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62129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docx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

 

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

发展规划

 

济源市交通运输局

2017年7月

前言

济源地处河南省西北部,位于全省“米字+井字”综合运输大通道焦柳通道与侯月新兖通道交汇处,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也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入选全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区域性试点城市、全国“平安交通”创建活动示范城市和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等部省示范工程,为全省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济源市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蝶变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打造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建设“四个济源”的关键时期。

为科学指导“十三五”期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官作用,依据《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发展评价

1.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全市坚持“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理念,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通道资源优化配置、综合运输枢纽、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等为重点,着力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持续规范,支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75亿元。

到2015年底,全市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641公里,基本形成了集公、铁、水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铁路建设积极推进。

完成济源火车站广场改造和功能性提升改建工程,大幅提升了全市的对外交通形象。

积极加强与周边区域和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积极开展焦济洛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已开始设计招标,为全市加速融入中原城市群带来了崭新机遇。

到2015年底,全市铁路里程达到72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高速公路方面,积极与山西省沟通对接,推进济源至阳城高速公路建设,并已具备开工条件,将打通一条连接豫晋两省的交通大通道;加快推进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已完成工程预可行性研究,与洛阳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到2015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96公里。

普通干线公路方面,以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提升小浪底专用公路、G207、S310等路段技术等级及路况水平,五年共新改建公路126.8公里,“十二五”末一级公路通达里程达55.4公里,二级公路通达里程达198.2公里,二级以上等级公路比重较“十一五”末增长15%,基本形成东部平原区“一刻钟”和市域“一小时”两大交通经济圈。

农村公路方面,大力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着力加快通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县乡公路建设及配套大中桥改造,五年新、改建县乡道473公里、村道418公里,改造危桥2234延米,农村公路等级路比例达到86%,铺装路面比例达到86%,县乡公路大中危桥基本消除,初步构建了县道干线系统、乡道支线系统、村道脉络系统的农村公路交通格局,打造了“城乡畅、乡村通、村组达”的农村公路交通平台。

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成了普通国省道网和农村公路网布局调整工作。

规划调整后,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509公里,路网密度达到12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486公里,较调整前增加212公里,县乡道调整后里程达945公里,较调整前增加390公里,实现了镇镇通国省干线、村村通县乡公路。

内河水运设施不断完善。

重点实施西霞院海事管理站房和桐树岭码头水毁修复工程建设,积极完善小浪底、西霞院库区安全基础设施,为打造小浪底黄金水道、发展沿黄旅游产业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

积极发展水路货运,努力推进小浪底至山西货运航道建设,进一步发挥水路运输优势。

到2015年底,全市内河Ⅳ级航道里程达到60公里,拥有客运码头3个,泊位4个,助航标志40个。

枢纽场站建设加快推进。

客运方面,积极推进济源市综合客运枢纽站、客运南站前期工作,客运西站正式投入运营,初步形成衔接顺畅、布局合理的市区客运场站格局;加快推进五龙口、大峪等乡镇客运站建设,建成邵原客运站,实现镇镇建有等级站;积极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公交枢纽场站不断完善。

货运方面,自贸区(坤鑫)物流园已初具规模,为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等级客运站14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2个。

公路管养取得新突破。

以“好路杯”竞赛为契机,深入开展“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大力推行公路预防性、经常性和周期性管养三结合模式,积极开展好星级道班、农村公路养护示范镇评选活动,树立了“畅洁绿美安”的公路形象。

干线公路坚持日常性、精细化、及时性养护,抓好中小修预防性养护,重点对G207、郭木线S240、温邵线G327等进行保养,五年实施安保工程206公里,原有干线公路平均优良率达90%,荣获河南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好路杯”金杯奖和特殊贡献奖。

农村公路坚持常态化养护、规范化管养,实现镇镇建有规范化养护站;五年实施安保工程360公里,全市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安保设施全部安装到位;原有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5%,多次获得省交通运输厅“好路杯”竞赛金杯奖,并在全国推广农村管养模式典型经验。

(2)客货运输发展成绩斐然

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以“率先在河南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充分发挥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公交“公车公营”,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比例达到86%,形成了市区、市镇、镇村三级公交网络,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

加快对外客运业务发展,开展济源至郑州小巴客运业务,新开通济源至三门峡、驻马店等多条市际客运班线;着力提升客运装备水平,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到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百分点。

大力倡导公交优先发展,市政府出台了《济源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2014-2030年)》,中心城区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两环线”公交线网布局,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6%,万人公交拥有率达到4标台。

积极发展水运旅游市场,开辟西霞院航线,为沿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货运发展势头迅猛。

深入开展“道路货运物流先进企业”评选和货运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工作,货运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动物流转型升级,加大货运市场扶持力度,新增营运货车2000余辆,培育限上物流企业5家;持续优化运力结构,积极引导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占比达到15%。

农村物流市场发展迅速,积极服务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济源服务中心发展,助推济源城乡一体化进程。

(3)邮政快递普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以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建设,着力推进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建设,实现“镇镇设所、村村通邮”,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覆盖城乡”的邮政物流体系。

