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6983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docx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1-10-2807:

44:

50

锤炼一流能力建设特检强院

——广东省特检院通过战略性合并重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纪实

南海基地鸟瞰图

   □本报记者沈洪

   6年前,还未整合重组的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以下简称特检院)无论是检验力量还是检验装备;无论是服务大项目的能力还是专业技能,都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单独承担大型项目及复杂设备的检验工作。

   6年后,通过两轮整合重组后,下设11个分院,两个检测基地,拥有两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责任区覆盖了珠三角、粤东和粤西的各大主要城市,设备检验量占全省总量的53%,实现了检验职责、综合效益、社会责任的“三位一体”。

   6年来,几组数据引人注目:

   重点监控设备检验覆盖率100%、客户满意率100%、检验报告错误率和检验安全事故率为0,独立完成大型石化项目和全省天然气管网的检验,成为广东首批百强科技服务企业,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的水平。

   投入科研经费超过3450万元,重点科研立项40个,参与国家、省级法规标准制定30项,一系列的科研项目有效填补了国内的研究空白和检验规范缺失,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极大地提升了广东特检的地位。

   去年广东特种设备事故率、死亡率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73%和45%,特检院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幸福广东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整合重组取得的成效,还是数据折射出的成绩,特检院在广东省质监局的领导下,以保障地方经济建设、安全生产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通过省、市特种设备检测机构重组,从而提升了自身检验能力建设,为确保广东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了从“特检大院”向“特检强院”的跨越。

   整合形成拳头力量

   提升服务大项目能力

   广东工业的强劲发展,以及国外大企业、央企的的不断落户,推动着广东经济建设永不停歇。

特种设备安全不仅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也关系着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序进行。

因此,石油化工、建筑材料、汽车等9大支柱产业的特种设备安全,成为广东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大工程、大项目纷纷落户珠三角和粤东、粤西。

   在粤东地区,中石油大型炼油建设项目落户揭阳惠来,厦深铁路、潮汕机场、惠来电厂、泰都炼钢、LNG锡场站等大型项目陆续上马;

   在粤西地区,世人瞩目的钢铁基地、中科炼化等项目接踵落户湛江;

   在珠三角珠海横琴岛开发项目将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科技研发区等一系列产业集群基地。

   这些大工程、大项目,涵盖大量的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以及相当数量的电站锅炉,均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范围,必须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在依法纳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后方可使用。

   然而,由于检测技术资源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等严重缺陷,地方检测机构还不具备承担大型项目检测工作的技术实力和人力资源,已经无法为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尤其是在大项目密集上马的揭阳、湛江等地,现有的特检所规模小、设备缺、人员少,不利于当地经济建设安全、快速地开展。

   正因此,广东省质监局党组在谋划特检机构的整合时,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地方建设的现实需要,为安全监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更有力地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作为宗旨,立足谋划全局、立足未来发展的战略要求,开展特检机构整合工作。

   “质监工作任何时候都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于企业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的健康安全。

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更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这是广东省质监局局长赖天生对特检院的明确要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特种设备数量每年平均以近10%的幅度增长,设备总量持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目前,全省共有在用特种设备86万台套,另有气瓶3345万只、压力管道1.39万公里,特种设备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3%。

   为此,特检院在广东省质监局围绕全省产业结构上档次、质量上台阶、产业上规模的一系列服务中,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检验机构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监管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定位为理念的机构改革与整合重组在全省展开。

   自2006年以来的两轮战略性整合重组,开创了广东特检的检测、科研、服务“三合一”的战略格局。

   首先是对特种设备较为集中的佛山、东莞等市的6个特种设备检验所进行重组,分别设立为5个分院,奠定了做强做大的坚实基础,拉开了特种设备检验资源整合的序幕。

   去年,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机构进一步整合重组,又对大型项目较为集中的珠海、江门等市的6个特种设备检验所进行重组,形成11个分院,极大地壮大了广东特检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此举意味着,特检院按照省质监局技术机构和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做强做大检验检测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运行机制与科技创新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增强对大型石化项目等重点工程的技术服务能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更好地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了重要布局。

