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57546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docx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机场的拥抱

肖复兴

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家,来得很早,坐在候机大厅无所事,看人来人往。

到底是南京,离立夏还有多日,姑娘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和凉鞋了。

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穿着一条齐膝短裙,在和节气,也和年龄赛跑。

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

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

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丈夫的耳朵有些背了。

但看他们的年龄,其实也就七十上下。

听他们讲话,是在苏州无锡镇江转了一圈,从南京乘飞机回北京。

忽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变得小了下来。

妻子压低了噪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丈夫的耳边。

我隐约的地听到的话,是“真像!

”“太像了!

”,他们反复说了几遍,不尽的感叹都在里面了。

声音可以压低,像把皮球压进水底,目光却把心思泄露出来。

顺着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

我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T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

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

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

短裙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

在她的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

很像,这个女人很像谁呢?

心里便猜。

天底下,能够遇到很相像的一对人的概率,并不高。

这个女人,定让这对老夫妇想起了自己的什么亲人。

否则,他们不会这样悄悄地议论,声音很低,却有些动情。

能够让人动情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是谁呢?

我看见,妻子忽然掩嘴噗嗤一笑,丈夫跟着也笑了。

我猜想,笑肯定和对面这个女人有关,只是并没有惊动这个女人,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在看手机,嘴角弯弯的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手机上的微信或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段子或信息。

“要不你去跟地说一下?

”“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向:

“什么事都是让我冲锋在前头!

”便走到对面的女人的身前,说了句:

“姑娘,打搅你一下!

”那女人放下手机,很礼貌地立刻站起来,问道:

“阿姨,您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

”说着,妻子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个女人看,大概是找到自己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

“实在是大像了!

怎么能这样像呢!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丈夫,他一脸笑吟吟地望着这女人。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妻子客气地说。

“太可以了!

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到我手机上呢!

丈夫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女人的身边,妻子冲我说道:

“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

”把手机递在我的手中。

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他们身边的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忙,孩子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人,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

思念,让身边的这个女人像女儿的指数平添了分值。

照完了相,我把手机递给了妻子的时候,听见丈夫对这个女人说了句:

“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女人伸出双手紧紧地拥抱住了他。

我看见,他的眼角流出了泪花。

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

(选自(无花果:

肖复兴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美文荐读课上,老师推荐了肖复兴的《机场的拥抱》,文中讲述了一个折射着人性之美的故事,同学们阅读后深受感动,畅所欲言。

(1)文章结尾画线句“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描绘了中年女人拥抱着在机场遇到的陌生人“他”(一位思念着女儿的父亲)时的神态,含蓄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请用第一人称,以中年女人的口吻描写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2)这篇文章刻画中年女性的形象时,多处采用外貌描写,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就文章中外貌描写的作用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分析】文章讲述了在机场候机室内,一对年老的夫妇对着对面长的象自己女儿的陌生女人窃窃私语,微笑,并不断地发出“真像”的声音。

后来老妇人站起身走向陌生女人,给她看了自己女儿的照相,并请求“我”为他们拍张照。

文章在老人与陌生女人含泪的拥抱中结束。

小说反映了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父母与子女长期分居的现象及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思念之情,提醒年轻人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

【解答】

(1)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

要围绕“对自己父母的思念和愧疚,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展开,要用第一人称。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穿着一条齐膝短裙”“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

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

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她依然翘着秀美的,在看手机,嘴角弯弯的也在笑”,是对女人的外貌描写,从她的装扮可以看出她年轻有朝气,为人清纯。

答案:

(1)示例:

父母总是挂念着远行的孩子,这位思女心切的老先生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我能够慰藉他的思念之情,我真是感到太荣幸了。

我也好久没回家了,我的爸爸妈妈一定也像这对老夫妻想念女儿一样想念我。

今后,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2)示例:

文中对中年女性的外貌描写极为精当,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我”从陌生人的角度来观察,抓住了她的衣着和外表最突出的特点。

如先是注意其短裙,接着是发现其T恤和运动鞋、发型、身材、秀美的腿,由粗到细,将一个爱美、时髦、打扮得体又懂得将自己的美充分展示出来的女性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

文中描写人物的外形美并非可有可无,其作用一是交代她的年岭,为后面写像老夫妇的女儿作铺垫;二是衬托人物的心灵美,她配合老夫妇拍照、拥抱等细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点评】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

智春丽

①今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再出重拳,对湖北省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展开了调查,指出其脱离实际、滥建“文化地标”、破坏自然景观风貌等问题,要求整改。

这让人深思,我们要打造怎样的文化地标?

