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1880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

福建省南安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2013届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默写(15分)

1、淇则有岸,(《诗经·氓》)

2、,忍尤而攘诟。

(《离骚》)

3、,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赤壁赋》)

6、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其四)》)

7、,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8、,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

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10、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

11、,画船听雨眠。

(《菩萨蛮(其二)》)

12、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1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二)诗歌鉴赏(12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两小题。

(6分)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元)

谁惜幽居?

故人相过还晤语。

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

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

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怀?

(3分)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骚》,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的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

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

“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

酒桌上觥筹交错。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

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0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六王毕,四海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而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

何乃太区区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忽魂悸以魄动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手巾掩口啼

B、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良庖岁更刀

D、项王军壁垓下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

A、汉骑追者数千人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D、句读之不知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B、善刀而藏之()

C、势拔五岳掩赤城()

D、与佳期兮夕张()

2、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并解答相关题目(10分)

许秀才传

【清】魏禧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又民,苏州长洲县人也。

少好学,以名节自励。

甲申国变①,王家闻之,悲号不食久之。

奉父母,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

乙酉北兵南下,八月下剃发令,王家慨然太息曰:

“父母冠我时,祝我为何如人?

此发岂复可毁伤耶?

”或劝王家曰:

“君一秀才耳,未食天禄,奈何遽以身殉乎?

”王家曰:

“吾已名列学宫,亦朝廷士也!

”以父母属妻顾氏曰:

“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

”父母素知王家为人,亦忍涕谓王家曰:

“汝行汝志,勿以我二人为念。

”王家乃整衣冠赴河水而死,时年三十有九。

妻顾氏亦挈两女赴河,水浅,人救之,不得死。

亲戚乃群绕顾氏相与语之曰:

“夫殉义,妻保孤可也。

且汝夫以堂上二人托汝,今背其言,陷夫于不孝,虽死,汝夫犹将恨汝。

”诸亲戚收王家尸殓之。

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观者百数十人皆惊叹。

魏禧曰:

“王会者,笃实君子也,与禧善,常为禧道许秀才事。

甲申国变,吴门诸生许玉重饿死于学宫,二许不知同宗族否?

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

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哉!

”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

禧曰:

“此不可以责望天下士。

士苟奋然出此,虽圣人不以为过。

主上殉社稷,公卿稽颡恐后期,及夫毁章甫,裂缝掖②,昔之鸣玉垂绅者,莫不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

于此贫贱士,不食朝廷升斗之禄,无一级之爵,顾毅然舍其躯命,以争名义于毫末,震天地而泣鬼神,虽夷、齐何以加焉!

惜夫穷乡下里,匹夫之以死殉义者多有其人,禧不及闻,闻之或不详,而不能为之传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释]①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景山自尽。

是年为干支纪年甲申年,时称“甲申国变”。

②毁章甫,裂缝掖:

章甫、缝掖均为古代儒者的服饰,此处以“毁章甫,裂缝掖”指清兵入关之后,勒令汉人剃发易服,改变华夏正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父母属妻顾氏    属:

托付

B、夫殉义,妻保孤可也  保:

养育

C、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  何:

为什么

D、不能为之传也     传:

作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刻画许秀才“殉义者”形象的一组是( )(2分)

①闻之,悲号不食久之②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

③此发岂复可毁伤耶 ④以父母属妻顾氏

⑤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⑥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面对清军的剃发令,许秀才决心抗命殉国。

得到父母的支持,许秀才投河而死。

入殓时面色如常,衣冠整齐。

B、在丈夫许秀才以死殉义后,顾氏带着女儿跳河自尽,被救起后,亲友劝她不要违背丈夫的遗言,让丈夫背上不孝之名。

C、魏禧觉得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苟且偷生,不能与两位许姓读书人的凛然大义相比,十分羞愧。

D.魏禧认为,那些以死殉义的平民百姓比那些追随崇祯皇帝而死的达官贵人更值得后人敬仰与铭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顾毅然舍其躯命,以争名义于毫末,震天地而泣鬼神,虽夷、齐何以加焉!

