包括这两个吗?

我觉得,中国目前的翻译理论似乎还是停留在对西方翻译理论的译介和批判上,鲜少有人提提出新的理论或形成某一理论学派

翻译学学科建设:

学科体制和学科理论

第三、五、六章融合起来梳理,见附一和附二

第七章文学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范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学翻译的本体论、文学翻译的主体论、文学翻译的风格论、文学翻译的方法论和文学翻译批评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翻译研究称为“译介学”(Medio-translatology)

 

这个定义与我自己的理解有所出入,再去找找相关资料

第八章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的本质:

一种广义的阅读,并从阅读出发,达到研究的高度,涵盖鉴赏-阐释-评论三种类型或层次。

翻译批评的狭义概念:

是对翻译活动的理性反思与评价,既包括对翻译现象、翻译文本的具体评价,也包括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和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价。

翻译批评的标准:

翻译标准【案本-求信-神似-化境-优势竞赛论-多元标准互补论等】

第九章翻译教学研究:

主要从宏观上讨论了翻译教学的层次、翻译教育的体系,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翻译教学的主要方面和教师的培训与发展

书上谈论的内容主要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翻译教学进行探讨,我们学生则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如关注笔译教学方法和模式,我现在所知道的有任务型教学法,还有其他的吗?

第十章信息技术手段与翻译

计算机语言学W.韦弗通过通用语(universallanguage)或中介语(interlingua)来进行翻译

机器翻译方法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语料库两大类

翻译的专业化与专门化,如何进行理解和区分?

语料库语言学与语料库翻译研究和教学:

梦娜·贝克:

翻译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具有三大特征:

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

看书的过程中,中介语出现过多次,是同一个概念吗?

整理比较一下

这本书编于2009年,经过了7年的发展,现在的机器翻译有什么样的发展?

 

附件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翻译理论梳理

时间

阶段

代表人物

身份

主要观点

主要贡献

评价

自己的想法

公元前3世纪-欧洲中世纪结束

古代翻译理论

西塞罗

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翻译要:

符合符合听众和读者的语言习惯;

传达的是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非形式;

文学翻译是再创作

西方翻译理论的创始人

古代翻译理论不是特别完整和系统,集中讨论忠实、直译和意译的问题。

这一点上和中国的情况比较相似

这一时期,西方的大多数译者似乎倾向于意译的方法,这和中国古代的情况有点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贺拉斯

诗人、文艺评论家

主张“活译”;

在翻译时可以创造新词或引进外来词;

提倡“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

哲罗姆

神学家

强调各语言形式存在差异,不能逐字对译;

翻译方法应随原作的文本而异(如《圣经》直译;文学翻译:

意译;否认《圣经》翻译中存在着“上帝的感召力”;

翻译是一种创造,译者可以有自己的风格特征

完成了第一部“标准”拉丁语圣经,即《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提出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

奧古斯丁

神学家和哲学家

将译文的风格和译文的读者联系起来;

应用亚里士多德的符号学理论,区分意义和语言形式;

强调词是翻译的基本单位,更倾向于直译,强调形式和结构的对称

文艺复兴前后出现翻译高潮

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文艺复兴-20世纪5年代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兴起

近现代翻译理论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领袖和翻译家

翻译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用意译;尊重原文,深刻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翻译应集思广益

翻译应该遵循的七条原则:

其所译德语版《圣经》对德语产生空前影响

歌德

将翻译划分为彼此连贯的三类:

信息翻译、近似创作的改移和逐行对照的翻译;

主张诗歌不可译;

翻译应使用朴实的文体

施莱尔马赫

语言决定思维轮;提出检验语义的诠释学主张;首次提出翻译应区别口译和笔译,区分真正的翻译和机械的翻译;将翻译分为顺从原作和顺从译作两种途径

与后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比较类似

洪堡

语言哲学基础之上的翻译理论;

没弄懂,去了解一下他的语言哲学观

德·阿布朗古尔

主张译文迎合本国读者的口味,容许增删和修改,甚至发挥,被称为“自由翻译派的总代表”。

梅纳日“漂亮而不忠实的女人”就是批评他的译文

多雷

翻译的五原则

约翰·德莱顿

诗人、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提出全面而系统的翻译观;

将翻译粗略地分为三类:

逐字翻译、意译和拟作

翻译的三分法突破了传统二分法的局限

亚历山大·泰特勒

历史学教授

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其《论翻译的原则》一书是西方第一部翻译理论专著

克罗齐

美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文学翻译不可能完美地再现原作

认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存在本质区别

本雅明

翻译理论家

认为源语和译语背后存在更高级的“纯语言”;

提倡逐行翻译

波斯盖特

翻译理论家

将翻译分为前瞻式翻译(prospective)[译文和译文读者]和后顾式翻译(retrosective)[原作]

个人觉得前瞻式和后顾式翻译都只是直译和意译的转换说法而已

附件二

西方翻译理论流派梳理

主题

兴起时间

翻译研究流派

理论来源

主要理论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讨论的核心

批判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前

语文学的翻译研究

如何翻译,即直译与意译、可译性、意义的流失以及能否使用本族语言翻译等。

20世纪50年代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奈达

卡特福德

形式意义上的对等和语境意义上的对等

哈特姆

梅森

威尔斯

德国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

赖斯、弗米尔、斯内尔-霍恩比、诺德

多元系统

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一般系统理论与文化符号学

佐哈尔:

多元系统

多元系统是针对文学系统而言的?

列维:

翻译是一个决策过程,所有的抉择都处以完全可预测和完全不可预测区间;波波维奇:

进行觉着是,除了主观意愿外,译者还面临着源语和译语的规范和习俗。

因而,翻译实际上是在规范制约下的抉择活动

图里、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

操控与重写

翻译研究的哲学途径

现代解释学

解释学(或称阐释学、释义学或诠释学)翻译研究

乔治·斯坦纳《通天塔之后:

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索绪尔:

符号概念和符号结构,所指(概念内容)与能指(语言符号);

罗兰·巴特:

印象-形象

皮尔斯:

符号、对象、解释项;符号“三位一体”说;

莫里斯:

符号学分为语用关系、语义关系和句法关系;对应三种符号学意义:

语用意义(功能)、指称意义(内容)和言内意义(形式)

符号学翻译观

1.雅各布森:

翻译三分法(语内、语际、符际)

2.丁道·戈尔莱:

《符号学与翻译问题》

3.奈达

解构主义哲学思潮:

德里达、福柯、海德格尔

解构主义翻译观

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念:

1.传统的、原文具有完整统一、固定意义的观念收到质疑;2.传统的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二元对立的等级关系收到质疑

意义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翻译的随意性

翻译的文化研究

女性主义翻译观

后殖民理论:

萨义德:

将欧洲的文学和文化视为一种意识形态生产与殖民权力的共谋关系,并借用对位阅读法来解构殖民文学与文化文本中隐含的政治霸权;

斯皮瓦克:

深入研究原殖民地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问题,强调社会文化的文本化;

霍米·巴巴:

殖民文化心理分析

后殖民主义翻译观

斯皮瓦克:

坚持翻译文本的认知和批评功能,主张通过翻译揭示殖民过程中隐藏的话语暴力,再现殖民化过程中弱势群体被缄默化的过程。

韦努蒂;道格拉斯·鲁宾逊;苏珊·巴斯奈特与特里维迪《后殖民翻译:

理论与实践》

食人主义成为巴西构建民族身份进程中的“隐喻和文化哲学”

食人主义翻译观

坎波斯

 

THANKS!

!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