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6559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docx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

 

护士岗位技能操作标准

无菌技术

一、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一)工作目标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二)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小时更换。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工作目标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

24小时。

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

三、铺无菌盘法

(一)工作目标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

(二)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

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四、戴无菌手套

(一)工作目标

执行无菌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无菌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

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氧气吸入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确保用氧安全。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

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三、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4.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在关闭氧气开关

5.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7.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四、指导要点

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五、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挺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在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7.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8.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六、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规范,确保吸氧安全

静脉血标本米集技术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询问、了解患者采血前准备:

需空腹采血者是否空腹。

2.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三、操作要点

1、真空采血法。

(1)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

(2)核对医嘱,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3)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4)选择适宜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

(5)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真空采血管,采集适量血液后,松止血带。

(6)按要求正确处理标本,采取血标本,及时送检。

2、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

(1)根据标本种类准确计算采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2)核对医嘱,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3)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4)选择适宜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

(5)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真空采血管,采集适量血液后,松止血带。

(6)采集完成后,取下注射器针头,根据不同标本所需血量,分别将血标本沿管壁

缓慢注入相应的容器内,轻轻混匀,勿用力震荡。

(7)按要求正确处理标本,采取血标本,及时送检。

3.经血管通路采血法。

外周血管通路仅在置入时可用于采血,短期使用或预期使用时间不超过48h的外周导管可专门用于采血,

但不能给药。

采血后,血管通路要用足够量的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后的残余血液。

四、指导要点

1.按照检验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告知患者血标本采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如需空腹采血应提前告知。

2.采血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五、注意事项

1.在安静状态下米集血标本。

2.若患者正在进行输液治疗,应从非输液侧肢体采集。

3.同时采集多种血标本时,根据采血管说明要求依次采集血标本。

4.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因素。

5.采血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

6.标本采集后需要与抗凝剂混匀,并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避免过度震荡

六、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血糖监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测量患者血糖,评价代谢指标,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询问、了解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

2.向患者解释血糖监测的配合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3.评估血糖仪的工作状态,检查试纸有效期。

4.循环评估患者末梢循环情况及皮肤情况、进食时间。

三、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解释目的,以取得配合。

2.清洁双手并取舒适体位,评估穿刺部位皮肤。

3.

2小时等)

确认血糖仪的型号与试纸号一致,正确安装采血针,确认监测血糖的时间(如空腹、餐后

4.用75%酉精消毒皮肤,待干后采血。

5.采血宜选用指血自然流出法,采血后干棉签按压。

6.告知患者血糖值并记录。

7.异常结果应重复检测一次,通知医生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必要时复检静脉生化血糖。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血糖监测目的,取得合作。

2.指导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将手下垂摆动。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4.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1-2分钟。

五、注意事项

1.测血糖前,确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

2.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

3.滴血量应使试纸测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4.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应轮换,并指导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5.避免试纸受潮、污染。

6.血糖仪应按生产商使用要求定期进行标准液校正。

六、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结果准确。

穿(脱)隔离衣法

一、工作目标

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二、评估操作环境

周围环境清洁,、宽敞,适合操作。

三、操作要点

穿隔离衣

1.当工作服可能被传染性的分泌物、渗出物污染时需要穿隔离衣

2.隔离衣的衣领和隔离衣内面视为清洁面。

3.取隔离衣时看清隔离衣是否完好、合适,有无穿过;确定清洁面和污染面。

4.系衣领时污染的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

5.后侧边缘须对齐,折叠处不能松散;手不可触及隔离衣的内面。

脱隔离衣

1.如隔离衣后侧下部边缘有衣扣,则先解开;不可使衣袖外侧塞入内。

2.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

4.注意保持衣领清洁;衣袖不可污染手及手臂。

5.双手不可触及隔离衣外面。

四、注意事项:

1.穿好隔离衣后,双臂保持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穿着隔离衣不得进入其他区域,避免接触清洁物

品;

2•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3•保持衣领清洁,扣领扣时袖口不可触及衣领、面部和帽子。

4.刷手时不能溅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能污染水池。

5•隔离衣大、小要合适长短适宜,衣长应过膝,遮住工作服,领高3-4cm,质稍硬,以便吊挂,前身正

中腰带长约150cm放置有序。

6.非一次性使用的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时,清洁面朝外,挂在污染区时,清洁

面朝内,污染面朝外。

7.如为一次性隔离衣,脱时应使清洁面向外,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弃后消毒

双手。

铺床法

一、工作目标

保持床单位清洁,增进患者舒适。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皮肤情况、管路情况。

2.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

三、操作要点

1.备用床和暂空床

(1)移开床旁桌椅于适宜位置,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椅上。

(2)从床头至床尾铺平床褥后,铺上床单或床罩。

(3)将棉胎或毛毯套入被套内。

(4)两侧内折后与床内沿平齐,尾端内折后与床垫尾端平齐。

(5)暂空床的盖被上端内折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并使之平齐。

(6)套枕套,将枕头平放于床头正中。

(7)移回床旁桌、椅。

(8)处理用物。

2.麻醉床

(1)同“备用床和暂空床”步骤的

(1)