二、文学名著阅读(12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加西莫多当选为“愚人王”,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尝到自尊心的乐趣,他慢慢品尝着受群众欢呼的滋味。

正当加西莫多如痴如醉,得意洋洋地经过广场的柱子阁时,人群中突然闯出一个秃头,“掀掉了他的王冠,折断了他的圭杖,撕破了他那件闪光的道袍。

”这个人无情地摧毁了加西莫多当选愚人王的快乐。

B、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预审官是一个瞎子,加西莫多是一个聋子,他们的审问,引来了满堂的哄笑,审判也草草收场。

最后判决加西莫多在广场的刑台上接受鞭刑,示众一个钟头。

C、1467年复活节后第一个星期日早晨,某个慈善团体的女信徒们围着一个活生生的“小怪物”议论纷纷,充满了同情;但他太丑陋,她们没有勇气收养,只好将他托给年轻的克洛德·孚罗洛教士抚养。

D、加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避难所里,给她拿来了衣服、食物和被子。

爱斯梅拉达抬头看到加西莫多丑陋的外表,害怕得说不出感激的话,加西莫多为了不让她害怕,让她别看他,只要听他说话就行。

E.、当加西莫多猜想是副主教劫持了爱斯梅拉达时,他看见副主教向着靠北边那座钟塔走去,可是副主教没有发现他。

在北钟塔上,加西莫多看到广场上一个人正在爬梯子,准备把爱斯梅拉达吊死。

看着爱斯梅拉达被绞死,克洛德露出了魔鬼般的笑容。

这时,加西莫多把他推向了他所俯视的深渊。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派周善去招孙夫人回来。

孙夫人在周善的劝说下,未禀报刘备,独自带着阿斗往东吴而去。

赵云独自来追,从孙夫人手中夺走阿斗,抱出船头。

欲要傍岸,又无帮手;欲要行凶,又恐碍于道理,进退不得。

这时,张飞提剑来救,杀了周善,顺利救回阿斗,将孙夫人带回荆州。

B、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他在江东治疗过周泰的伤,后来又帮助关羽刮骨疗伤。

曹操头痛,华佗建议打开曹操的头颅。

为其治病。

曹操大怒,将其下狱。

在狱中他将生平所著《青囊书》赠与押狱,该书后来在世上广为流传。

C、诸葛亮出兵北伐,在与司马懿无休止的拉锯战中,诸葛亮殚精竭虑,司马懿拒不出战。

诸葛亮只好送女人衣物给司马懿,试图激怒司马懿。

司马懿不仅没有上当,还借机套问出了诸葛亮的身体状况不佳,赢得了主动权。

D、魏延领兵来取南郑,杨仪打开诸葛亮留下的锦囊,出阵对魏延说,你敢连喊三声:

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给你。

魏延大喊三声,被身后的马岱斩了。

3、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审问爱斯梅拉达的法庭上,像条鳄鱼的那个法官站了起来,说:

“肃静!

......法洛代尔妇人,魔鬼给您的银币变成的枯叶,带来了没有?

”“带来了,大人,”她答道......枯叶在大厅里转了一圈。

请问这枚“银币”的来历是什么?

在审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2)“她(爱斯梅拉达)相信全城里只有两个人恨她。

”这两个人是谁?

为什么恨她?

三、文化经典阅读(6分)

1、淳于髡曰:

“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

“礼也。

”曰:

“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

“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

“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

子欲手援天下乎?

淳于髡对孟子不伸手救天下人感到不理解,对于救天下百姓,两人观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说明。

(3分)

2、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问:

对公孙衍、张仪这一类纵横家,孟子有何看法?

请简要分析。

(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母亲的酒

1、“酒这个东西,真好!