   一方面,通过整合重组形成了规模效应,获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设备、技术、人才乃至后勤服务都实现了零障碍共享,市场开拓能力和检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许多原本对地方特检机构持怀疑态度的央企和跨国公司也纷纷放弃“舍近求远”的传统思路,向特检院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通过整合的11个分院,实现了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重组,各分院依托地方资源,实行特色化发展,打造独特的品牌和竞争力。

   顺德分院的能耗测试、佛山分院的机电设备检验、东莞分院的无损检测、茂名分院的安全阀检修、惠州分院的石化检验构成了分院的鲜明特色;

   珠海分院的珠澳联动检验、中山分院的科技兴检、江门分院的网络管理创造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成为珠三角特检行业的“三朵金花”;

   湛江分院服务省级钢铁石化重点基地,成为粤西“特检重镇”;汕头、揭阳分院覆盖当地的重大项目,成为粤东“特检两强”。

   与此同时,特检院对庞大的检验队伍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管理,大力加强制度保障建设。

全院颁行了党务、行政、人事、财务、质量、科技六大制度体系,对全院各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性规范,进一步提高了人、财、物、事的制度化管理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大院管理和延伸管理的需要,推进了一体化建设,服务大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

   为集中人力物力服务全省大工程、大项目,特检院统筹11个分院的各类资源,为中海油、中石化等大项目提供检测服务,从战略层面满足检验需求。

   去年,在中海壳牌大修压力容器定期检验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特检院充分发挥合并重组优势,先后跨地区、跨分院调集省院四个承压检验室、8个分院的250名检验检测人员和大批先进设备,在短短的38天时间里完成了近1000台容器的全面检验任务,比原定计划提前5天,助力企业提前开工生产,直接创造了5000多万元的效益。

   “这得益于广东省质监局对全省特检资源的战略性调整布局,省特检院全面发挥合并重组优势,在整个大范围内统一调配人力、物力、技术、信息资源。

重组整合由“五指”的分散力量变成‘拳头’的集中力量,使检验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进一步彰显了广东特检竞争优势”。

广东省特检院院长郑炯深有感触地认为:

这是全国首次由单一的检验机构独立承担大型石化企业大修全面检验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今年10月,特检院承接中海惠炼大检修项目,是又一项独立承担的大型技术攻坚战。

中海惠炼设备的种类、状态和检验要求有独特的特点,有全国最大的焦炭塔、加氢反应器。

该院针对新厂、新设备第一次检修、开罐检验“以秒计时”等多个新特点,在对16套装置进行首次全厂停机检修,涉及近1000台(套)锅炉压力容器和约50km压力管道的全面检验中,调集176名来自省院本部和11个分院的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展开大会战,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检验质量和设备安全。

   特检院主动融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全力保障大项目大工程的顺利实施。

近年进行的大型检验项目还有:

惠州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工程、中海炼化惠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茂名100万吨乙烯改造扩建工程、全省长输管道及大型电站锅炉等。

目前,特检院在电站锅炉、大型石化检验与服务、安全阀在线检验、游乐设施检验等领域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或位于行业前列。

   整合夯实技术支撑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整合重组后,特检院把能力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启动了“两基地两中心”的建设,全面夯实作为技术支撑的基础。

在基地和中心建设中,特检院立足未来发展战略,按照省质监局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市场发展大客户,面向产业提供研发测试平台,面向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把关服务)要求,建设具有“五个一流”(一流装备、一流人才、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幸福感)水平的特检机构,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继2010年建成惠州检测基地后,省特检院南海检测研究基地也在2011年顺利竣工。

