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7970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docx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作品编号:

(每个市州按统一编码进行编号)

全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作品封面

学科类别(不要以编号代替):

初中数学

作品标题

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

作者姓名

张飞

学校名称

黑石中学

学校地址

毕节市市(州)威宁县(区、市、特区)黑石头乡(镇)黑石中学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内容摘要(200字左右)

本节课通过下车下滑的时间测量和我国人口增长两个模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探讨怎样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

1.作品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教育教学()

备注:

一、学科类别。

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2.小学语文3.小学数学4.小学英语5.小学科学6.小学美术7.小学音乐8.小学信息技术9.小学体育与健康10.初中思想品德11.初中语文12.初中数学13.初中英语14.初中历史(历史与社会)15.初中地理16.初中物理17.初中化学18.初中生物19.初中美术20.初中音乐21.初中信息技术22.初中体育与健康23.高中思想政治24.高中语文25.高中数学26.高中英语27.高中历史28.高中地理29.高中物理30.高中化学31.高中生物32.高中美术33.高中音乐34.高中信息技术35.高中体育与健康36.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

作品题目不要太长。

教学设计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如:

《祝福》教学设计(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变量间的关系

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的关系

【教学设计】

威宁县黑石头中学张飞

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之前,教科书已经在代数式求值,探索规律等内容中渗透了变化思想,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从小车下滑试验和中国人口数量变化以及土豆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等具体实例中体会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

本节课希望学生在理解教科书所提供的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自变量与因变量时间的依赖关系,为学生今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

任务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代数式求值的变量思想,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通过收集数据列出表格,让学生亲自体验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的优点与不足。

借助表格中数据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尝试对变化趋势的初步预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本节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达到学科与法制教育相融合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取探索变量之间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3、能从表格中获取变量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尝试对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4、让学生从数值对应的角度初步感受到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对应思想,积累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经验。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现学科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点

能够从表格中分清什么是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理解自变量随因变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预测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册代数式求值的回顾,找出存在的在变量,进而引入本节新课内容。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教学活动一:

小车下滑的时间

活动内容:

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

有四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个同学操作车、一个接车、一个同学计时、读数、一个记录),从而收集数据并填入表格中:

支撑物高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小车下滑时间/s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1)支撑物高度为40cm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多少?

为80cm呢?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的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cm,t的变化情况如何?

(4)估计当h=90时,t的值是多少?

你是怎么样估计的?

(5)随着支撑物高度的变化,还有那些量发生变化?

那些量始终不发生变化?

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逐个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讨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

即按照

观察实验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探讨解决

问题掌握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的过程,使学生经历体验实际情境,感受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引导学生找出在这一过程中的所有量,看那些是变化的、那些是不变的量,使学生对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等概念有初步认识;鼓励学生根据数据信息尝试对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利用支撑物高度发生变化导致小车速度变化,车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从而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的法制教育。

【第三环节】深化认知

教学活动二:

通过观察数据收集信息,对用表格表示变量间关系作进一步理解与把握。

观察我国从1949年到___的人口统计数据表(精确到0.01亿),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人口/亿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人口总数,那么随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从1949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怎样变化?

(3)从

(2)的数据变化趋势看,这些数据变化与我国的哪项法律政策有关?

通过问题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变量的概念,体验变量间的依赖关系;通过问题

(2)让学生再次体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从1949到1999年这50的时间里,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增加数量(大约在1.5亿左右),和从1999年到___这10年间我国人口的增加量(大约只有0.76亿),把这两者进行比较,显然后者明显下降。

由此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从而达到增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观念。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通过上述两个活动中,支撑物高度h和小车下滑时间t都是变量,其中t随h变化而变化,h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

在活动一的整个变化过程中,小车下滑的距离(木板的长度)一直没有变化,像这种在变化过程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在活动二中,人口总量y随x时间变化而变化,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讨论总结得,自变量是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变化的量。

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量。

用表格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能帮助我们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从表格中还能直观地看出自变量取不同的数值时,因变量所对应的数值。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

1、请你举出你身边的一些反映变量的例子,并说明那个是自变量那个是因变量。

氮肥使用量/kg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土豆产量/t

2、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那个是自变量,那个是因变量.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

如果不施氮肥呢?