”这是我老母亲喝完了最后一口,将酒杯口朝下,透过光线观察再无余沥时,总爱说的一句话。

2、她喜欢酒,但量不大,一小杯而已。

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艰窘,两口子的工资要维持老少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

她也能够将就,哪怕炒个白菜,拌个菠菜,也能喝得香喷喷的,那时,买不起瓶酒,只能去零打。

这类散酒,用白薯干为原料酿制,酒烈如火,刹那间的快感,是不错的,但爱上头,尤其多喝两口以后,那脑袋很不舒服的。

3、然而,她还是要说:

“酒这个东西,真好!

4、我妻子吃酒酿圆子都会醉,不过,她很喜欢闻那股白酒的香味,所以,一家人围桌而坐,老太太拿出酒杯,倒酒便是她的差使。

5、现在回想起老母亲那句话,就会记起当时饭桌上的温馨气氛,在讲斗争哲学的大风大浪里,家像避风港一样,给你庇护。

在老少三代同住的小屋子里,有一缕萦绕在鼻尖的酒香,那充实、慰藉的感觉,对一个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是最难得的幸福。

6、虽说是避风港,未必就能保证绝对安全,不知什么时候,凶险和不幸,就会破门而入。

那时总有人倚恃自己政治上的优越,想将你踩到烂泥里去。

简直防不胜防。

因此,当老母亲把酒杯翻转来,对着透过窗口的冬日阳光,说“酒这个东西,真好”时,即使片刻的安宁,短暂的温馨,也难能可贵。

尤其一家人在默默无言中,期望着你能在困境中支撑下去的眼神,更是我觉得无论如何不要倒下去的原动力。

7、一九五七年因为我写了一篇小说,被打成“右派”。

我和妻子约好,没有必要将此事告诉老人,让她在思想中成为一种负担;但天长日久,她也不可能毫不觉察我的政治跌宕。

不过,她始终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

但也是从那以后,她有了这种喝上一杯,麻醉自己的习惯,而且一定要说出那句关于酒的口头禅。

8、前不久,上海一张报纸上发表出丁聪先生画我的一张漫画,有我自题的一首打油诗,其中“碰壁撞墙家常事,几度疑死恶狗村。

‘朋友’尚存我仍活,杏花白了桃花红”的“疑死”二字,绝非夸张之词,这就更让我怀念那杯母亲的酒了。

一般来讲,她喝酒,从来不鼓励家中的别人喝酒,但在“史无前例”的年代,当那些“朋友”们“帮助”得我“体无完肤”,真觉得离死不远的苦痛时,我母亲会破例地在她喝完的那小杯酒,在说“酒这个东西,真好”时,再倒上一杯,放在被斗得身心疲惫的我面前……

9、如今,须发皆白的我,也到了我母亲喝酒的那般高龄了。

据报纸载,喝一点干红,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讲,或许益处更多。

现在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我和我老伴,每当在饭桌边坐下来,品尝着琥珀红的酒浆时,就会想起那杯母亲的白酒。

这一份记忆,也就渲染上一层玫瑰红的甜蜜色彩。

10、于是,“酒这个东西,真好”的话音,就会在耳畔响起。

接着往下想,酒,究竟好在哪里呢?

这就是:

不管在阳光灿烂的季节中,还是在刮风下雨的岁月里,只要是有酒的日子,那幸福,就属于你。

(《李国文散文选》)

1、下面各项对文章的解说,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的妻子不能喝酒,但喜欢闻酒味,给母亲倒酒,既能体现出家庭的温馨气氛,又可以闻到酒香。

B.家虽穷,酒量也不大,但酒还是要喝的,这说明作者一家对酒有着天生的热爱,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也不能放弃。

C.那时的家虽是避风港,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因为随时有人砸开家门,骚扰辱骂,使一家人不得安宁。