②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这些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③从某种意义上看,“文化地标”既是城市文脉的见证,也是地域活力的象征。

我们应当立足城市的人文历史底蕴,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颜值担当”兼具“内涵气质”的文化地标。

④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化身网红建筑,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⑤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

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

反之,若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⑥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

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

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

面对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⑦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

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

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

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

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院以来,为观众带来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布全国。

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加持久。

⑧当人们漫步在一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与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文化地标不期而遇,感受着独特的人文艺术气息,他们会读懂这座城市,更会爱上这座城市。

文化地标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就能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05版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①段列举社会中某些文化地标建设乱象,既吸引读者,又起到引出论点的作用。

B.第②段举例论述时,所用动词“见证”、“讲述”等都是拟人化的手法,表达生动。

C.第④段论述了城市地标往往具有网红效应,城市的网红建筑就是城市的文化地标。

D.第⑦段加点词“很大程度上”“大量”都表程度,体现了议论文逻辑和语言的严密性。

(2)下面关于本文论据的使用判断不当的是 A 

A.“重庆李子坝轻轨站、广州‘小蛮腰’电视塔等网红地标展示城市的特色底蕴和年轻活力。

”可为第④段作正面举例。

B.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建筑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可充当第⑤段的道理论据。

C.第⑥段先后举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和福州的古厝间为例,从不同角度证明改造旧建筑必须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兰州‘黄河母亲’雕塑表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这一例子替换第②段“珠海大剧院‘日月贝’”的例子,对论述没有影响。

(3)不久将落成使用的广州粤剧院将参加2021年年末广东十大文化地标竞选,请你阅读链接材料,结合上文,为粤剧院拟写竞选的理由。

链接材料一:

广州粤剧院以“凤冠霞帔、游龙戏凤”为设计主题,建筑充满粤剧元素。

剧院建筑方案以红色为主色调,以粤剧正印花旦的凤冠造型作为剧场外形,建筑表面图案用的是戏剧服饰的霞帔花纹,建筑表面上的曲线灵感来自于粤剧的水袖。

链接材料二:

广州粤剧院余勇董事长表示,建成后的广州粤剧院设练功房、艺术家工作室等。

其顶部的空中粤剧花园,为票友们进行粤剧交流提供空间。

粤剧院将成为振兴粤剧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地和世界粤剧文化中心。

(选自《南方都市报》2018年09月19日版次:

GA05有删改)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首先用多个事例引出话题,指出建设文化地标的重要意义。

接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证明中心论点,

【解答】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A.有误,第①段列举社会中某些文化地标建设乱象,吸引了读者,但没有起到引出论点的作用;

B.有误,第②段举例论述时,所用动词“见证”、“讲述”等都是拟人化的手法,“表达生动”不对,作用是准确具体;

C.有误,第④段论述了“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

D.正确。

故选:

D。

(2)本题考查论据运用分析。

A.有误,“重庆李子坝轻轨站”是重庆市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结果,破坏了正常的城市生态,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可知“可为第④段作正面举例”不对。

BCD.正确。

故选:

A。

(3)本题考查竞选拟写。

根据题中的两则材料,对剧院的外形以及戏曲元素进行概括描写。

拟写理由时应结合粤剧的独特性和文化性进行分析。

答案:

(1)D

(2)A

(3)广州粤剧院必落于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市,建筑中融入了许多的传统戏剧元素,剧院内为票友们提供粤剧交流空间,承担着振兴粤剧的使命。

剧院也将成为世界非物质遗产的基地和世界粤剧文化中心。

而粵剧作为广东省特有的剧种,其中的文化底蕴是丰富的。

所以承担着粵剧发展和振兴的剧院,则理应被选入广东十大文化地标之一。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

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

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最后一个猎人

①青龙山的人除了德富,一个个都下山了,有的搬到了镇里,有的迁到了城里。

老伴临走那天,嘟囔着要他一起撤,说山里的猎物好比五六月下大雪,稀罕着呢,政府也有了政策……他脸一黑,打断老伴的话,说,我是猎人,不打猎干啥?

德富的脾气倔,跟头犟驴似的。

哼,你不走,狼非吃了你不可!