(3)根据表格,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

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新知识的把握。

【第六环节】体会与小结

在本节的学习中,经历了对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探索

过程,获取探索变量之间的体验、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要能够从表格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尝试对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作业

教材P169习题4.1第2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几个教学环节,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应变量以及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学生能够根据表格信息对变量变化趋势初步预测,实现了学课教学与法制教学的相互结合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应作进一步阐明;2、教学内容过多,学生讨论互动时间不够。

教学是一个反复琢磨、不断进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磨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教材分析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是人教版初二美术的第三课,该课属“造型表现”领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装饰色彩;欣赏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学习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

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灵活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初中美术是一门注重培养造型表现的学科。

学习装饰色彩,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装饰色彩感受的美感,艺术修养和审美的影城,都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来欣赏和表现。

本课主要以“兴趣”为主要信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本科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2.学情分析

本课在初二年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程,通过批改初二年级的作业我发现美术课上的比较多的班级学生美术知识掌握比较牢固,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同学们会欣赏中外美术名作、建筑艺术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了许多趣味性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创作。

这部分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能力也十分强。

但是部分学生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原因也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本身对美术没有兴趣,由于兴趣的缺乏上课纪律也较差。

2.老师方面,也有部分学科老师认为美术学习并不是很重要经常占课。

3.家长的重视度也不高导致学生也不重视从而缺乏兴趣。

由于每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对美术课的兴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理解差距也比较大。

部分学生想象狭窄,缺乏表现力上美术课没有激情。

但通过教学方式的调整以及对学生的了解过后“对症下药”,情况得到了改善。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对美术的兴趣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根据教室条件设计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学生融入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课上可以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二、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装饰色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利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装饰色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

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画色彩在造型和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能有创意地运用装饰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准备好演示文稿以及导入视频,让学生欣赏导入视频《罗马街头彩绘》,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视频,你发现这些街头涂鸦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这些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2.讲授新课

主要通过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装饰色彩的应用来学习

装饰色彩的特点:

(1)在演示文稿上给学生展示一张京剧猴子的图片和现实中猴子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

京剧中猴子的色彩特点是什么。

(京剧中猴子色彩大胆鲜艳,具有装饰特点)

(2)再给学生欣赏几组装饰色彩作品,通过观察,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

在书本上找出什么事装饰色,有哪些特点?

在演示文稿上展示:

装饰色彩学习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不受物象实际颜色限制,涂色以平面为主,其色彩没有了自然界中的光源色和环境色,多利用色彩浓淡。

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装饰,充满想象力和装饰韵味。

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

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

(在学习四个对比之前给学生复习一下色彩三要素即:

色相、纯度、明度)

(3)学习四个对比方式,分别在演示文稿上展示四个图片让学生分析运用了什么对比,并且这些对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再一次学习四个对比:

色相对比(色彩的相貌)、明度对比(色彩的明亮程度)、纯度对比(色彩的干净程度)、冷暖对比(色彩给人冷或暖的感受)。

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这四个对比。

装饰色彩的应用:

(1)欣赏书本上的《莲花飞天藻井》提问:

1.《莲花飞天藻井》主要运用了哪几种颜色?

(演示文稿:

深浅红色为主,配以黄、白、黑绿、等颜色,色彩热烈,变化丰富,)2.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

为什么说它的色彩对比又和谐?

这个问题比较,也是书本上教学标准的要求,可以让学生讨论,同时教师也要运用四种对比来引导学生。

(演示文稿上显示:

冷暖对比为主,

降低纯度协调画面。

)拓展知识:

介绍藻井(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的一种独特做法。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

其外形像个凹进的井,“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

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的部位。

(2)书本上的黎族漆器的欣赏,拓展知识:

这类漆器是黎族人民的聪明智慧。

漆器种类很多,范围很广,在古代,很多地方都有许多精美的漆器,它们功能各异。

漆器图多以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鸟鱼虫等居多,表现手法质朴,色彩鲜艳。

同时拓展一些彩陶的知识:

远古人类很早就使用了简单的材料,用简单的图案来装饰他们的生活器具。

可以说是装饰色彩的起源。

这些作品非常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有时间的话可以插入一些彩陶图片欣赏。

(3)以黎族漆器和《莲花飞天藻井》为主,接着大概的欣赏分析书本上的海报招贴、布艺老虎、建筑等。

提问学生:

你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装饰色彩的东西?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皮影艺术、剪纸、泥人......)