(2)。

(2)根据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和手术部位铺单。

(3)盖被放置应方便患者搬运。

(4)套枕套后,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正中。

(5)移回床旁桌、椅。

(6)处理用物。

3.卧床患者更换被单。

(1)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

(2)移开床旁桌、椅。

(3)将枕头及患者移向对侧,使患者侧卧。

(4)松开近侧各层床单,将其上卷于中线处塞于患者身下,清扫整理近侧床褥;依

次铺近侧各层床单。

(5)将患者及枕头移至近侧,患者侧卧。

(6)松开对侧各层床单,将其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和铺单。

(7)患者平卧,更换清洁被套及枕套。

(8)移回床旁桌、椅。

(9)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0)处理用物。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床单位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床单位辅助设施。

五、注意事项

1.评估操作难易程度,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防止职业损伤。

2.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避免牵拉管路。

3.操作中合理使用床档保护患者,避免坠床。

4.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其直接接触患者皮肤。

5.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无菌操作。

六、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整洁,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

3.操作过程规范、准确,患者安全。

心电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环境,检查监护仪功能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胸部皮肤情况。

3.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变化,观察心电图波形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三、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及患者,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2.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监测仪功能及导联线连接是否正常

3.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4.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将电极片连接至监护仪导线上,按照监护仪标识要求贴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5.选择导联,调节波幅,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报警界限。

按时记录监护参数

6.停止监护时,向病人或家属告知目前心电监护情况,取得合作。

7.关机,断开电源,取下电极片,清洁病人皮肤,协助病人穿衣。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心电监测目的,配合事项,取得合作。

2.指导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

3.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波形。

五、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片时,应避开伤口、瘢痕、中心静脉插管、起搏器及电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位置。

2.密切监测患者异常心电波形,排除各种干扰和电极片脱落,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带有起搏器的患者要区别正常心律和起搏心律。

3.定期更换电极片及粘贴位置。

4•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段开电源。

5.心电监护不具有诊断意义,如需更详细了解心电图变化,需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六、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监测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技术

一、工作目标

1.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

2.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

二、评估

1.环境评估:

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2.患者评估:

(1).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2).评估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3).评估患者有无义齿及松动牙齿。

3.用物准备:

简易人工呼吸器、氧气流量表、氧气连接管、麻醉面罩、纱布2块、弯盘。

三、操作规程

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v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协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

3.疏通气道;站于患者右侧肩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病人口鼻咽污物,取出义齿。

4.挤压呼吸囊,检查呼吸囊性能(检查呼吸囊性能时,用皮肤感觉是否有气流)。

5.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有氧情况下),检查储氧袋是否完好可用。

6.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

7.操作者一手采用“E—C'手法(即中指、环指抬起下颌角,拇指、示指分别固定面罩),使面罩与患

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廓抬举。

通气频率8〜10次/min。

婴儿和儿童为15—20次/min。

氧流量10—12L/min(有氧情况下)。

8.听呼吸音,用面颊感受气流或看胸部是否有呼吸动作,判断自主呼吸是否恢复。

观察患者面色、甲床、

口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是否改善。

9.处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

1.整个挤压过程中均需保持气道开放。

2.选择合适的面罩和呼吸囊,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

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定期检查、测试、保养。

5呼吸囊使用后,呼吸活瓣、接头、面罩分离消毒、晾干,装配好备用。

6.弹性呼吸囊不宜挤压变形后放置,以免影响弹性。

7.面罩要叩紧患者的面部,避免漏气。

8.若患者有自主呼吸,挤压应与患者呼吸同步。

9.气道压力过高或潮气量过大可导致胃胀气及气胸,胃胀气明显的患者可导致呕吐、误吸气功能,因此必要时可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附:

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流程

1L简易呼吸器挤压

并且影响通

评估患者、环境、用物

迅速携用物至床旁,核对

经口/鼻腔吸痰法

一、工作目标

充分清楚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氧疗情况、SpO、咳嗽能力、双肺呼吸音、口腔及

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的颜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3.评估患者有无义齿,有义齿者取出,浸泡在温开水或专用消毒液内

