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774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docx

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调研分析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1:

智能网联是网联化和智能化的结合4

图表2:

智能网联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场景5

图表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市场构成预测6

图表4:

两纵三横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7

图表5:

政策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9

图表6:

数字化产品在高端车新车中的价值占比10

图表7:

智能网联在整车价格占比将大幅提升10

图表8:

智能网联将改变汽车产业结构11

图表9:

V2C车联网已进入商用阶段13

图表10:

车联网技术体系由六个方面构成13

图表11:

CAN总线是车内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14

图表12:

T-Box产品表15

图表13:

OBD产品表16

图表14:

车联网在新车渗透率将大幅提升18

图表15:

中国车联网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18

图表16:

车联网的爆发将带动产业链上游的需求扩张19

图表17:

车联网产业链图21

图表18:

大数据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示意图22

图表19:

大数据LBS精准营销模式示意图23

图表20:

LTE技术相比DSRC更具优势24

图表21:

从智能驾驶到自动驾驶分为五个阶段25

图表22:

目前智能驾驶渗透率仍然很低26

图表23:

目前市场上ADAS产品已实现多项功能27

图表24:

2015-2020年ADAS市场规模预测29

图表25:

智能驾驶产业链梳理30

图表26:

谷歌、百度、Uber、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积极布局无人驾驶31

图表27:

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两种不同发展路径:

渐进式VS一步到位32

图表28:

无人驾驶汽车量产时间大多集中在2020年前后33

图表29:

Otto无人驾驶卡车33

图表30:

Uber无人驾驶出租车34

图表31:

自动驾驶程度越高需要的地图精度要求越高35

图表32:

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高精度地图布局36

图表33:

车企企业主导的高精度地图布局37

图表34:

图商主导的高精度地图布局37

图表35:

车载传感器指标对比39

图表36:

典型自动驾驶功能所需传感器40

图表37: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梳理40

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1.1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化+网联化的结合

随着汽车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将引领未来汽车新一轮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智能网联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是网联化,二是智能化。

网联化指的是汽车通过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后台)信息交换。

智能化主要指使汽车具备自主信息获取、自主决策、自动控制能力。

智能网联汽车所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无人驾驶。

其中,网联化分为三个层次和发展阶段,即联网辅助信息交互、联网协同感知、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而智能化分四个层次和发展阶段,即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完全自动驾驶(HA/FA)。

网联化服务于智能化,智能化是网联化的价值体现。

网联化和智能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汽车的感知和智能程度,提升驾驶体验。

根据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次实现:

Ø驾驶辅助(DA):

2016~2017年,实现驾驶辅助功能(DA),包括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泊车。

Ø部分自动驾驶(PA):

2018~2019年实现部分自动驾驶(PA),包括车道内自动驾驶、换道辅助、全自动泊车。

Ø有条件自动驾驶(CA):

2020~2022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CA),包括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城郊公路自动驾驶、协同式队列行驶、交叉口通行辅助。

Ø高度/完全自动驾驶(HA/FA):

2025年乃至更长时间实现高度及完全自动驾驶(HA/FA),包括车路协同控制、市区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

图表1:

智能网联是网联化和智能化的结合

资料来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2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丰富,千亿市场潜在空间可期

智能网联技术在汽车场景中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应用,包括自动驾驶、安全性、道路信息管理、车辆管理、资讯娱乐、健康与人身安全、与家庭整合。

图表2:

智能网联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预计到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市场规模将达

到122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8500亿元,较2015年市场规模增加2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

其中,自动驾驶、安全性、资讯娱乐、健康与人身安全、车辆管理、道路信息管理及与家庭整合七个主要应用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将分

别达到396亿欧元、493亿欧元、134亿欧元、76亿欧元、71亿欧元、56

亿欧元、6600万欧元。

图表3: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市场构成预测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3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首发,后续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值得期待。

去年

10月26日,在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

本次发布的路线图为“1+7”,即包括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技术路线图、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图、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汽车制造技术路线图、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汽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指出:

“智能网联汽车从国家层面也会根据发展提出部署,相关政策正在和相关部门协商,之后再向外发布。

技术路线图理清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技术架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发展路径,提出重大创新需求与优先行动项,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通过制定路线图,一方面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及其技术发展的战略,另一方面促成产业界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达成共识,聚集各界资源,协同开展工作,加速产业形成。

技术路线图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1.3.1两纵三横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

路线图理清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即两纵三横。

两纵是指包括车辆和基础设施在内的两大系统,其中基础设施有包括道路和通信网络硬件设施。

三横是指智能网联汽车主要涉及的车辆/设施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以及基础支撑技术。

