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7926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docx

植物化妆品课程资料上海海洋大学

植物化妆品

第一章:

化妆品概论

●追求美丽是人类的本能

●美丽的相貌是女人最有用的资本,漂亮的女人更容易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金钱和爱情,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

●公元前2000多年,人类就懂得化妆美容而来,从使用香料开始,逐渐与药物合为一体。

国外使用化妆品源于古埃及,朝圣、尸体防腐。

公园10世纪欧洲开始懂得用蒸馏技术加工芳香物。

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单独行业

●中国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商朝末期,有了燕脂即今日的胭脂。

以燕地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做脂,用以饰面。

●化妆品的定义: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已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妆学工业产品。

●化妆品分类:

清洁卫生化妆品、护肤护发类化妆品、口腔卫生类用品、美容修饰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

●营养护肤类化妆品:

奶液、营养霜、精华素、美白霜、眼霜;保湿收敛护肤类化妆品:

收敛水、营养水、保湿露、保湿霜、爽肤水、紧肤水;化妆打底类化妆品:

粉底露、粉底霜、粉底膏等;定妆类化妆品:

香粉、香饼、粉饼等;美化肤色类化妆品:

胭脂等;眉目修饰类化妆品:

每笔睫毛膏、眼影、眼线笔等;唇部修饰类化妆品:

口红、亮唇膏、唇线笔等。

;之家化妆品“指甲油、指教用清除剂等

●护肤三步骤:

洁肤、爽肤、润肤

●特殊用途化妆品(九):

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祛斑、除臭、防晒化妆品

●皮肤概述:

面积男性1.6m2女性1.4m2,占人体重量的14%~16%,厚度为0.5~4mm,外观:

皮沟(表面许多纤细的凹陷)与皮嵴(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相间组成皮纹;皮肤的附属器包括皮脂腺、汗腺、毛发、指(趾)甲

●表皮层由内到外可分为: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表皮层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0.1~0.3mm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的。

基底层位于真皮之上,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细胞。

当这些新细胞一列一列地从基底层产生向上延伸时,在不同的层次,细胞大小、形状都起变化,因而从里到外先后形成了表皮的各层。

●真皮层由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和基质构成,并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腺体和立毛肌等。

真皮对皮肤的弹性、光泽和张力等有很重要的作用(衰老或长期过度日晒会使皮肤生皱纹,弹性松弛,是胶原纤维的弹性纤维变性或断裂的结果

●真皮层:

胶原蛋白约占干燥皮肤的70%,胶原蛋白有保持大量水分的能力,胶原蛋白保持的水分越多,皮肤就越光滑柔软细腻。

胶原蛋白的减少会引起皮肤松弛和皱纹产生。

弹性蛋白纤维约占干燥皮肤的2%,盘绕在胶原纤维束,皮肤附属器官和神经末梢等周围。

弹性蛋白纤维主要作用:

使皮肤富于一定的弹性,使胶原纤维束受牵拉后能够恢复原状,也构成皮肤附属器官等的支架。

弹性蛋白的减少会使皮肤失去弹性,从而造成皮肤的衰老。

●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状物质,充盈于纤维束和细胞间,儿童是最多,老年时减少。

是一种含有电解质、水分、粘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由成纤维细胞产生。

粘多糖含有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有保持组织内水分的作用。

●乳头层位于真皮层浅层,紧贴表皮的深面。

由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弹性纤维交织构成,纤维束细小,排列方向不定,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受器主要功能:

提供营养、感觉刺激

●网状层位于真皮深层,是真皮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大量粗大呈带状的胶原纤维密集交织而成,亦有许多弹力纤维的参与。

纤维束的排列方向与体表的张力线相平行,相邻纤维相交成一定角度以适应各种方向的拉力。

在纤维之间散在分布着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主要功能:

抗牵拉、物质交换与代谢场所、防御功能。

●真皮层的作用:

真皮将表皮与皮下组织连接起来;使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肤附属器官等的支架;是皮肤代谢物质交换的场所;也是对抗外伤的第二道防线;还可以作为一定量的血液、电解质和水的承受器。

●皮下组织由脂肪和松散的结缔纤维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脂肪有保温防寒、缓冲外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

大量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人体抵抗力的形成,对机体起到防御的作用。

●皮脂腺的功能:

合成和分泌皮脂,皮脂具有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

Ph在4.5到5.5之间皮脂膜能过帮助皮肤保持水分、抑制细菌生长,从而达到保护皮肤的目的。

●指甲:

覆盖在指、趾末端,为致密监厚、半透明状的角质板,由甲板和甲根构成

●皮肤的生理作用:

皮肤具有保护、外表显示、知觉、体温调节、分泌排泄、吸收、代谢及自我呼吸功能

●保护功能:

抵御外界各种损伤。

皮肤是身体的外壳。

由于表皮坚韧,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是皮肤有抗拉性及较好的弹性。

加上皮下脂肪这一软垫作用,因而皮肤能缓冲外来压力,摩擦等机械性刺激,保护深部组织和器官不受损伤。

●屏蔽作用:

1、防止体内营养物质丧失,角质层具有半透明膜的特性,体内的营养物质、电解质及水不能透过角质层,从而防止这些物质的流失。

若角质层被破坏(如烧伤),皮肤会出现严重失水。

2、限制体外物质透入,角质层越厚,对外界有害物质或药物透入皮肤的限制越大

●知觉功能:

皮肤的表皮底层内和真皮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神经纤维网及各种神经末梢

●(感受器),每平方毫米内含有100多个,因此即使一个极细小的点受到刺激,也要同时刺激到许多神经末梢,并迅速的传达到大脑。

皮肤的感觉分为冷热触痛四种单纯的感觉,痒感是一种较弱的痛觉。

●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既可防止过多的体内热外散,又可防止过高的体外热传入。

皮肤依靠辐射、传导、蒸发来维持人体恒定的体温。

●分泌排泄功能:

皮脂腺分泌油脂滋润皮肤、毛发,防止水分蒸发;汗腺分泌汗液,帮助肾脏排泄1/3的尿素尿酸,也排泄体内的部分新陈代谢产物。

●皮肤具有渗透能力和吸收作用。

因为不是绝对严密的无通透性的屏障,所以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影响全身,这是皮肤外涂药物及营养护肤化妆品起作用的原因

●紫外线与皮肤:

UVA长波紫外线320-400nm黑光区UVB中波280-320红斑区UVC短波100-280杀菌区。

UVA约占10%-20%,是令皮肤提前衰老的最主要原因,可穿透真皮层,使皮肤晒黑,又称为黑光区,可导致脂质和胶原蛋白受损,引起皮肤的光老化甚至皮肤癌,其作用缓慢持久,具有累积性,故又被称为年龄紫外线,不受窗户、遮阳伞等的阻挡,即使阴天下雨也如此

●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

1、渗透通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层细胞,然后通过表皮其他各层而进入真皮2、是少量水溶性、不易渗透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毛孔、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被吸收3、仅极少量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进入皮肤内,通常情况下,角质层吸收外物的能力很弱,但如使其软化,某些物质可渗透过角质层细胞膜儿进入角质层细胞,然后通过表皮各层而被吸收

●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A角质层厚度B皮肤含水量C毛孔状态D局部皮温

●紫外线照射剂量:

在特定条件下,人体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出现可辨的最小红斑需要一定的照射剂量我们称为皮肤红斑域值。

通常称为最小红斑量MED

●与皮肤的肤色有关的色素有:

黑色素、类黑色素、叶红素、氧化血红素、还原血红素

●黑色素是由稀疏散布在基底细胞间的色素细胞产生的,人体表皮的基底层细胞中含4%-5%的色素细胞,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最主要因素,黑色素的生成机理,一般认为是在黑素细胞内的黑素体上的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而合成。

当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就会加速制造酪氨酸,并刺激酪氨酸加速氧化,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

黑色素功能是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照射的伤害,每当它保护的任务完成后,就会随着皮肤角质的代谢而逐渐脱离皮肤

●紫外线对黑色素细胞作用形式:

1、激活处于静止状态的黑素细胞,时期分裂增殖,数量增加;2、促进黑素细胞的功能,使其处于活跃状态;3、促进酪氨酸酶的合成;4、破坏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硫基类化合物,提高酪氨酸酶的催化特性;5、在黑色素合成过程中提供能量

●皮肤光老化,光老化是指皮肤由于反复暴露于紫外线而引起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性改变

●紫外线辐射与皮肤肿瘤:

皮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强紫外线照射,能抑制某些免疫反应的产生,造成免疫功能系统失衡,多途径诱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造成生物膜损伤,使皮肤产生变性变化。

●物理防晒剂:

主要指超微粒的陶土粉、高岭土粉、氧化锌、氧化钛、滑石粉,涂抹到脸上后非常均匀,像一面镜子,太阳照射了之后,就会折射过去,反射和散射紫外线,从而避免紫外线直接接触皮肤。

●物理防晒剂的优点:

(1)可以长时间反射紫外线;

(2)可同时预防UVB和UVA,(3)使用安全,很少引起过敏反应,增加量也不受控制。

缺点

(1)使用后必须进行彻底的卸妆清洁,以免阻塞毛孔。

(2)防晒效果不是很好,

●(3)它们易从皮肤上脱落而失去作用

●化学防晒剂:

化学防晒剂是将紫外线吸收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形态释放出来,这样也避免了紫外线对皮肤的晒伤和晒黑。

品种不同,吸收紫外线光波的波长不尽相同,几种药剂复配提高防晒效果。

化学防晒剂中的防晒系数越高,紫外线越弱,它防晒的时间就会越长

●化学防晒剂成分优点:

成分比较轻薄透气缺点:

防晒剂吸收紫外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防晒剂也在氧化,吸收到一定的程度,防晒效果也就弱了,时间长也就没有了。

如果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的依赖性,对皮肤细胞及皮肤结构带来破损。

●Sunprotectionfactor防晒指数:

按2毫克/平方厘米涂抹防晒剂的皮肤与没有用防晒剂皮肤产生最小红斑量的比值。

Med=造成最小红斑产生的紫外线能量spf=受防护皮肤的最小红斑量/未受防护皮肤的最小红斑量

●对于亚洲人来说spf10就是15分钟*10=150分钟隔离紫外线

●最低等2-6中等6-8高等8-12高强12-20超强20-30

●Spf虽然是防晒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表示值越高保护力就越强。

值越大其通透性越差,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分泌与呼吸。

东方人日常防护10-15游泳打球20

●一个“+”表示可以延缓肌肤晒黑时间2-4倍2个+表示可以延缓至4-8倍时间,3个+表示可延缓8倍以上

●UVB是晒伤皮肤的直接原因,UVA对皮肤的伤害也不小,它的穿透能力强能损伤真皮,长期照射UVA会引起皮肤变黑,损害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促使皮肤老化并产生皱纹

●太阳伞UPF30的纺织品防护,人体被防护的部位受到紫外线辐射的量,仅为不加防护时的1/30只有UPF大于30并且UVA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成为防紫外线产品,防护等级标准为UPF30+

●太阳镜的镜片有普通塑料胶片镜片、树脂镜片及采用偏光技术的镜片紫外线会造成对晶体的伤害,长时间暴露在强烈日光下会加速器官老化,导致晶体混浊,增加患急性角膜炎、结膜炎、慢性白内障等眼疾的危险

●防晒霜只有防晒功能,而隔离霜除了具有防晒功能,成分中还会添加抗氧化成分、美白成分或维他命成分,隔离霜成分更精纯,更容易吸收,既可抵挡紫外线给皮肤带来的伤害,但同时还能隔离脏空气、脏东西,以减少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

●物理性防晒成份:

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属于物理性防晒成份,它们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使得紫外线无法穿过皮肤表面,两者皆可提供周全的uvb防护,其中以氧化锌更能阻止uva

●肤色是由于皮肤所含色素与负面的散乱光及皮肤内部反射光所形成,与生俱来而无法改变的肤色则决定于皮肤组织内所含的色素。

皮肤色素代谢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不受光的影响,这就是人种肤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的肤色、毛色及眼睛的颜色主要与黑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有关。

人类皮肤黑色素分为真黑素和褐黑素

●人体表皮的基底层细胞中含4%-5%的色素细胞,皮肤及头发的颜色取决于黑素小体的数量、大小、分布和黑素化程度

●白种与黄种人的角蛋白细胞内的黑色素体大多聚集在有包囊的复合体内。

●体内主宰黑色素生成的内分泌器官主要是脑下垂体

●黑色素功能是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照射的伤害,具有吸收过量的日光光线,特别是吸收紫外线的性质,从而防止发生由日光及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晒伤、老化及癌变等皮肤的急慢性改变,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每当它保护的任务完成后,就会随着皮肤角质的代谢而逐渐脱离皮肤。