作为广东省质监系统重点工程项目,南海基地位于广州南站地区的中心地带,依托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连接广州、佛山、顺德、番禺、南沙等重要市区,毗邻港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基地共计占地面积9公顷,一期工程投入1.9亿元,现有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拥有综合办公大楼、电梯中心检验楼、低温中心检验楼、罐车中心检验楼和数十个独立实验室与检测车间,极大地满足了广东特检事业发展的需求,有利地促进了检验能力和检验质量的提高,为全省特种设备检测事业的健康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为全省的产业升级和新一轮的行业布局调整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电梯使用国和生产国,截至2010年,我国电梯产量已经达到35万台,产量已经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在用电梯168.5万台,是全球电梯保有量最多的国家。

广东是全国的“电梯大省”,其电梯保有量、新增电梯量、电梯生产企业数、电梯产量等均位列全国第一。

   依托省特检院建成的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承担电梯整机和部件的监督检验,开展电梯检验检测技术和理论研究,以及参与电梯标准的制修订等工作。

   目前,国家电梯中心已通过了验收,其检验检测能力覆盖43种产品、117个项目,覆盖97.7%以上的产品或项目,其中重要产品及关键项目的检验能力覆盖率为100%。

拥有仪器设备160多台(套),其中包括了十多套自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是国内唯一一家具备对电梯各类型产品进行EMC测试的机构。

另外,正在建设中的高111米的电梯试验塔可以满足世界上现有最快速电梯的整机和部件试验要求。

   该中心立足广东,服务华南,辐射全国,有利于在电梯产业领域推动地方集群形成、服务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在地方优化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和招商投资,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帮助企业降低检测成本,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特别是在深入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积极开展广东“质量强省”活动、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国家电梯中心(广东)主办和承担了国家标准4个:

《地震情况下的电梯和自动扶梯要求——汇编报告》、《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防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现有建筑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承担了国家检验规程5个——《消防员电梯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防爆电梯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液压电梯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电梯型式试验规则》及配套细则;制订广东省地方标准《家用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这些标准及检验规程的针对性很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多年来,国家电梯中心(广东)在技术、设备、人才和服务方面的优势,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与优质全面的电梯检验检测服务,而且为优化广东电梯行业的投资环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形成了“洼地效应”,吸引了大批电梯企业落户广东,推动了电梯产业经济发展。

从2005年到2010年,国际国内知名电梯企业落户广东的40多家,如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德国独资)、日立(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广东菱电电梯有限公司等率先将其制造业重点设立在广东,部件制造企业增加了30多家。

   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电梯行业质量和信誉的提高,电梯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07年的46.6%,提高到2010年的92.68%,获得省名优产品荣誉的电梯制造企业也增加了5家。

   与此同时,广东省特检院正在密锣紧鼓地加快国家低温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的建设。

该中心不仅可以满足国内低温容器制造企业日益增多的需求,改变以往低温容器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也可以为低温容器制造企业服务,促进我国低温容器制造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温绝热气瓶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已经落户特检院。

   整合产生人才聚集

   提升科研能力

   “在省以上部门科研项目已立项40个;参与国家质检公益课题7个;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7个子课题;参与国家、省级标准制定30项,其中国家级标准20项;成果方面,获得1个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1个国家安监总局优秀科技成果推广奖,取得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这是通过整合重组,使特检院提升了科研能力带来的成果。

”广东省特检院院长郑炯如数家珍:

以省院科研开发部为执行中心,全面强化对各级科研部门的延伸管理职能,纵向建立了“跨层级联动”机制,横向采用了“分院结对子”模式,科学打造了重点科研项目立体推进、地方性课题协作攻关的“大科研”格局,为科研事业注入巨大活力。

   6年来,特检院为更好地、全方位地服务于广东经济建设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队伍和科研能力的建设,通过科研来带动业务,通过科研来提升检验能力,通过科研来提高地位、树立品牌,努力把特检院建设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机构,以便更好地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近年来,国内其他各地检验检测机构也在迅速发展,突飞猛进,特检院意识到不进则退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该院围绕发展方向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努力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紧紧把握形势发展需要。

