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623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

1.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年龄段

18—23岁

24—29岁

30岁以上

观众的人数比

33%

42%

25%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有媒体评价:

“《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答案】

(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

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占少数。

(2)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它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

阅读会让你的人生活在丰富里,终身受益不尽,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

它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表述的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要介绍的是《见字如面》收看观众的情况,“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说明观看者众多,那么“而”要表现的则是出人意料的结果,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可见,收看者大多为年轻人,将这一主要信息用简洁、准确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

(2)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内容,围绕着“阅读”这一中心,表述出阅读给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如:

阅读能净化人的心灵,让人具有抗争恶俗的力量等。

故答案为:

⑴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

24—29岁占多数,30岁以上占少数。

);

⑵真正的阅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受环境的制约,它完全凭借心灵的需求来加以把持。

阅读会让你的人生活在丰富里,终身受益不尽,让你获得一种持久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是具体而深刻的。

它让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拓展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表述。

这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材料中介绍的内容,围绕着“阅读的力量”这一中心,表述出阅读给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2.七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2)【道德风尚我倡议】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

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律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________”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

(3)【助人为乐我践行】有一同学学习成绩较差,性格也很孤僻,且做事畏畏缩缩,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你会如何劝说他让他自信起来?

【答案】

(1)示例1:

《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示例2:

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2)没有;执行;履行

(3)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需要你细心发现。

只要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多从朋友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解析】【分析】

(1)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简洁:

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

要围绕主题“《环保法》普法宣传”活动拟写作答。

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如:

加强环保意识,守卫美好家园。

(2)①句“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否定词语的滥用,致使语句表意相反,不合逻辑,去掉“没有”。

②句“执行”与“责任”搭配不当,应该把“执行”改为“履行”。

(3)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XX同学);其次写清劝说的原因或理由(从帮助其树立信心的角度来劝说,并要给予鼓励);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

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⑴示例1:

《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示例2:

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⑵没有;执行;履行

⑶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独特之处,需要你细心发现。

只要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多从朋友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求结合题意注意对宣传语的理解和运用,要围绕主题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结合主题,注意语言要得体,连贯和简明。

3.古人的名字里隐藏着很多玄妙的秘密。

(1)孔子,字仲尼。

根据孔子的字,你可以推测出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________

(2)名字的梗也能与《论语》撞上,你说是不是很有缘?

请从下面三位名人中选取一位,说说他的名字出自《论语》中的哪句话?

A.陈省身   B.任贤齐   C.苏有朋

【答案】

(1)二

(2)A;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B;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分析】

(1)古代兄弟之间依照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孔子字仲尼,由“仲”字可知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2)从“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以明确问题的答案,作答时要完整、准确。

故答案为:

⑴二 

⑵A;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B;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yù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

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n)。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yùn

diàn

传________

________藏

________素

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承;蕴;朴;淀

(2)昔;夕;沿;延

【解析】【分析】

(1)传承:

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朴素:

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俭朴,不奢侈(生活)。

积淀:

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

⑴承;蕴;朴;淀

⑵昔-夕;沿-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5.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

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

读书的5个秘诀是:

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邨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

现在九年级

(1)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

为什么?

(3)活动即将结束了,请写一句关于“热爱读书”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答案】

(1)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②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③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示例1:

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因为:

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

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因为:

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综合性学习,围绕”读书”主题活动展开。

(1)考查读书方法的应用,要在熟悉的基础上来写。

比如“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2)考查观点看法,要有理有据,言之成文即可。

(3)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围绕读书的主要性回答即可。

如: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故答案为:

(1)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②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③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2)示例1:

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因为:

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所以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示例2:

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因为:

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所以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3)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点评】表达观点题要做到:

有理(有观点);有据(有内容)有序,(注意组织语言),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要注意积累名人名言,积累名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默写时不能出现错别字。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啦!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材料二:

[lìchūn]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编辑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中文名:

立春                         后一节气:

雨水

外文名:

StartofSpring                 风俗活动:

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多个领域。

根据材料判断,“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以下哪一类遗产领域,其最恰当的选项是(   )

A.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

B.表演艺术

C.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2)材料一说,“该遗产项目(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请以“立春”这一节气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联系材料中的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

立春

【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①诗歌首句写了立春时________的习俗。

②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这一节气的到来,在气候、物候等方面都有哪些变化?