老伴丢下这句话,便跟着儿子媳妇进城了。

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个村的人也不例外,家家户户打猎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爷爷辈。

山上的动物并非取之不尽,寻不到猎物,村里人为了生存,便砍伐山上的树木,做成家具或原木出售。

青龙山原先的植被遮天蔽日,钻到林子里迷路那是常有的事。

等到政府有所察觉,从头到脚裹着严严实实“外套”的青龙山已经成了“裸体”。

③政府收缴了猎枪,但德富有自己一套捕猎的方法。

如下绳套,俗称“下束”,设关子,俗称“皮子关”,等等。

山里的动物除了老鹰、麻雀之类的飞禽外,四条腿的走兽不多见了,有时出去一天,连个兔子都捡不到。

气得德富对着光秃秃的青龙山,对着整天阴沉着的老天哇哇大叫,满腹的气愤,委屈,还有无奈。

④这天晚上,是一个刚刚暴雨过后的夜晚,天气闷热闷热的。

德富辗转反侧之后刚要进入梦乡,忽然听到嗷呜的狼叫声,悲怆,凄厉!

这个久违的声音让德富一下子兴奋不已,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习惯地去抽枕头下的猎枪,什么也没有。

他有点慌神,不敢去开门。

从窗户看出去,趁着隐隐的月色,他认出是那只独眼狼!

他不由得打了个颤,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⑤那一天,德富的“皮子关”钻进去一头狼。

他赶过去的时候,这头狼呜呜地叫着,像是在哭泣。

他从石缝里看到,这头狼只有一只眼睛,挺着大肚子﹣﹣原来是一头怀孕的母狼!

察觉到德富的气息,狼匍匐在地,“呜呜”得更伤心,完全没有了狼的野性和凶猛。

那声音,那眼神,似乎在哀求德富。

德富犹豫了许久,直到他发现母狼眼里淌出的泪,才一狠心,放走了它。

⑥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啊。

这一刻,德富心里好后悔,若是当初结果了这头母狼,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场面。

怎么办?

自己手里没有枪?

德富有点慌神了,对着窗户大吼了两声:

“走!

走”母狼不为所动,还在呜呜地叫着,瘆人,凄凉,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德富转身找到半块砖头,从窗口甩出去,母狼跳跃着躲避了一下,转身又对着德富的房子呜呜地叫着,铁了心要跟德富一决雌雄,你不出来,我就不走。

这时候德富反倒不害怕了,因为母狼刚才躲闪的动作,暴露出它的弱点,灵敏性不如年轻的同类,一条腿也瘸了。

假如这头母狼不走,再引来其他的同类,糟糕的就是自己。

不如趁现在还有点力气,冲出去拼个你死我活。

想到这里,他拿起门后的一根棍子,把门打开了。

⑦母狼看到德富出来,转身跑了。

德富本打算把它撵走就算了,谁知道,母狼跳跃着跑了几步,又折回身来挑衅似的呜呜地叫着。

德富的倔脾气又来了,道路有些泥泞,他还是挥舞着棍子撵了过去。

母狼见状,扭头就跑,跑了几步又转过头来,好像看看德富跟上来没有。

若是没跟上来,便停下来;若是跟了上来,它就在前面跑……就这样,直到把德富引到另外一座山头。

这时候,天已经渐渐放亮。

难道母狼要把我引入“圈套”,进而攻击自己?

想到这里,德富不再追了,转身沿原路返回。

到了村口那儿,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青龙山跟毁了容似的,坍塌了半边,把整个村子淹没了,包括他家的房子。

⑧德富到底没有进城,他留在了青龙山,改行当上了种树人。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12期,有删改)

(1)梳理小说情节,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十年前,① 母狼哀求,德富感动放走母狼 →不久前,村人搬离,德富独自留下→这天夜里,② 听到狼叫,德富追赶母狼 →天亮后,原路返回,德富发现村子淹没。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个久违的声音让德富一下子兴奋不已,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习惯地去抽枕头下的猎枪,什么也没有。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德富形象?

(4)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德富没有进城,而是选择留下。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5)读了这篇小说,林林、芳芳二人对小说主旨产生了分歧。

你赞成谁的看法呢?

请做出选择,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林林:

我觉得这篇小说反映的其实是人和动物的关系,颂扬知恩图报的美德。

芳芳:

我觉得这篇小说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分析】靠山吃山的青龙山人在将山变为了秃山,政府禁止打猎后,都纷纷离开了青龙山走进了城市。

德富是其中最不同的一个,他独自一人留在了山里。

那个夜晚,十年前他放生的独眼狼在屋外不断地嗥叫。

德富怕狼的叫声会引来狼群,便壮着胆子出门准备与独眼狼拼个你死我活,可是他追狼就跑,他停狼也停,并依旧大声地嗥叫。

就这样德富一直追到另一座山头。

天亮后德富原跑返回,这才发现青龙山坍塌,村子被淹没了。

他这才明白那头独眼狼是为了救自己。

从此,德富放下了猎枪,做起了种树人。

小说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旨,耐人寻味。

【解答】

(1)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通读全文,可知十年前发生的事是以插叙的方式在第五段给出的,根据第五段内容,可概括为:

十年前,德富放走了怀孕的独眼狼(或:

母狼);“这天夜里”这一时间对应的是第四、六、七段的内容,根据“母狼看到德富出来,转身跑了。

德富本打算把它撵走就算了,谁知道,母狼跳跃着跑了几步,又折回身来挑衅似的呜呜地叫着。

德富的倔脾气又来了,道路有些泥泞,他还是挥舞着棍子撵了过去”一句,可知主要写德富追撵独眼狼(或:

母狼)。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

题干中所给的句子出现在文章第四自然段,根据前面段落中的“我是猎人,不打猎干啥”“政府虽然收缴了猎枪,但德富有自己一套捕猎的方法”等句子,可知德富无比喜爱打猎。

再根据这个句子中的“兴奋不已”“一个激灵”等词,可知句子表现的是德富在听到狼叫后无比的兴奋,认为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到了。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文中第一段的评论性的语句“德富的脾气倔,跟头犟驴似的”,可见德富的倔强、固执;从第三段“政府收缴了猎枪,但德富有自己一套捕猎的方法”的句子中可见他的能干、经验丰富;从第五段中德富抓住了一只狼,“他发现母狼眼里淌出的泪,才一狠心,放走了它”说明德富心地善良,有同情心;从文章最后德富获救后不再捕猎,改为种树可以看出他的知恩图报。

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特色赏析能力。

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来回答。

结构上,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德富的“留”,首尾呼应;内容上,开头写德富的“留”是因为他舍不得离开这一片山林,舍不得放弃打猎;结尾的“留”是因为被狼所救后,醒悟过来,留下来种树。

这样写出了德富从破坏自然资源到植树造林,爱护环境的变化,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5)本题考查小说主旨的理解。

此题为开放题,两种观点皆可成立,关键在于理由的阐述。

小说的主旨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母狼的角度来看,它不断地鸣叫是为了将德富引出房屋,引离开危险的村子,从而报答十年前的放生之恩。

从德富为代表的“人类”的角度来看,人们只知道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屠杀生灵,却没想到有朝一日,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救人类的反而是那些生灵,以此表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答案:

(1)①母狼哀求,德富感动放走母狼②听到狼叫(母狼报恩),德富追赶母狼

(2)运用了动作描写,“激灵”地“爬”、“习惯地抽”生动地刻画出德富听到狼的叫声后的兴奋和激动;但没有拿到猎枪,猎人因失去自己的武器而失落、伤感、无奈。

(3)①德富心地善良、有同情心,多年前捕捉到母狼后又放掉它;②德富倔强、固执,最初始终不肯离山,后来一定要跟着母狼一决高低;③德富聪明能干、经验丰富,猎枪被政府收缴了,但仍有自己的捕猎方法;④德福知恩图报,母狼使他避免了泥石流灾难,他便不再捕猎,改行种树保护环境。

(4)开头结尾都写德富的留,首尾呼应。

开头写德富没有进城,选择留下是因为不舍这一片山,不舍猎人的生活习惯;结尾写德富的留下是为了青龙山,自己得到了母狼的救助而幸免于难,从而清醒,留下来种树。

德富的行为和原因发生了质的变化,突出文章主旨。

(5)示例一:

赞成林林。

知恩必报是一种美德,文中的猎人面对掉入陷阱的怀孕母狼,出于怜悯而放走了它,却避免了一次重大的泥石流灾难。

母狼的报恩与猎人的猜忌,后悔形成对比,凸显了人与动物的善恶,猎人德富明白真相后,选择留下种树,又是对母狼救助的报恩。

示例二:

赞成芳芳。

这个小说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青龙山曾经养育了山下的百姓,可是人们的无止境的攫取,让山失去了资源和生机,也迫使人类要背井离乡重谋生路;德富最初“猎人”生活的不舍,表现了对自然的依赖,对传统狩猎文化的坚守,在经历了泥石流之后,幡然醒悟,选择留守在青龙山。

由小说中人们一开始对青龙山的肆意掠夺,到大自然对人们的无情反击,让读者从中深深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

如何既开发环境又保护环境,为了不重演小说中的惨剧,人们应该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GPS系统。

GPS系统由美国研发,自1995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既然GPS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

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

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

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提升1至2倍,改善了用户体验。

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

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道,还是左转车道。

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6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

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

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

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救信心,从而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

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短报文,具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