(4)再一次抓住重点装饰色彩不受物象实际颜色限制,在演示文稿上展示一副荷花的图片,并提取三个主要颜色,然后提问学生:

如果现在把这些颜色拿走,让你给这荷花涂色并且要有装饰色彩的特点你会涂什么颜色?

(让学生大胆想象最好能够说出运用了什么对比方式。

欣赏古今中外具有装饰色彩特点的作品:

(1)可以在演示文稿上展示敦煌飞天、日本浮世绘、经典的梵高的星空、和中国民间的年画等绘画作品试着分析他们运用了什么样的对比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这四种对比方式。

(2)看完绘画可以在展示一些建筑作品,比如教堂的玻璃、威尼斯的彩色岛和中国的故宫,并且也分析运用了什么对比方式。

(本课主要重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分析这四种对比方式并且运用。

)提问:

这些作品在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对比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这些作品都使用了装饰性色彩、具有高纯度、象征性强、重对比的特征,其造型风格也很有装饰特色。

(这是一个拓展题,看班级掌握情况决定要不要提问。

3.作业实践

1、运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2、使用本课花卉模板或者老师提供的素材模板,任选一组敦煌藻井色彩做色彩设计练习。

(在艺术实践之前把课前准备的花瓶范画给学生看,弹药提醒学生尽量不要临摹,再给学生欣赏一些同龄学生作品,以及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导入视频中落马街头涂鸦的图案。

本课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授新课,有时间的话让学生画好线描稿,第二课时进行涂色,最后利用十分钟进行点评。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把日常生活和真实的生活环境作为教学的依托,让学生感受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艺术形式(装饰色彩),培养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在这节课中,老师积极引导,注意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利用“动手实践环节”,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能力,这是本次教学中的亮点。

最后留给学生的作业,给了学生广阔的平台,没有禁锢他们的思想,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受教者的年龄段,初二学生,有了小学和初一的学习经历,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初步形成,老师积极引导,放手让学生去做,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有利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同学的心理变化。

本节课也存在些问题,因为第一次真正站在初中课堂,有些紧张,课下做了很多功课,但是在讲的时候并没有发挥好。

1、知识点有些模糊,本节课重点是让同学们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和感知这些装饰色彩的美感和内涵,并能运用装饰色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那装饰色彩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也比较难理解,所以我觉得一开始并不应该直接用一些抽象画或者色彩来引入,应该用些具象,实物来引导,这样好理解。

2、我觉得讲课的内容最后还是应该回归到课本,毕竟课本是由专家们共同编撰的,上面的图片和内容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同学们都有教材,也能知道到底要讲什么,也能更好地配合老师。

如果只是用课外知识来引导,不仅自己组织不到位,学生听的也会一头雾水。

3、侧重点不是很明显,所有的环节都太平均,没有把握好时间,“动手实践环节”虽然很出众,但是也占用时间太多,简单一些就好。

4、知识点连贯性不是很好,应为紧张,在课下组织的一些承接性的语言有很多都忘记了,所以显得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僵硬。

第一节课,总是让人难忘的,想象着自己的第一节课,心里边还是很忐忑的,都有点坐立不安的感觉;但第一节课也总是很美好的,虽然其中包含了紧张,尴尬,甚至是难堪,但是至少我们能迈出第一步了,能够有勇气站在我们梦寐以求得讲台上,能得到同学们的回应,我们心中就已经很感动了。

通过讲课,我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专业知识还差很多,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不自信,好多问题。

但是通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加上指导老师的点评与指导,我们也将会慢慢改进,取得进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