其中,车辆/设施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技术、控制执行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包括V2X通信技术、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基础支撑技术包括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以及标准法规与测试评价。

图表4:

两纵三横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技术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3.2智能网联汽车分三个阶段,目前处于起步期

路线图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制定了总体思路:

(1)近期以自主环境感知为主,推进网联信息服务为辅的部分自动驾驶(PA)应用;

(2)中期重点形成网联式环境感知能力,实现可在复杂工况下的半自动驾驶(CA);(3)远期推动可实现V2X协同控制、具备高度/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化技术。

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处于起步期。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即2016-2020年为起步期,2021-2025年为发展期,2026-2030为成

熟期。

其中,2020年和2030年设定目标指标,即

Ø到2020年,在顶层设计方面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系,启动智慧城市相关建设,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下级(包括DA、PA、CA)新车装备率50%,网联式辅助驾驶新车装配率达到10%,同时涉及基于V2X的商用车的智能网联,实现交通事故减少30%,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降低5%;

Ø到2030年,基础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系,DA、PA、

CA、HA/FA新车装备率达80%,其中HA/FA普及率达到10%。

同时,交通事故减少80%,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升30%,油耗与排放降低20%。

1.4政策助力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

政策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有助于智能交通的实现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符合政府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的利益诉求,保证其获得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国家层面及相关部位层面均出台支持政策。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与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一起重点发展的方向,明确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

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

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工信部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5G技术的车联网示范,在2016年委托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等行业组织研究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发改委、交通部于去年8月联合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从“智能”和“网联”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智能”方面,提出要推动高精度地图、定位导航、感知系统,以及智能决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

在“网联”方面,提出加大对基于下一代移动通信及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交通应用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攻克面向交通安全和自动驾驶的人车路协同通信技术,基于交通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和现有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实现车路信息交互;研发并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TE开展智能汽车示范应用。

图表5:

政策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资料来源:

政府公告中国汽车业协会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1.5智能网联化将改变汽车行业的产业格局

智能网联依赖于各类传感器、芯片、通信设备上游零部件生产生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新的汽车技术功能包,会颠覆传统的汽车产业结构,迎来新的商业模式,并且改变汽车产业的本质。

截至目前,大多数的汽车都配备了传感器,并且跟高速无线网相连。

它们在传输大量重要数据的同时推动了一系列数字化服务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服务将重新定义汽车的价值主张。

用于非数字化部件的研发投资回报率将会缩水,用于底盘和发动机等传统功能创新研究的投资回报率也会随之缩水。

假设高端车均价为4.5万欧元,经济性车均价为1.75万欧元,经济性车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中的比重在2015年为20%,2020年为35%。

图表6:

数字化产品在高端车新车中的价值占比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思略特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表7:

智能网联在整车价格占比将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思略特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行业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目前,一级供应商根据汽车整车生产商的要求和指示来设计和供应部件。

随后,汽车生产商再经装配和运输将车辆送至经销商手中,最后车辆通过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

然而,这是一个建立在具体产品和零售思维模式基础上的被控制的、封闭的生态系统。

新的汽车产业将会是一个更开放、更多层次、更注重数字服务而非具体产品的全新生态系统。

在这样一个新的生态环境中,我们将会看到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将会降低,而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服务则会迅猛发展。

跨品牌的服务平台和合作也会日益增多。

新进入者将会在自动驾驶车辆进入市场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表8:

智能网联将改变汽车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

普华永道思略特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车联网:

通信标准确立开启车联网V2X新时代

2.1车联网处于V2C阶段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

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数据交换的大系统网络。

我国车联网的概念是在国家政策推动、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背景下提出和发展的。

Ø政策方面,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被列入“十二五”规划,车联网成为物联网最有发展前景的应用领域。

随后在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以及工信部制定的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官方文件都加大对车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

Ø技术方面,物联网、智能交通、车载信息服务、云计算以及汽车电子等多种技术融合应用加速了车联网技术发展。

Ø产业应用方面,庞大的汽车保有量是车联网技术的需求基础,目前在车载导航、不停车收费(ETC)、车载信息服务、车载GPS监控、车用传感器等细分领域进行车联网技术应用。

车联网主要分为V2C(车与人)、V2V、(车与车)、V2X(车与万物)三类。

其中,V2C车联网涉及人车互联,是人机交互界面的数字化和基于单车相关数

据服务应用多元化,但由于车企不开放和企业、服务供应商不到位,大多没有实现盈利。

V2V是基于传感技术和车车通讯技术,实现防止碰撞、防止追尾、车队跟驰。

V2X车联网涉及的是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主要目的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以及为自动驾驶服务。