4.评估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三、操作要点

1.做好物品准备,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3.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4.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7.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心率和SpO,当出现心率下降或SpO低于90%寸,立即停止吸

痰,待心率和SpO恢复后再吸,判断吸痰效果。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

对于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通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通气道。

3.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五、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4.动作轻柔、敏捷,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5.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W气管插管内径的1/2。

6.如患者痰粘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

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在吸引。

六、结果标准

1.清醒的患者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并配合操作。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安全、有效。

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一、工作目标

1.及时对患者实施正确的心肺复苏技术,使心搏呼吸暂停的患者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2.维持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血供氧,挽救生命。

二、评估观察要点

1.患者评估:

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1)用物准备:

徒手操作,有条件时准备纱布、背板。

(2)环境评估:

环境安全,避免围观,适宜抢救。

三、操作要点

1.判断患者:

意识丧失、同时检查脉搏、呼吸,时间v10s、立即呼救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患者置于复苏体位,仰卧于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

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4.胸外心脏按压:

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

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

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min。

5.采取仰头举颏法(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分泌物、呕吐物,

取下义齿,开放气道(一般采用仰头举颏法,成人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呈90°)简易呼吸器连

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有氧情况下)。

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

廓抬举,连续2次。

通气频率8〜10/min。

(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口上垫单层纱布,操作者用拇指、

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用双唇将患者的口唇完全包裹在口中,将气吹入,看到患者胸廓隆起方位有效,然后放松捏住鼻孔的手,胸廓复原,并感到患者口鼻部有气流呼出。

连续吹气2次)。

6.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

2,连续做5个循环。

7.重新评估:

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s,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

如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8.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指证:

(1)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

(2)收缩压》8.0kpa(60mmhg。

(3)面色、口唇及甲床转红润。

(4)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恢复。

(5)自主呼吸恢复。

(四)、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s。

2.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

挤压1/3。

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

非同步直流电电除颤技术(成年人)

一、工作目标

消除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心律失常,挽救生命。

二、评估

1.患者评估

1评估患者是否突然发生意识丧失、抽搐、发绀、大动脉搏动消失。

2了解心电图示波为室颤、室速图形。

3评估患者除颤部位皮肤的完整性及有无植入性起搏器。

2.用物准备:

电复律器、电极板、导电糊、心电图机、抢救车、吸氧装置、乳胶手套、静脉输液用物。

3.环境评估:

环境安全,避免围观。

三、操作规程

1.发现患者心电监测为心室颤动,呼叫寻求帮助,记录时间。

2.置患者于复苏体位(仰卧位)并充分暴露胸壁,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电极板上涂抹适量导电膏或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

3.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开机默认监护导联为PADDLE导联,即心电导联H),手柄电极涂导电膏

或将生理盐水纱布放于除颤部位:

负极(STERNUM手柄电极放于右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正极(APEX手柄

电极应放于左腋中线平第五肋间。

两电极板之间相距10cm以上。

4.选择除颤能量,使用制造商为其对应波形建议的能量剂量,一般单相波除颤用200〜360焦耳,直线双

相波用120〜200焦耳,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焦耳。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5术者双臂伸直,使电极板紧贴胸壁,垂直下压,充电,确认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同时术者身体离开患者床单位。

6.双手同时按压放电按钮除颤。

7.观察心电示波,了解除颤效果和并发症。

如转为窦性心律,描记心电图,严密观察并给与其他生命支持。

如未转复为窦性心律,继续抢救(见心肺复苏术)。

8.操作结束后,清洁局部皮肤。

9.关闭电除颤仪,清洁电极板,检查性能,充电备用。

10.处理用物,洗手,记录电除颤的日期、时间、使用能量、除颤效果。

四、患者指导

1.指导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向患者说明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防止复发。

五、注意事项

1.除颤时远离水及导电材料。

2.清洁并擦干皮肤,不能使用酒精、含有苯基的酊剂或止汗剂。

3.手持电极板时,两极不能相对,不能面向自己。

4.放置电极板部位应避开瘢痕、伤口。

5.如电极板部位安放有医疗器械,除颤时电极板应远离医疗器械至少2.5cm以上。

6.患者右侧卧位时,STERNU手柄电极,置于左肩胛下区与心脏同高处;APEX手柄电极,置于心前区。

7.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除颤时,电极板距起搏器至少10cm

8.如果一次除颤后不能消除室颤,移开电极板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9操作后应保留并标记除颤时自动描记的心电图。

10.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定期充电并检查性能。

11.若心室颤动为细颤,可静脉注射1〜2mg盐酸肾上腺素,使之转为粗颤后在进行复律,以提高转复成

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