如果收到大量紫外线照射或新陈代谢不佳时,过量黑色素会逐渐堆积到表皮,无法顺利排出,就会造成色斑

●黑素的形成机理:

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色素细胞分泌麦拉宁素,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黑色素,黑色素可以保护我们的皮肤细胞。

一般认为是在黑素细胞内的黑素体上的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催化而合成

●美白祛斑途径:

1、抑制黑色素生成a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b抑制黑素细胞增值(加入内皮肤拮抗剂)c抗氧化剂2、促使已生成的黑色素排出体外a色素自行向角质层逐渐转移,最终随老化的角质细胞脱落而排出体外b色素在皮肤内被分解、溶解和吸收后,在体内经血液循环系统排出体外

●使用内皮素拮抗剂为美白剂,与一般一直酪氨酸酶活性的美白剂相比,其用量少、见效快

●如何减少皮肤的黑色素:

1、科学的防晒防晒可以帮助皮肤抑制新的黑色素生成,通过好的防晒产品保护肌肤基底层和真皮层不受紫外线的伤害,不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生成2、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还原黑色素

●790

●一、皮肤的衰老症状:

1、从皮肤的外表来观察,皮肤明显出现皱纹,尤其是在人体的面部;2、皮肤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深,所谓色素沉着,到了老年以后,就开始出现“老年斑”;3、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的表皮逐渐变薄,皮肤中水分和脂肪含量减少,使皮肤变得粗糙、失去光泽;4、皮肤的附属器官(毛发、指甲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毛发变白、脱落,指(趾)甲变得干燥、肥厚。

●二、皮肤衰老形式

(一)自然衰老皮肤自然衰老有表皮层变化、真皮层变化和皮肤附属器官变化。

1、表皮变化人的皮肤从20-25岁起就进入自然老化状态。

一方面,表皮颗粒层和棘细胞层个体和群体变小,角朊细胞分化能力降低,表皮恢复速率减慢,表皮变薄;角质化功能衰退,角质层变薄,表皮萎缩产生细皱纹。

表皮变薄,角质细胞间(脂)质间的天然保湿因子也减少,因而水分保持能力降低,皮肤的水分屏障功能逐步衰退,开始出现皮肤干燥问题;皮肤失去光泽;脂质过度氧化形成脂质过氧化物(类脂质自由基)形成老年斑。

2、真皮层改变:

真皮层胶质细胞总量减少,一部分胶质细胞又因过氧化脂质的作用,交联度增加,产生不溶性胶原,导致皮肤弹性降低,产生皱纹;弹性纤维含量下降(受弹性蛋白降解酶作用的结果)或变性是皮肤弹性降低和产生皱纹的主要原因;真皮结缔组织间基质的基本组成成分透明质酸也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受到透明质酸酶降解),导致真皮水分减少,产生较深的皱纹。

(四)地心引力性老化: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终身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当老了之后,皮肤松弛发生,眼袋是下垂的,下颌角的脂肪垂是下垂的,肥胖人的双下巴是下垂的,上了年纪的妇女乳房是下垂的,胖人的“将军肚”是下垂的,这些都是不可抗拒的地心引力作用所致。

(五)内分泌紊乱性老化:

男女青年皮肤光滑亮泽,丰满富有弹性,这是由于雄、雌激素的作用。

到了男女进入更年期发生更年期综合症,体内激素分泌减少,从而精神萎靡,皮肤失去光泽、失去弹性,失去青春的靓丽,头发也发生枯糙、脱落。

由于缺乏光泽而被称为“黄脸婆”。

●粉刺及其分类

粉刺(comedo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又称“青春痘”、“暗疮”、医学上称“痤疮(Acne)”。

主要发生于15-30岁,男多于女,好发于面部多脂部位,常在颊、鼻前端及两侧、额、下颊等处出现散在粟粒及绿豆大小的隆起皮疹。

随着年龄的增长,约30-35岁后大部分人可以自愈,也有年过40岁而迁延不愈的。

痤疮分为非炎症型、急性炎症型、慢性炎症型3大类:

一、非炎症型

1、微粉刺:

皮脂或老化角质阻塞毛孔,毛孔稍微扩大,但肉眼难以察觉,用手触摸有沙粒样感觉。

主要是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膨胀,在皮肤表面由于表皮细胞角化终末阶段发生障碍,角质形成细胞黏着性增加。

毛囊漏斗下部颗粒层增厚角质细胞不崩解脱落而细胞更替又快,导致该处角化过程加速,毛囊口径缩小形成微粉刺。

三、慢性炎症型

部分炎症性痤疮皮脂管破裂后可自行修复,但修复后的皮脂管仍受到皮脂腺在制造出的皮脂、脂肪酸及死细胞残余物刺激而再度破裂,多次破裂、修复,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裹,这样就形成了慢性炎症型痤疮。

1、囊肿型:

多见于严重面疱反复发作的病人或一般人的背部。

肉眼可见皮面隆起,无明显灼热、疼痛表现,直径可达7-15毫米,甚至更大,触感较软,刺破后有乳酪状物质流出。

2、聚合性:

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疱基底破裂后再融合而成,互相之间有瘘管相通,肉眼可见不规则隆起,基底较大,触感较硬,无明显灼痛。

此型处理不当,易导致反复感染。

●第二节粉刺形成机理

一、粉刺形成机理

粉刺形成原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目前认为是多因素造成。

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皮脂腺分泌皮质过多;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3、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繁殖;4、免疫反应;5、其他;遗传、饮食、紫外线、月经周期、季节。

一、皮质分泌过多

痤疮患者多伴有皮之溢出,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痤疮患者中:

油性皮59.1%混合型皮肤31.9%中性皮肤6.5%干性皮肤2.5%而且油性皮肤与其他类型的皮肤相比,痤疮程度严重。

●患者皮脂分泌增加的可能原因有:

1、性腺合成的雄性激素增加研究表明:

皮脂腺分泌皮质受雄性激素影响,皮脂腺是雄激素的靶器官。

雄激素使皮脂腺体积增大,分泌皮脂能力增加。

2、垂体的作用异常垂体对于控制雄激素的合成有重要作用3、雄激素在外周血中的代谢时间延长;4、皮脂腺的雄激素受体增加及受体的反应性高。

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是痤疮发生的关键因素,多数皮脂腺开口于毛囊,皮脂腺分泌的脂质通过毛囊导管排出到皮肤表面;由于毛囊和皮脂腺关系紧密,通常统称为毛囊皮脂腺单位。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表现为:

导管口角质层细胞互相粘连,不容易分开,不能正常脱落。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的原因:

1、毛囊口对雄性激素高敏的角质层形成细胞数目增多,在雄激素的刺激下过度增生,角化。

2、患者皮脂腺分泌皮质的组成有异:

皮脂组成中导致粉刺的成分(鲨烯、氧化鲨烯等)含量偏高,而象亚油酸、维生素A相对缺乏,可以导致角化过度。

3、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等也可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4、长期在温暖、潮湿环境中,毛囊皮脂腺导管的上皮细胞含水量增加,体积增大,容易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急性阻塞。

(如:

厨房工作的人容易患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繁殖:

痤疮丙酸杆菌是毛囊皮脂腺内的一种厌氧菌,喜欢在皮脂丰富的环境中繁殖,以皮脂作为营养,在皮质的酸性环境中最适合生存。

青春期由于皮脂的量增多,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

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很多胞外酶,其中有生物活性的酶为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以及特异的炎前因子。

这些酶是引起痤疮的作用物。

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脂质酶等,脂质酶能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炎症。

痤疮丙酸杆菌本身可引起免疫反应,从而继发炎症。

第三节粉刺预防、治疗和抗粉刺化妆品

一、粉刺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

每日用温水洗脸2次,使用中性或者碱性香皂或洗面奶,去掉皮肤表面的过多油质,清除毛孔内堵聚物,是皮脂正常排出。

2、注意调整消化功能改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高淀粉甜食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和水果等多纤维、高维生素类食物防止便秘。

3。

粉刺发生后切不可随意挤压搔抓,以防反复感染而留下瘢痕或凹坑难以治愈。

4、起居规律,精神愉快切忌烦躁紧张。

5、在医生指导下耐心治疗,消炎杀菌调理面部皮肤表面微生态环境对粉刺痤疮进行综合性治疗,不乱用皮质激素类药物;6、选择适合自己的化妆品,不宜使用油脂及修饰性化妆品。