现阶段只有V2C(车与人)车联网进入了规模商用阶段,主要实现八大功能:

娱乐信息、交流、商务服务、维修保养服务、紧急救援服务、安全、交通信息、导航等。

图表9:

V2C车联网已进入商用阶段

资料来源: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白皮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1.1高效通信技术是整个车联网服务的基础

车联网涵盖技术内容广泛,涉及汽车控制、汽车电子、数据感知、无线移动通信、智能移动终端、定位导航、中间件和系统软件、电子地图、呼叫中心、云计算、智能交通,乃至移动互联网服务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相关技术大致的梳理和归纳,车联网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与功能属性相关的高效通信、辅助驾驶、平台支撑、智能管控和开放服务,以及非功能属性的安全保障。

图表10:

车联网技术体系由六个方面构成

资料来源: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白皮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其中,高效通信技术是整个车联网服务的基础,涉及到汽车厂商主导的车内通信、车外通信和汽车与电信网、互联网的融合通信三个层面。

Ø车内通信:

目前常见或发展中的车内通讯协议包括CAN、LIN、MOST、

FlexRay、byteflight、InVechile等。

汽车网络中目前较多使用的是高速CAN(ControllerAreaNetwork),主要应用于动力传动系统与车身部件间通信。

图表11:

CAN总线是车内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

资料来源:

电子工程世界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Ø车外通信:

V2C依靠的远距通信利用的是已经成熟的3G、4G技术,

V2V、V2I依靠的车外短距离通信主要是DSRC、LTE-V两种。

但目前全球内没有统一的车车通信标准,我国尚未推出统一V2V和V2I通信标准,不同品牌车辆的通信协议不同,车与车、基础设施、互联网之间无法进行识别和通信,在

GPS导航屏幕上无法显示一辆车周围的车辆状况,导致道路上的车、基础设施、行人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Ø车网融合通信:

通信方式多样,包括无线城域网落、卫星通信网络、信息传输网络。

多模式通信终端并支持不同通信模式间切换的车载信息终端是车网融合的重要载体之一,主要完成双向无线通信、车辆定位、导航服务和车内数据汇总等功能。

车载信息终端主要有T-Box、OBD等。

图表12:

T-Box产品表

资料来源:

盖世汽车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表13:

OBD产品表

资料来源:

水清木华,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1.2车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将带动汽车电子需求扩张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安全类服务、导航类服务、资讯娱乐类服务等车联网服务在新车中(尤其自主品牌新车)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中国车联网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预测,2020年车联网技术对新车的渗透率将达到98%,较2015年渗透率35%有大幅提升。

图表14:

车联网在新车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

埃森哲,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图表15:

中国车联网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

资料来源:

埃森哲,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车联网的爆发将带动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服务等产业的需求扩张。

其中,汽车电子弹性较大。

汽车有望成为接力手机成为拉动电子行业再次腾飞的下游产业。

图表16:

车联网的爆发将带动产业链上游的需求扩张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车联网产业链可以分为前装车联网产业链和后装车联网产业链。

前装是趋势,此处重点讨论前装。

前装车联网产业链包括上、中、下游。

其中上游包括芯片及硬件设备制造商、车载信息终端制造商、网络运营商、定位服务提供商、软件及数据供应商等。

Ø芯片及硬件设备制造商:

主要包括车联网各种传感器、RFID、红外、蓝牙、视频感知、电磁感知等各种感知技术产品,为汽车智能控制系统提供各类电子产品,为汽车感知和检查路况、行车标志、前后车辆检测、行人检测、行车车道检测等提供感知支持。

感知设备主要提供给车厂,部分后装产品则提供给车载终端或者用户使用。

Ø车载信息终端制造商:

车载信息终端分为两种:

前装终端需要经过车规认证,后装终端又可以分为车机和便携式导航设备等相关便携智能设备。

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车载信息系统核心芯片专题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招标,国内的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大学和企业纷纷参会竞标。

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车联网信息终端强制标准,吸引了全国一百多家车载信息终端厂商申报终端测试认证。

Ø网络运营商:

在车联网产业链中,网络运营商首要完成车载信息终端与平台运营商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功能。

网络运营商也可以作为车载信息服务的渠道。

在公网方面,国内三大运营商或是自行开发和运营车载信息服务,或是联合车厂、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展车载信息服务的推广工作。

在专网方面,国内主要的具备专网运营技术条件和资质的企业,也都开展了面向特定区域和应用场景的车辆管理专网应用。

Ø定位服务提供商:

定位服务目前国内大都通过美国的GPS系统,而GPS平台对民用是免费的,因此目前在车联网产业链中,定位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尚不突出。

我国自己建造的北斗定位平台主要面向行业用户和安全部门,商用系统应用部署已经提上日程。

Ø软件及数据供应商:

主要包括地图数据、综合信息数据、中间件及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等4个子环节。

1)地图数据:

地图提供商为车联网服务提供专用的电子地图。

专用电子地图不但记录各条道路自身的位置信息,还考虑了各条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拓扑结构等。

我国业内通用做法是自行制造地理信

息系统引擎和电子地图。

我国目前有11家甲级测绘资质的导航电子地图单位可制作全国导航电子地图,企业化运作的有7家。

2)综合信息数据:

包括深度兴趣点数据、动态交通信息数据等细分产业链环节。

3)中间件及基础软件。

中间件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软件,目前国内中间件企业己经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能够部分提供运营体系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软件架构体系。

地理信息系统引擎是车联网位置服务中经常用到的中间件或基础软件,可以放置在单独服务器上为平台运营商实现地理信息与地理位置之间的转化,也可以内置在导航仪中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4)应用软件开发。

应用软件是车联网产业链上市场空间比较大的部分,这一环节和IT渠道的关系最为紧密。

图表17:

车联网产业链图

资料来源:

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白皮书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1.3车联网多种商业模式成熟

在目前V2C车联网阶段,主要有4种主要的商业模式:

Ø销售硬件产品:

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屏幕、T-BOX\OBD。

分为前装和后装。

前装主要是2B,面向汽车生产商或其供应商。

后装主要是2C,面向个人消费者,渠道包括4S店、经销商或电商提供。

Ø提供数据服务:

包括增值服务、UBI保险、LBS精准营销、流量变现

4种。

增值服务主要由整车厂商推广,作为购车的一项附带服务。

以福特为代表的SYNV流派与手机结合拓展APP,系统的使用按年收费;汽车自带的车联网续费业务。

UBI保险基于传感器将会收集大量关于车辆状况数据和驾驶人行为数据,对于提供车险产品和服务的保险公司而言在帮助精准定价、核保理赔、降低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具有很重要意义,从而提高车险公司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愿意为之付费。

整车厂商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具有明显优势,因为拥有汽车原始数据。

LBS精准营销,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精准营销。

流量变现,以O2O方式向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实体服务商引流,收取流量费用或营销费用。

Ø提供远程服务:

包括娱乐服务、移动性管理和健康监控等。

参与者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市场高度分散。

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平台是差异化竞争最关键因素。

例如:

国内网络电台考拉FM宣布为车联网打造的开放式平台全新上线,该平台将为智能车机方案商、整机品牌商和语音方案商等厂商,提供考拉FM车载音频娱乐服务。

考拉FM在用户规模上处于第三位,已经和近50家汽车品牌基于车联网达成战略合作,覆盖主流汽车品牌90%以上,包括奔驰、宝马、MINI、大众、沃尔沃、捷豹路虎、福特、通用、现代、奥迪、长安标致雪铁龙、神龙、东风日产、江淮、长安、比亚迪、凯翼、五菱、奇瑞、广汽等。

除此之外,考拉

FM还与近50家TSP服务商、智能硬件生产商、智能硬件方案商深度定制合作。

Ø车辆管理:

整车厂商凭借自身对汽车产业的专业知识和对客户的洞察力,主要是面向大型车队运营商提供包括车队管理、预防性维护和自动驾驶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图表18:

大数据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图表19:

大数据LBS精准营销模式示意图

资料来源:

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2.2通信标准推动车联网从V2C向V2X演进

通信标准是不同终端之间实现通信的基础。

由于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统一的

V2V通信标准,不同品牌的车辆之间无法进行识别和通信。

同时,我国暂未推出统一V2X通信标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存在同样问题。

在车与车通信标准确立上,一直存在两大支持阵营,一是DSRC方案,二是LTE-V方案。

ØLTE-V是面向智能交通和车联网应用、基于4GLTE系统的演进技术,包括LTE-V-Cell和LTE-V-Direct两个工作模式。

通俗的来说,LTE-V-Cell要借助已有的蜂窝网络,支持大带宽、大覆盖通信,满足Telematics应用需求;LTE-V-Direct可以独立于蜂窝网络,实现车辆与周边环境节点低时延、高可靠的直接通信,满足行车安全需求。

ØDSRC是基于IEEE802.11P标准开发的一种高效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实现小范围内图像、语音和数据的实时,准确和可靠的双向传输,如“车-路”、“车

-车”双向通信。

DSRC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