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来谈谈________。

【答案】

(1)D

(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3)鞭春牛

;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芽,春天到了

【解析】【分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

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

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可知“二十四节气”是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故选D。

(2)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材料的理解。

作答时时要与文章内容相吻合。

从节气的名称来看,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农业的指导意义来看,它指挥人们开始耕作;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习俗。

(3)①这是一道诗歌鉴赏题,但它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形式上十分新颖。

“泥牛鞭散六街尘”中“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

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

②第三句:

从此雪消风自软。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风儿也不在夹杂着烈列寒气,而是变得温柔起来。

第四句:

梅花合让柳条新。

合,应当,理所当然;让,谦让,闪避。

古谚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柳树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柳树也是属于春天的。

“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属于已经过去的严冬,面对春天款款的脚步,梅花还是悄然避让,把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拱手让给绿意盈盈的柳树吧。

故答案为:

(1)D;

(2)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人们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耕耘播种;立春这天有很多习俗,其中迎春祈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影响是深远的;(3)鞭春牛;(4)从“雪消”“风软”可看出气候开始变暖;“梅花合让柳条新”,可看出梅花不再开放,而柳条已开始长出新芽,春天到了。

【点评】综合性学习试题。

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

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

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比美妙的大自然在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春天是一个花团锦□(cù)的美丽世界,春草萌生,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展示着春天□(péng)勃的生命;夏天,烈日高悬,酷热难耐,会让人产生晕□(xuàn)的感觉,但人们更加珍惜夏雨带来的丝丝清凉;秋天,金黄色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犹如一副精致的油画,美不胜收。

冬天的田野中人迹罕至,别有一番静谧之美。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花团锦________(cù)   ②________(péng)勃   ③晕________(xuàn)

(2)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罕________(hǎn   hàn)       ②谧________(bì   mì)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生”在句中是“植物发芽生长”的意思。

B.“竞相开放”在句中是“形容植物的花开放的过程,抢着绽放自己的姿彩,生怕自己落在别的花后面”的意思。

C.洋溢:

充分流露、显示。

D.美不胜收:

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观赏。

【答案】

(1)簇;蓬;眩

(2)hǎn;mì

(3)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

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注意:

“簇”不要写作“蔟”;“蓬”不要写作“篷”;“眩”不要写作“炫”。

(2)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

注意:

人迹罕至:

罕:

少。

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罕:

读作“hǎn”;静谧:

寂静;平静。

谧:

读作“mì”。

(3)C.洋溢:

渗透着、弥漫、充满着。

故答案为:

⑴①簇;②蓬;③眩

⑵①hǎn;②mì

⑶C

【点评】⑴根据拼音写词语,重点是对与同音字的辨析。

平时要规范汉字的书写,按正确的笔画顺序书写汉字,把字写规范、写整齐、写美观。

⑵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把握词义

8.感受文化之美。

班级开展“‘和’文化”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1)下图是“和”字的甲骨文,据此推测“和”字的最初意思。

(2)下列句子中与“我和老师打球”中的“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二加二的和是四

B.和衣而卧

C.猫和老鼠

D.我和他说清楚

(3)今天,是爷爷八十大寿,有很多亲戚朋友到我家贺寿。

下列四句对话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和有礼”的一项是(   )

A.有亲戚一进门就向爷爷拱手道:

“祝老爷子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B.爷爷连忙还礼说:

“感谢贤侄大驾光临!

C.邻居曾爷爷也来道贺:

“祝您老当益壮!

花甲重生!

福寿满堂!

D.爷爷开怀大笑说:

谢谢贤弟垂爱。

【答案】

(1)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2)C

(3)A

【解析】【分析】

(1)“和”的甲骨文是“龢”。

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乐之竹管”指吹奏乐器。

“以发‘和’声”指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调和、和谐,所以“和”字的本义是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2)“我和老师打球”中的“和”意思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数学名词。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总数;B.动词,和:

连着、连带;C.连词,表示并列关系;D.介词,表示相关的人和事;故选C。

(3)A.“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祝颂用语,比喻人福气像东海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般长久。

使用正确;B.“大驾”,形容尊贵的客人到家或单位做客。

不可以用于晚辈;C.“花甲”,指六十岁,与“爷爷八十大寿”不符;D.“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适用对象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

⑴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⑵ C;

⑶A。

【点评】⑴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⑶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辫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

昨天,它还在枝头为花蕊zhē风挡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

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成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

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__①__,该落时,__②__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________风挡雨  翩然________

(2)文段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尽心竭力”“坦坦荡荡”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1)遮;piān

(2)花辫;花瓣

(3)尽心竭力;坦坦荡荡

【解析】【分析】

(1)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写时注意“遮”的笔顺。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如“翩然”:

形容动作轻松迅速的样子,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辫”与“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尽心竭力:

用尽心思,使出全力。

形容做事十分努力。

坦坦荡荡:

形容人的心地正直,心胸开阔。

根据语境“该开时”,应选“尽心竭力”;“该落时”应选“坦坦荡荡”,以显示花的乐观。

故答案为:

⑴遮;piān;

⑵花辫;花瓣;

⑶尽心竭力;坦坦荡荡。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