D.“朋友”“帮助”这些词语的运用,含蓄又极生动地写出在“史无前例”年代的社会实际和“我”的痛苦心情。

E.现在,生活好了,为了有益身心,“我”们夫妻放弃了喝白酒,而改喝干红,在二人对饮时,一起回味着浪漫的青年时代。

2.结合全文,阐释“不管在阳光灿烂的季节中,还是在刮风下雨的岁月里,只要是有酒的日子,那幸福,就属于你”一句话的含义。

(4分)

3.文中反复出现“酒这个东西,真好”这句话,请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母亲总爱说“酒这个东西,真好”这句话。

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她总爱说这句话的原因。

(3分)

(2)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五.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很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不少人围在它周围议论。

一个说:

“移植修剪,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一个说: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一定要觉得离开自己的家园才会得到人们的赏识呢?

一个说:

“如果没有这次的移植和修剪,它是绝不会得到大家的观赏的。

这样移植和修剪对它来说太有必要了!

要求:

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明确立意,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届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默写(15分)

1、隰则有泮

2、屈心而抑志兮

3、羁鸟恋旧林

4、不知老之将至

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吞声踯躅不敢言

7、三顾频烦天下计

8、鹿门月照开烟树

9、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0、乾坤日夜浮

11、春水碧于天

1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二)诗歌鉴赏12分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两小题。

(1)拜访、交谈、散步、赏花。

(共两分,写出两个或三个动作为一分,若只写一个动作则0分)表现词人和故人雨中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怀(1分)

(2)“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1分),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1分)“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1分)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1分)

对比(或答衬托也行)。

(1分)“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发白的凄凉,(1分)告诫游子不要再留念他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1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B都解释为“最终”A、前一句解释为“统一”,后一句解释为“把……看作一样”C、前一句解释为“于是”,后一句解释为“竟然”

D、前一句解释为“用”,后一句解释为“而”

(2)D解释为军队,没有活用。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用手巾”“乘着辇车”“每年”

(3)D宾语前置例句及其余选项为定语后置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A、击B、善:

通“缮”。

擦拭C、超出D、约会

2、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并解答相关题目(10分)

(1)C(何:

多么)

(2)C(2表现许秀才的孝,6是“昔之鸣玉垂绅者”的所为。

(3)D(对达官贵人的死说法有误)

(4)却毅然地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在很小的地方争取美名与大义,使天地震撼,使鬼神哭泣,即使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又凭什么超过他们呢?

(“顾”1分,使动1分,“加”1分,大意1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2分)

1、BC(做对一个得2分)B项应是“预审官是一个聋子”,示众两个小时C项应是这些“慈善团体的女信徒们”非但不悲悯,反而对畸形儿加以恶毒的诅咒;克洛德·孚罗洛倒是出于悲悯收养了他。

2、CA、孙夫人没回荆州,而是回东吴。

B、《青囊书》大部分被烧毁。

D、魏延一声未毕,便被身后的马岱杀了。

3、

(1)克洛德要证实与弗比斯约会的人不是爱斯梅拉达,可弗比斯没有钱住旅馆,克洛德就主动给弗比斯一枚银币,(1分)可它却被旅馆的小男孩偷换成枯叶。

(1分)法官却根据老妇人和弗比斯的证词判定那是冥钱(或那是地狱里来的),(1分)是爱斯梅拉达勾结妖僧刺杀弗比斯的证据之一,(1分)最后判处她死刑。

(1分)

(2)一个是隐修女,(1分)一个是克洛德。

(1分)隐修女因为自己的女儿被两个吉卜赛女人调换走后,当了修女。

从此,她极仇恨吉卜赛人。

(1分)克洛德因为爱斯梅拉达的美貌(1分)和优美舞姿(1分)搅乱了他一向平静的心,使他完全失去了克制自己的能力。

三、文化经典阅读(6分)

1、淳于髡认为有才能的人要为官,(1分)辅佐君王,以权力和武力来解救天下;(1分),而孟子认为救天下百姓只能靠“王道”,只能走仁政爱民这一条路。

(1分)

2、孟子认为他们并不是大丈夫(1分)因为他们没有仁义道德准则(1分),只是像妾顺从丈夫一样,不问是非,一味顺从诸侯的意愿往上爬,为一己之私而趋炎附势。

(1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15分)

1、AD(B我们一家没有对酒有天生热爱。

C“随时有人砸开家门,骚扰辱骂,使一家人不得安宁”一语文中无据。

E文中无据。

)(答对一项得3分)

14.在痛苦的年代,酒代表的是家人的慰藉和期待;(2分)在幸福的年代,适度的酒可以给人带来温情的回忆,(2分)拥有这些,就拥有幸福。

15.