积极开展邮政物流“农超对接”工作,大力推动实施“百全农业种植合作社”及邮政“示范方”工程,稳步推进邮政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邮政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

大力开展“快递下乡”、快递“三进”工程,乡镇非邮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80%,末端快递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4)全国绿色交通建设试点成为新亮点。

成功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和交通运输部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

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应用示范,在道路货运试点企业大力推广LNG货运车辆,引导鼓励货运企业购置新能源车辆,五年累计更新新能源客车270辆、LNG货车277辆,城市公交、城乡班线车辆、重点营运货车等新增车辆新能源使用比例达到60%以上,全面淘汰了2005年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

建成投用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全市设立服务站点48个,投放自行车800辆,初步建成济源微交通枢纽。

积极推进公路通道碳汇林建设。

加大温拌沥青路面、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推广力度。

大力开展路面材料、废旧材料的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国省道改造工程中路面旧料回收率达到95%以上。

(5)“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迅速。

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推进交通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迅速。

投用智能交通系统,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集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出行方式查询和出租车电召为一体的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建成投用IC卡“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出租车刷卡“一卡通”。

积极整合全市交通行业业务应用系统资源,实现了网上公文处理。

建成投用交通综合执法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无线稽查、网上办公等功能。

完成综合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作,实现对全市客运场站、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等的视频监控和对所有两客一危运营车辆、安装GPS公用车辆等的图上显示、远程部署与调度。

同时,积极促进交通信息系统与全市信息系统融合,借助公安110报警电话、市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海事应急救助联动体系。

(6)平安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大力开展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示范市创建活动,以智能交通推动平安交通发展,着力推进“平安公路”、“平安车站”、“平安码头”、“平安车辆”、“平安船舶”建设,交通安全及应急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深入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五年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着力推进干线公路山区安保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地质灾害防止工程和完善避险带、降温池、黄闪灯等安保设施功能;加大平安工地设施投入力度,推进平安工地设施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服务区、停车休闲观景区、停车港湾建设。

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与探索,实施平安交通示范路工程,打造全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典范。

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隐患排查率达到100%,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济源市地方海事局中心监控室和各码头监控站所,库区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

认真组织水上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7)体制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十二五”期间,全市积极推进交通行政执法改革,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市级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彻底解决了交通行政执法职能交叉重叠、多头执法问题。

积极稳妥完成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统一规范、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积极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组建成立交通建设投资发展公司,建立了交通项目投融资“借、用、管、还”一体化平台。

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2.存在问题

经过“十二五”期的建设与发展,济源市初步形成了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但站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的高度来审视,济源市综合交通运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对外联系通道不足。

由于济源市位于豫晋交汇处,且处太行山脉,地形复杂,全市连接山西的出口通道不足,不能满足与山西的互动发展要求,不利于发挥中原城市群新兴中心城市优势,迫切需要加快对外通道建设。

公路等级结构不优。

国省路网调整后,全市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由86.2%下降到40%,尚有219公里低等级公路需要升级改造,不利于服务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与打造全省交通强市目标不相符。

由于全市部分通村公路修建时间早,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错车困难,无法满足无法农村客运班线安全运行和农村机动车辆迅猛增加的需求。

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济源市东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城乡居民分布分散,使得客运班车的通达性及班线的稳定性不足,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需继续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需求。

综合客货运枢纽发展滞后。

目前全市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尚属空白,无法满足人们出行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要求;缺乏高效换装的物流园区,无法满足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难以支撑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发展。

平安交通建设依然艰巨。

济源市作为我省与山西省的重要连接节点,多条干线穿越,受地理环境影响有多条道路穿越重丘地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车流量较大且主要以货运车辆为主,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大、任务量重,迫切需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深化“平安交通”建设,进一步加大平安交通建设力度和广度。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需求旺盛,资金问题仍是制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首要因素,迫切需要建立多元化稳定可持续的筹融资渠道;交通项目推进难度和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不断增强。

(二)形势与要求

“十三五”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我省“三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济源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中原经济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的决战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

经济新常态下,国省战略部署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三区一群”国家战略规划,要求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继续保持适度超前、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地区性中心城市优势,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和发展速度,增强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三)推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补齐交通发展短板,统筹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运输市场公平,加快构建适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加快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求交通运输努力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发展全过程,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交通运输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推进平安交通示范市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平安交通”建设,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全省“三区一群”国家战略规划和“四个河南”建设,围绕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牢牢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率先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改中求进、适度超前原则,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六个交通”建设,使交通真正成为引领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先行官,为建成又富又美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发挥先行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努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行业监管作用,实现交通运输业创新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发展,统筹区域、城乡交通均衡发展,促进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推进交通运输全面综合发展。

科技引领、智慧发展。

以科技信息化为引领,把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主战场,着力加强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努力推动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安全环保、绿色发展。

强化“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高效运输组织发展。

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运输安全保障,实现交通运输业安全发展。

开放合作、融合发展。

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积极融入国省重大战略发展,加快推进与洛阳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为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创造有利环境。