每天清晨或外出前须涂抹清爽的护肤品,以避免污浊空气、粉尘、紫外线等外界因素的刺激。

适宜选用适合油性至中性皮肤使用的保湿霜、防晒霜,不可使用不明适用肤质的护肤品,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肤质、痘痘的严重程度、分布情况而定。

目前,痤疮的治疗分:

a、中医疗法:

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b、理疗和保健,主要用于预防痤疮的形成,加强治疗后的愈合效果、减少复发;c、西医疗法:

有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2中方法上述疗法各有特点。

其中的局部治疗具有针对性好、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等特点,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

●粉刺治疗一、抗雄激素治疗

通过抑制雄激素的产生和局部抗雄激素作用,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改善痤疮的临床症状。

1、减少性腺和肾上腺雄激素的产生;2、抑制酶反应,阻止DHt的形成;3。

封闭雄激素受体或与DHT竞争的雄激素受体。

有的抗雄激素药物可作用于以上多个环节,发挥多重作用和协同作用。

抗雄激素的系统应用于严重或顽固性痤疮患者,尤其是对系统应用抗生素或13-顺维A酸疗效不明显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或伴有月经紊乱,多毛、雄激素原性秃发的患者。

系统用药在男性可引起难以接受的副作用,目前多限于应用于女性。

1、雌性激素:

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两大类。

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同时降低血糖和组织中雄激素的水平,减少皮脂腺的分泌,改善痤疮的临床症状

副作用包括月经紊乱、恶心、食欲不振等

西米替丁(看不清,我网上查的):

可与DHT竞争雄激素受体,

有弱的抗雄激素作用。

氟他胺(flutamide):

为非甾类抗雄激素,通过竞争抑制DHT,影响靶器官对雄激素的反应,常与口服避孕药联用。

糖皮质激素:

主要抑制肾上腺和卵巢雄激素的产生,且小剂量的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适用于聚合性痤疮、囊肿型痤疮的炎症期和爆发性痤疮。

常用的剂量为泼尼松10mg-20mg/d,地塞米松0.25mg-0.75mg/d。

目前多主张糖皮质激素与雌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应用,疗效比单独使用时更好。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

中医认为其机理——与肺热、血热、湿热病因。

中医治疗痤疮注意清热利湿,内外合治。

中医认为湿热型即皮肤油腻感颇重。

面部反复出现大小不一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瘢痕,丛生于面颊、下颊等部位;或颜面发热发红,脓疱,结节较多,时有少量黄浓液外溢。

湿热性痤疮患者采用清热利湿、调补正气的方法。

可用的中药有:

生山栀、紫草(应该是)、蒲公英、水牛角、茵陈、苦参、虎杖、茯苓、白术、黄芪等、可制药丸内服,也可煎服。

外用药:

含有紫草、芦荟等中草药萃取液可制成中药修护药膜,对湿热型痤疮患者有显著疗效。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

对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有:

丹参、连翘、虎杖、黄柏、山豆根、大黄、黄连和茵陈蒿;

中度敏感的中药有:

黄芩、龙胆草、大青叶、金银花、地榆、百部、秦皮、椒目、当归、川穹、重楼、紫花地丁。

其中15种属于清热药,3种属于活血药。

可见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中药,其作用很符合中医对痤疮清热活血的原则。

中药对皮脂分泌影响的研究:

16种中药的乙醇提取物,外涂仓鼠耳以测定其对皮质分泌的调节作用,结果鱼腥草、橘皮、人参这三种中药分别能使皮质减少20%、29%和30%。

丹参酮是丹参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外用2.5%丹参酮治疗痤疮50例,8周后总皮损消退率为41.9%,对其中10例患者做治疗前后的皮脂溢出率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皮脂分泌率明显下降。

中药复方抗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研究:

依据中药清热活血的原则,选用黄芩、连翘、丹参、黄连、川穹、虎杖、山豆根等中药制成颗粒痤疮冲剂,用于临床内服治疗寻常性痤疮患者获较好疗效,,

动物实验显示痤疮冲剂对毛囊上角质化过度亦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药抗炎免疫作用:

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丹参酮是一种缓和的雌激素样药物,有抗雄激素、抗细菌和抗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