(1)①酒可以减轻自己因儿子受罪而带来的痛苦,②酒可以让儿子暂时摆脱痛苦,③酒可以营造温馨生活氛围(或气氛)(一点一分)

(2)开头就写到这句话,对全文起引领作用;(1分)文章反复出现这句话,起到抒情线索的作用;(1分)结尾再度出现这句话,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又民,苏州长洲县人,年少好学,用高尚的名誉节操来自我勉励。

甲申年发生了国难,许王家听到了这个消息,悲痛地嚎哭绝食了很久,后来为了侍奉父母,带着全家在澄河东面的姚澄隐居。

乙酉年清兵南下,八月下达了剃发令,许王家愤怒地说:

“父母为我行加冠礼时,向天祷告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头发怎么可以再损伤呢?

”有人劝许王家说:

“你只是一个秀才,没有得到朝廷的俸禄,为什么就要用自己的生命来殉国呢?

”许王家说:

“我的名字已经列在学宫的学生名单上,也算是朝廷的大臣了!

”于是把父母托付给妻子顾氏,说:

“你好好地侍奉两位老人,我不能做孝子供养他们终老了!

”许王家的父母向来知道儿子的为人,也含着泪对儿子说:

“你就去实现你的志愿去吧,不要顾念我们二老。

”许王家于是整理衣冠跳河而死,终年三十九岁。

他的妻子顾氏也带着两个女儿跳河,因为河水太浅,被人救起来没有死。

亲友们围着顾氏一起对她说:

“丈夫为了大义而死,做妻子的应该活下来养育他的遗孤。

况且你丈夫把父母托付给你,你现在死了就是违背了他的遗言,让你的丈夫背上不孝之名,即使你死了,你的丈夫仍然恨你。

”亲友们将许王家的尸体入殓。

看到许王家尸体的脸色如同活着一样,衣冠端正没有凌乱,百多个围观者都惊讶不已。

魏禧说:

“王会,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君子,和我关系很好,常向我说起许秀才的故事。

甲申年发生国难,苏州的生员许玉重在学宫里绝食而死。

这两位姓许的义士不知道是不是同宗族。

许氏家族的奇男子多么多啊!

魏禧我也曾是生员,如今在当时苟且偷生、辗转沉浮,与两位许姓义士相比难道不羞愧万分吗?

”有些读书人把读书人为国家变故而死和为了保住头发而失去头颅这些事情作为过分的事情,魏禧我却认为:

“不能用这种观点来要求和期望普天下这样做的义士。

如果他们是出于激愤而做这样的事情,就算是圣人也不会认为这种那个行为是过分的。

崇祯皇帝殉国的时候,文武百官纷纷前来磕头下跪,生怕耽误时间。

等到清朝定国,要变更华夏正统之时,昔日的明朝官员们又全都愤怒万分,争先恐后地仿效崇祯皇帝殉国,唯恐自己担上一点大逆不道的罪名。

在这个时候,有许多贫穷低贱的义士,没有接受过朝廷的任何俸禄和官爵,却毅然地舍弃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在很小的地方争取美名与大义,使天地震撼,使鬼神哭泣,即使伯夷、叔齐这样的贤士又凭什么超过他们呢?

只可惜在乡下地方,为大义而牺牲的平民百姓有很多,而魏禧我要么没有听说他们的事迹,要么听说了又没有详细了解,以至于不能为他们作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