依法治交、和谐发展。

把依法治交作为根本保证,将法治建设落实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个领域。

切实加强行风政风和行业软实力建设,充分调动全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行业文明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高铁连通、市域通航、高速成环、镇镇快速通达、村村通达班车”,基本建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便捷舒适、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济源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当好先行,为建设又富又美的地区性中心城市提供引领和支撑。

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技术结构、功能结构优化合理,在物理和逻辑上高效衔接。

综合运输通道覆盖重要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连接各城市组团。

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2763公里,骨干网络基本覆盖乡镇节点,城际快速铁路有效支撑与洛阳融合发展,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两纵两横”骨架网络。

普通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达到90%以上。

全市综合客运枢纽站1个,等级公路客运站达到17个,其中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6个。

货运场站(物流园区)达到5个。

建成投用济源通用机场。

港口码头达到8个,其中专用客运码头8个,客货混用码头1个。

便捷舒适、公平多样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普通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公路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公路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公路厢式车、集装箱车及专用车占运营货车比例达到20%。

城市公交网络完善、服务高效,便捷舒适,中心城区万人公交拥有量达到8标台,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覆盖率8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

一体化的城乡客运体系基本形成,建制村通班车比例达到100%,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比例达到90%以上。

快递终端网点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

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交通运输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用能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达到70%;与2010年相比营运车辆和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12%和16%;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全部淘汰营运黄标车,新增城市公交、城乡班车和出租车节能环保车型比例达到100%;城市主城区交通工程施工扬尘全过程监控全部推广到位。

安全可靠、覆盖全面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安全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价值理念,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安全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基本消除普通干线公路中的危桥(隧)和农村公路网中的大中危桥,普通国省道当年新发现危桥当年处置率达到100%;交通运输事故和伤亡人数大幅下降。

公路应急救援现场达到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一般灾害情况下应急抢通时间不超过12小时;一般灾害情况下工程抢险救援应急联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水上救助应急达到时间不超过30分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

执法规范、公正文明的行业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交通运输文明素质普遍提高。

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交通运输行政违法案件查处率达99%以上,结案率达到100%,执法处罚正确率达到98%以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有责投诉率下降至2%以下。

干线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在4%(含)以下。

专栏1:

济源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类别

分类别

目标指标

2015年

2020年

能力充分、衔接顺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综合线网里程(公里)

2641

2763

铁路

铁路里程(公里)

72

136

公路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96

134

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52.2%

90%

其中:

普通省道(%)

40%

89%

水路

内河航运里程(公里)

60

80

运输

场站

综合客运枢纽

0

1

二级及以上客运站(个)

3

8

货运枢纽/物流园区(个)

0

5

码头

码头(个)

3

8

便捷舒适、公平多样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

厢式车、集装箱车及专用车占运营货车比例(%)

15%

20%

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率(%)

86%

90%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

60%

80%

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

60%

快递终端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

80%

100%

普通干线公路优良路率(%)

-

90%

农村公路优良路率(%)

80%

85%

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

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旧料循环利用率(%)

70%

90%

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

12%

水路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

-

16%

营运黄标车淘汰率(%)

-

100%

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

-

70%

安全可靠、覆盖全面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普通国省道当年新发现危桥当年处置率(%)

-

100%

公路应急救援现场到达时间(小时)

-

≤1.5小时

一般灾害情况下应急抢通时间(小时)

-

≤12小时

一般灾害情况下工程抢险救援应急联动时间(分钟)

-

≤30分钟

水上救助应急到达时间(分钟)

-

≤30分钟

执法规范、公正文明的行业治理体系

交通运输行政违法案件查处率(%)

-

≥99%

交通运输行政违法案件结案率(%)

-

100%

执法处罚正确率(%)

-

≥98%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有责投诉率(%)

-

≤2%

干线公路平均超限率(%)

-

≤4%

三、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加快提升综合运输通道能力

充分发挥济源市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路一带”建设和河南省“米字+井字”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中,优化通道结构配置,加快推进通道内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提升以济源市为中心的“十”字形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构筑与周边省市的互联互通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为济源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新兴的地区性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2:

“十”字形综合运输通道

纵向(焦柳通道)。

主要由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济源至洛阳城际铁路、焦柳铁路、二广高速、济洛高速、G208及沿线省道组成,是我省“米字+井字”综合运输大通道焦柳通道的组成部分。

优化通道结构配置,加快通道内城际铁路、高速、普通干线公路一级路改造工程等建设,提升焦柳通道服务中原城市群连接太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经济区的便捷通道。

横向(侯月新兖通道)。

主要由济源至焦作城际铁路、侯月新兖铁路、沿太行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G327及沿线省道组成,是我省综合运输大通道侯月新兖通道的组成部分。

加快通道内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提升普通干线公路技术等级水平,提高侯月新兖通道服务我省西北部地区与关中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区的便捷通道。

(二)持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围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标,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和通用航空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促进济源市与周边城市紧密连接。

大力推进铁路网建设。

围绕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和城际铁路网布局,统筹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济洛城际铁路济源段建设,争取早日建成通车,打造市区30分钟连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