   为此,特检院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把特检事业的发展定位在科技强院、科技兴检上。

   一是制订科技管理办法,加强科技规划和管理。

通过制度化建设,每年集中不少于收入3%的资金用于科技投入,明确规定在科研经费上提供全额保障,对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开展了《海洋气候环境下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等应用型项目,积极研发“JX-2006安全阀在线校验仪”等高端自主技术,联合高校将“产学研”合作推向新高度;与中山市电梯产业火炬基地、广州日立、蒂森扶梯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全方位服务;一系列的科研项目有效填补了国内的研究空白和检验规范缺失,为全院赢得了技术优势、行业话语权和广泛声誉,极大地提升了广东特检的地位。

   二是科研实力迅速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整合重组打破了地域隔阂,实现了科研资源的共享,使科研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惠州和南海检测基地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检验检测的手段和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使全院服务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的技术平台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广东特种设备检测研究基地大格局已经初现雏形。

   三是依靠技术力量,打开了科技兴检的新局面。

积极探索新技术,大力拓展具有开创新、前瞻性的技术服务项目,通过科技创新主动提升服务能力,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

特别是通过逐步开展RBI(基于风险的检验)项目等,培养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为全省加快转型升级做出积极探索。

不断提升装备水平。

近3年先后购置了7000多万元的高新检测仪器设备,一批新技术新装备的投用,在历次大修强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构建服务网络,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东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MIS网络系统,加强了与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的数据实时交换,积极完善与监察机构的联动协调平台,提高动态监管效能,深化与企业的双向互动,提升工作水平。

   2007年中海壳牌裂解装置14台球罐首次到期定检,该套装置由于受设计原因和工艺系统的运行约束,不能停车开罐检验。

为了解决球罐检测的技术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特检院专门从院本部和分院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攻关小组,对该批球罐的检验进行了认真研究,在科学论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声发射、磁记忆及其他检验方法并用的在线检验方案,推迟了开罐检验时间,圆满地解决了企业难题,为企业减少了经济损失6亿元。

   四是加大科研力度,争取行业话语权。

加强产学结合,与高等院校合作,申报开展《基于虚拟现实的特种设备教育及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系统》等公益性行业项目;密切结合检验工作需要,申报立项《手持式电磁兼容空间辐射测试能力建设》、《特种设备材质分析检测能力建设》等实用项目;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推荐上报《在用压力容器和电梯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研究》等开拓性项目;严格科研管理确保实效,对正在执行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加快项目的落实和验收进度。

同时,为科研项目提供重要支撑和孵化平台的国家中心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是依靠人才力量,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持久动力。

全面贯彻“以人文本”理念,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把引进和大力培养人才作为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在人才引进上,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方式改善人才结构;在人才培训上,通过组织上岗培训,加强检验检测方法、法规标准、检测技术培训,组织举办各种技术讲座,提高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等来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分别举办省院中层以上干部和分院中层以上干部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各级干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通过这些举措,使广东省特检院的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在检验、业务开拓、研究新技术和管理方面保证了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承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截至目前,在全院1200多名职工中,高级职称90人、中级职称333人、初级职称248人;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100多人。

共有816人持有各类检验证2591个,其中高级检验师13人,检验师472人,高、中级无损检测人员共720人。

另有美国ASME授权检验师5人,美国ASNT高级无损检测师8人,德国TüV中级无损检测师11人。

强大的人力资源为全面提升检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广东经济发展,广东省特检院充分发挥整合重组优势,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保障安全生产中,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成为经济建设的质量安全卫士;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特检航母”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建设,凭借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积极融入经济战场,成长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技术检测机构。

-

   “特检保平安,平安才幸福”。

这是广东特检院用质朴语言创作的一首院歌中的一句歌词。

这首有着独特韵味的歌曲,阐释了全体特检人的职责和价值;生动刻画了广东特检人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提高服务质监事业、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推动科学发展,保安全、促发展作出不懈努力的决心。

《中国质量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